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黄子逸

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黄子逸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免疫卡控点,肿瘤诊断,单克隆抗体,人源抗体

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文献综述

黄子逸[1](2017)在《肿瘤微环境免疫分子(B7-H1、B7-H3、B7-H4和CD8)检测试剂的研制及PD-1人源抗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肿瘤发展不同阶段逐步建立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不仅抵抗和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而且有助于肿瘤细胞持续扩增,促使免疫细胞失能甚至转变成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最终促进了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免疫逃逸。业已表明,一组称之为免疫卡控点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组织和细胞,进而介导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抑制,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是构成肿瘤微环境的重要因素。卡控点分子的阻断型抗体或者重组蛋白可调控其信号途径,使肿瘤组织微环境重新获得抗肿瘤免疫力。相关的治疗性抗体在多个临床试验性治疗取得里程碑式进展使阻断免疫卡控点策略受到极大关注,尤其PD-1/B7-H1(PD-L1)和CTLA-4阻断型单抗,因其显示出的卓着疗效已成为治疗性药物上市,用于治疗膀胱癌、头颈癌、霍奇金淋巴瘤、肾癌、肺癌以及黑色素瘤等癌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患者用药前检测肿瘤组织对B7-H1(PD-L1)、PD-1的表达并确定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卡控点抗体药物疗效和对病人的选择。正在进行的PD-1治疗性抗体的临床研究已将PD-L1作为重要的伴随诊断指标,针对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胃癌的几项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随着患者PD-L1表达水平的提高,PD-1药物应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有明显提高,提示PD-L1伴随诊断在指导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用药、提高肿瘤病理检测和预后评估的准确度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PD-1治疗性单抗以及PD-L1伴随诊断试剂的共同研发是今后免疫卡控点靶向治疗的必然趋势。FDA批准的28种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CDx)产品中,PD-L1单抗用于定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将为肿瘤治疗诊断提供参考。由此表明PD-L1表达水平和临床受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患者在接受PD-1单抗药物治疗前有必要进行PD-L1分子的检测。目前国内尚无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相关检测试剂。B7-H3和B7-H4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关性业已成为肿瘤免疫领域的热点。B7-H3和B7-H4与B7-H1同属负性B7家族成员,在正常外周组织基本不表达,但异常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和临床转归密切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靶标。B7-H3治疗性抗体已在2015年FDA注册进行临床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B7-H4治疗性抗体目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鉴此,研发B7-H3和B7-H4组织标本检测和伴随诊断试剂将为自主研发B7-H3和B7-H4治疗性抗体奠定厚实的基础。同时,PD-1治疗同种肿瘤疗效的差异还与患者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类型相关。在PD-1/PD-L1抗体疗效的相关研究中,根据肿瘤微环境的不同特性将癌症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T1(B7-H1~+,TIL~+),T2(B7-H1~-,TIL~-),T3(B7-H1~+,TIL~-)和T4(B7-H1~-,TIL~+),在这四种肿瘤分型中,T1型患者响应率最好。因此联合分析免疫卡控点分子B7-H1、B7-H3、B7-H4和CD8~+TIL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一种新型的病理检测技术,可以更为客观地检测、观察和分析不同抗原在原位的表达情况及其伴随的组织状况。多重染色的方法弥补了单一组化染色不利于精确定位被检蛋白的不足,提高了肿瘤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确定原发部位和病理分型,提高肿瘤尤其是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本课题以免疫卡控点B7家族分子PD-1/B7-H1(PD-L1)、B7-H3和B7-H4以及CD8为靶点,研制了系列性单克隆抗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标本(正常和肿瘤)分析与商品化抗体进行比较;建立了PD-1/CD8/Foxp3叁分子标记的多重免疫组化方案;选择胃肠道肿瘤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胃肠道肿瘤微环境负性B7-H1、B7-H3、B7-H4和CD8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对本单位研制的抗人PD-1阻断型抗体进行工程化和人源化改造,体外实验证实其具有潜在开发价值,为下一步研发B7-H3和B7-H4治疗性抗体奠定相关技术基础。