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若虫和成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杀虫剂,田间药效
若虫和成虫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涛,佟晓楠,段会会,吴敏,李薇[1](2019)在《多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柑橘木虱为靶标,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比较研究了多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与若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差异,以期为杀灭柑橘木虱、防控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测试杀虫剂对柑橘木虱若虫的LC_(50)均高于对成虫的LC_(50),其中55%氯氰菊酯·毒死蜱EC对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的LC_(50)差别最大,其对成虫的LC_(50)是对若虫的1.46倍,差别最小的20%丁硫克百威EC对成虫的LC_(50)是对若虫毒力的1.15倍;喷药温州蜜柑9d,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若虫平均高7.29%,4.5%高效氯氰菊酯EC、55%氯氰菊酯·毒死蜱EC、20%噻虫胺SC和10%吡虫啉SP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显着高于对若虫的防治效果;将嫩梢芽尖剪掉后喷施杀虫剂9d,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若虫平均仅高1.99%,测试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与若虫的防治效果无显着差异。说明未充分展开的新叶为柑橘木虱虫卵和低龄若虫提供了保护,使其避免接触喷施的农药,降低了杀虫剂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建议对柑橘新梢加重喷施杀虫剂,使用复剂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虫剂杀灭柑橘木虱若虫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1期)
郭楚南[2](2016)在《黄胫小车蝗成虫和若虫的miRNA与转录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翅蝗科(Oedipodidae),小车蝗属(Oedaleus Fieber),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目前大部分有关直翅目昆虫的研究多集中于外部形态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线粒体基因组等方面,有关于黄胫小车蝗的miRNA和转录组的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次研究选取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这叁种样品建立小RNA和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测序平台,对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进行了niRNA和转录组进行深度测序、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对已知miRNA进行鉴定,预测新的miRNA。主要得到如下结果:(1)黄胫小车蝗雄虫测序文库共获得947个miRNA,雌性获得873个,若虫文库获得904个,分别对应3,549,697、32,61,224和3,316,811条序列拷贝数。(2)利用miRDeep软件对叁个样品进行新miRNA的预测,得到雄性成虫新miRNA30个、雌性成虫43个、若虫32个。(3)对叁个样品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得到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显着差异的miRNA 112个、新miRNA50个,成虫和若虫显着差异的已知miRNA 499个、新miRNA44个。对雄性和雌性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得到差异显着的miRNA403个;预测成虫和若虫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得到516个靶基因。(4)黄胫小车蝗雄性、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分别得到54,971,450、52,666,682、53,132,988条纯净序列。利用合并拼接序列策略进行组装,分别得到雄性成虫52,743个Unigene、雌性成虫57,437个Unigene和若虫57,608个Unigene,叁个转录组合并后得到黄胫小车蝗51,608个Unigene,序列长度为57,606,410 nt。(5)对得到的51,608个Unigene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后,共注释了25,061个Unigene,占总数的43.50%,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有22,650个,Nt数据库的有12,789个,Swiss-Prot数据库的有18,701个,COG数据库有9,594个。得到GO功能注释信息的有10,83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的有16,724个。这些数据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表达等提供了重要数据。(6)由叁个样品间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通分析可以看出,雄性性成虫在细胞膜成分、酶调节等过程中表达的特异性基因比较多。雌性成虫由于繁殖的需要,在新陈代谢、细胞组分中表达的基因较多,而若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基因更多。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主要参与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途径,共有16,724个Unigene参与了258条代谢通路中,这些基因的注释信息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殖发育、生长代谢、信息传导、神经传递等适应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彬,陈露,万方浩,郑长英[3](2016)在《高温处理西花蓟马若虫对其雌成虫寿命、繁殖力及后代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高温逆境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温室害虫种群发展。为了探究高温处理西花蓟马若虫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本试验用41℃和43℃两个温度分别处理西花蓟马初孵若虫2、6、12、24和36h后,观察并记录其雌成虫寿命、繁殖力及后代发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高温处理后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子代若虫总数、成虫总数和总存活率(若虫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均显着下降,后代雌雄性比呈总体下降趋势。41℃处理后,性比从2.30∶1降低到2.13∶1;43℃处理后从2.25∶1降低到2.07∶1,均明显低于对照的2.69∶1。另外,两性生殖种群相比于孤雌生殖种群更易遭受高温处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1期)
