导读:本文包含了半坡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坡陶器,视觉意象,整合性研究
半坡陶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倩[1](2014)在《半坡陶器视觉意象整合性研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针对半坡陶器进行前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的简要分析,通过对半坡陶器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视觉意象形式的概括分析,来探讨半坡陶器的视觉意象的整合性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4年22期)
张迪[2](2010)在《陶器的社会性分析——以半坡遗址陶器社会性分析的探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这里先来谈谈原始农业生产与陶器之间的关系。半坡遗址中所发现的能够反映6 000多年前半坡氏族原始农业状况的,是在一处袋状窖穴里发现的18厘米厚的粟朽壳。同时,在一个带盖的小陶罐里也发现了粟朽壳,如图1~①所示。一、6 000多年前半坡先民所从事的原始农业生产与定居生活方式黄河流域属于传统的粟作农业带,原始农业在半坡时期以种植粟为主。粟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黄河流域至少6 000年前已大面积种植。半坡遗址中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来源于《史前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康艳[3](2011)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器的艺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朱丽萍,李永锋[4](2010)在《半坡陶器的造型比例及其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整数比、根号比、黄金比矩形的几何作图法为启示,以矩形内部分割线、内切圆或椭圆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研究了仰韶文化考古发掘报告中半坡陶器的造型比例,分析了长宽比值分别为1,2,3/2,1,2,3/2,2(1/2),3(1/2),5(1/2),5(1/2)/2,(5(1/2)+1)/2的陶罐、壶、瓶、钵、尖底器等10个典型实例,探讨了陶器轮廓的曲线构成与比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产品设计有所裨益的几种造型法则。(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0年24期)
张新田[5](2009)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馆藏陶器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对遗址进行了深入调查。1954年~1957年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发掘,采用大面积揭露与多层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1957年在遗址区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50多年来,半坡博物馆在学术活动、科研成果、陈列体系、宣教手段、藏品和土遗址保护管理方(本文来源于《史前研究》期刊2009年00期)
朱志荣,许歆[6](2009)在《论半坡陶器的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坡陶器是在老官台彩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彩陶艺术的第一座高峰。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渔猎生活、原始宗教乃至此前的石、骨材料的器物和编织物等,对半坡彩陶的艺术创造的灵感、情趣和表现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常常线条流畅、造型简朴,纹饰与器形高度和谐统一,并服从于实用原则。同时,半坡先民在创造彩陶时,还充分注意到了欣赏者的角度与效果。在纹饰风格上,写实性纹饰清丽俊逸,几何形纹饰质朴、典雅,两者交互影响,共同推动了纹饰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朱丽萍[7](2008)在《半坡陶器的设计要素与美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仰韶文化早期的罐、钵、瓶、盆等半坡类型陶器,具有特色鲜明、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在中国器物文化史上居于重要位置,是探讨中国史前器物设计与文化的最佳案例。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吸收半坡陶器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以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设计本土化”的有力指导,本文针对半坡陶器的设计要素与美感规律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文中援引了很多考古资料与图片,深入分析了半坡陶器的功能、造型与技术叁大设计要素;研究绘制了大量说明图片,有力证明了半坡陶器的器形或纹饰中存在着对称、约略对称、辐射平衡、均衡,重复、连续、渐变、节奏、特异,整数比、根号比或黄金比等美感规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9-01)
半坡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在这里先来谈谈原始农业生产与陶器之间的关系。半坡遗址中所发现的能够反映6 000多年前半坡氏族原始农业状况的,是在一处袋状窖穴里发现的18厘米厚的粟朽壳。同时,在一个带盖的小陶罐里也发现了粟朽壳,如图1~①所示。一、6 000多年前半坡先民所从事的原始农业生产与定居生活方式黄河流域属于传统的粟作农业带,原始农业在半坡时期以种植粟为主。粟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黄河流域至少6 000年前已大面积种植。半坡遗址中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坡陶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倩.半坡陶器视觉意象整合性研究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4
[2].张迪.陶器的社会性分析——以半坡遗址陶器社会性分析的探讨为例[J].史前研究.2010
[3].康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器的艺术特点[J].运城学院学报.2011
[4].朱丽萍,李永锋.半坡陶器的造型比例及其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2010
[5].张新田.西安半坡博物馆馆藏陶器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J].史前研究.2009
[6].朱志荣,许歆.论半坡陶器的审美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7].朱丽萍.半坡陶器的设计要素与美感规律研究[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