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神经论文-那存吉日嘎拉,韩丽娟

颏神经论文-那存吉日嘎拉,韩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颏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BCT(锥型束CT),颏神经襻,颏神经,颌面外科手术

颏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那存吉日嘎拉,韩丽娟[1](2018)在《CBCT研究分析颏神经襻相关数据对临床外科手术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颏孔区种植牙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术、根尖区手术时如果术前不进行放射检查详细分析颏神经相关解剖结构,就容易引起颏神经及血管损伤,出现麻木不适,出血等症状。为了避免颏孔区手术操作中的风险,研究颏孔区的解剖结构,对临床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至关重要。虽然每个人的颏神经及颏神经襻的结构不同,都有个体差异,但是有个可靠的参考数据用来避免有的患者颏孔区放射检查不清晰或颏神经襻不明显时手术会造成的风险是很有意义的。CBCT运用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后被广泛认可,有研究证明CBCT用来测量颏神经等精细的结构时是最可靠的。近年来多位学者用CBCT测量研究颏神经及颏神经襻有不错的成就。(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黄忞[2](2015)在《颏神经襻在曲面体层片与CBCT上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数字化曲面体层片(PR)和锥形束CT(CBCT)评估下颌骨内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位置、清晰度及长度等解剖特征,分析其与性别、左右、年龄及牙缺失状态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实际适用情况,以期为在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5月29日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同时行PR及CB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共计231例。入选标准为:18岁以上成年人;同时具有PR及CBCT影像检查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3名,女性患者118名,平均年龄为40.97岁(18~85岁),同时按18~44、45~59、60~74、75~89岁进行年龄分组;其中90名部分牙列缺失患者和8名无牙颌患者。通过PR和CBCT观察分析下颌双侧颏孔前区,对颏神经襻的检出率、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向位置及其清晰度(按0、1、2、3进行评分)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并记录颏神经襻的近远中向长度。所有分析均由一名具有丰富放射阅片经验的口腔医师进行,2周后从存在颏神经襻的病例按随机数表法抽取25%的样本重新测量颏神经襻近远中向长度,进行同一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对各项解剖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对颏神经襻各项解剖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1.研究纳入患者影像资料231例,共计462例样本。利用Kappa检验对同一观察者两次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PR、CBCT的Kappa值分别为0.418、0.660(P<0.05)。2.PR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65.15%(301/462),而CBCT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80.09%(370/46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神经襻检出率在性别、左右以及不同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组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颏神经襻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位置多位于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根方,PR、CBCT上分别占90.94%、86.72%,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在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颏神经襻清晰度评分标准,PR上完全可见(评分为3)的仅占6.97%(21/301),超过1/2可见(评分为2)的占51.83%,另有41.20%不到1/2可见(评分为1)。而CBCT上70.54%的颏神经襻完全可见,3.78%不到1/2可见,超过1/2可见的有25.6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颏神经襻的清晰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5.PR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78±1.04mm(0.98~7.32mm),其中95.68%(288/301)的样本长度≤5mm,>5mm的仅占4.32%;;CBCT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98±1.24mm(1~7mm),其中96.49%(357/370)的样本长度为≤5mm,>5mm的仅占3.5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间比较颏神经襻的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牙缺失状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颏神经襻的检出、清晰度显示以及长度测量在CBCT的效率高于PR,而在相对于牙列近远中位置的评估中CBCT则未显优势。2.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每一个患者的术前影像评估都应是独立的,不能笼统地划定一个固定的安全范围;但在颏孔、颏神经襻均无法确定时,至少应保持颏孔近中5mm作为安全距离,可以避免大多数可能发生的神经损伤。3.因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解剖结构及其解剖变异的复杂性,建议将CBCT作为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01)

王俊,李凤霞,夏欣,郝兰清,邹晶[3](2014)在《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第叁支痛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叁叉神经第叁支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叁叉神经第叁支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颏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A组)和下牙槽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B组)。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1年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及满意度、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明显优于B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叁叉神经第叁支痛患者行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可以明显控制疼痛,手术难度低、安全、经济实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邓天阁,周宏志,胡开进,秦瑞峰[4](2014)在《颏神经、颊神经及鼻腭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颏神经、颊神经及鼻腭神经都是周围神经的一部分。周围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是指各种因素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或疾病。颊神经及鼻腭神经损伤可以迅速恢复,一般不产生影响;但颏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功能异常是很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拔牙导致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诊断、处理方法,以及颏、颊及鼻腭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方法、防治措施做一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梁启祥,陈伟良,王友元,杨朝晖,张大明[5](2013)在《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例唇癌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并利用以颏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双颏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下唇缺损。结果:皮瓣存活率达100%。随访6~20个月,患者唇部功能、感觉正常,且形态美观;均无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是唇癌切除后造成完全性下唇缺损的理想功能性修复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葛淑芬,孙长伏,尚德浩[6](2009)在《颏神经血管岛状瓣修复全下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全下唇缺损的修复方法,以比较简单易行的手术方法来恢复下唇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材料及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例下唇癌病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均在55岁以上,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进行手术扩大切除后致全下唇缺损,应用双侧颏神经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了缺损的修复。既以双侧颏神经血管束为蒂形成两个岛状皮瓣,平行向上滑行以恢复口轮匝肌和唇的完整性。结果:6例病人修复后皮瓣成活率100%;外形、功能、开口度均达到良好状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距缺损近、岛状皮瓣血运佳易成活,修复后使唇缺损的修复效果达到了外形与功能的兼备,收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9-10)