余杰颖,张斌,任轲亮,李梅,宋致书[4](2015)在《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及Iwao回归法对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及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及Iwao回归法测定结果表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且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的抽样调查,其中Z字型法为葡萄斑叶蝉成虫最适调查方法,平行跳跃法为葡萄斑叶蝉若虫最适调查方法。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分别为:N=(9.920/m+0.972)/D2和N=(10.230/m+2.063)/D2。序贯模型分别为:T0(n)=nm0±t 2.582nm0+0.253m02和T0(n)=nm0±t 2.664nm0+0.537m02。【结论】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成虫田间抽样技术宜采用Z字型法,若虫宜采用平行跳跃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沙淼[5](2015)在《长翅素木蝗、疣蝗、日本蚱成虫和若虫miRN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i)、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和日本蚱(Tetrix japonica)分别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和蚱科(Tetrigoidae),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关于直翅目昆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种群遗传多样性、线粒体全基因组学以及系统发生等方面,有关这叁种蝗虫的miRNA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本研究以长翅素木蝗、疣蝗、日本蚱的若虫和成虫两种虫态作为实验对象,对这六个样品分别构建小RNA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六个样品测序。对获得的原始reads进行过滤,长度分布分析,并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然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已知miRNA的鉴定,新的miRNA的预测,通过表达量差异比较获得每个物种中成虫和若虫中表达量显着差异的miRNA,并对这些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GO、KEGG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长翅素木蝗成虫文库获得206个物种间保守miRNA,若虫文库获得203个物种间保守miRNA,分别对应着951,089和637,545条序列拷贝数。其中,两个文库中共同表达的miRNA为187个(84.23%),成虫中特有的为19个(8.56%),若虫中特有的为16个(7.21%);疣蝗成虫文库获得201个物种间保守miRNA,若虫文库获得200个物种间保守miRNA,分别对应着1,254,897和269,551条序列拷贝数。其中,两个文库共同表达的序列为186个(86.51%),成虫中特有的为15个(6.98%),若虫中特有的为14个(6.51%);日本蚱成虫文库获得251个物种间保守miRNA,若虫文库获得239个物种间保守miRNA,分别对应着1,335,438和960,861条序列拷贝数。其中,两个文库共同表达的序列为232个(89.92%),成虫中特有的为19个(7.36%),若虫中特有的为7个(2.71%)。而叁个物种间相同的保守miRNA有200个。(2)长翅素木蝗两个文库共预测出82个新的miRNA,其中,成虫56个,若虫38个,成虫和若虫中都存在的为12个;疣蝗两个文库共预测出307个新的miRNA,其中,成虫117个,若虫211个,成虫和若虫中都存在的为21个;日本蚱两个文库共预测出11个新的miRNA,其中,成虫7个,若虫8个,成虫和若虫中都存在的为4个。(3)对成虫和若虫两个文库中的保守miRNA进行表达量分析,长翅素木蝗获得了51个表达水平差异极显着的miRNA,疣蝗获得了114个表达水平差异极显着的miRNA,日本蚱获得了54个表达水平差异极显着的miRNA。上述差异表达miRNA的获得为若虫到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的miRNA的鉴定以及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资料。(4)对上述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长翅素木蝗对于51个表达水平显着差异的miRNA共预测获得了53429个靶基因,228788个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疣蝗对于114个表达水平显着差异的miRNA共预测获得了71699个靶基因,652880个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日本蚱对于54个表达水平显着差异的miRNA共预测获得了41004个靶基因,199734个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位点。这些靶基因的获得为蝗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鉴定以及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5)GO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到新陈代谢过程,而且叁种蝗虫均有数百条靶基因富集到生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纤维、横纹肌等发育过程中,表明在若虫到成虫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受到miRNA的调控,miRNA参与的广泛性也进一步表明其调控作用的重要性。KEGG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广泛参与到氨基酸等物质代谢通路、信号转导通路以及RNA活动相关通路中,表明这些通路中的关键酶或蛋白因子受到miRNA的调控,miRNA广泛参与到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生物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袁盛勇,孔琼,李珣,沈登荣,陈斌[6](2013)在《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有明显的致病效果,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8.56%,致死中浓度(LC50)是2.2417×105个/mL,致死中时间(LT50)为4.52d。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3.46%,致死中浓度(LC50)2.9441×105个/mL,致死中时间(LT50)最小致死中时间(LT50)是4.85d。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袁盛勇,孔琼,李珣,沈登荣,田学军[7](2013)在《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 080717菌株对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的毒力效果,进行了该菌对榕母管蓟马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8 d,该菌株4.5×108孢子/mL浓度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累计死亡率是86.77%,致死中浓度(LC50)是2.268 6×105孢子/mL,最短致死中时间是4.37 d;对若虫的累计死亡率是84.35%,致死中浓度(LC50)是2.468 4×105孢子/mL,致死中时间是4.53 d。说明球孢白僵菌Bb 080717菌株对榕母管蓟马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3年04期)
