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住宅过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颗粒物,纤维过滤,静电过滤,过滤性能
住宅过滤论文文献综述
李营[1](2016)在《纤维过滤和静电过滤在住宅新风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情况,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采用有效手段将室外空气中超标的颗粒物浓度处理到合格范围内再送入室内,不仅可满足人们对于新鲜空气的需求,更能营造一个洁净、有益健康的住宅空气环境。首先,参考国内外相关测试标准,设计搭建了测试住宅新风过滤机组性能的实验台。主要包括整体实验系统的设计、可靠性校核和实验尘源的选择。通过对实验台的风量平衡分析,证明了实验台的可靠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重复性;通过对比各尘源的粒径数量浓度分布情况,选择蚊香做为实验尘源。其次,理论分析了纤维和静电过滤对颗粒物的捕集机理。通过总结以往文献对纤维和静电过滤的理论分析,得到较为接近实验结果的纤维过滤的效率和阻力经验公式,静电过滤的效率经验公式。此外,静电的阻力相对较小,利用实验数据对静电阻力情况进行分析。然而,通过对实测值和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误差分析,上述经验公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纤维和静电过滤器,本文对经验公式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针对住宅新风系统提出了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纤维和静电过滤的效率和阻力经验公式。最后,依据2015年中国285个城市的PM2.5污染实时监测情况,计算不同城市所需新风过滤机组的过滤级别和运行时间。根据常见住宅建筑面积,计算新风过滤机组的额定风量。基于以上,采用费用年值法,分析额定新风量和PM2.5室外计算浓度对纤维和静电过滤两种新风过滤机组的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过滤的经济性总是优于纤维过滤的,且对于污染程度越严重的城市,建筑面积越大的住宅,静电新风机组经济性越好,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将静电技术应用于住宅新风系统,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丁蕾,默然[2](2014)在《明年起新建建筑都姓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月1日起,《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下称《标准》)将启动实施,我省所有城镇新建建筑都得严格按《标准》进行“绿色设计”,168条“硬杠杠”保证了今后的住宅更舒适更节能。 了解到,我市今年出台的《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4-11-07)
黄丽秋,王媛玉[3](2014)在《住宅过滤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应用与政策借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过滤模型是一种根据住宅耐久性的特征,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社会各阶层住房问题的可行模式。这一理论通过分析住房的梯度供给,从而达到市场的供求平衡,对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住房价格持续走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分析住宅过滤模型对我国住房市场的应用性,并结合我国市场的特点,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另一个角度找到解决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办法。(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4年11期)
刘斌[4](2013)在《北京市住宅过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房运行机制,居民在追求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的同时面临的购房选择日益多样化,相应地产生了居民的住宅迁移行为,住户的迁移行为一方面使得自己拥有的住宅品质和水准与其收入水平更加匹配,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有住房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运用,同时,也带来更多阶层住宅福利水平的改善。住宅产品的供给具有时滞性,住宅产品市场也因而被区分为存量市场和流量市场,以调节市场的供需,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较为顺畅的流通运行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房屋的空置与住房资源的浪费。住宅消费决策会随着住宅质量的下降和居民家庭收入的降低而做出相应的变动。住房过滤模型用于描述家庭是如何根据住宅质量和收入水平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住宅的,解释了引起住房质量依次降低档次以供应给收入更低家庭的经济推动力。本文利用空屋链模式,建立起空屋链的计量解析模式,研究北京市住宅市场的过滤效果,探讨加强住宅市场过滤效果的方法,借以更好的发挥存量住房资源在平衡住房供求矛盾中的作用,试图从利用存量住房资源的角度来解决当前住房市场中供求失衡问题。(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3-05-01)
吴波[5](2011)在《基于住宅过滤理论的公共住房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住房改革确立住房市场化的主基调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高度繁荣,但房价上涨过快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房价上涨使得一部分拥有房产的群体实现了财富效应,但对另一部分群体来说,产生了较大的挤出效应。中等收入及以上群体可以依靠自身经济实力解决其住房问题,而低收入群体却无法解决自身住房问题,需要政府的介入。我国的公共住房政策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目前大量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得不到保障和房价高企的现实,公共住房政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住宅过滤理论为视角,研究我国的公共住房政策,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和不足。