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不同判论文-范跃红

同案不同判论文-范跃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案不同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盗窃罪,有期徒刑,盗窃行为,终审判决,检察机关,如实供述,中级法院,证据确实,减轻处罚,提起公诉

同案不同判论文文献综述

范跃红[1](2019)在《一起盗窃,为何只有他不算“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范跃红)叁个人一起入室盗窃财物22万余元,其中两人适用盗窃罪“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判刑,而另外一人却没适用。经检察机关提出抗诉,近日,浙江省高级法院对罗某盗窃案作出再审终审判决,法院认为浙江省检察院对罗某的盗窃行为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抗诉(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0-08)

赵建国[2](2019)在《“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问题——以恋爱期间购房引发的权属争议案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适用的是制定法,不实行判例原则,在现行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条文简单、涵盖性不强的情况下,对案情相差不大、甚至相同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的差异,作出"同案不同判"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司法公正与权威。在新形势下,应当加强对"执法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工作。(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4期)

张国强,韩宇[3](2019)在《法库法院制定辽宁首例裁判工作指引》一文中研究指出彩礼返还范围、比例如何确定?离婚后探望子女能否强制执行?QQ、微信聊天记录能否直接作为证据?法官助理、书记员在制作笔录及文书时需要注意啥……这些都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予以明确,从而提升审判质效至关重要。近日,辽宁(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7-23)

谢进杰,邓慧筠[4](2019)在《刑事司法如何回应“同案不同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案不同判"作为一种指责司法不公的现象日渐被提出来,其背后蕴含着对"同案同判"的司法价值期望,以及如何界定"同案"、何以实现"同判"的司法方法论命题。实践表明,基于制度与实践的多种原因,"同案不同判"在所难免;而且,倘若司法裁判禁锢于"同案同判",也可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同案不同判"有时也是司法对社会进步的一种回应。但当下尤值得重视的是,"同案不同判"被不同主体在不同程序机制中被提出来,从而滋生不服判与质疑司法公正性的现象,如若司法对此不予回应或回应不当,终将有损裁判权威、司法公信力与法制统一性。"同案同判"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对"同案"的识别,也有赖于一套实现"同判"的司法方法与裁判技术,且有其合理限度。借助案例指导制度及"智慧司法""司法大数据"实现"同案同判"的尝试虽初见成效,但更关键仍在于优化裁判说理机制,从源头上有效消除和有力回应"同案不同判",优化识别"同案"与确保"同判"的司法方法与司法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同案同判"及其所承载的司法价值。(本文来源于《法治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肖海龙[5](2019)在《同案不同判:职业病“双重赔偿”从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职业病"双重赔偿"的适用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均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有人认为可以获得双重赔偿,有人认为不可以,即使认为可获得双重赔偿,但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上也没有统一口径,甚至同一个省或市的各级法院裁判标准也不尽相同,有同案不同判之风险,这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人力资源》期刊2019年09期)

王自强[6](2019)在《有感同案不同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编前语2019年第1期《中国版权》杂志推出了“2018中国着作权典型判例司法评析”专辑,其中汇集了国内17家法院近70件典型案例及评析。这些典型案例展现了当前着作权领域的焦点问题,其中“同类案件不同判决”成为讨论较多的话题。本期《版权监管周刊》(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5-09)

王祝华,江东洲,刘昊[7](2019)在《避免同案不同判,海南来了位AI“法官”》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很受基层法官的欢迎,这是一个可以给年轻法官提供经验,给年长法官提供保护的最新科技成果。”海南省琼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春豹说。王春豹所说的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海南省高院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的覆盖(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4-15)

王锐[8](2019)在《上海一中院类案裁判工作机制成果显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锐)"同案不同判"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通报了该院在类案裁判方法总结工作机制建设方面的探索成果。据悉,2018 年8月,该院出台《关于审判委员会提炼总结推广审判经验及类案裁判方法的规(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9-04-05)

徐志勇[9](2019)在《对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同案不同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步,房产的价值也节节攀升,在很多家庭中,不动产的价值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整个家庭财产价值的很大一部分。不动产归谁所有,归谁使用,能否被执法机关执行等问题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而在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人民群众也更加普遍的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所以,法院所受理的与不动产相关的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数量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其法律适用既涉及到《物权法》的物权公示原则,又涉及到《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而很多时候二者具体应当如何适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使得办案法官在审理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如果法律适用不当,又很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合理的法律适用标准,为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的审查划定明确的界限,必则然会影响司法的公平公正,影响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所以,为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确定一个明确的法律适用标准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引用江苏省内发生过的两个典型案例以及辽宁省大连市发生的一起再审案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找出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明确造成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紧接着,笔者对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以明确其基本规定和审理流程,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物权法》的物权公示原则和《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背后的法理进行剖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他们并不是矛盾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的法律适用范围。最后,结合法律、道德和基本生活规律,明确法律适用标准:即在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中确定能否对不动产执行时,如果不动产买受人同时满足交付全部价款、已实际占有该涉案不动产、没有进行房产登记不是出于买受人的原因等条件的情况下,相比较于《物权法》,优先适用《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的审判原则,而对于不动产物权的确定这一方面,则仍然依照《物权法》的规定,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情况为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涉及不动产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判工作中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办案思路,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发生,进而解决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审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6)

占善刚,刘洋[10](2019)在《部分请求容许性的“同案不同判”及其规制——基于107份裁判文书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请求的核心争议在于后诉的容许性。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表明,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的原因多样,法院囿于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的不同解释论,对部分请求容许性做不同之处理,"同案不同判"现象突出。合理规制部分请求容许性,应以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是否具备正当理由作为标识。仅当原告分割诉讼请求具备正当理由时方允许再诉。与此同时,为追求纠纷一次性解决,法院应进行必要的阐明并宽待请求的追加与合并。(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同案不同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我国适用的是制定法,不实行判例原则,在现行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条文简单、涵盖性不强的情况下,对案情相差不大、甚至相同的案件,不同的法院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的差异,作出"同案不同判"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司法公正与权威。在新形势下,应当加强对"执法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案不同判论文参考文献

[1].范跃红.一起盗窃,为何只有他不算“严重”[N].检察日报.2019

[2].赵建国.“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问题——以恋爱期间购房引发的权属争议案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3].张国强,韩宇.法库法院制定辽宁首例裁判工作指引[N].法制日报.2019

[4].谢进杰,邓慧筠.刑事司法如何回应“同案不同判”[J].法治论坛.2019

[5].肖海龙.同案不同判:职业病“双重赔偿”从哪来[J].人力资源.2019

[6].王自强.有感同案不同判[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7].王祝华,江东洲,刘昊.避免同案不同判,海南来了位AI“法官”[N].科技日报.2019

[8].王锐.上海一中院类案裁判工作机制成果显着[N].上海金融报.2019

[9].徐志勇.对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同案不同判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10].占善刚,刘洋.部分请求容许性的“同案不同判”及其规制——基于107份裁判文书的文本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同案不同判论文-范跃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