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肌调节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仲,虹鳟,荧光定量PCR,MRFs基因表达
生肌调节因子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罗学评,张安青,袁国尚,姜海波,文明[1](2019)在《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肌肉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RFs)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肌肉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yogenic regulator factors, MRFs)的调节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m 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本研究选取初始体重为(145.56±4.12) g的虹鳟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0.5%、1.0%、2.0%和4.0%杜仲皮的水提物,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肌肉各处理组之间Myf6、MyoD和Myf5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对MyoG基因表达量影响较为明显,其中2.0%组肌肉MyoG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各处理组(P<0.05),4.0%组肌肉MyoG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0.5%组和1%组(P<0.05)。杜仲皮水提物可通过调控虹鳟肌肉MyoG基因的表达以实现肉质改善。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杜仲改善养殖动物肌肉品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张久盘,王锦,张娟,魏大为[2](2018)在《固原鸡生肌调节因子MyoD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MyoD在固原鸡生个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运用荧光定量PCR、TA克隆和核酸测序等技术构建了固原鸡MyoD时序表达谱,并对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yoD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胸肌中表达量高于腿肌。同时发现MyoD在固原鸡个体发育阶段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日龄达到最高。扩增获得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新发现一个同义突变(126A>C)。亚细胞定位及结构预测显示,MyoD主要分布于细胞核(69.6%),其氨基酸二级结构呈现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构建的固原鸡与其他11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固原鸡与原鸡、火鸡、鹌鹑及绿头鸭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为探究固原鸡生长发育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21期)
王红娜,孙洪新,张英杰,刘月琴,谷振慧[3](2017)在《腺病毒介导shRNA干扰绵羊MSTN基因效果及对生肌调节因子和干扰素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进一步揭示MSTN在绵羊成肌细胞中的调控机制,制备可有效失活MSTN基因的工具,为通过RNA干扰技术提高绵羊产肉量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绵羊成肌细胞为试验材料,构建特异靶向绵羊MSTN基因的shRNA干扰质粒载体,将干扰效果好的质粒进一步包装为重组腺病毒,转染细胞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N基因以及生肌调节因子和干扰素反应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质粒ShR218和ShR511干扰MSTN基因效率分别达到35%和48%,双元干扰质粒ShR3+4干扰效率最高达到85%。成功包装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Sh511和Sh3+4,病毒滴度达到1×10~8 pfu·mL~(-1),对成肌细胞的感染效率达到90%以上。Sh511和Sh3+4对MSTN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分别达到53%和76%,对蛋白表达抑制分别达到55%和64%。MSTN基因沉默后,伴随着Myf5、MyoD、MyoG、Myf6基因mRNA水平的极显着性下调(P<0.01),但只引起MyoG蛋白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未引起Myf5、MyoD、Myf6蛋白水平的显着变化;腺病毒感染成肌细胞未引起OAS1基因mRNA水平的显着变化,但引起IFNGR1基因mRNA水平的极显着升高(P<0.01),对二者蛋白水平均无显着影响。本研究成功构建靶向MSTN基因的shRNA腺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成肌细胞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影响生肌调节因子Myf5、MyoD、MyoG、Myf6基因和干扰素受体基因IFNGR1表达。(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陈敦学[4](2015)在《黄鳝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营养调控及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鳝作为“水中人参",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能够实现人工养殖而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野生黄鳝生长缓慢,肌肉作为鱼类最主要的可食用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生肌调节因子(MRFs)对肌肉的发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以生肌调节因子(MRFs)的表达作为分子判断标准,以冰冻切片作为肌纤维形态观察的手段,分别从MRFs家族基因的克隆以及种属特异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与形态观察、应对肌肉损伤的修复过程与机理、不同浓度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生长的影响并结合线粒体基因组,分析黄鳝的种质资源情况,以期为黄鳝的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并为进一步黄鳝的遗传育种提供遗传背景支持。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采用常规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黄鳝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全部基因,通过与NCBI上斑马鱼的序列进行比对,分别命名Myf5、Myo D1,Myo D2、Myo G、MRF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M103285、KM103286、KM103287、KM103288和KM103283。比较MRFs家族的基因结构发现,这些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其结构都是包含一个位于靠近5’端的转录激活区,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区域,以及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域(basic helix-loop-helix,b HLH)以及一个染色体激活区域(CTD)。