郑维斌,陈祥盛[8](2012)在《甘蔗双脊飞虱成虫及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和2011年分别在海南和山东采集到甘蔗双脊飞虱〔Pseudaraeopus sacchari(Muir,1913)〕成虫和5龄若虫,详细描述了甘蔗双脊飞虱成虫和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甘蔗双脊飞虱雌成虫及5龄若虫为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吕红娟[9](2012)在《中华稻蝗若虫和成虫转录组的比较研究及线粒体转录组作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是我国南北方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咬食水稻叶片和谷粒,也危害小麦、玉米、豆类等禾本科植物。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形式的调整,冬季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华稻蝗已经成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对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经对中华稻蝗的生理生化、生活史、生态分布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还未见对中华稻蝗全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的报道。由于蝗虫的基因组大约有6500Mb,大约是人类基因组的2倍,是果蝇基因组的36倍多,因此对于科学研究并不是完全可用的。但是蝗虫转录组的数据量相对较小,并且通过高通量测序能够得到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有效信息。本实验通过Illumina公司的IIiScq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正常生理环境下的中华稻蝗若虫与成虫的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量的测序数据,发现了在若虫、成虫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这种农业害虫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信息。最后,通过对中华稻蝗线粒体转录组作图的研究,完善了之前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注释线粒体基因的不足。本研究中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中华稻蝗若虫和成虫两个cDNA测序文库,利用HiSeq2000技术进行文库测序。每个样品获得4G的数据,若虫得到59,940,260条原始读序,成虫得到58,428,216条原始读序。由于中华稻蝗的全基因组还是未知的,因此对reads进行从头组装,获得若虫152,974个Contig,成虫134,352个Contig。进一步拼接得到若虫76,924个Unigene,成虫66,794个Unigene,若虫的Unigene比成虫多10,130条,说明若虫处于生长期,需要合成大量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质,因此若虫的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成虫。将这两个样品的Unigene共同聚类拼接,最终得到68,166条中华稻蝗的Unigene,平均长度为599bp。(2)在这68,166条Unigene中,根据“基因结构相似,其功能同源”的原理,通过Blastx与各个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有27,933个Unigene注释到Nr、KEGG、COG、GO等数据库中,占中华稻蝗总Unigene数目的40%。在GO中,对被注释的6,439个具有同源性匹配的Unigene进行了3个类别的分类,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最多,其中以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调控中参与的基因最多;而分子功能中,binding(各种连接形式)和activity(包括各种催化酶、转录调控因子、蛋白受体的活性)中注释的基因最多。(3) All-Unigene的KEGG Pathway分析中,有18,020个基因参与了242个代谢或信号通路,RNA运输途径中发现了12个与TAP(核RNA运输因子)相关的基因,一系列eIFs(转录起始因子)的相关基因。有91个Unigene注释到昆虫类的激素合成通路,其中包括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类固醇激素、性信息素的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防治蝗虫的激素类农药研发奠定了充足的基础。(4)对若虫与成虫的转录组数据做RPKM标准化处理,发现68,166个Unigene中有65,535个表达水平有差异,其中有20,044个在成虫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5,491个在若虫中表达水平上调的基因。(5)利用对差异表达基因定义的标准(FDR<0.001并且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因),从65,535个表达水平有差异的基因中筛选出14,648个在若虫和成虫中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5,378个基因注释到GO分类中,2,575个参与生物学过程,1,700个参与细胞组分,1,103个注释到分子功能,注释到activity、regulation、 cell等功能中的基因最多。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显示,共有3,577个Unigene参与236个代谢或信号通路,参与生殖代谢通路、昆虫生理节律调控、核酸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翻译与加工修饰的相关基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和下调,表明这些基因在中华稻蝗的生长发育、生理节律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利用线粒体转录组作图方法,分析了中华稻蝗的线粒体转录产物,发现若虫中两个rRNA基因比成虫的表达水平高,而rRNA基因的转录效率比蛋白质编码基因高。中华稻蝗线粒体基因组具有5个大的转录单位。ATP6/ATP8、ND4/ND4L这两对重迭基因在双顺反子上共同转录,这两个双顺反子的3’端是多聚腺苷酸化的。ND2、COX1、COX2、ATP6/ATP8、COX3、ND3、CYTB基因的覆盖度比较均匀且较高,应该是检测到的成熟转录本。