本课题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现有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评价体系,也将为临床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伴随诊断试剂和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阻断型抗体。第一部分特异性抗人B7-H1、B7-H3、B7-H4和CD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应用【目的】采用杂交瘤技术,研制抗人B7-H1、B7-H3、B7-H4和CD8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继而将上述抗体用于临床病理标本的组化检测,同时引入免疫组化多重染色方案,为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抗体。【方法】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流式细胞术或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将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并对抗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最终获得抗人B7-H1、B7-H3、B7-H4和CD8单克隆抗体,选取包括扁桃体、脾脏、胚胎来源的肺/胃/肠以及肠癌等正常人组织切片和肿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B7-H1、B7-H3、B7-H4和CD8在上述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1)获得鼠抗人B7-H1单克隆抗体17株、B7-H3单抗26株、B7-H4单抗30株以及CD8单抗8株,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等检测发现,抗人B7-H1、B7-H3和B7-H4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转基因细胞/肿瘤细胞,进一步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可用于结直肠癌标本特异性染色的B7-H1(克隆号:4C5)、B7-H3(克隆号:4H12)、B7-H4(克隆号:4B2)和CD8单抗(克隆号:3F3,2A2);(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7-H1在扁桃体淋巴滤泡周围及脾脏组织呈阳性表达,B7-H1高表达在胚胎的肺、胃以及肠组织,CD8在扁桃体和脾脏组织呈阳性表达,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均有染色;(3)通过多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1、CD8和Foxp3在扁桃体中的表达,PD-1和CD8定位于细胞膜,Foxp3主要在细胞核表达。【结论】获得能用于病理检测的抗人B7-H1、B7-H3、B7-H4和CD8的单克隆抗体,发掘其在病理诊断、疾病评价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每种分子选择1-2株研制了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体;建立免疫组化病理检测的多色组化方案。第二部分B7-H1、B7-H3和B7-H4在胃肠道肿瘤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目的】采用第一部分研制的B7-H1、B7-H3、B7-H4和CD8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病理形态中B7-H1、B7-H3、B7-H4和CD8的表达水平和表达规律;分析人胃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H1、Foxp3和CD8的表达及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B7-H1、Foxp3、CD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病理资料齐全的人结直肠正常组织、息肉、腺瘤、高级别瘤变及肠癌各3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B7-H3、B7-H4和CD8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收集临床确诊的267例胃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B7-H1、Foxp3和CD8在肿瘤细胞及微环境免疫细胞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B7-H1、Foxp3和CD8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1)采用B7-H1、B7-H3、B7-H4和CD8抗体,免疫组化检测人结直肠癌演进不同阶段病理标本的结果显示,B7-H1在肠癌病人间质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及肠癌细胞的胞膜呈高表达;结直肠腺瘤标本的组化结果显示,B7-H3分子表达水平随着癌变过程的进展逐步上调,B7-H4则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炎症肠组织、腺瘤和高度浸润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大量CD8~+T细胞;(2)研究胃癌组织中B7-H1/Foxp3/CD8的表达水平,浸润CD8~+T细胞数量低的群体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23)和远处转移(P=0.036),此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Foxp3表达水平相对更高(P=0.001),同时B7-H1表达较高的胃癌患者的肿块比低表达组的患者大(P=0.01),且检测到更多CD8~+T细胞浸润的患者肿瘤大小偏小(P=0.029)。