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弯曲耦合论文-马功勋

拉伸弯曲耦合论文-马功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伸弯曲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合梁,位移,拉伸,弯曲

拉伸弯曲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马功勋[1](2001)在《层合梁拉伸和弯曲耦合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在拉伸和弯曲耦合时的位移微分方程 ,其耦合效应依赖于铺层的组数和材料主向弹性模量的比值。当铺层组数大于 8时 ,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可视为正交对称层合梁(本文来源于《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马功勋[2](2001)在《拉伸和弯曲耦合层合梁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拉伸和弯曲耦合层合梁的位移微分方程。导出了拉弯耦合层合梁正应力和层间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的应力具有非对称特性。当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的铺层组数大于 8时 ,其应力趋于对称分布(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01年03期)

马治国,闻邦椿,颜云辉[3](1999)在《压电智能梁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单面粘贴有压电致动器的梁结构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梁与致动器之间粘贴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可得,粘贴层切应力的分布与致动器端部附近的应变分布有相似的特征。随着粘贴层的切变模量的增加或其厚度的减小,切应力在靠近压电致动器端部区域迅速增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马治国,闻邦椿,严云辉[4](1999)在《压电智能梁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单面粘贴有压电致动器的梁结构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梁与致动器之间粘贴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可得,粘贴层剪切应力的分布与致动器端部附近的应变分布有相似的特征。随着粘贴层的剪切模量的增加或其厚度的减小,则剪切力在靠近压电致动器端部区域迅速增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1999年01期)

唐俊[5](1984)在《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优化分析及拉伸-弯曲耦合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证明了“双向增强层合板”在轴向载荷作用下考虑屈曲的铺层优化设计必定是对称铺设结构,从而使设计变量减少一半。本文还区分了具有单模式失稳的“极值优化”与具有重模式失稳的“非极值优化”两类不同问题,对前一类,上述铺层优化问题可进一步简化为单设计变量优化问题,而对后一类则在优化分析中必须考虑重模式失稳条件(本文来源于《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期刊1984年02期)

拉伸弯曲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拉伸和弯曲耦合层合梁的位移微分方程。导出了拉弯耦合层合梁正应力和层间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的应力具有非对称特性。当规则非对称正交层合梁的铺层组数大于 8时 ,其应力趋于对称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伸弯曲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马功勋.层合梁拉伸和弯曲耦合效应分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马功勋.拉伸和弯曲耦合层合梁应力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

[3].马治国,闻邦椿,颜云辉.压电智能梁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1999

[4].马治国,闻邦椿,严云辉.压电智能梁的拉伸-弯曲耦合模型[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

[5].唐俊.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优化分析及拉伸-弯曲耦合刚度的影响[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84

标签:;  ;  ;  ;  

拉伸弯曲耦合论文-马功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