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位移论文-廖香林

运动位移论文-廖香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夹挤定理,二次函数

运动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廖香林[1](2019)在《两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公式。运用恰当的物理模型,结合夹挤思想和数学物理方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进行推导,可得到与教材完全一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2期)

王少锋[2](2019)在《应用4DCT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4DCT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方法:选取肺部肿瘤患者30例,应用4DCT对各时相GTV变化及大体肿瘤最大延伸范围进行分析,并对大体肿瘤、脊髓几何中心及体表标记点的叁维运动矢量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T0时相,T1、T2、T3及T9时相平均GTV增加为(9±3)%,T4、T5、T6、T7、T8时相平均GTV减少为(16±5)%。GTV<15 cm~3的体积变化为(26±5)%,GTV≥15 cm~3的体积变化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大体肿瘤的位置对体积变化无明显影响,大体肿瘤位于上肺的体积变化为(12±5)%,大体肿瘤位于下肺的体积变化为(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大体肿瘤位于中心的体积变化为(15±3)%,大体肿瘤位于周围的体积变化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大体肿瘤X、Y、Z方向的最大延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肿瘤几何中心叁维运动矢量为(8.0±2.0)mm,脊髓几何中心叁维运动矢量为(0.9±0.4)mm,身体前部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2.0±0.9)mm,右侧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1.9±0.8)mm,左侧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1.6±0.6)mm。结论:4DCT可有效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张宇浩,吴雪萍[3](2019)在《8周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位移技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根据欧洲对自闭症儿童的调查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全球自闭症患病率已增长20倍至30倍。大型调查结果表明,截止到2000年,欧洲自闭症儿童约占所有儿童的1%-2%。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终生发育障碍,其诊断标准包括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障碍,以及限制性的、重复性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而这种社会性缺陷和不良行为模式是ASD人群无法融入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会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帮助儿童体验合作、互助,并提高其控制不良情绪,学习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等能力,促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因此,体育运动无论是对普通儿童还是ASD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已有研究表明ASD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迟缓,基本动作技能是复杂身体活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缓慢会影响ASD儿童参与体育运动,不利于其社会性发展。在学龄前和小学早期,跑步和跳跃等位移性技能是儿童日常运动中最常见和最有用的,对其参与运动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运动干预促进ASD儿童位移技能的发展,为ASD儿童在学龄前和小学早期参与体育运动奠定基础。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ASD儿童的位移技能。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围绕本论文研究内容,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为本论文的理论资料来源奠定基础,并对有关机制进行阐述。2.2.2实验法(1)实验对象:本研究共招募8名6.5-7.5周岁的6名ASD男童和2名ASD女童。(2)干预时间和方案: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3次,每次35分钟。干预方案由四个阶段组成。第1阶段(共1周)主要目的是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和提高运动积极性,以热身跑、热身操、躲避类游戏为主要上课内容;第2阶段(共2周),锻炼小朋友们的力量素质和协调素质,以热身跑、热身操、爬行动作练习为主要上课内容;第3阶段(共2周)主要目的是发展小朋友们的协调和下肢力量,以热身跑、热身操、追逐跳跃、抢宝藏游戏为主要内容;第4阶段(共3周)主要目的是提高小朋友的有氧、协调能力和空间意识,以热身跑、热身操、分辨左右,追逐跑为主要内容。总体来说,课程主要以有氧练习、协调练习、小力量练习和空间感训练为主,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在为期8周的干预期内,所有受试者继续维持他们的日常活动。(3)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第2版)(TGMD-2)评价。TGMD-2中有6个运动技能项目来评估位移技能,分别是跑步、立定跳远、前滑步、侧滑步、单脚跳、前跨跳。每一项运动技能都包含特定的行为组成部分,并作为观察标准。其中前跨跳有3个可观察的标准,跑、立定跳远、前滑步、侧滑步有4个可观察的标准,单脚跳有5个可观察的标准,达到一个标准就得到1分。每个被试每个动作有两次测试机会。本研究共有2次测试,每次测试时,使用录像机将所有被试的测试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2.2.3数理统计法所有测试数据用SPSS25.0进行统计,并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对训练后和训练前进行比较,P<0.05为显着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着性差异。通过文献综述对有关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训练前进行自身对照发现,在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后,ASD儿童的位移技能提高效果存在显着性(P<0.01,P=0.004)。在对位移技能包含的6项测试中,跑、立定跳远的成绩与前测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跑(P<0.01,P=0.001),立定跳远(P<0.01,P=0.001));单脚跳、前滑步的成绩与前测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单脚跳(P<0.05,P=0.041),前滑步(P<0.05,P=0.042));而侧滑步和前跨跳与前测相比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侧滑步(P>0.05,P=0.203),侧滑步(P>0.05,P=0.175))。8周的运动干预,可以促进ASD儿童位移技能的发展,但对不同位移技能效果有差异,其中跑和立定跳远提高效果最明显,单脚跳和前滑步的提高也具有显着性,但对侧滑步和前跨跳的提高不具有显着性。跑是最普遍的动作技能,要求一定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在运动干预中对于协调性和下肢力量练习较多,再加上每节课都需要热身跑,因此,跑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在3个体现跳的指标中,立定跳远和单脚跳的改善效果显着,而前跨跳的效果不显着,可能是由于前跨跳除了需要下肢力量和动态平衡之外,还需要更强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因此造成前跨跳有积极发展的趋势,但没有出现显着变化;前滑步和侧滑步都属于不对称运动技能,两者都需要良好的协调性、节奏感和一定的下肢力量,侧滑步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因为侧滑步的前测结果较好,而侧滑步的评价标准里有条目对视觉广度和整体空间感知要求较高,但ASD儿童常优先加工局部或细节,会影响到侧滑步的评分。研究结论:8周运动干预可以提高ASD儿童位移技能。建议今后开发更多的干预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和全面的提高ASD儿童位移技能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宋超,孟圆,戈莎,田鑫[4](2019)在《少儿趣味性体能训练对6-7岁学生中大肌肉群发展测试(TGMD-2)中位移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受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少儿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极大地压缩,带来了一系列恶劣后果。少年儿童群体中,肥胖,视力下降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锻炼是导致其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素质发展的重点。201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首次以国家角度明确了身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性。"