【结论】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析显示B7-H1和B7-H3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基本不表达,在结直肠腺瘤阶段表达上调,随着病变的发展,其表达水平也逐步增高,B7-H4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良性病变阶段基本不表达,CD8在正常肠上皮组织基本不表达,腺瘤阶段表达逐步上升,并在高度浸润的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上述结果提示B7-H1、B7-H3、B7-H4和CD8分子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B7-H1、Foxp3和CD8在胃癌的表达水平与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Foxp3高表达组和CD8低表达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多个淋巴结转移,B7-H1与CD8对胃癌患者肿块大小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提示负性分子B7-H1、Foxp3与CD8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叁部分抗人PD-1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目的】构建抗人PD-1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和人源PD-1抗体,建立工程细胞株表达抗体的平台,探讨PD-1/PD-L1分子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特性和该负调节通路对人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在已获得的多株分泌特异性鼠抗人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基础上,采用基因工程手段,PCR获得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与人Fc载体重组为人-鼠嵌合抗体;通过抗体序列库的比对,CDR grafting进一步改造VH和VL,完成PD-1单抗的人源化构建;以Protein G芯片为载体,固定PD-1抗原,流动相为人PD-1抗体,测定抗原/抗体结合与解离时间,计算亲和力;应用获得的人源单抗对人PBMC细胞进行体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结果】(1)5株PD-1人-鼠嵌合抗体(MHc2.1,MHc3.2,MHc5.1,MHc6.1和MHc7.3)特异性识别L929/PD-1转基因细胞;(2)测定人源化hu5.1,hu7.3与抗原结合/解离度,后者亲和常数达到10~(-9),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两株抗体与商品化人PD-1抗体5C4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3)PBMC体外与单抗共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hu7.3抗体可阻断PD-1/PD-L1对活化淋巴细胞增殖的负调节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且其效应随单抗浓度的增加而趋于增强。【结论】成功构建5株PD-1人-鼠嵌合抗体(MHc2.1,MHc3.2,MHc5.1,MHc6.1和MHc7.3),其中2株完成人源化改造,研制的PD-1单抗为探讨PD-1/PD-L1抑制途径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综上所述,本课题(1)研制了系列抗人B7-H1、B7-H3、B7-H4和CD8单克隆抗体,筛选获得具有灵敏和特异用于免疫组化的单抗,并建立了免疫组化多重染色方法为动态分析上述分子在正常和癌变组织表达部位奠定基础;(2)应用B7-H1联合CD8和Foxp3抗体检测胃癌标本,探讨其对疾病诊断、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采用抗人B7-H1、B7-H3、B7-H4和CD8单抗联合检测,发现B7-H1、B7-H3在结直肠息肉阶段表达上调,B7-H4仅在癌变阶段表达,且表达与浸润免疫细胞相关。(3)研制了抗人PD-1嵌合抗体和人源抗体,建立基因工程真核表达抗体的培养体系,证实人源抗体能较好地结合抗原蛋白,表明其具有阻断PD-1/PD-L1信号,促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功能。本研究不仅为免疫卡控点治疗提供伴随诊断试剂和潜在的功能性单抗,还通过检测B7-H1、B7-H3、B7-H4和CD8等综合分析人胃肠道肿瘤负性分子和微环境免疫细胞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为肿瘤免疫评价提供多参数指标,有助于阐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9-01)

郑峰,陈晓斌,魏太保,张有明,林奇[2](2016)在《一种离子响应型的超分子凝胶充当碘离子检测试剂和双通道的安全擦写显示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1-7],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作为一种新的的智能超分子材料,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生物监测,显示器,物理材料,化学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通过利用非共价相互作用,动态可逆性如强范德华力,氢键和π-π堆积,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可检测,处理以及在没有外界协助的情况下对某一刺激做出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属离子配位的超分子凝胶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优良的氧化性能已成为超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鉴于此,我们试图通过超分子胶凝,金属离子和客体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将会在智能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以大量自组装驱动力,荧光信号基团和可调控性的结合位点为平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超分子金属凝胶性能的影响。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基于铅离子的有机超分子金属凝胶对碘离子的专一性识别性能,研究了有机超分子铅凝胶在离子检测、保密材料方面的先进功能。结果显示:通过有机超分子胶凝,金属铅离子和客体碘离子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通过调控组装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能够达到对碘离子的专一性的识别,也对温度具有一定的刺激响应。这些研究表明,利用研究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方法和体系上的革新,将有可能在经典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夯实经典,具有一定的科学与实践意义鉴于此,作为我们的在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兴趣的一部分,我们试图通过超分子胶凝剂,金属离子和客体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期刊2016-08-25)

