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治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医外治法,感染后咳嗽,总有效率,系统评价
治法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左露,丁兆辉,王磊,黄敬平,徐玲玭[1](2019)在《中医外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CNKI、Wan Fang Data、CBM和VIP中文数据库;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外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日期为建库时间—2018年11月30日。搜集中医外治法治疗PI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NoteExpress软件初步筛选文献,随之按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最后符合文献,并按改良Jadad评分量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3软件整合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4篇RCT文献,其中只有1篇为高质量文献,共1 167例患者。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的RR=1.15,95%CI[1.10,1.20],Z=5.93,P<0.000 01;LCQ积分的WMD=3.75,95%CI[-0.26,7.76],Z=1.83,P>0.05;咳嗽的WMD=-0.54,95%CI[-0.87,-0.21],Z=3.2,P<0.05;咳痰的WMD=-0.68,95%CI[-0.97,-0.39],Z=4.63,P<0.000 01;咽痒的WMD=-0.32,95%CI[-0.60,-0.04],Z=2.21,P<0.05;中医症候总积分WMD=-0.91,95%CI[-1.19,-0.64],Z=6.51,P<0.000 01;咳嗽VAS积分的WMD=-0.96,95%CI[-1.65,-0.26],Z=2.7,P<0.05;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浓度积分的WMD=-39.48,95%CI[-40.68,-32.28],Z=64.59,P<0.000 01;复发率的RR=0.67,95%CI[0.18,2.47],Z=0.61,P>0.05;咳嗽缓解时间的RR=-1.82,95%CI[-2.57,-1.08],Z=4.81,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的WMD=-2.48,95%CI[-3.99,-0.98],Z=3.23,P<0.05;不良反应的RR=0.50,95%CI[0.18,1.42],Z=1.30,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但纳入RCT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偏低,样本量偏少,无法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佐证。(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杨君,周立江,高宏,殷东风[2](2018)在《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及外文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分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个RCT,研究病例共724例。Meta分析结果示:单独使用中医外治法或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外治法不仅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亦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结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上述结果可靠性及稳定性需要更大样本及高质量RCT加以证实。(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振峰,李其飞,刘林[3](2018)在《中医辨证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联合外治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对结果加以分析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好于参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9期)
陈铭泰[4](2018)在《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系统评价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叁部分内容:文献综述研究、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第一章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首先,总结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和诊疗现状。其次,回顾中医学经典理论及论着,总结传统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治法。最后,结合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论述,以期为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提供依据。第二章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手工检索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方式来检索与“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该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到2018年1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有1275例病例。Meta分析表明从肝论治法试验组在心绞痛总有效率。、H 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纳入研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可见,从肝论治法在心绞痛总有效率。、H 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在临床方法学部分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将来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为其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依据。第叁章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从肝论治方药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疗效。、HAMA积分。、HAMD积分、中医证侯积分、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影响,探讨从肝论治方药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入选60例研究对象,由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确诊为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同时予抗焦虑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从肝论治方。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HAMA积分、HAMD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记录入组当天和治疗结束后翌日清晨空腹查TG、TC、LDL和HDL血浆水平,用统计学软件(SSPS20.0)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心绞痛症状、HAMA积分、HAMD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TC、TG。、LDL、HDL。水平无明显差异。2.治疗后,两组心绞痛、HAMA积分、HAMD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TC、LD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同时,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肝论治方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和中医症候,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血脂,在安全性方面也较好。(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立山[5](2018)在《探讨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疮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性价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就下肢慢性疮面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慢性疮面80例,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地奥司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及疼痛情况,疮面愈合情况,疮面瘙痒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及VAS评分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疮面愈合情况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优,疮面瘙痒改善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为理想(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在下肢慢性疮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着,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05期)
朱祥成[6](2017)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临床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对耳鼻咽喉疾病的外治法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与疾病作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治法是极其珍贵的一部分,补助内治法不足。作者通过对文献复习,外治法的历史渊源,结合自已的长期临床应用经验,分别对咽喉疾病14种外治方法,耳部疾病7种外治方法,鼻部疾病13种外治方法,进行临床实用价值评价分析,展望其研究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3)