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少儿体能是少儿进行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运动的基础.少儿趣味体能训练的开展不仅仅在于改善少儿身体形态的发展,发展少儿身体机能,促进少儿运动素质的提高,还包括少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少年强,则国强",6-12岁时期为少年儿童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敏感期,是发展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下的神经系统调节的各部分肌肉所形成的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发展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作为国家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龄人群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课作为学龄期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方式,其教学手段、方法、效果对发展学龄儿童各项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充实体育课教授课手段,于体育课中加入体能训练有益于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实现体育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用突出。本研究拟通过对6-7岁少年儿童体育课进行趣味体能训练干预,旨在研究加入趣味体能训练否对少年儿童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具有相关影响,以期为研究6-7岁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6-7岁少年儿童学校体育课课程安排提供研究参考,促进少年儿童动作技能形成,有助于之后更好的发展动作技能,为大肌肉发展测试位移运动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大肌肉群发展测试(后简写为TGMD-2)为面向3-10岁儿童的设计制定的针对大肌肉群发育程度的评估手段,在大肌肉群发展评估方面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本研究拟以TGMD-2作为评估方法,以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6-7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8周的体育课堂上分类增加体能训练内容,随机抽取小学一年级叁个班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一组体育课融入以一般体能训练(E1)对实验二组融入少儿趣味性体能训练(E2),对照班(C)进行常规体育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其进行TGMD-2中的位移运动评测(跑步、立定跳远、前滑步、单脚跳、跨步、侧滑步6项动作),采用3(E1vsE2vsC)*2(前测vs后侧)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前后测为被试内变量,性别为协变量,以了解趣味性体能训练对6-7岁少年儿童位移运动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通过8周不同内容课程体系训练,比较前后TGMD-2位移测试各项得分(1)训练前后跑步项得分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一般体能训练与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均优于常规体育课(P<0.01),两种体能训练方式上无显着性差异;(2)训练前后立定跳远项得分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一般体能训练与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均优于常规体育课(P<0.01),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优于一般性体能训练(P<0.05);(3)训练前后单脚跳项得分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一般体能训练与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均优于常规体育课(P<0.01),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优于一般性体能训练(P<0.05)(4)跨跳结果显示常规体育课训练前后无显着性差异,一般性体能训练与趣味性体能训练均能提高该项目得分(P<0.01)(5)侧滑步与前滑步项结果均显示训练后该项目得分有显着性提高(P<0.01),一般体能训练与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均优于常规体育课(P<0.01),趣味体能训练得分显着高于一般性体能训练(P<0.05)(7)叁中训练方式均可显着提高TGMD-2测试中总分,其中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最优,一般性体能训练次之。研究结论:增加体能训练内容的体育课对6-7岁学生TGMD-2位移动作技能发展(除对照组跨跳动作技能)有较为显着的训练效果,其中趣味性体能训练效果略优于一般性体能训练,对于发展6-7岁学生位移动作技能具有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娜,唐珺凤,李冰,田争芳[5](2019)在《自动选换挡执行机构运动位移与传感器电压信号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选换挡执行机构产品的结构及原理,通过Creo建立选换挡执行机构模型,进行机构运动学仿真,得出换挡拨叉换挡位移和换挡传感器电压信号关系曲线,以及换挡指选挡位移和选挡传感器电压信号关系曲线,通过该曲线准确寻找换挡指选挡及换挡所处准确位置,根据控制策略需求直接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换挡指位置,而且提供了一种判断换挡卡滞故障时换挡指当前故障位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谢胜仕,王春光,邓伟刚[6](2019)在《马铃薯相对分离筛运动位移分析与分离筛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摆动分离筛薯土分离机理不明确,分离筛参数匹配不尽合理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获得了无土和有土筛面上马铃薯相对分离筛的位移随曲柄转速、筛面倾角和机器前进平均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分离筛性能指标随参数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随着曲柄转速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筛面倾角越大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越小,机器前进平均速度越大位移的波动幅度越大;有土筛面上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较无土筛面上马铃薯位移的波动幅度大;明薯率和破皮率随着曲柄转速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筛面倾角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机器前进平均速度对明薯率影响不明显,破皮率随着机器前进平均速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顾媛媛[7](2019)在《谈谈一次物理集体备课的感悟——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备好课、备精课是课堂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不打无准备之仗"用在课堂教学上是恰如其分不过了.现代教学强调了团队战,集体备课的优越性更显得突出锋芒.下面是笔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一点感悟,流于笔端,旨在与同行们共勉.(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张聪炫,陈震,熊帆,黎明,葛利跃[8](2019)在《非刚性稠密匹配大位移运动光流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流场是目标检测,无人机定位等众多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非刚性大位移运动等困难运动类型图像序列光流计算的准确性与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TV-L1(Total Variational with L1 norm,TV-L1)大位移光流计算方法.首先,使用非刚性稠密块匹配计算图像序列初始最近邻域场,其次根据图像相邻块区域的相似性消除初始最近邻域场中的非一致性区域以得到准确的图像最近邻域场.然后,在图像金字塔分层计算框架下,将图像最近邻域场引入基于非局部约束的TV-L1光流估计模型,通过Quadratic Pseudo-Boolean Optimization (QPBO)融合算法在金字塔分层图像光流计算时对TV-L1模型光流估计进行大位移运动补偿.最后,采用标准测试图像序列对本文方法和当前代表性的变分方法LDOF(Large Displacement Optical Flow,LDOF)、Classic+NL、NNF(Nearest Neighbor Fields,NNF)以及深度学习方法FlowNet2.0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非刚性运动、大位移运动以及运动遮挡等困难运动类型光流估计的精度与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国发,张丽娜,赵家乐,杜强,史锦锦[9](2019)在《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确位移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密定位要求,研制高精度位移控制器,由传感器、模数电路和微处理器组成硬件电路部分,模型算法及控制流程组成软件部分,机械部件及电机等组成运动部件,进行集成模块化设计后成为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位移控制器。(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11期)