在所有MRFs成员中,均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了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basic helix-loop-helix,b HLH)保守区域。蛋白比对显示这些基因在物种之间比较保守,而进化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进化上区分的很快,其中MRFs家族中的五个基因首先是分成了两支:Myf5、Myo D1、Myo D2聚成一支,而Myo G和MRF4另外聚成一支。这与他们在功能上的分为两类是一致的。另外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黄鳝和鲈形目鱼类的亲缘关系最近,这对我们以后克隆黄鳝基因选择同源物种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分析了MRFs家族的5个基因在黄鳝不同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和黄鳝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肌纤维发育规律,同时也通过冰冻切片,并运用SDH酶染色技术进行探讨肌纤维的分布类型以及组成规律。结果显示MRFs在黄鳝肌纤维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肌纤维的增粗和增殖与MRFs家族的时空表达情况密切相关。黄鳝肌纤维镶嵌在不同的结缔组织之间,直径主要分布在80-200μm之间,随着黄鳝体重的不断增加,平均纤维直径也在不断的增长,从5g时候的平均纤维直径34±0.47μm到114g时平均纤维直径达到最大153±7.25μm。在黄鳝幼鱼中,纤维直径<20μm的频率显着大于其他阶段,并随着体重的增加,纤维直径>60μm的频率也在增加。另外我们发现在黄鳝体重<114g之前,黄鳝肌肉的发育主要以肌纤维的增粗为主,而超过114g之后,明显的观察到了黄鳝肌纤维的重新生成。3、通过对比牛磺酸投喂的黄鳝和正常饲料投喂黄鳝在面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损伤时,生肌调节因子(MRFs)的表达变化情况和相应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分析,肌纤维的恢复过程,结果显示牛磺酸对肌肉受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我们探讨了不同浓度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鳝幼鱼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不超过48%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黄鳝幼鱼的生长,然而高浓度的大豆浓缩蛋白替代水平会降低黄鳝幼鱼的生长,消化酶,蛋白酶活性和改变生肌调节因子家族的时空表达模式。5、我们克隆了来自贵州、广西、湖南以及广东等四个地方的野生黄鳝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均为16,622bp,并上传至NCBI数据库,获得Genbank序列号KP779622-KP779625。同时我们比较了4个不同地域的黄鳝线粒体结构,发现他们和其它硬骨鱼类类似,均包含13个编码蛋白基因,22个t RNA基因,2个r RNA基因以及一个控制区。线粒体基因组具有自己的遗传模式,因此我们比较了4个不同地域的黄鳝线粒体的密码子使用特点,发现黄鳝线粒体基因组中G碱基使用频率非常低仅为14.45%-14.58%,同时黄鳝线粒体基因组中具有明显的偏A碱基和C碱基(AT-skew=0.03,GC-skews=-0.34)。为了评估黄鳝线粒体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分析了四个不同地域黄鳝线粒体的多态性,在整个线粒体的13个编码蛋白基因组中,我们共发现了469个多态性位点。占整个线粒体编码基因的0.04。在所有的469个多态性位点中有266个位点位于ND1-ND6基因。108个位点位于CO1-CO3,50个在ATP8和ATP6基因中发现,剩下的45个位于CYTB基因。同时在黄鳝的13个编码蛋白基因中,多态性最高的为ND5(71),最低为ND6,但是突变所占基因长度的比例却以ATP8基因所占比例最高(0.12),以CO1最低(0.03),根据线粒体进化的适应性原则,要求具有较高的序列长度和较低的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我们认为ND4和DN5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用他们所构建的进化树最可靠。(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虹辉,许友卿,刘小燕,刘知行,王开卓[5](2013)在《鳜鱼生肌调节因子基因(mrf4)的克隆及其在成鱼和胚胎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肌调节因子基因(mrf4)的特征,阐明其在鳜鱼不同组织以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用反转录PCR法扩增鳜鱼mrf4的cDNA序列,并将其连入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rf4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鳜鱼mrf4 cDNA全长为726 bp,编码的蛋白质含241个氨基酸,具有生肌调节因子的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mrf4在成体鳜鱼白肌、红肌、心脏、脑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均有表达,在红肌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原肠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mrf4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而在胚胎发育的心搏期、血液循环期、仔鱼期,mrf4的表达量呈递减趋势,肌肉效应期mrf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的其他阶段的mrf4表达量(P<0.05)。(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曹婷,施力光,周汉林,张立岭,侯冠彧[6](2012)在《五指山猪不同组织中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f4及生肌调节因子Myf6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f4和生肌调节因子Myf6在出生后的第30天、第210天、第360天(出生到体成熟)的五指山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Myf4、Myf6在体成熟五指山猪肌肉、心、肝、脾、肺、肾、胃、小肠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yf4及Myf6基因在五指山猪出生后在肌肉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五指山猪的生长年龄生长而显着增长(p<0.05);Myf4及Myf6基因在成年五指山猪以上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将为五指山猪肌肉生长发育及矮小性状形成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2年05期)
