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香港词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选编,教材分析
香港词汇论文文献综述
赵杨娟[1](2018)在《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的词汇选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英语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各地也越来越关注英语教育。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小学英语教材作为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媒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香港的英语教学一直走在亚洲前列,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使香港教材在立足于本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许多成功的经验。教材中的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前提,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词汇选编为切入点,对香港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发现该套教材的特色,为内地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地的英语教学。本研究基于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词汇的数量与分布、词汇的选编分析两个方面着手,对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的词汇选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词汇的数量及分布方面,该套教材的总词汇量和重点词汇量均多于内地《课程标准》的规定,其分布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在词汇的选编方面,笔者主要就该套教材的重点词汇在类型、复现率、呈现方式、与语篇的相关性、拼读设计、词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在类型方面,该套教材的词汇设置遵从学生的发展、类型广泛、注重分类,并通过一系列的编排和活动合理转化消极词汇。在复现率方面,该套教材高复现率的词汇绝大多数分布较为合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呈现方式方面,该套教材的附录部分装帧精致、纸质较好、页面清爽、排版合理,主要通过图片字典的方式呈现词汇;课文主要通过图片、立体图片、海报、图表、真实照片和物品、语篇、游戏等六大方式呈现词汇,其呈现方式可视化、多样化、立体化,并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在与语篇的相关性方面,该套教材通过词汇的重复、词汇的关联、词汇的搭配等词汇衔接手段以及语境促进语篇的连贯。在拼读设计方面,该套教材加入Phonics元素,其拼读词汇与章节主题相互关联,并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顺序进行编排。在词法方面,该套教材涉及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丰富的词性及其用法,主要运用合成法和派生法构成新词汇。该套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对内地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有诸多启示。对教材编写者来说,应提高词汇的复现率,科学分布词汇;注重词汇的分类,合理编排词汇;多样化呈现词汇,促进可视化学习;合理标注注解,提高自学能力;展现更多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性的词汇;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教材的可学性;重视自然拼读,提升语音意识。同时,小学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定期复习巩固;渲染真实的语境,触发学生主动投入;从“单词”教学到“词群”教学转变;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法;建立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词汇手册等,提高词汇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期刊2018-06-13)
张紫薇[2](2018)在《香港小叁和小六学生记敍文情感词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记敍文章除了记事,也能流畅的表达丰富情感。研究小学生如何选用情感词汇敍述事情,将能得知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能力表现。儿童心理学者瓦龙(Wallon,H.,1951)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小叁年级(9岁)小六年级(12岁)均处于客观性时期,即儿童的主要兴趣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和孤立,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1-16)
郑友阶[3](2017)在《香港中文法律中的词汇规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两文叁语"的语言生活现实状况导致香港立法机构对于《法定语文条例》所规定的"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语文"中的"中文"含义理解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中文法律文本中出现的叁种词汇类型中:标准中文词汇、港式中文词汇和标准中文和港式中文都使用但意义有差异的词汇等。法律的本质决定着它的用词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生活用词,法律语言上的规范性更容不得有任何歧义或者别样的解释。香港中文法律中的用词标准或者规范化应该采用的原则是"中文"必须理解为普通话,同时港式中文词汇的应用不得同国家通用中文词汇相抵触。(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7年03期)
訾婧梅[4](2017)在《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香港社区词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广州话俗语词典》等语料中所收录的社区词入手,综合香港报纸以及互联网媒体等现有资料,将这些社区词放入大陆普通话语境中进行对比考察,着重探讨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之处,意在揭示两地语言变异和发展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为未来两地语言发展提供一些意见,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全文共分六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绪论部分梳理香港社区词的研究现状,对社区词的研究价值作简要阐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香港社区词起源与发展。通过从社区词语来源、特点、构词法、用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第叁章,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形义差异分析。对香港社区词和普通话词汇进行形同义异和义同形异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共同词语、大陆普通话词语和香港社区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概括出从“登陆”到“复现”,从“引用”到“自用”,从“数量”到“质量”,从“引申”到“衍生”的关系。第四章,香港社区词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从社区词类型、义项、共有词义等叁方面说明社区词逐渐进入普通话词汇的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五章,大陆普通话吸收使用香港社区词统计。在对香港社区词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后,运用动态考察和静态描写的方法,统计香港社区词在大陆现代汉语词典和大陆媒体的吸收使用情况。结语部分主要阐述普通话词汇与香港社区词是共存、共变的,香港社区词和普通话词汇是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我们应该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词汇的同时,充分发挥香港社区词的辅助或补充作用。(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7-05-05)
