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人小说论文-胡炜

志人小说论文-胡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志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志人小说,宋代,亡佚

志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胡炜[1](2018)在《宋代志人小说二十二种存目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志人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者多为士大夫,所记内容多为本朝琐事轶闻,不仅有箴刺讽谏之意,还能补正史之遗佚。但据考证,有二十余种宋代志人小说已亡佚,数量较多,不利于考察宋代文言小说之发展。今考亡佚书目之作者与版本,以便于考镜宋代志人小说之源流,认定宋代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梳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脉络。(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宁稼雨[2](2018)在《什么是志人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文言小说分为志怪、传奇、志人等几类。所以,志人小说是文言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志人小说之前,应先搞清楚研究对象,即什么是志人小说。这个问题不仅古人没有定论,今人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这里只能根据笔者的见闻和推想,略陈见解。由于《汉书·艺文志》着录的小说至今多已不存,所以在现存小说中,最早在人们观念中取得小说资格的,便是志人小说。从《隋书·经籍志》始,《世(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8年01期)

张佳欣[3](2017)在《六朝志人小说品评语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六朝志人小说为研究语料,以品评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描写与数据统计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六朝志人小说品评类型做穷尽性调查,试图将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描述、分析六朝志人小说品评语言的概貌及特点。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六朝志人小说品评语主词与谓词的搭配类型主要可概括为:(1)主词+谓词/谓词+主词(2)有+X (3)谓词(+谓词)叁大类。2.我们可以把品评对象分为容止、才智、德性叁类,其中(包含主词和谓词)除了部分继承上古的词汇之外,产生了大量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词新义(以联合式和偏正式结构的双音词居多),其中一些词语的用法为其他文献所未见,一些辞书亦未收录,这些词语的出现可以增补辞书词条、修正词条义项、为辞书提供更早的例证。3.六朝志人小说中富含大量表示相同或相近含义的同义品评用词,这无疑反映了当时活跃的语言环境,而通过对这些品评词的归纳整理,我们还可以从中拟测出当时士人所推崇的主要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理想状态。4.六朝志人小说中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品评表达方式(对比比较、比喻、调侃)反映了六朝时期人们的创造力和语言使用的智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2)

何亮[4](2016)在《汉魏六朝志人小说对唐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志人小说,顾名思义,即记载人物言行事迹的小说。汉魏六朝时期,小说编撰者以"补史之阙"精神搜集、编撰小说作品,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很多以真人真事为素材,近乎"实录"。上至地位显赫的帝王,如曹操、曹丕、晋武帝、晋明帝,盛极一时的名士,如陈仲举、周子居、郭林宗,驰骋沙场、扬名后世的大将军,如桓温、王敦、刘裕、祖狄、檀道济等,史书中都有真实记载。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最先提出志人、志怪小说概念,并(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6年07期)

周哲达[5](2015)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对唐传奇文体演进的一种描述——现实视域下志怪、志人小说至唐传奇的文体演进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巩建鹏[6](2013)在《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代尽管社会极度动荡,政治十分混乱,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但是并不影响这一时代的文人充满浪漫气息,极富艺术精神进行写作。文人雅士用文学、艺术纷纷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世说新语》也不例外,作者刘义庆作为刘裕弟弟的义子,性格简素寡欲,喜爱文学,虽然在军政上没留下什么功绩,但(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瑞[7](2011)在《论《阅微草堂笔记》“以理胜”的特质及其志人小说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议论尤其是对话式的议论,能够包容不同层次的"理",显示出小说"以理性"的特质。同时,这种对话也是对言说者本身的刻画,使得小说具有了志人小说精神。(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王珂[8](2011)在《唐前志人小说所彰显的史家精神及叙史笔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前志人小说虽属文学范畴,但它却脱胎于“史”,与“史”存在一种由共生到分化的关系。本文拟从“文”与“史”的相互关系角度切入,在精神传统和结构叙事两个层面上分别阐述唐前志人小说对史家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叙史笔法的运用与改造。全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唐前志人小说与“史”的关系,即唐前志人小说是史家之支流。首先,从其发展演变轨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四个阶段)来看,唐前志人小说脱胎于史;其次,从其实际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来看,唐前志人小说特性近于杂史、杂传。第二章:阐述唐前志人小说对史家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本章分别从伦理精神、实录精神、经世精神和修身精神四个方面论述了唐前志人小说对史家精神的继承状况,并进而探讨了其对史家精神的发展,这分别表现为“漠视名教的反叛”、“虚构因素的显现”、“娱乐趣味的张扬”、“完美人格的追求”。第叁章:阐述唐前志人小说对史家笔法的运用与改造。一方面,唐前志人小说继承了“微言大义”的史家笔法,在结构叙事上表现出“粗陈梗概”与“寓情于叙”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文学体裁,唐前志人小说又对史家笔法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鲜明褒贬”与“散点成面”的结构叙事特色。(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杨东甫[9](2008)在《“志人小说”非小说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鲁迅先生拟定而为现当代学术界一致认同的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志人小说",究其实质不能算作小说,因为无论以古代还是现代的文体标准衡量,此一文体类型都不具备完整的小说特征,而应属笔记野史性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金英[10](2007)在《佛教对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以刘义庆志怪志人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佛教兴盛,佛教影响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文学而言,佛教和佛经文学对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南北朝着名小说家刘义庆的志怪小说集《宣验记》和《幽冥录》中有许多宣扬佛教,鼓吹信佛的故事;其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深受佛经的影响,表现人物典型事迹时袭用许多佛经故事。(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7年S1期)

志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文言小说分为志怪、传奇、志人等几类。所以,志人小说是文言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志人小说之前,应先搞清楚研究对象,即什么是志人小说。这个问题不仅古人没有定论,今人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这里只能根据笔者的见闻和推想,略陈见解。由于《汉书·艺文志》着录的小说至今多已不存,所以在现存小说中,最早在人们观念中取得小说资格的,便是志人小说。从《隋书·经籍志》始,《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志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胡炜.宋代志人小说二十二种存目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2].宁稼雨.什么是志人小说?[J].文史知识.2018

[3].张佳欣.六朝志人小说品评语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何亮.汉魏六朝志人小说对唐小说创作的影响[J].文艺评论.2016

[5].周哲达.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对唐传奇文体演进的一种描述——现实视域下志怪、志人小说至唐传奇的文体演进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

[6].巩建鹏.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语言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

[7].张瑞.论《阅微草堂笔记》“以理胜”的特质及其志人小说精神[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

[8].王珂.唐前志人小说所彰显的史家精神及叙史笔法[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杨东甫.“志人小说”非小说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金英.佛教对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以刘义庆志怪志人小说为例[J].语文学刊.2007

标签:;  ;  ;  

志人小说论文-胡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