李茹,刘爽,张立敏,马春燕,杨军[10](2019)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评价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和限制性心肌病(R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CP患者(CP组)和32例RCM患者(RCM组)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5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瓣环位移(Dsep和Dlat)、平均位移(Dmid)及平均位移率(TMADmidpt%)。结果 CP组较对照组Dlat、Dmid和TMADmidpt%减低,Dsep正常,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是由心包运动受限所致。RCM组各指标较CP组及对照组减低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左心室心肌僵硬度增加有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Dsep的相关性最佳(r=0.69,P <0.001)。当Dsep的截点值为8.45 mm时,可以有效地鉴别CP和RCM,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92.4%。结论 CP及R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均出现减低,但两者原因不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程度不同。而TMAD可以为CP和R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运动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4DCT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方法:选取肺部肿瘤患者30例,应用4DCT对各时相GTV变化及大体肿瘤最大延伸范围进行分析,并对大体肿瘤、脊髓几何中心及体表标记点的叁维运动矢量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T0时相,T1、T2、T3及T9时相平均GTV增加为(9±3)%,T4、T5、T6、T7、T8时相平均GTV减少为(16±5)%。GTV<15 cm~3的体积变化为(26±5)%,GTV≥15 cm~3的体积变化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大体肿瘤的位置对体积变化无明显影响,大体肿瘤位于上肺的体积变化为(12±5)%,大体肿瘤位于下肺的体积变化为(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大体肿瘤位于中心的体积变化为(15±3)%,大体肿瘤位于周围的体积变化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大体肿瘤X、Y、Z方向的最大延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肿瘤几何中心叁维运动矢量为(8.0±2.0)mm,脊髓几何中心叁维运动矢量为(0.9±0.4)mm,身体前部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2.0±0.9)mm,右侧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1.9±0.8)mm,左侧标记点叁维运动矢量为(1.6±0.6)mm。结论:4DCT可有效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廖香林.两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9

[2].王少锋.应用4DCT观察呼吸运动中肺部肿瘤位移和体积变化[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张宇浩,吴雪萍.8周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位移技能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宋超,孟圆,戈莎,田鑫.少儿趣味性体能训练对6-7岁学生中大肌肉群发展测试(TGMD-2)中位移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刘娜,唐珺凤,李冰,田争芳.自动选换挡执行机构运动位移与传感器电压信号关系的研究[J].职大学报.2019

[6].谢胜仕,王春光,邓伟刚.马铃薯相对分离筛运动位移分析与分离筛性能试验[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7].顾媛媛.谈谈一次物理集体备课的感悟——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

[8].张聪炫,陈震,熊帆,黎明,葛利跃.非刚性稠密匹配大位移运动光流估计[J].电子学报.2019

[9].陈国发,张丽娜,赵家乐,杜强,史锦锦.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确位移控制器设计[J].电子制作.2019

[10].李茹,刘爽,张立敏,马春燕,杨军.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评价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运动位移论文-廖香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