罗嘉怡,刘文建,祁永华,甘韵雯[5](2017)在《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与教—利用「动中文」智能词汇卡,分析香港中文二语学生的语误》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的少数族裔学生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时遇到不少困难,其中又以识字的困难最大,导致学习成效不彰,中文水平低落,渐渐失去学习中文的信心和兴趣。此外,教师对中文二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困难的认识不多,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学好中文。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通过有系统地分析学生的中文课业,从而找寻他们学习汉字的强项和弱点,并提出具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提升学与教的质素。参与研究的少数族裔学生来自香港3所中学,合共约160人。学生需要运用由研究团队自行研发的‘动中文(mLang)'智能词汇卡手机应用程式,在课堂以外完成中文课业,包括制作词语卡、句式和段落写作等。学生主要使用mLang的拍摄、录音和手写输入功能,制作具备字形、字音和字义的智能词汇卡。由于课业都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因此能够真实地反映他们的中文水平。研究为期一个学年,共收集了3000张词汇卡,并从字形、字音和字义叁方面分析他们常犯的错误,结果显示约54%的词汇卡会犯上最少一项错误。学生常犯的错误可分为五大类:音错、形错、义错、词语缺漏及语法错误,其中又以音错和语法错误最常见。字音方面,他们较易混淆发音相近的声母,例如‘b-'和‘p-'、‘t-'和‘d-'、‘z-'和‘c-'等,会把‘薯片'的‘片'字读成‘bin2';语法错误方面,常见把英语的语法结构直接用于汉语句子写作,如‘我喜欢打篮球跟我的朋友'。本研究综合分析学生在同一个语境下,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学习误区。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mLang表达具备形音义的讯息,惟发音和语法的掌握较弱。老师可鼓励学生多讲中文,并用mLang的录音功能让他们聆听自己的发音,辨识和纠正错误。语法方面,可以通过对比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异同,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作对比,加深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印象,以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1-05)
徐朝晖[6](2015)在《香港、广州粤方言语音及词汇差异例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人在用粤语交流时都是以正音为主,而广州人在使用粤语交流时则正俗音并用,香港粤语的音译词是以粤语语音为基础的音译;广州粤语的音译词沿用普通话的音译词,却又用粤语语音去读。这种差异的产生与粤语分别在两地的地位有很大关系。香港粤语与内地的词语存在着异形同义、同形异义以及异形异义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也是两地居民在人际交流中造成歧异与理解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张妍岩[7](2014)在《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和差异,在词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加坡英语的构词方式主要包括借词、译借词、杂交词、创新词和习语等五种,而香港英语则较少出现杂交词,借词的种类也相对单一。新加坡英语和香港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体现了英语与本土语言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两地社会生活、语言政策、身份象征等因素对英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梁健丽[8](2013)在《LIVAC语料库中的香港地区语码转换词汇》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之一,近二十年来引起国内诸多研究者的兴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英语日渐成为国际沟通默认模式,大量的英语词汇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涌入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其他语种。香港由于历史原因处于这种语言接触的最前沿,构成了独特的语言特色。通过大型语料库调查,总结香港地区特有的语码转换用法,为国家语言长远目标"书同文""词同义""语同音"的港澳台语言政策提供支撑材料。(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付科峰,王聪[9](2013)在《英汉互译中的法律词块——以《香港人权法案条例》中的词汇空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词汇所指称的概念与其他普通词汇及专业词汇所指称概念相比具有相对性,规定性和权威性等多种特征,本文以法律词块空缺现象为出发点,从法律文化,法律体系差异对双语立法的影响的角度,对《香港人权法案条例》中出现的词块空缺现象做一讨论,旨在为法律中英翻译实践寻找具体方案。(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闫婷婷[10](2012)在《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研究这一课题主要以香港社区词汇为研究对象,以《香港社区词词典》为语料基础,通过对比《香港社区词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所收录的词汇,以及搜集大陆地区的《人民日报》和香港地区的《大公报》、《文汇报》、《明报》、《成报》中的实际语料,比较分析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及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间的词汇借贷现象。本课题第二章将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放在共时的平面上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并总结出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主要存在形同异义和义同形异两种模式,并从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叁个方面分析形同异义现象,其中词汇意义的不同及词汇意义存在联系却又有所发展和演变是形同异义现象的主要表现,色彩意义与语法意义的差异同样不容忽略。义同形异现象则主要表现在词素选择和词素顺序两方面。本课题立足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两种差异模式,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不仅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与变化的必然产物,所以本课题第叁章从语言内部和社会外部两方面分析香港社区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差异形成的原因。语言内部因素对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即造词法的不同形成的差异,语言接触形成的差异及语言继承形成的差异。社会外部因素对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即文化不同形成的差异,地域变异形成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不同形成的差异。本课题第四章运用对比、统计的方法从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整词的吸收和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词的义项的吸收两方面研究“港词北进”现象。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整词的吸收有的没有方言标注,有的则在词典中标注〈方〉的形式体现,借鉴时将其作为方言词对待。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词的义项的吸收主要表现在对其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的借鉴。本章又从构词方式、言语交际的传意需要、受众求异、从众心理叁个方面分析“港词北进”现象形成的原因,同时借鉴学者们的观点主张应以科学、开放的态度正确对待“港词北进”现象,既肯定“港词北进”现象的积极影响,即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名实”矛盾,同时也不能忽略因“港词北进”所产生的大量同形词。(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13)
香港词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良好的记敍文章除了记事,也能流畅的表达丰富情感。研究小学生如何选用情感词汇敍述事情,将能得知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能力表现。儿童心理学者瓦龙(Wallon,H.,1951)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小叁年级(9岁)小六年级(12岁)均处于客观性时期,即儿童的主要兴趣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和孤立,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港词汇论文参考文献
[1].赵杨娟.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LONGMANWelcometoEnglish的词汇选编研究[D].南通大学.2018
[2].张紫薇.香港小叁和小六学生记敍文情感词汇初探[C].第八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郑友阶.香港中文法律中的词汇规范问题[J].华中学术.2017
[4].訾婧梅.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比较[D].绍兴文理学院.2017
[5].罗嘉怡,刘文建,祁永华,甘韵雯.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与教—利用「动中文」智能词汇卡,分析香港中文二语学生的语误[C].第七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6].徐朝晖.香港、广州粤方言语音及词汇差异例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5
[7].张妍岩.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
[8].梁健丽.LIVAC语料库中的香港地区语码转换词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付科峰,王聪.英汉互译中的法律词块——以《香港人权法案条例》中的词汇空缺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
[10].闫婷婷.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标签:香港朗文小学英语教材; 词汇选编;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