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兔斯氏艾美尔球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兔斯氏艾美耳球虫,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敏感性
兔斯氏艾美尔球虫论文文献综述
温福利[1](2018)在《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方法。方法根据E.stiedai的ITS1-5.8s RNA-ITS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E.stiedai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 25μL的反应体系中Bst聚合酶的最优添加量是1.5μL,DNA的最优添加量是75 ng,环引物、内引物和外引物的最优浓度依次是0.8μmol/L、1.6μmol/L和0.15μmol/L,在63℃反应1 h后能特异性地扩增目的基因,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建立了E.stiedai的LAMP检测方法,为E.stiedai感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温福利,郑和平,党源,薛来恩,张诗兰[2](2017)在《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的方法。方法根据斯氏艾美耳球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特异性地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且可检测到含一个卵囊DNA的样本。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组内、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敏感度高、可靠的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荧光定量PCR方法。(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7年06期)
黄海斌,石春卫,赵权,杨桂连[3](2015)在《斯氏艾美尔球虫可溶性蛋白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免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原虫(阿米巴原虫、克氏锥虫、艾美尔球虫、恶性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等)具有抗肿瘤作用~([1-4]),但其相关抗肿瘤机制还没有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斯氏艾美尔球虫进一步研究原虫的抗肿瘤效果并探究其免疫学机制。【方法】本实验选取兔致病力最强的斯氏艾美尔球虫(E.stiedai)孢子化卵囊(10~8个),经研磨、超声破碎、离心后获得卵囊可溶性蛋白(ESSP)。6-7周龄BALB/c小鼠前肢腋窝注射结肠癌细胞(5×10~5),建立结肠癌(CT26)皮下肿瘤模型,应用不同剂量ESSP腹腔注射荷瘤小鼠,根据肿瘤生长曲线、相对肿瘤增值率、小鼠生存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筛选ESSP抗结肠癌有效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方法检测ESSP对皮下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荷瘤小鼠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静脉注射结肠癌细胞(1×10~5)建立结肠癌转移模型,研究ESSP对结肠癌转移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ESSP抗结肠癌有效浓度为50μg/d,连续注射5d,ESSP能够显着抑制小鼠结肠癌皮下肿瘤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强。(2)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显着升高,并提高了其分泌IL-12的水平,活化了树突状细胞。(3)ESSP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小鼠脾脏中NK细胞数量增加,其表面的杀伤相关分子CD107表达升高,脾和腋下淋巴结NK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K细胞的功能增强。(4)ESSP激活淋巴细胞,小鼠脾脏、腋下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升高,脾脏和腋下淋巴结中CD8~+T细胞表面CD107表达增加,说明ESSP能够激活CD8~+T细胞,诱导CTL作用;ESSP体内致敏的淋巴细胞能够显着抑制CT26结肠癌细胞增殖;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提示小鼠免疫处于免疫增强状态。(5)ESSP组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表达明显降低,说明ESSP能够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6)建立CT26肿瘤细胞肺转移模型,研究ESSP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肺脏肿瘤转移结节数量显着降低,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结果提示,ESSP能够抑制皮下肿瘤生长和结肠癌转移,通过刺激DC活化了T细胞和NK细胞,增强了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肿瘤浸润淋巴结中CD8~+T细胞、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提高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结论】斯氏艾美尔球虫可溶性蛋白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活化增强抗原递呈功能提高CD8~+T细胞、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而有效抑制小鼠结肠癌肿瘤形成和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5)
黄海斌[4](2015)在《斯氏艾美尔球虫可溶性蛋白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免疫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多种原虫(阿米巴原虫、克氏锥虫、柔嫩艾美尔球虫、恶性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等)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些原虫的感染或其裂解蛋白能活化抗原递呈细胞(APC),激活淋巴细胞,促进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改善肿瘤微环境,减少癌症局部的抑制性细胞和细胞因子,促进癌细胞凋亡。柔嫩艾美尔球虫抗原对机体无毒性,在抗癌和抗病毒感染中已产生良好的效果。为了研究艾美尔属球虫蛋白的抗肿瘤作用,了解球虫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选取兔致病力最强的斯氏艾美尔球虫(E.stiedai),提取卵囊可溶性蛋白(ESCA),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试验方法检测ESCA对小鼠结肠癌(CT26)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及荷瘤小鼠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ESCA抗小鼠结肠癌有效浓度筛选108个E.stiedai卵囊经研磨、超声破碎、离心后获得ESCA,建立CT26皮下肿瘤模型,应用不同剂量ESCA腹腔注射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曲线、相对肿瘤增值率、小鼠生存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筛选出ESCA抗结肠癌(CT26)的最佳有效浓度为50μg/d。(2)ESCA抗小鼠结肠癌免疫作用机制研究皮下接种结肠癌细胞后ESCA(50μg/d)连续注射5d,25d后检测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显示ESCA能够显着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肿瘤的生长;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显着升高,并提高了其分泌IL-12的水平,活化了树突状细胞;ESCA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小鼠脾脏中NK细胞数量增加,其表面的杀伤相关分子CD107表达升高,脾和腋下淋巴结NK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K细胞的功能增强;ESCA组小鼠脾脏、腋下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升高,脾脏和腋下淋巴结中CD8+T细胞表面CD107表达增加,说明ESCA能够激活CD8+T细胞,诱导CTL作用;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提示小鼠免疫处于免疫增强状态;在对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中表明,ESCA组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明显降低;ESCA体内致敏的淋巴细胞能够显着抑制CT26肿瘤细胞增殖;建立CT26肿瘤细胞肺转移模型,研究ESCA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肺脏肿瘤转移结节数量显着降低,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ESCA能够增强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免疫作用机制将为研究多种原虫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30)
肖凯[5](2013)在《兔斯氏艾美尔球虫野外毒株的分离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从患有兔斯氏艾美尔球虫病(Eimeria stiedai,ES)的肝脏中分离出球虫,加入2.5%重铬酸钾溶液孵育球虫卵囊使其孢子化,然后用蔗糖作介质,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球虫的子孢子,再将纯化的子孢子侵染入健康家兔体内,再次分离培养肝脏细胞,观察体外子孢子侵入肝脏细胞的生长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可得到纯化的艾美尔球虫卵囊及孢子,并在体外用子孢子感染肝细胞,为以后对子孢子侵染肝细胞的机理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3-12-01)
