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态双重否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重否定,“不+情态动词+不”,最简方案,否定短语假说
情态双重否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璧[1](2015)在《汉语情态词双重否定的句法语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汉语双重否定进行了界定。汉语双重否定是指一句话先后出现两个否定词,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一个否定词否定另一个否定词否定的内容;2)句子表达肯定的含义。汉语双重否定的表达形式多样且复杂,本文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不+情态动词+不”作为研究对象,在最简方案框架下研究了其派生过程及所受到的制约条件,并探讨了该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基于Pollock的“否定短语假说”,本文采纳Cheng&Li及Chiu的观点,认为汉语否定词“不”是一个功能中心语,映射否定短语,并选择VP或Aux P为其补语。根据Huang的分析,本文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提升类情态动词和控制类情态动词。因为两类情态动词的不同句法特点,汉语双重否定“不+情态动词+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情态动词选择一个小句作为其补语,在“不+提升类情态动词+不”中,动词的内部主语上移至句子主语位置;而在“不+控制类情态动词+不”中,如果将句子主语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那么主语会同时受到小句动词和情态动词分派的题元角色,为避免这样的问题,本文认为在该情况下,小句主语是与情态动词主语同指的空主语,句子的主语是情态动词主语而非小句动词的内部主语提升得来。从句法和语义层面看,“不+情态动词+不”具有双重否定的一般特征,即双重否定的肯定义来自一个否定成分对另一个否定成分的否定;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即经过双重否定得来的肯定义不完全等于其对应的肯定句,情态动词的双重否定语义或强或弱于一般肯定句。此外,本文兼谈了英语的双重否定,分析了英语双重否定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并尝试在最简理论框架内对汉英双重否定给出统一的解释。汉英否定句的句法分析都可以运用“否定短语假说”,且双重否定表达肯定义都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5-15)
陈玲巧[2](2009)在《现代汉语情态双重否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和语义学的概念和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双重否定“不M不”格式的句法语义问题。我们考察了“不M不”格式的语言单位性质,对比分析了“不M不”格式与相对的肯定式在语义和语气表达上的差异,并对容易混淆的两对近义格式“不能不”和“必须”、“不得不”和“不能不”做了辨析,深化了对情态动词双重否定的认识。全文共六章,约5.8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由、意义、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并对语料的来源作了说明。第二章介绍了关于情态的理论问题,包括情态的定义、情态语义类型;讨论了情态动词的范围;对情态动词双重否定“不M不”成员作出了界定。我们认为能进入“不M不”格式中M位置的情态动词有:能([许可][可能])、要[必要]、会([允诺][盖然])、应该(该)[义务]、可以(可)[许可]、一定[必然]、准[保证]、肯[意愿]、敢[勇气]、可能[可能]、得(dé)[许可]、想[愿意]、许[许可]等词。第叁章在借鉴关于区分词和短语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综合语音、语法、语义叁个方面的判断标准,并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判定出“不M不”格式成员的性质。我们认为“不想不”、“不肯不”、“不敢不”、“不一定不”、“不要不”、“不准不”、“不许不”、“不可以不”、“不应该不”、“不可能不”、“不可不”“不该不”这十二组还处在短语阶段,“不会不”“不能不”承载了短语和词两种形式,“不得不”则已然是一个词了。第四章分析了“不M不”格式在语义、语气上与一般肯定式的差异。通过对“不M不”各个成员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句法结构并不影响语义解读的结论。我们认为句子主语、动词特征、句类等因素会影响“不M不”格式语义的解读。我们还认为同一范畴的情态动词双重否定在语气强弱上并不呈现一致性。表达认识情态的“不能不[可能]”、“不可能不”较之一般肯定式语气较强,而“不会不[盖然]”、“不一定不”、“不应该(该)不[盖然]”语气较弱;表达道义情态的“不能不[许可]”、“不得不”、“不应该(该)不[义务]”、“不要不”、“不可不”、“不敢不”较之一般肯定句语气较弱,而“不会不[允诺]”、“不许不”、“不准不”等语气较强。表达动力情态的“不肯不”、“不想不”较之一般肯定句语气表达较强。第五章讨论了“必须”和“不能不”、“不能不”和“不得不”之间的区别,认为“必须”和“不能不”的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道义情态来源不同。在突显客观现实的句义环境中,倾向用“不能不”来表达;突显说话人或句子主语的主观意志,不存在客观环境因素时,用“必须"表达。以言语行为类型的不同作为标准分析了“不能不”和“不得不”之间存在的差异。说话人用“不能不”希望听话人在特定的[必要]道义情态下立即实施某种行为,起指令的作用;用“不得不”,说话人则是希望向听话人传达句子主语实施某种行为是由于存在道义情态[必要]这一事实,起告知的作用。并以此解释了两者不能替换的各种情况。第六章“结语”,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5-01)
