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度教民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印度教民粹主义,印度人民党
印度教民族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恩明[1](2018)在《莫迪执政这四年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谈印度语境下的民粹民族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5日,由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办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召开。在"民粹民族主义"分论坛上,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 Yechury)作了题为《印度语境下的民粹民族主义》(Populist Nationalism:the Indian Context)的主题报告~([1])。西塔拉姆·亚秋里总书记的主旨发言,立足于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中央单独执政的社会政治环境,从民族主义的诞生、"印度理念"的演变和服务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民族主义叁方面,就印度民粹民族主义的兴起、民粹民族主义引发的社会乱象以及印度左翼政党的应对措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报告不仅为我们研究印度共产主义政党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开展印度国别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必要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陈小萍[2](2018)在《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高翔,靳若云[3](2018)在《英属时期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国内一股对社会影响很大的民族主义思潮,它从19世纪末开始兴起,在一些重要思想家的建构下,到20世纪20、30年代基本成型。建国后,这一民族主义思潮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复兴,对印度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又是大国,与我国有紧密的地缘政治关系,我们无法回避对其民族主义的关注和解读,这对处理好两国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亚南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周少青[4](2018)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多重面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民族主义是印度人民党长期以来不变的底色。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后,这种宗教民族主义在延续其固有的排斥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保护弱势群体的人权色彩,从而使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呈现出某种复杂的面相。继去年8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快速休妻制”违宪之(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8-01-16)
付彦林[5](2017)在《外来挑战、身份认同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历史上它能够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适应性,积极地应对挑战,始终保持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意识形态霸权地位,所以,长期以来印度形成了一种基于宗教的等级身份认同。伊斯兰教的传播和英国殖民统治两大外来因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前者使得原先的印度教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与印度教全异的群体身份认同,后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这种以宗教为基础的身份认同发展为两种对立的政治认同。在此基础上,双方围绕宪政改革产生分歧,形成印度的两大宗教民族主义。(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7年03期)
郭娟[6](2017)在《《午夜之子》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籍印度裔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今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这一时代英文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叁十余年来,尽管拉什迪佳作迭出,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的仍是他的《午夜之子》。自1981年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多是从魔幻现实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几乎没有学者从印度教民族主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从印度教民族主义角度分析《午夜之子》,探讨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独立前后所扮演的角色。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萨尔曼·拉什迪的生平以及作品。第二章讨论国内外对《午夜之子》这部小说的研究。第叁章则对论文中涉及的理论术语,如印度教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等进行简要地介绍。第四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小说中的叁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解放之前的印度教的母牛崇拜和母牛保护运动,解放之后的禁止屠杀母牛运动,解放之后语言问题的争议。第二部分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穆斯林的关系、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世俗民族主义的关系,研究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度国家、印巴关系甚至南亚地区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文认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犹如一柄双刃剑,利弊皆有,矛盾同在。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印度各民族、各宗教和平相处,社会和谐发展,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0)
靳若云[7](2017)在《英属时期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国内一股对社会影响很大的民族主义思潮,它从19世纪末开始兴起,在一些重要思想家的建构下,到20世纪二叁十年代基本具备成熟的意识形态。建国后,这一民族主义思潮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复兴,在印度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又是大国,我们必须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并进行正确的解读。而要正确理解这一现象,则必须追溯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因此,对英属时期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的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内容,又可以对我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英属时期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及其政治实践所产生的影响。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在印穆关系开始恶化的背景下,一些激进的印度教徒开始建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并展开一系列印度教民族主义活动。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在印穆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通过萨瓦尔卡和戈尔瓦卡尔的构建,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最终得以形成。第叁章,主要研究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实践及影响。论述了通过印度教大斋会和国民志愿团的政治实践,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英属印度产生的影响。在对英属时期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的研究中发现,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是印穆两大群体始终无法融合的结果,也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恶果。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中所包含的既有排斥穆斯林、基督徒和英国人等所有外来者,建立印度教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又有某种极端主义因素,对激化印度的教派冲突,最终导致印巴分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陈小萍[8](2013)在《远程民族主义视角下的印度教认同与美国印度移民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印度移民在美国异域文化环境下日益重视维护印度教认同。他们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建立印度教网络虚拟社区。他们的印度教认同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海外印度人政策,也影响了印度国内选举和地方政治势力。同时,印度移民通过彰显软实力、参与美国政治并影响美印关系,提升了印度移民和印度在美国的形象。(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3年03期)
沈曙东[9](2013)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女性观及其影响——兼论印度电影《火》引发的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民族比作女性,重视女性作为妻子或母亲的特殊角色,这样的女性观影响了印度女性的发展。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表现印度教女性自由选择爱情的电影《火》进行了激烈攻击,并对印度女性运动奉行的世俗立场和追求的性别平等目标构成了挑战。(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3年01期)
傅菊辉,汪长明[10](2009)在《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教民族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教派主义色彩的社会政治思潮,是一种强调印度教至尊的理论体系和政治运动。以萨瓦卡、戈尔瓦卡和乌帕德雅亚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印度教民族主义逐步在印度政治中占据重要位置。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该党的崛起及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南亚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09年02期)
印度教民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度教民族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恩明.莫迪执政这四年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谈印度语境下的民粹民族主义[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8
[2].陈小萍.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J].南亚研究季刊.2018
[3].张高翔,靳若云.英属时期的印度教民族主义[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8
[4].周少青.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多重面相[N].中国民族报.2018
[5].付彦林.外来挑战、身份认同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J].南亚研究季刊.2017
[6].郭娟.《午夜之子》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7].靳若云.英属时期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D].云南大学.2017
[8].陈小萍.远程民族主义视角下的印度教认同与美国印度移民政治[J].世界民族.2013
[9].沈曙东.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女性观及其影响——兼论印度电影《火》引发的争议[J].南亚研究季刊.2013
[10].傅菊辉,汪长明.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9
标签: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粹主义; 印度人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