潘同斌,钱福鸿,王晓雪,王雅一[7](2011)在《几种不同动物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测定几种不同动物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引物均采用大鼠基因号设计,旨在比较观察其它动物与大鼠基因表达的交叉及相似度。方法:选用大鼠、家兔、牛与人的股外侧肌样本各6个,迅速用TRIZOL试剂匀浆固定,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骨骼肌MHCI,IIa,IIx,IIb四种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未经内参较正的测定值,人、牛、兔的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大鼠(P<0.01),提示各物种的同种基因存在差异性,其引物特异性较强;但经过内参校正后的测定值,人的MHC各亚型基因表达与大鼠含量较接近,有一定的交叉和基因相似性;而牛的含量虽可检出,但仍明显低于大鼠含量(P<0.01),表明其基因相似性较低;兔与大鼠基因未表现出相似性。提示,各物种同种基因的表达既存在差异性,又有一定的交叉和相似性。其蛋白水平的比较测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王淑辉,熊符[8](2010)在《转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mdx鼠后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MyoD的表达。结果移植后成功检测到micro-dystrophin,其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移植时间延长MyoD阳性肌纤维比例增加,分别达到9%(4周时)、15%(8周时)、28%(12周时)。RT-PCR和Westernblot也发现,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MyoD表达增加。结论自体m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在受体鼠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移植入的干细胞向肌细胞的分化是一个持久的、连续的过程,成肌调节因子在调节其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潘同斌,孙文杰,毛杉杉,王瑞元[9](2010)在《急性低氧及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低氧及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大组:1)常氧对照组(C);2)常氧力竭组(NE);3)低氧对照组(HC);4)低氧力竭组(HE)。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力竭运动(NE组)引起的MyoD及myogenin基因表达最为明显(P<0.01),在力竭后12 h达峰值。单纯低氧条件下(HC组)3 d后,可引起MyoD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低氧暴露加力竭运动后(HE组),则myogenin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提示成肌调节因子,特别是MyoD及myogenin在运动及低氧导致的骨骼肌损伤及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侯志儒,梁炳生,梁勇,张文辉[10](2009)在《经皮电刺激大鼠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时成肌调节因子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在去神经早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表达明显上调,有明显延缓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电刺激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尚未有实验证实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MyoD表达的影响。目的:验证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MyoD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1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的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去神经组、电刺激组,每组12只。方法: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制作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用电刺激对电刺激组进行刺激,1次/d,30min/次。分别于去神经第2,7,14,28天,处死大鼠,取小腿的腓肠肌肉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yoD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14,28天,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标本中MyoD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电刺激组表达高于去神经组(P<0.05)。结论:通过电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模型MyoD的表达,说明电刺激是延缓骨骼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33期)
生肌调节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MyoD在固原鸡生个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运用荧光定量PCR、TA克隆和核酸测序等技术构建了固原鸡MyoD时序表达谱,并对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yoD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胸肌中表达量高于腿肌。同时发现MyoD在固原鸡个体发育阶段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日龄达到最高。扩增获得固原鸡MyoD基因CDS区,新发现一个同义突变(126A>C)。亚细胞定位及结构预测显示,MyoD主要分布于细胞核(69.6%),其氨基酸二级结构呈现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构建的固原鸡与其他11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固原鸡与原鸡、火鸡、鹌鹑及绿头鸭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为探究固原鸡生长发育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肌调节因子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罗学评,张安青,袁国尚,姜海波,文明.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肌肉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RFs)基因表达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2].张久盘,王锦,张娟,魏大为.固原鸡生肌调节因子MyoD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J].中国家禽.2018
[3].王红娜,孙洪新,张英杰,刘月琴,谷振慧.腺病毒介导shRNA干扰绵羊MSTN基因效果及对生肌调节因子和干扰素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7
[4].陈敦学.黄鳝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营养调控及进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
[5].李虹辉,许友卿,刘小燕,刘知行,王开卓.鳜鱼生肌调节因子基因(mrf4)的克隆及其在成鱼和胚胎中的表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曹婷,施力光,周汉林,张立岭,侯冠彧.五指山猪不同组织中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f4及生肌调节因子Myf6的表达[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
[7].潘同斌,钱福鸿,王晓雪,王雅一.几种不同动物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成肌调节因子(MRFs)基因表达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8].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王淑辉,熊符.转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
[9].潘同斌,孙文杰,毛杉杉,王瑞元.急性低氧及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10].侯志儒,梁炳生,梁勇,张文辉.经皮电刺激大鼠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时成肌调节因子基因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