第二章,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详细回顾了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公共住房政策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叁章,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过滤模型效果分析。借助住宅过滤理论,对我国的公共住房政策按照供给方政策和需求方政策的划分进行建模,分析不同政策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第四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住房政策及启示。本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和香港地区,以住宅过滤理论的视角纵向解读了美国和香港地区的公共住房政策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提出对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启示。第五章,完善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建议。本章以住宅过滤理论为出发点,通过营造住宅顺利过滤的环境达到模型实施的效果,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1-09-01)
梁颖,梁心远,王泽民[6](2010)在《过滤住宅不谐音 共建和谐经济房》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人以安居为地和居宜人均一间的道理;分析了我国在确保人均1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建设人均40平方米住房用地的可能性;阐明了城乡统筹规划着力发展好县级以上城市,逐步提高城市化率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为主、商品房为辅的供房模式,促进中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本文来源于《过滤与分离》期刊2010年04期)
梁涛[7](2010)在《基于住宅过滤理论对广州城市廉租房建设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政府资金供给不足影响,广州廉租房建设出现了政策覆盖面窄、廉租社区配套不足等问题。由住宅过滤理论对城市住房保障问题的启示,笔者认为广州不应再采用规模兴建新住宅的方式,而应该引导、促进市场的住房过滤,将市场过滤出的低质量住宅作为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宅的主要渠道。(本文来源于《城市观察》期刊2010年03期)
张磊[8](2009)在《公共住宅的市场过滤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公共住宅现状的分析,尝试采用市场过滤的手段以及梯级消费的理念对我国公共住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公共住宅进行更进一步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最大有效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01期)
杨绍媛[9](2007)在《住宅过滤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过滤模型是根据住宅耐久性的特征,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社会各阶层的住房问题。在住房商品化的前提下,比较富裕的阶层购买面积大、配套服务质量好的新房,一般收入阶层购买面积小的新房或面积大、配套服务中等的旧房,低收入阶层则购买相对小的、配套服务差的旧房。(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07年09期)
赖华东,蔡靖方[10](2007)在《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及其选择——基于住宅过滤模型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过滤模型可以对住房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过滤是住宅本身市场价值的变化。在一个完备的住宅市场上,住宅实现商品化且具有异质性和服务的折旧性、存量房市场和房地产中介业成熟,市场的过滤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应用住宅过滤模型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供给方政策在短期内可较好地解决低等质量住房短缺的问题,但政府负担较重,降低了住房市场效率;需求方政策有效提高了住房消费水平,降低了政府支出成本,保证了住房供应链条的连续性。因此,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短期内可实施供给方政策,长期来看都应转向需求方政策。(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07年03期)
住宅过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月1日起,《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下称《标准》)将启动实施,我省所有城镇新建建筑都得严格按《标准》进行“绿色设计”,168条“硬杠杠”保证了今后的住宅更舒适更节能。 了解到,我市今年出台的《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宅过滤论文参考文献
[1].李营.纤维过滤和静电过滤在住宅新风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6
[2].丁蕾,默然.明年起新建建筑都姓绿[N].扬州日报.2014
[3].黄丽秋,王媛玉.住宅过滤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应用与政策借鉴研究[J].经济师.2014
[4].刘斌.北京市住宅过滤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吴波.基于住宅过滤理论的公共住房政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
[6].梁颖,梁心远,王泽民.过滤住宅不谐音共建和谐经济房[J].过滤与分离.2010
[7].梁涛.基于住宅过滤理论对广州城市廉租房建设模式的思考[J].城市观察.2010
[8].张磊.公共住宅的市场过滤配置研究[J].山西建筑.2009
[9].杨绍媛.住宅过滤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
[10].赖华东,蔡靖方.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及其选择——基于住宅过滤模型的思考[J].经济评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