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新乡市453800
摘要: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关系全球的经济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政治问题。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河南新乡;粮食产能;水利工程;策略;
1前言
中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大国。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离不开完善的农田灌溉系统。在灌溉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实践在中国,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密集的规模相对较低,农田水利工程造价预算决策模型特征,如技术含量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是相对贫穷。该模型也使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具有一定的不整合性,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普遍认为人为因素、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等因素是造成这种质量约束的根本原因。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水利建设的建设在一定时期内不能与数量和低质量相分离。河南省是我国粮食大省,2010年粮食产量占全国10%,同时,河南省也是最为缺水的省份之一,按国际水资源评价标准衡量,河南省属于重度缺水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灌溉的过度用水,不仅引起了用水的进一步紧缺,而且也造成了灌区次生盐碱化,同时还面临着地下水超采、污水灌溉等问题,对粮食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近年来,农业用水已经开始出现向非农业部门转化的趋势,未来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性需求无疑将日益激烈。因此,如何保障河南省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基地。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十分的地位和作用。
2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
粮食生产是河南省的优势,关系到农民增收,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最新分析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需求为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而目前国内耕地最多只能供应5.1亿吨。预计到204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新增的2亿人口准备1000亿斤的粮食产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没有什么物资比粮食更为重要。世界粮食供需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能依赖进口,必须立足国内,坚持国家自立,重点依靠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占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2.2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并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一重要判断。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必将大幅度提升全省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届时,河南省将率先在全国建成装备精良、设施完备、产业发达、机制灵活的现代农业,为全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经验。
2.3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是解决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河南省与全国一样,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但一些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抗灾减灾能力弱,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影响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科技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为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3保障千亿斤粮食产能的水利基础条件及水利工程保障对策
3.1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缓解新增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河南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9,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日本等国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到0.8之间。根据本文预测,仅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节水24亿m3。因此,应尽快完善灌排体系,鼓励节水灌溉,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大力推进小农水建设和节水农业,扩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建设规模。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常性管护资金财政补助机制,发挥农民参与灌溉水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增加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对节水抗旱作物和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以保证实现粮食增产的战略目标。
3.2设定农业用水红线
河南省处于黄河下游地区,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70%,远超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阈值40%。因此,继续靠挤占生态用水换取经济用水已经不适应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时,在各种用水部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水效益较低的农业用水部门将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农业用水向非农业用水部门转移已经成一种必然趋势。未来河南省农业用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个农业用水的最低需求,以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认为考虑节水潜力后的农业用水可以看作是农业用水的最低需求,故推荐125亿m3作为农业用水的红线。
3.3应给予河南省农业用水一定的补偿
河南省不仅供本省近亿人的粮食需求,同时承担着全国其他缺粮地区的粮食供给,每年随着粮食的输出,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河南省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每年大约有20亿m3-40亿m3的农业灌溉水随着粮食输出,河南省农业缺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外调引起或者加剧。建议国家应从粮食安全战略高度给予适当的补偿,并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3.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粮食产量仍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09年和2011年的特大旱灾,造成了60%以上作物面积受旱。这充分说明农田水利建设的薄弱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历史欠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观念,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等途径,增加稳产高产田面积,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建立农业气象保障和调控系统,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水平,适时监测和预警洪水、干旱等重大灾害,降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文跃,郭京堂,汪晓红,翟振然,李陈春.“十一连增”后山东粮食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03):93-101.[2017-09-28].
[2]刘家富,周慧秋,马增林.河南省粮食产能规划对大豆产业影响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02):46-50.[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