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过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囊藻,尺寸分布,絮凝预处理,水解作用
机械过滤论文文献综述
蔡启佳,王纯波,杨甜甜,肖邦定[1](2019)在《絮凝预处理对微囊藻机械过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性灾变的表现之一,其治理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受限于水华蓝藻广泛的尺寸分布,机械过滤作为水中悬浮颗粒的去除手段尚未在水华治理中推广。微囊藻是水华蓝藻中常见的优势种,絮凝可使其形成较大尺寸的絮体,有利于机械过滤设备将其去除。通过比较不同尺寸絮体的叶绿素a浓度,可以考察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对微囊藻机械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效果PFS>PAS>PAC>PAFC,200 mg/L PFS的絮体有92.26%可被250μm滤网截留,97.55%可被100μm滤网截留。pH值为7~10时絮体截留效果较好;搅拌转速250 r/min时PFS絮体粒径最大,滤网截留效果最好。通过PFS絮凝预处理,64μm滤网对微囊藻的截留效果由14.6%提高到95.1%,并大幅度削减藻水的营养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吴扬[2](2017)在《纤维过滤-絮凝-SBR-机械过滤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造纸企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纤维过滤-絮凝-SBR-机械过滤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设计水量为3000m3/d,出水水质排放限值为《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中表2规定排放限定数值。该工艺针对废水水质特点,应用切实可行,经济实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赵兰英,曲晓童,赫崇波,李征洋,李云峰[3](2016)在《微颗粒机械过滤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循环水的处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机械过滤技术是去除水中微颗粒和固体污染物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目前微颗粒机械过滤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改进前景。论述几种常用过滤装置:弧形筛、真空转鼓式过滤机、叶轮式过滤装置和气提式砂过滤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其在不同主要养殖种类和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各过滤装置对TSS(总悬浮颗粒物)、TN(总氮)、COD(化学需氧量)、TAN(总氨氮)和NO2-N(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及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刺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机械过滤装置的改进和研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马金祥,仝太江,卢彦锴,鲁殿国[4](2014)在《用机械过滤清除大型变压器本体中的工艺杂质》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现代超高压变压器的油处理和热油循环工艺都使用高真空高精度滤油机,经过叁级精细过滤可以滤除小于5μm的工艺杂质颗粒。但在器身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会使主体内混入了大于5μm的工艺杂质颗粒,其中大部分是绝缘纸屑等纤维,还有部分金属颗粒,如铁心毛刺、油箱清理不彻底的焊渣及螺纹拧紧过程中产生的磨屑等。当变压器注油后,这些颗粒大部分沉淀在器身下部和零部件的表面上,单靠滤油机热油循环不能彻底清除,工艺上的传统做法(本文来源于《变压器》期刊2014年12期)
王宁洲[5](2012)在《混凝沉淀和机械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磷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级混凝沉淀+机械过滤器法处理含磷废水,通过做pH、CaCl2的投加量对除磷处理效果影响的小试,确定混凝沉淀最佳条件为pH值为11和CaCl2投加量100mg/L。工程运行现状表明:该法处理磷化废水是可行的,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2年05期)
蒋镇军,姜周曙,江爱朋,王剑[6](2011)在《恒流操作下机械过滤仿真与优化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过滤过程是海水淡化处理的前端重要环节,对其优化运行研究有助于降低机械过滤成本。本文通过对深层过滤理论的研究,得到在恒流条件下,滤层孔隙率与滤饼压降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机械过滤器清洗周期为应变量,以机械过滤器年周期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的关系模型,通过仿真优化,得到机械过滤器的最佳清洗周期。且对机械过滤器在一个清洗周期内,孔隙率、滤饼压降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恒流条件下,当孔隙率大于0.5之前,滤饼压降随着孔隙率的减小而缓慢增加,尤其在孔隙率为0.6~0.8之间,滤饼压降增加非常缓慢,在孔隙率小于0.5之后,随着孔隙率的减小,滤饼压降快速增加;通过对最佳清洗周期模型的分析,最佳清洗周期不受机械过滤器每年运行时间的影响,但受到停机清洗费用的影响较大,它随着每次清洗费用的增加而增加;在每次清洗费用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年运行时间的增加,年节约费用不断增大;在年运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每次清洗费用的降低,年节约费用也在不断增加。(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1年07期)
杨兴泉[7](2011)在《增加机械过滤提高反渗透进水质,保护RO》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机械过滤系统既可提高反渗透系统效率,又可保护RO系统,维持企业高效生产。现对此作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1年02期)
刘荣久,郝时光,安东[8](2007)在《机械过滤助滤剂机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精密过滤原理,助滤剂对过滤精度的影响及合理选用,对过滤流量,过滤周期的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7年06期)
赵玉宝,关利新[9](2000)在《机械过滤在漂液精制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 机械过滤精制漂液工艺流程在次氯酸钙漂白液生产过程中 ,吸收工序制得粗漂液是含灰渣的悬浊液 ,需除渣精制后方能满足漂白纸浆需要。石灰乳氯化制得粗漂液 ,由循环泵导入粗漂液贮槽 ,计量体积并开动搅拌装置。整理好厢式压滤机滤板和滤布 ,在规定压力下将其压紧(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2000年06期)
朱立谷,单忠健[10](1995)在《机械过滤-电渗脱水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电渗脱水工艺与机械过滤的结合方法和不同煤种的浮选精煤采用机械过滤一电渗脱水效率的差别,并测定了煤-水系统的电化学性质,分析了它们对浮选精煤电渗脱水效率的影响,探讨了电渗在细粒浮选精煤脱水中的适应住.(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机械过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造纸企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纤维过滤-絮凝-SBR-机械过滤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设计水量为3000m3/d,出水水质排放限值为《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中表2规定排放限定数值。该工艺针对废水水质特点,应用切实可行,经济实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过滤论文参考文献
[1].蔡启佳,王纯波,杨甜甜,肖邦定.絮凝预处理对微囊藻机械过滤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2].吴扬.纤维过滤-絮凝-SBR-机械过滤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实例[J].山东工业技术.2017
[3].赵兰英,曲晓童,赫崇波,李征洋,李云峰.微颗粒机械过滤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4].马金祥,仝太江,卢彦锴,鲁殿国.用机械过滤清除大型变压器本体中的工艺杂质[J].变压器.2014
[5].王宁洲.混凝沉淀和机械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磷废水[J].能源环境保护.2012
[6].蒋镇军,姜周曙,江爱朋,王剑.恒流操作下机械过滤仿真与优化运行[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
[7].杨兴泉.增加机械过滤提高反渗透进水质,保护RO[J].民营科技.2011
[8].刘荣久,郝时光,安东.机械过滤助滤剂机理的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
[9].赵玉宝,关利新.机械过滤在漂液精制工艺中的应用[J].氯碱工业.2000
[10].朱立谷,单忠健.机械过滤-电渗脱水工艺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