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与研究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与研究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600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诊断;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于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1诊断精要

1.1流行病学

1.1.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腮腺肿大前6d至后9d患者唾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1.1.2传播途径:唾液经飞沫传播,也可因唾液污染衣物传播。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致胎儿畸形、流产甚全死亡。

1.1.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青春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功能。

1.1.4流行特征: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可造成暴发流行。

1.2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d,平均18d。起病多较急,少数可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数小时后出现腮腺肿胀痛,发热可达39℃以上,成人症状较明显。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食酸性食物)后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l~4d累及埘侧,重症患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大多于l~3d达到高峰,持续4~5d逐渐消退。全程10~14d。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妊娠前3个月患流行性腮腺炎,常引起胎儿死亡及流产。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汁数可增高,核左移。

1.3.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淀粉酶增高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疑并发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可升高。

1.3.3血清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4病毒分离:从早期患者的唾液、尿液、血液和脑脊液中可分离腮腺炎病毒。

1.3.5尿常规: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

2并发症

2.1生殖系统并发症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多见于青春后期的成人患者,小儿少见。

睾丸炎:发病以13~14岁以后多见,常于腮肿后l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肿痛、伴剧烈触痛,重者阴囊皮肤显著水肿,鞘膜腔内有黄色积液,大多侵犯一侧,病程10d左右。病后1/3~l/2病例可发生小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多累及单侧及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

卵巢炎:发生率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主要表现为骤起畏寒、发热、下腹部或腰骶郜疼痛,月经失调,严重者卵巢肿大,伴压痛。不会影响生育力。

2.2胰腺炎发生率约5%,儿童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l周左右。表现中上腹剧痛和触痛、肌紧张,伴呕吐、发热、腹胀、便秘,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多在l周消失。血清淀粉酶活力升高,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U/dl(正常值0.2~0.7U/d1),提示对胰腺炎诊断有价值。

2.3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发病率5%~25%。一般多在腮腺肿大1周内发生。表现为急性高热,伴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或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脊液检查呈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改变。一般预后良好,个别可致死亡。

多发性神经炎及脊髓炎:于腮腺炎后1~3周发生。肿大腮腺可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又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预后良好。

耳聋:主要由内淋巴迷路炎及听神经炎所致,表现呕吐、眩晕、耳呜等,可呈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多发生于单侧,故仍能保留一定听力。

2.4心肌炎4%~5%患者发生心肌炎,多见于病程5~10d。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严重者可致死。但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心包炎。

2.5肾炎早期尿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腮腺炎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症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相同,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哀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

2.6其他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泪腺炎,急性疱疹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多发生在腮腺肿大1~2周,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d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

3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常为单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颈部、耳前或颌下淋巴腺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症状性腮腺肿大部分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等患者,或服用如碘化物、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也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柯萨基病毒A组和B组及甲型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确诊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学分离鉴别。

4治疗精要

4.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患者,适当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进食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对症治疗:局部疼痛者,可服用如去痛片、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

4.2并发症治疗

睾丸炎:本病早期成人患者可服用己烯雌酚,每次lmg,3次/d,口服,有减轻肿痛作用:可用丁字带将肿大的睾丸托起以缓解疼痛;局部冷敷。

脑膜脑炎:若有如高热、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患者,可用20%甘露醇,每次125ml,快速静滴,每4~6h一次,直至症状好转。

胰腺炎: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补充水、电解质,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合并脑膜脑炎、重症睾丸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成人200~300mg/d,或泼尼松龙,40~60mg/d口服,连用3~5d,儿童酌减。

4.3抗病毒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d干扰素、更昔洛韦等有一定作用。

4.4中医中药如板蓝根,每次60~90g,水煎服;或大青叶15g,水煎服。

5经验指导

5.1诊断经验

非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未见腮腺肿大,仅有睾丸炎、或脑膜炎、或颌下腺肿大等,易造成误诊。因此,应常规进行血、尿淀粉酶检查,如出现升高,则提示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对单纯性腮腺区的淋巴结炎,虽有局部肿胀、疼痛,但血、尿淀粉酶不会升高。

对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如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常规进行肌酸激酶、肌酶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等心肌酶谱测定,同时,行心电图检查,可较早明确流腮合并心肌炎的诊断。

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二维图像可见受侵腺体有不同程度弥漫性肿大、腮腺内多发性低回声结节及腺体周围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这与颈部软组织肿瘤、腮腺及颌下腺的良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结炎等声像图有显著不同。因此,具有诊断、鉴别诊断和观察治疗效果等价值。

5.2治疗经验

本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并发症的治疗,如心肌炎应注意改善心功能:胰腺炎应禁食和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成人睾丸炎可用己烯雌酚等。

单纯性腮腺炎局部肿胀明显者,可应用某些验方如紫金锭或青黛散以醋调外涂局部;或仙人掌、蒲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对减轻局部胀痛、促进消肿等有效。

6预防措施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在儿童机构、部队等对密切接触者应留观3剧,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恢复期患者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

可通过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7预后评价

预后良好,除个别合并有心肌炎、重型脑膜脑炎、肾炎等外,一般均很快恢复。

参考文献:

[1]陶红英;刘建云;郑曦孜;;4235例传染病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2年17期

[2]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张肖肖;张延炀;郭万申;;河南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2期

[3]张世财;迟毅;;12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甘肃医药;2013年04期

[4]杨小兵;汪鹏;孔德广;余滨;;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5]杨帆;荣光雄;;2004~2011年龙胜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6]石利寒;王远华;;2006~2011年南丹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3年03期

[7]刘生元;郭银华;廖晓华;;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8]张世财;迟毅;许春梅;;校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甘肃医药;2013年09期

[9]张小丹;杨雪;吴昊;李威;;流行性腮腺炎160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3年09期

[10]张克琴;张克志;;宾川县2005年至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11]张磊;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12]刘荣,王易.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23):259-260.

标签:;  ;  ;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