刘韬,江雪梅,彭广能[6](2013)在《一起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病理学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各品种的家兔对球虫都有易感性,断乳后至12周龄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死亡率高;4—5月龄内的幼兔对球虫的抵抗力很弱,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而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也很高,一般可达70%。患球虫病的兔极易继发其他传染病,从而使幼兔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大批死亡。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而成年兔发病轻微。感染是由于经口吞食成熟卵囊引起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兔肝脏,又称兔肝球虫,是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兔球虫,严重危害养兔业。笔者在实验中从30只实验家兔中检查出自然感染兔肝球虫病8只。现将其病理变化简报如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3年06期)
王小波,许金俊,李亮亭,吴力力,陶建平[7](2012)在《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病的病理学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某养殖场送检患病幼兔进行病理学诊断。[方法]剖检后对患病幼兔的肝脏及粪便进行涂片检查,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其进行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剖检可见幼兔肝脏肿大,表面和切面可见黄白色小结节,结节内充满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肝脏涂片检查可见艾美耳球虫虫卵及大、小配子体,粪便检查未见球虫卵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肝脏组织结构破坏,胆管上皮增生,在增生的胆管上皮内可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结论]送检幼兔被诊断为斯氏艾美耳球虫病。(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3期)
任保彦,付成福,宫鹏涛,韩乾忠,杨举[8](2011)在《斯氏艾美尔球虫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真核表达斯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stiedae)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DF)基因,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ADF基因,构建pVAX-1-ADF真核重组质粒,并转染HeLa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ADF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DF蛋白表达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一条大小为350 bp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值相符。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pVAX-1-ADF的HeLa细胞在大约13 ku处出现特异性表达条带,与预期值相符。本研究构建了E.stiedae AD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ADF,并且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寻找防治E.stiedae的疫苗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孟庆玲,乔军,才学鹏,闫鸿斌,田广孚[9](2011)在《携带兔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携带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基因(MIC-5)真核表达质粒asd-pBMIC-5-IL-15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550(X4550/asd-pBMIC-5-IL-15)进行了安全性、稳定性与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在109CFU剂量以下对家兔安全;连续培养30代重组菌,重组表达质粒可稳定存在于X4550内,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重组菌2次免疫动物后,既能诱导机体产生抗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也能显着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抗球虫指数为164.4。试验表明,减毒沙门菌介导的兔球虫调节型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陈士恩,马永华,贾万忠,闫鸿斌,田广孚[10](2010)在《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采自山东的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卵囊做毒性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攻虫剂量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对不同月龄兔的毒害作用。同时,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的最适反应条件和在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对攻虫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做详细的比较。对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致病性研究发现成年兔感染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幼兔感染时则较为严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宿主吞食的卵囊数增加,随之疾病的严重性也增加;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来看,Ⅰ,Ⅱ,Ⅲ,Ⅳ,Ⅴ组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空白对照Ⅵ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抗体水平也明显增高。本试验结果为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0年11期)
兔斯氏艾美尔球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的方法。方法根据斯氏艾美耳球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特异性地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且可检测到含一个卵囊DNA的样本。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组内、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敏感度高、可靠的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荧光定量PCR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兔斯氏艾美尔球虫论文参考文献
[1].温福利.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8
[2].温福利,郑和平,党源,薛来恩,张诗兰.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7
[3].黄海斌,石春卫,赵权,杨桂连.斯氏艾美尔球虫可溶性蛋白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免疫机制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4].黄海斌.斯氏艾美尔球虫可溶性蛋白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免疫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5].肖凯.兔斯氏艾美尔球虫野外毒株的分离与纯化[D].山西农业大学.2013
[6].刘韬,江雪梅,彭广能.一起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病理学诊断[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
[7].王小波,许金俊,李亮亭,吴力力,陶建平.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病的病理学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12
[8].任保彦,付成福,宫鹏涛,韩乾忠,杨举.斯氏艾美尔球虫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
[9].孟庆玲,乔军,才学鹏,闫鸿斌,田广孚.携带兔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免疫原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1
[10].陈士恩,马永华,贾万忠,闫鸿斌,田广孚.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毒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0
标签:兔斯氏艾美耳球虫; 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