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腿中下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软组织缺损,负压闭式引流
小腿中下段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王庆雷,张铁良[1](2019)在《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在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5月,共收治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均为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敏感抗生素应用-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移植"的序贯救治方案。[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者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患者术后受移植区域外形恢复效果较好,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具有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血运可靠、操作简单、切取方便、手术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王国杰[2](2018)在《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1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创面均伴骨和(或)肌腱外露,皮瓣大小4.0cm×4.0cm~15.0cm×8.0cm。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成活率100%,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软、富有弹性、外观不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6~13mm,供区隐蔽,无明显瘢痕。皮瓣受区为负重区患者在随访期间,足底感觉无异常,步态均正常。结论: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明确,皮瓣血运较理想,皮瓣成活率较高,且无明显瘢痕。(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林,刘宏君,张文忠,宋国勋,夏狮聪[3](2017)在《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15例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绞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 h~1周,平均86.2 h。创面缺损范围为13 cm×9 cm~23 cm×16 cm。入院后一期清创、负压引流治疗,二期行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15 cm×10 cm~25 cm×1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修复术后4周断蒂。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2例皮瓣部分皮缘发生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顺利成活。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与健侧相似,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15~28 mm,平均19.5 mm。供区无瘢痕挛缩,双下肢功能均正常。结论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采用健侧胫前/后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主干血管严重损伤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式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谢书强,侯建玺,董其强,张华峰,王宏鑫[4](2017)在《短缩再植结合肢体延长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离断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短缩再植结合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离断伤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9年4月—2016年5月,采用一期短缩再植二期延长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离断伤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6~3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砸伤6例,机器挤压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0 min~6 h,平均3 h 12 min。其中右小腿中下段完全离断6例,左小腿中下段不全离断4例,左踝关节平面完全离断2例。肢体短缩4.0~12.5 cm,平均7.3 cm;再植术后1.5~8.0个月行肢体延长术,延长时间1.7~5.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 12例短缩再植后再延长均达到双下肢等长,术后延长段骨矿化良好,骨断端和延长骨段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6个月,平均1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过伸0~5°,平均3°;屈曲110~140°,平均120°。除2例踝关节融合外,其余患者跖屈15~45°,平均26°;背屈10~25°,平均15°。足底感觉恢复至S_3+4例,S_3 6例,S_2 2例。末次随访时根据Kofoed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获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通过短缩再植结合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离断伤,扩大了下肢离断再植适应证,降低了再植难度,治疗更简便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李志杰[5](2016)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腿骨外露创面常见,如何在修复创面的同时达到供、受区均满意的功能重建和美学修复,减少皮瓣切取对小腿外观的破坏,需同时满足外观修复及感觉重建两方面要求。腓动脉穿支血管自主干发出后,在肌间隙呈曲线或者斜行走行,穿过筋膜支配皮肤;游离穿支血管后皮瓣移位范围较大,结合血管弹性及皮瓣的延展性,将皮瓣顺行向下推进或水平推进可以修复中小段创面。同时,切取皮瓣时能保留进入皮瓣的皮神经,可达到重建感觉的目的。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1~3月,平均2周。创面部位:外踝12例,小腿中下段前方8例,足跟6例,小腿中下段外侧4例。创面无明显感染,见少许坏死组织及水肿肉芽组织。创面范围3 cm×2 cm~5 cm×3 cm。伴单纯骨外露4例,钢板及骨外露3例,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腓动脉穿支点并标记。垂直推进皮瓣宽度与创面一致,远端可稍宽于创面0.5cm;水平推进皮瓣其皮瓣长度与创面一致,按皮瓣设计切开一侧,分离至深筋膜层,寻找进入皮瓣内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确定穿支血管后向近端切开皮瓣,注意保留进入皮瓣的皮神经;然后切开皮瓣另一侧,充分游离穿支血管,注意避免损伤主干血管,游离近端皮神经;最后将皮瓣向远端或向水平推进修复创面,垂直推进皮瓣近端直接缝合。水平推进皮瓣供区需植皮,本组皮瓣推进距离为2~4 cm,平均2.5 cm;于皮瓣下方置引流管,避免皮瓣下积血。皮瓣推进后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24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较满意,皮瓣较平整,尤其蒂部无明显臃肿,皮瓣质地良好外表美观。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无臃肿。早期皮瓣感觉麻木不适,6个月后皮瓣感觉恢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少面积青紫坏死,属血运不足,二期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穿支血管蒂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扩大了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范围,没有明显臃肿的蒂部,皮瓣较少出现术后肿胀及部分血运障碍,皮瓣设计灵活,创伤小,皮瓣携带皮神经,术后能恢复精细感觉,符合整形外科原则,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刘春光[6](2016)在《逆行腓肠神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1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应用逆行腓肠神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15例,足部6例,小腿9例,3例伴骨骼或肌腱外露。皮瓣面积最小5cm×7cm,最大12cm×14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两例皮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血运佳,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足部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可采用逆行腓肠神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便于手术操作,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与控制》期刊2016年08期)
