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论论文-宋爱忠

实体论论文-宋爱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基本交换能力,实体论

实体论论文文献综述

宋爱忠[1](2019)在《价值实体论还是关系论:理论张力、整合逻辑与内涵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内涵一直有着两种极具张力的理解路向: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前者将商品价值本体归结为一种物质性的实体范畴,即人的活劳动耗费;后者认定价值并非某物的实体受创物,而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这两者均具有还原主义色彩和各自的理论缺环。基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可知,价值概念是一个在四大序参量共同作用下、复杂经济环境中演化生成的综合性范畴,而绝非化约后的某种单一之物。其本体论内涵可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该界定之创新在于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个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了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分别对"交换"与"劳动"的悬置。这一整合或许是商品价值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或可为消弭劳动价值论内部"纷争"、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挑战提供选择性核心概念和理论预设。(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孝霞[2](2019)在《莱布尼茨实体论过渡到单子论的逻辑体系建构——基于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基础之上的扬弃》一文中研究指出"实体"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核心范畴。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发展,恢复"实体的形式"的概念,使之成为基于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抽象出来的"力"——"单子"。莱布尼茨通过对单子本质的阐述,从而使自己的实体理论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赋予其实体理论以新内涵。(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康文涛[3](2018)在《利用实体论融合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科研横向项目管理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体论是一种能够概括概念的方法。精细化管理是现今非常广泛的应用管理方法的一种,也是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利用了精细化管理和实体论,提出了高校科研横向项目管理的新的管理框架,以期为提升现代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香凝,杨志华[4](2017)在《斯宾诺莎实体论对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体论上,斯宾诺莎坚持"实体一元论",即以"实体""神""自然"叁个概念来表述绝对存在,并用"实体"与"样式"的关系分析了终极实在与万物的整体与分殊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笛卡尔开创的心物二元论的二分,弥合了终极实在与万物的分裂。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斯宾诺莎的"实体一元论"思想对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的二分,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启示,可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建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7年11期)

何欣荣[5](2017)在《“环保冲击实体论”是个伪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德国企业舍弗勒在网上发布求助函,以零部件断供为由,要求环保部门对一家因环保原因关停的供应商网开一面。此事发酵过程中衍生出“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论调。这种论调其实是个伪命题,环保关乎国计民生,对环境违法行为绝不能让步。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日益(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7-09-28)