许凤才[3](2004)在《俄语双重否定结构的情态意义及其与汉语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形式、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对俄汉语双重否定结构进行了界定:形式上,双重否定结构的句子中必须包含两次否定;语义上,两次否定的结果必须使句子获得间接的肯定意义;语用上,双重否定结构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所表达的这种间接肯定意义源于单纯的肯定意义,但与原来单纯的直接的肯定意义相比一定具有加强或者减弱的性质并伴随一定的情态意味。同时以俄语为参照系对俄汉语双重否定结构的表达形式和情态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04年04期)
情态双重否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和语义学的概念和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双重否定“不M不”格式的句法语义问题。我们考察了“不M不”格式的语言单位性质,对比分析了“不M不”格式与相对的肯定式在语义和语气表达上的差异,并对容易混淆的两对近义格式“不能不”和“必须”、“不得不”和“不能不”做了辨析,深化了对情态动词双重否定的认识。全文共六章,约5.8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由、意义、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并对语料的来源作了说明。第二章介绍了关于情态的理论问题,包括情态的定义、情态语义类型;讨论了情态动词的范围;对情态动词双重否定“不M不”成员作出了界定。我们认为能进入“不M不”格式中M位置的情态动词有:能([许可][可能])、要[必要]、会([允诺][盖然])、应该(该)[义务]、可以(可)[许可]、一定[必然]、准[保证]、肯[意愿]、敢[勇气]、可能[可能]、得(dé)[许可]、想[愿意]、许[许可]等词。第叁章在借鉴关于区分词和短语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综合语音、语法、语义叁个方面的判断标准,并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判定出“不M不”格式成员的性质。我们认为“不想不”、“不肯不”、“不敢不”、“不一定不”、“不要不”、“不准不”、“不许不”、“不可以不”、“不应该不”、“不可能不”、“不可不”“不该不”这十二组还处在短语阶段,“不会不”“不能不”承载了短语和词两种形式,“不得不”则已然是一个词了。第四章分析了“不M不”格式在语义、语气上与一般肯定式的差异。通过对“不M不”各个成员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句法结构并不影响语义解读的结论。我们认为句子主语、动词特征、句类等因素会影响“不M不”格式语义的解读。我们还认为同一范畴的情态动词双重否定在语气强弱上并不呈现一致性。表达认识情态的“不能不[可能]”、“不可能不”较之一般肯定式语气较强,而“不会不[盖然]”、“不一定不”、“不应该(该)不[盖然]”语气较弱;表达道义情态的“不能不[许可]”、“不得不”、“不应该(该)不[义务]”、“不要不”、“不可不”、“不敢不”较之一般肯定句语气较弱,而“不会不[允诺]”、“不许不”、“不准不”等语气较强。表达动力情态的“不肯不”、“不想不”较之一般肯定句语气表达较强。第五章讨论了“必须”和“不能不”、“不能不”和“不得不”之间的区别,认为“必须”和“不能不”的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道义情态来源不同。在突显客观现实的句义环境中,倾向用“不能不”来表达;突显说话人或句子主语的主观意志,不存在客观环境因素时,用“必须"表达。以言语行为类型的不同作为标准分析了“不能不”和“不得不”之间存在的差异。说话人用“不能不”希望听话人在特定的[必要]道义情态下立即实施某种行为,起指令的作用;用“不得不”,说话人则是希望向听话人传达句子主语实施某种行为是由于存在道义情态[必要]这一事实,起告知的作用。并以此解释了两者不能替换的各种情况。第六章“结语”,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态双重否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璧.汉语情态词双重否定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5
[2].陈玲巧.现代汉语情态双重否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9
[3].许凤才.俄语双重否定结构的情态意义及其与汉语的对比[J].中国俄语教学.2004
标签:双重否定; “不+情态动词+不”; 最简方案; 否定短语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