而ND5、ND4、ND4L和ND1基因的部分区域没有覆盖到,由于这几个基因编码NADH脱氢酶的亚基,都位于轻链上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关键酶,推测是测序时检测量较低或者是转录本的稳定性差异引起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在线粒体转录本后期的修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丰度变化比mRNA的丰度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Ali,Akbar,JAFARPOUR,Aziz,SHEIKHI,GARJAN,Sohrab,IMANI,Seyed,Mahdi,MAHJOUB,Mohammad,MAHMOUDVAND[10](2011)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麦扁盾蝽若虫和成虫的毒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伊朗,麦扁盾蝽Eurygaster integriceps是小麦和大麦上的主要害虫。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具有较强活性的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应用触杀和熏蒸两种生测方法测定了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和啶虫咪)对麦扁盾蝽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效。触杀法生测结果显示,各杀虫剂对麦扁盾蝽没有强烈的触杀活性,但是在高浓度下(5000mg/La.i.),可见较高的死亡率。熏蒸法生测结果显示,所有杀虫剂对麦扁盾蝽的若虫和成虫均有较好的毒性。结果提示应用熏蒸方法可能是治理这一重要害虫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若虫和成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翅蝗科(Oedipodidae),小车蝗属(Oedaleus Fieber),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目前大部分有关直翅目昆虫的研究多集中于外部形态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线粒体基因组等方面,有关于黄胫小车蝗的miRNA和转录组的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次研究选取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这叁种样品建立小RNA和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测序平台,对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进行了niRNA和转录组进行深度测序、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对已知miRNA进行鉴定,预测新的miRNA。主要得到如下结果:(1)黄胫小车蝗雄虫测序文库共获得947个miRNA,雌性获得873个,若虫文库获得904个,分别对应3,549,697、32,61,224和3,316,811条序列拷贝数。(2)利用miRDeep软件对叁个样品进行新miRNA的预测,得到雄性成虫新miRNA30个、雌性成虫43个、若虫32个。(3)对叁个样品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得到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显着差异的miRNA 112个、新miRNA50个,成虫和若虫显着差异的已知miRNA 499个、新miRNA44个。对雄性和雌性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得到差异显着的miRNA403个;预测成虫和若虫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得到516个靶基因。(4)黄胫小车蝗雄性、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分别得到54,971,450、52,666,682、53,132,988条纯净序列。利用合并拼接序列策略进行组装,分别得到雄性成虫52,743个Unigene、雌性成虫57,437个Unigene和若虫57,608个Unigene,叁个转录组合并后得到黄胫小车蝗51,608个Unigene,序列长度为57,606,410 nt。(5)对得到的51,608个Unigene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后,共注释了25,061个Unigene,占总数的43.50%,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有22,650个,Nt数据库的有12,789个,Swiss-Prot数据库的有18,701个,COG数据库有9,594个。得到GO功能注释信息的有10,83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的有16,724个。这些数据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表达等提供了重要数据。(6)由叁个样品间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通分析可以看出,雄性性成虫在细胞膜成分、酶调节等过程中表达的特异性基因比较多。雌性成虫由于繁殖的需要,在新陈代谢、细胞组分中表达的基因较多,而若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基因更多。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主要参与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途径,共有16,724个Unigene参与了258条代谢通路中,这些基因的注释信息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殖发育、生长代谢、信息传导、神经传递等适应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若虫和成虫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兴涛,佟晓楠,段会会,吴敏,李薇.多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比较[J].北方园艺.2019
[2].郭楚南.黄胫小车蝗成虫和若虫的miRNA与转录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张彬,陈露,万方浩,郑长英.高温处理西花蓟马若虫对其雌成虫寿命、繁殖力及后代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6
[4].余杰颖,张斌,任轲亮,李梅,宋致书.葡萄斑叶蝉成虫及若虫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
[5].沙淼.长翅素木蝗、疣蝗、日本蚱成虫和若虫miRNA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袁盛勇,孔琼,李珣,沈登荣,陈斌.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J].环境昆虫学报.2013
[7].袁盛勇,孔琼,李珣,沈登荣,田学军.球孢白僵菌对榕母管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J].中国森林病虫.2013
[8].郑维斌,陈祥盛.甘蔗双脊飞虱成虫及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2
[9].吕红娟.中华稻蝗若虫和成虫转录组的比较研究及线粒体转录组作图[D].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Ali,Akbar,JAFARPOUR,Aziz,SHEIKHI,GARJAN,Sohrab,IMANI,Seyed,Mahdi,MAHJOUB,Mohammad,MAHMOUDVAND.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麦扁盾蝽若虫和成虫的毒效(英文)[J].昆虫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