张静,陈巍[6](2017)在《意识科学中自我的建构论:超越实体论与错觉论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在我们所亲熟的日常体验中总是被觉知为一个统一、独立和同一的极点式的自主体。从Descartes开始至今的自我实体论的拥护者,对于一种单一、独立和实在的实体自我的论证与寻找几乎从未停止过。然而,另一方面,神经科学从未在人脑中找到充当这种实体自我角色的脑结构,这导致有些研究者开始质疑自我的实在性,有的甚至认为所谓的实体自我无非是脑创造的一种错觉。自我的建构论者在同时反对这两种极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自我是一个"我正在持续进行"(I-ing)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生成了一个"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过程本身是等同的。自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奎志[7](2016)在《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美学观念的当代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学研究中,"美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历史难题。从历史上看,有美在主观、美在客观和美在关系叁种主要观点。比较这叁种观点,从"关系论"角度定义"美本质"更具有合理性:这是因为,美并不是实体性,按照洛克关于事物"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划分,"美"是一种有别于物理实在、感知实在的特殊存在,它更属于审美主体的感觉,明显地依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共生"关系"。正因为"关系论"考虑到了审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因素,被众多美学家或明或暗地认同,像毕达哥拉斯、狄德罗、康德、黑格尔都从关系的角度考虑美;更重要的在于,"关系论"与当代文化高度契合。当代文化已经从注重"实体"转为注重"关系",从实体性思维转为"关系"性思维,属于一种"关系"性文化。从这一点看,"关系论"美学就是一个极具当代意义的、活着的、生成的美学观。(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谢翾,胡满英[8](2016)在《《范畴篇》实体论之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第一个关于存在的哲学范畴表,并从词项和事物本身两个角度构建了四分法的范畴体系。在诸范畴中,实体是最重要的范畴。实体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实体具有其自身的典型特征。亚里士多德对实体问题的探讨是在同柏拉图的分离中完成的,启迪着后来者在实体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来[9](2016)在《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心本实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仁体论即仁学本体论的角度,叙述并分析了中国近代儒家哲学的几个代表性形态,指出熊十力的实体论是以心为宇宙实体,而不是以仁为实体;马一浮亦以心本论释仁,梁漱溟强调把精神心灵作为本体,这些哲学体系都属于心本实体论,而未能达到仁的本体论或宇宙论。这也反映了20世纪哲学的限制,因即在20世纪哲学看来,哲学总是以心或物为中心,从而限制了仁体论哲学的可能发展。新的儒家哲学需要突破这种限制,真正走向仁的本体论。(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李远滨[10](2016)在《老子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而上学曾经是哲学的主干,老子与亚里士多德作为生活在轴心时代的哲学家,各自创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雅斯贝尔斯称他们为形而上学家,因此我们不禁好奇,作为不同地域的哲学家,创建了一个探索共同主题的形而上学,这两个形而上学体系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其不同的原因何在?所以,本次论文主要讨论老子道论与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异同问题及其不同的原因问题,分成叁个问题,分别是道论与实体论内容的异同之处、道论与实体论言说方式的不同之处、道论与实体论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后两部分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探究方式,正是不同的探究方式,才使得二者显现为不同的形态。在叁个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先阐述各自的内容,再进行简单的比较,在阐述各自内容的同时,也是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过程,二者的比较是在这种区分的前提下,作地简单的比较。对于叁个问题的结论,关于道论与实体论内容的比较,它们相同之处表现为:1.关于关注的问题,二者都关注本质的静态问题与宇宙生成的动态问题,都由这两部分构成。2.关于“道”与神,二者都是超验的存在者,是存在的第一原因和根本依据,是不可定义的,但是二者是可以认识的,并在宇宙万物诞生初期,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们不同之处表现为:1.道论与实体论的本质静态部分与宇宙生成的动态部分,所占的分量不同。2.“道”与神的含义不同,“道”肩负着虚无本性、宇宙万物的造物主、宇宙万物运动的原因、宇宙万物存在的本质等意义,所以“道”是集多种涵义于一身的范畴,而神并不像“道”一样集多种涵义于一身。“道”与神在宇宙运动过程中所扮的角色不同,这里分成叁阶段进行分析:在宇宙万物创生之时、宇宙万物运行之时、宇宙万物灭亡之时。在第一阶段,“道”创造一切,包括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神则没有创造质料,它只起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在第二阶段,“道”化身在宇宙万物之中,永恒地运动着,并使得宇宙万物维持自身的本性而存在,“道”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本质。神在这阶段并不作任何干涉,它的存在永恒不变。在这阶段起作用的是个体事物中的形式,它吸引着质料不断趋向于它,并在复合的事物中充当本质。在第叁阶段,“道”是作为宇宙万物的归宿而起作用,宇宙万物回归本根。神和形式不会变化,万物不会回归于神,神只是万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形式仍充当吸引的作用,致使质料与新的形式复合成新的事物。关于言说方式,道论的言说方式是诗性的言说方式,实体论的言说方式是逻辑性的言说方式。关于思维方式,道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整体直觉思维,实体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分析思维。(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实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体"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核心范畴。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发展,恢复"实体的形式"的概念,使之成为基于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抽象出来的"力"——"单子"。莱布尼茨通过对单子本质的阐述,从而使自己的实体理论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赋予其实体理论以新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体论论文参考文献

[1].宋爱忠.价值实体论还是关系论:理论张力、整合逻辑与内涵新解[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2].张孝霞.莱布尼茨实体论过渡到单子论的逻辑体系建构——基于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基础之上的扬弃[J].宜春学院学报.2019

[3].康文涛.利用实体论融合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科研横向项目管理中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

[4].王香凝,杨志华.斯宾诺莎实体论对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的启示[J].学理论.2017

[5].何欣荣.“环保冲击实体论”是个伪命题[N].中华工商时报.2017

[6].张静,陈巍.意识科学中自我的建构论:超越实体论与错觉论之争[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7].张奎志.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美学观念的当代变革[J].江海学刊.2016

[8].谢翾,胡满英.《范畴篇》实体论之探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

[9].陈来.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心本实体论[J].船山学刊.2016

[10].李远滨.老子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比较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6

标签:;  ;  ;  ;  

实体论论文-宋爱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