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细雨,润“生”细无声

“爱心”化细雨,润“生”细无声

徐淑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266109

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过去我常常用命令的语气对学生说话。“上课不准讲话!”“不准在走廊打闹!”“不准乱扔废纸!”……我发现,太多的“不准”在让孩子们无所适从的同时,也产生了逆反心理。虽然当时略见成效,但过后学生依然故我。后来我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尝试用爱心去教育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段名言深深感动了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教师既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也要欣赏孩子的潜能。我尝试着运用教育学心理的知识,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宽容学生的同时以柔克刚

有一次上课时,学生在背课文,可是有一名学生把一本课外书放在课本后面,偷偷地看小说。我没有当场指出来,也没有没收他的书,而是在检查背诵时,让他起来背课文。他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就背不下去了。我微笑着说:“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看来确实是这样啊!”他的脸顿时红了,悄悄地把书放了起来。下课后,他到办公室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抓紧时间背过了课文。

他上课偷看课外书,可能一时被书中情节吸引,控制不住自己,以为不被老师发现就行了。虽然我对他的行为心知肚明,但为了保护他的自尊,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点到为止,既含蓄地批评了他的错误行为,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对老师的批评毫无抵触情绪。与没收课外书、将学生公之于众相比,这种做法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二、无声胜有声

课堂上的教育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形式。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很精彩的回答,当你对他说“真棒”的时候,不妨再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许,并给他一个微笑;当学生听课走神或做小动作时,轻轻敲敲桌子,或摸摸他的脑袋,以示提醒;当学生不会答题时,可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表示没关系,再想一想。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老师特别崇拜,老师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比语言更重要。因此老师的眼神、表情、动作等,都能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这种非语言的沟通,即所谓的“无言之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老师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功能。认真地对待非语言的沟通手段,一次凝视,一个微笑,握一握手,摸一下头……举手之劳,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尊重、鼓励和期待,收到“无言之教”的奇效。

三、故事会说话

记得我班的研究课题揭题不久,就有学生向我诉苦,说以前没学过、不会、我们能干好吗等,困难一大堆。等他们说完了,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桌子上放一个透明的玻璃烧瓶,把一个跳瘙放入玻璃烧瓶中,跳瘙一下子就跳出来了。这样,不断地将跳瘙放入玻璃烧瓶中,它都会不断地跳出来。后来,科学家将跳瘙放入玻璃烧瓶之后,用一块玻璃将瓶口盖住。跳瘙仍会向外跳,但每次都会撞到瓶口的玻璃上,经过多次失败之后,跳瘙不再跳高,以免撞到盖子上,而只是跳到玻璃烧瓶一半的高度。几天之后,拿掉盖子,跳瘙也不能跳出烧瓶。是不是跳瘙丧失了跳跃能力呢?不是的。科学家用力拍一下桌子,跳瘙像受到惊吓一样,猛地跳出了烧瓶。以后,跳瘙又能不断地跳到瓶外,似乎又找回了原来的自信。讲完故事,我问:“你们喜欢这只跳瘙吗?”学生都说:“不喜欢。”“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它怕困难。”“它怕失败。”“它对自己缺少信心。”我又问:“那么你们愿意像这只跳瘙一样怕失败吗?”学生都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不想。”“不想学那只跳瘙,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来,我们踏踏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还没尝试,怎么能打退堂鼓?”学生又充满了自信,继续做下去。

如果我只是讲一些大道理,学生未必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了,效果也不见得好。所以,在教育中给学生讲一些故事,只要你会选择故事,会利用故事,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故事也会讲话”。

四、心理巧转移

有一段时间,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有的偷偷地睁着眼,我强调几次效果不太好。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方法,决定试一试。我说:“同学们,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看谁坚持到最后》。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闭着眼睛坐端正,看谁能坚持5分钟。同学们,你们愿意向这个困难挑战吗?”学生齐答;“愿意。”我接着说:“好,我们闭上眼睛,现在开始做眼保健操。看看谁能取得胜利?”学生都不甘示弱地闭着眼睛,结果5分钟内没有一人睁眼。

我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爱做游戏、喜欢挑战的心理,把每天例行公事的眼保健操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轻松接受,毫无抵触心理。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有时候学生的心灵却似坚硬的合金难以雕琢;教师是学生前进的引路人,可有时候学生却如一头脾气倔强的小牛犊,任你牵拉推拽不肯往你指引的方向迈步;有时候,老师对学生锲而不舍,强攻硬上难见成效。这时候,如果你用委婉曲折的方式,于不经意间给学生以暗示、疏导和启迪,可能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同时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标签:;  ;  ;  

“爱心”化细雨,润“生”细无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