谢山洪,任红军,古振军,梁德全,赵占卫[7](2016)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2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严重创伤、急慢性感染、Ⅲ度烫伤等常可以导致小腿中下段胫前软组织的缺损和骨外露。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继发出现的感染、骨髓炎,以及骨坏死将严重的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及外观,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尽管近些年来游离皮瓣、穿支皮瓣等新技术的增加了解决这类难题的途径,然而,小腿中下段创面的覆盖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1,2]。(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刘涛,蒋振兴,李森[8](2016)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合并持续负压引流术促进小腿中下段软组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负压引流下小腿创面的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每次持续负压引流术(VSD)后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每次VSD术后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可行2期手术闭合创面时间。结果治疗组第1次拆除VSD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2期手术闭合创面时间、创面细菌计数、患者治疗过程中Mc Gill疼痛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促进VSD负压引流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缩短行2期手术(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闭合创面时间,减少患者感染和缓解疼痛,是小腿中下段开放性创面可选用的有效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6年04期)
李志杰[9](2016)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腿骨外露创面常见,如何在修复创面的同时达到供、受区均满意的功能重建和美学修复,减少皮瓣切取对小腿外观的破坏,需同时满足外观修复及感觉重建两方面要求。腓动脉穿支血管自主干发出后,在肌间隙呈曲线或者斜行走行,穿过筋膜支配皮肤;游离穿支血管后皮瓣移位范围较大,结合血管弹性及皮瓣的延展性,将皮瓣顺行向下推进或水平推进可以修复中小段创面。同时,切取皮瓣时能保留进入皮瓣的皮神经,可达到重建感觉的目的。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1~3月,平均2周。创面部位:外踝12例,小腿中下段前方8例,足跟6例,小腿中下段外侧4例。创面无明显感染,见少许坏死组织及水肿肉芽组织。创面范围3 cm×2 cm~5 cm×3 cm。伴单纯骨外露4例,钢板及骨外露3例,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腓动脉穿支点并标记。垂直推进皮瓣宽度与创面一致,远端可稍宽于创面0.5 cm;水平推进皮瓣其皮瓣长度与创面一致,按皮瓣设计切开一侧,分离至深筋膜层,寻找进入皮瓣内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确定穿支血管后向近端切开皮瓣,注意保留进入皮瓣的皮神经;然后切开皮瓣另一侧,充分游离穿支血管,注意避免损伤主干血管,游离近端皮神经;最后将皮瓣向远端或向水平推进修复创面,垂直推进皮瓣近端直接缝合。水平推进皮瓣供区需植皮,本组皮瓣推进距离为2~4 cm,平均2.5 cm;于皮瓣下方置引流管,避免皮瓣下积血。皮瓣推进后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24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较满意,皮瓣较平整,尤其蒂部无明显臃肿,皮瓣质地良好外表美观。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无臃肿。早期皮瓣感觉麻木不适,6个月后皮瓣感觉恢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少面积青紫坏死,属血运不足,二期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穿支血管蒂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扩大了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范围,没有明显臃肿的蒂部,皮瓣较少出现术后肿胀及部分血运障碍,皮瓣设计灵活,创伤小,皮瓣携带皮神经,术后能恢复精细感觉,符合整形外科原则,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15)
谢山洪,杨勇,任洪军,赵占卫,李文军[10](2015)在《逆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逆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入住北京水利医院的7例小腿中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例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例为开放性胫骨骨折,2例为胫骨骨髓炎。采用逆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和植皮术修复小腿中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肌瓣成活情况、植皮成活情况、感染、手术并发症,计算创面愈合时间、外观满意度。结果 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1±10.3)个月,肌瓣及植皮均成活,仅1例肌瓣远端少量组织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创面及深部组织无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为(15.9±4.9)d。患者术后对患肢外观的主观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例,满意3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逆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3期)
小腿中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1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创面均伴骨和(或)肌腱外露,皮瓣大小4.0cm×4.0cm~15.0cm×8.0cm。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成活率100%,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软、富有弹性、外观不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6~13mm,供区隐蔽,无明显瘢痕。皮瓣受区为负重区患者在随访期间,足底感觉无异常,步态均正常。结论: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明确,皮瓣血运较理想,皮瓣成活率较高,且无明显瘢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腿中下段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王庆雷,张铁良.内踝上皮支半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2].王国杰.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8
[3].杨林,刘宏君,张文忠,宋国勋,夏狮聪.改良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桥式交叉移植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
[4].谢书强,侯建玺,董其强,张华峰,王宏鑫.短缩再植结合肢体延长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离断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
[5].李志杰.腓动脉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创面[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6].刘春光.逆行腓肠神经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15例[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
[7].谢山洪,任红军,古振军,梁德全,赵占卫.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28例[J].武警医学.2016
[8].刘涛,蒋振兴,李森.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合并持续负压引流术促进小腿中下段软组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
[9].李志杰.腓动脉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推进修复小腿中下段创面[C].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10].谢山洪,杨勇,任洪军,赵占卫,李文军.逆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