朱祥成[7](2017)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临床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对耳鼻咽喉疾病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外治法是极其珍贵的一部分。一、历史流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专着《内经》记载了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及症状约30余种针刺治疗:在《灵枢·刺节真邪》载:"黄帝曰:……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本文来源于《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刘雄飞,范权锋,梁月[8](2017)在《化瘀解毒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肝经郁热型)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肝经郁热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奥硝唑进行抗厌氧菌治疗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化瘀解毒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4周,比较组间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55.5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化瘀解毒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经郁热型乳腺炎具有显着的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7年08期)
王陆军[9](2017)在《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全面检索和整理不孕症古今外治文献,深入挖掘不孕症的外治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不孕症外治法提供依据。2.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现代文献检索源,以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相关文献,经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不孕症外治用药规律。2.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图书馆近15年不孕症外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严格筛选出不孕症中药外治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借助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1)共检索到不孕症古代外治方剂29首,涉及用药135味,累计用药频次316次。其中,用药频次达5次以上的有16味,由高到低依次为麝香、丁香、附子、花椒、细辛、肉桂、白芷、当归、蛇床子、皂荚、白矾、吴茱萸、乳香、木香、沉香、硫黄。(2)共检索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方剂326首,涉及用药204味,累计用药频次3259次。其中,用药频次达50次以上的有19味,由高到低依次为莪术、赤芍、叁棱、败酱草、丹参、大血藤、当归、蒲公英、皂角刺、路路通、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穿山甲、桂枝、延胡索、川芎、透骨草。(3)共检索到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方剂22首,涉及用药79味,累计用药频次192次。其中,用药频次达4次以上的有16味,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川芎、花椒、巴戟天、枸杞、白芍、附子、黄芪、菟丝子、淫羊藿、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细辛、香附、小茴香。2.系统评价共纳入文献33篇,涉及病例3277例。其中低质量文献29篇,高质量文献4篇。经Meta分析基本肯定了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对文献数大于5的亚组做漏斗图分析均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不孕症外治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遣方用药上多用通经走络、拔毒开窍之品为引,善用温通、气味芳香之品以利于药物吸收和促进气血流通,多用力峻之品或生药以提高疗效。2、不孕症古代外治药物中温里药、补虚药、解表药最为常用;其中丁香、当归、麝香使用频次较高;木香-沉香-丁香-附子,硫黄-乳香-蛇床子-白矾,肉桂-吴茱萸,细辛-皂荚-当归-花椒是古代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热性药,尤以温性药居多;在药味方面,辛、苦、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脾经、肾经为主。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药物中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莪术使用频次最高;乳香-没药,红花-透骨草-延胡索-川芎-桂枝-桃仁-当归,叁棱-莪术,败酱草-大血藤-蒲公英-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丹参-赤芍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在药味方面,辛、苦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肝经、心经、脾经为主。4、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药物中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山茱萸-熟地黄-白芍-菟丝子-枸杞-山药-巴戟天,当归-黄芪,川芎-细辛,香附-小茴香-附子-花椒-淫羊藿是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在药味方面,辛、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5、文献的系统评价基本肯定了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性,没有证据显示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某些指标下纳入文献异质性明显等原因,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今后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20)
刘姗姗[10](2017)在《过敏性鼻炎中医内治法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外文文献检索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1989年至2017年2月相关文献,初步获得可能符合本次研究所需的文献。用Note Express筛查并剔除各数据库中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剔除与本研究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得到初步筛选文献。通过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二次筛选,最终获取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RCT试验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ce reviews Handhook 5.1.0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运用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若临床异质性较大,则只进行定性分析,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共纳入63项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5602例,试验组2857例,对照组2745例,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方面,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是肯定的,且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发作初期的疗效不及抗组胺药,但对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稳定,而且避免了抗组胺药的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方面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中医药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和替代疗法”,尤其是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作为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大部分研究属于小样本研究,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多中心RCT进一步来证实,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01)
治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及外文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分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个RCT,研究病例共724例。Meta分析结果示:单独使用中医外治法或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外治法不仅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亦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结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上述结果可靠性及稳定性需要更大样本及高质量RCT加以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法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左露,丁兆辉,王磊,黄敬平,徐玲玭.中医外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9
[2].杨君,周立江,高宏,殷东风.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3].刘振峰,李其飞,刘林.中医辨证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陈铭泰.从肝论治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系统评价与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5].王立山.探讨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疮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性价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8
[6].朱祥成.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临床与评价[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叁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朱祥成.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临床与评价[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7
[8].刘雄飞,范权锋,梁月.化瘀解毒法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肝经郁热型)的效果评价[J].海峡药学.2017
[9].王陆军.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10].刘姗姗.过敏性鼻炎中医内治法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