王涛,黄新乐,陶震江,陶德韬,周建华[7](2007)在《叁氧化二砷颏孔注射后对兔颏神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氧化二砷对兔颏神经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叁氧化二砷0.5ml注入颏孔。从大体观察,神经动作电位测定和病理形态学3个方面分不同时期对兔颏神经的病理生理改变予以观察。结果在适当浓度的叁氧化二砷作用下,颏神经动作电位振幅24h后降低或消失,72h后完全消失,2个月后观察无恢复。注射后2周时观察到明显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2个月后无神经细胞再生表现。结论适当浓度的叁氧化二砷可引起神经轴突的完全性损害。(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07年10期)

杨彦春,周继祥,杨军[8](2006)在《根管治疗引起颏神经损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第1磨牙咬合疼痛、间歇性波动性疼痛5 d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等不适,发病以来未经药物治疗。口外检查:下颌及颏部皮肤色泽质地正常,皮温不高,触觉正常。口内检查:右下第1磨牙咬合面深龋坏,叩诊(++),无明显松动(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5期)

华泽权,刘妍琼,孙连军,宋九余,于华[9](2005)在《下颌前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的稳定性及颏神经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前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对颏部显露的范围和颏神经的处理,以及是否设计软组织蒂、截骨的位置和固定方法等均存在争议[1]。对接受改进的颏成形术的14例进行随访,以评价颏前移固定的长期稳定性及感觉状态。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接受(本文来源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王益华[10](2005)在《颏神经撕脱与局部粘膜埋藏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叁叉神经痛是以面部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病因至今不详[1] ,但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药物 ,封闭治疗 ,经皮穿刺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自 1993年以来 ,我们采取颏粘膜神经撕脱与局部粘膜埋藏治疗周围病变引起的下颌神经痛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颏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数字化曲面体层片(PR)和锥形束CT(CBCT)评估下颌骨内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位置、清晰度及长度等解剖特征,分析其与性别、左右、年龄及牙缺失状态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实际适用情况,以期为在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5月29日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放射科同时行PR及CB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共计231例。入选标准为:18岁以上成年人;同时具有PR及CBCT影像检查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3名,女性患者118名,平均年龄为40.97岁(18~85岁),同时按18~44、45~59、60~74、75~89岁进行年龄分组;其中90名部分牙列缺失患者和8名无牙颌患者。通过PR和CBCT观察分析下颌双侧颏孔前区,对颏神经襻的检出率、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向位置及其清晰度(按0、1、2、3进行评分)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并记录颏神经襻的近远中向长度。所有分析均由一名具有丰富放射阅片经验的口腔医师进行,2周后从存在颏神经襻的病例按随机数表法抽取25%的样本重新测量颏神经襻近远中向长度,进行同一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对各项解剖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对颏神经襻各项解剖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1.研究纳入患者影像资料231例,共计462例样本。利用Kappa检验对同一观察者两次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PR、CBCT的Kappa值分别为0.418、0.660(P<0.05)。2.PR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65.15%(301/462),而CBCT上颏神经襻的检出率为80.09%(370/46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神经襻检出率在性别、左右以及不同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组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颏神经襻相对于牙列的近远中位置多位于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根方,PR、CBCT上分别占90.94%、86.72%,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在性别、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颏神经襻清晰度评分标准,PR上完全可见(评分为3)的仅占6.97%(21/301),超过1/2可见(评分为2)的占51.83%,另有41.20%不到1/2可见(评分为1)。而CBCT上70.54%的颏神经襻完全可见,3.78%不到1/2可见,超过1/2可见的有25.6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及牙缺失状态间颏神经襻的清晰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5.PR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78±1.04mm(0.98~7.32mm),其中95.68%(288/301)的样本长度≤5mm,>5mm的仅占4.32%;;CBCT上颏神经襻的平均长度为2.98±1.24mm(1~7mm),其中96.49%(357/370)的样本长度为≤5mm,>5mm的仅占3.5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年龄组别间比较颏神经襻的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牙缺失状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PR中男性、女性的颏神经襻清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BCT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颏神经襻的检出、清晰度显示以及长度测量在CBCT的效率高于PR,而在相对于牙列近远中位置的评估中CBCT则未显优势。2.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每一个患者的术前影像评估都应是独立的,不能笼统地划定一个固定的安全范围;但在颏孔、颏神经襻均无法确定时,至少应保持颏孔近中5mm作为安全距离,可以避免大多数可能发生的神经损伤。3.因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解剖结构及其解剖变异的复杂性,建议将CBCT作为下颌双侧颏孔前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时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颏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那存吉日嘎拉,韩丽娟.CBCT研究分析颏神经襻相关数据对临床外科手术的意义[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2].黄忞.颏神经襻在曲面体层片与CBCT上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王俊,李凤霞,夏欣,郝兰清,邹晶.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第叁支痛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

[4].邓天阁,周宏志,胡开进,秦瑞峰.颏神经、颊神经及鼻腭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

[5].梁启祥,陈伟良,王友元,杨朝晖,张大明.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

[6].葛淑芬,孙长伏,尚德浩.颏神经血管岛状瓣修复全下唇缺损[C].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2009

[7].王涛,黄新乐,陶震江,陶德韬,周建华.叁氧化二砷颏孔注射后对兔颏神经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7

[8].杨彦春,周继祥,杨军.根管治疗引起颏神经损伤1例[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6

[9].华泽权,刘妍琼,孙连军,宋九余,于华.下颌前部水平截骨颏成形术的稳定性及颏神经功能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

[10].王益华.颏神经撕脱与局部粘膜埋藏治疗原发性叁叉神经痛[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

标签:;  ;  ;  ;  

颏神经论文-那存吉日嘎拉,韩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