董晓静,胡丽娜,常青,李力,罗丹[3](2013)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试剂盒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胎膜早破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选择妊娠15至42周到医院就诊的妊娠妇女,进行阴道液pH值测定、阴道后穹窿积液检查、阴道液涂片羊齿状结晶检查,其中两项阳性者诊断为胎膜早破,两项阴性者诊断为胎膜未破。所有妊娠妇女均进行sICAM-1试剂盒检测。运用kappa统计量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 1 047例妊娠妇女进入该临床试验研究。经阴道液pH值、阴道后穹窿积液和阴道液涂片羊齿状结晶叁项检查,诊断胎膜早破423例,胎膜未破624例;sICAM-1检测试剂盒检测出胎膜早破446例,胎膜未破601例。sICAM-1检测试剂盒诊断胎膜早破的敏感度为99.53%,特异性为95.99%,假阳性率为4.01%,假阴性率为0.47%,阳性预测值为94.39%,阴性预测值为99.67%,准确度为97.42%。sICAM-1检测试剂盒诊断胎膜早破与阴道液pH值测定、阴道后穹窿积液检查具有极强一致性(kappa=0.919 3、0.919 2),与阴道液涂片羊齿状结晶检查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93 1)。整个试验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ICAM-1检测试剂盒在诊断胎膜早破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袁焰平[4](2013)在《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抗性基因标记的筛选及其分子标记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目前养猪业危害最大、控制最难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药物治疗以及营养保健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蔓延,但是因为其病原(蓝耳病病毒,PRRSV)存在较强的遗传变异性、且能逃脱宿主免疫机制等特点,难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因此,近年来有关抗病育种研究和提高猪自身抗病力也成为蓝耳病防治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五个基因(MBL2、DUSP1、GBP2、Mx1、 NID2)的不同基因型分别在不同猪群中的频率及其蓝耳病发病相对风险率、不同基因型母猪在蓝耳病爆发期间的产死仔率(含死胎、木乃伊);(2)以本小组前期筛选获得的与蓝耳病发病相对风险率相关的CD169基因C1654A变异位点为对象,初步研制了一个针对该位点的检测试剂盒。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筛选与蓝耳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2)研制出相应的分子标记检测试剂盒,为将来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打下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MBL2基因外显子6中A295G突变位点的AS-PCR基因分型技术。2、MBL2基因外显子6中A295G突变位点与蓝耳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蓝耳病发病相对风险率分析表明:在大约克群体中,AG基因型猪发病相对风险率是GG基因型猪的0.37倍(OR=0.37,P=0.039);在长大群体中,AA基因型猪发病相对风险率是GG基因型猪的0.11倍(OR=0.11,P=0.04)。产死仔率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大群体中,AA基因型母猪的产死仔率(0.14)明显低于GG基因型母猪(0.44)。推测该位点的A等位基可能与蓝耳病抗性相关。3、分别建立了DUSPl基因外显子4中C308T突变位点AS-PCR、 GBP2基因外显子3中A161G突变位点PCR-HpyCH4Ⅲ-RFLP、Mx1基因外显子1中A41G突变位点PCR-PvuⅡ-RFLP、NID2基因外显子24中T25C突变位点PCR-TaqⅠ-RFLP的检测技术。4、分别分析了DUSP1基因外显子4中C308T突变位点、GBP2基因外显子3中A161G突变位点、Mxl基因外显子1中A41G突变位点、NID2基因外显子24中T25C突变位点与蓝耳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变异对蓝耳病抗性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5、研制了CD169基因C1654A位点的检测试剂盒。从试剂盒试剂组分、特异性、灵敏性、保质期等方面探讨了本试剂盒的性能。该试剂盒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在DNA最低浓度为0.5ng/uL的情况下可以扩增出特异的PCR片段,将Taq聚合酶单独存放效果会更好,试剂盒在-20℃条件下能够保存4个月。(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李应国[5](2012)在《动物衣原体分子检测方法研究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衣原体病是由各类衣原体感染人类、哺乳动物、禽类以及节肢昆虫所引起的一类重要疾病,有些衣原体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衣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细胞内寄生。目前,衣原体科分为衣原体和嗜衣原体两个属。衣原体属包括沙眼衣原体、鼠衣原体、猪衣原体;嗜衣原体属包括肺炎嗜衣原体、家畜嗜衣原体、鹦鹉热嗜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豚鼠嗜衣原体和猫嗜衣原体。衣原体引起人类和动物多种疾病,沙眼衣原体、肺炎嗜衣原体和鹦鹉热嗜衣原体感染人类及各种动物;家畜嗜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和猪衣原体主要感染家畜和某些野生动物。因此,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意义,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方法对衣原体病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开发针对猪衣原体(C.suis)、流产嗜衣原体(Ch.abortus)及肺炎嗜衣原体(Cpn)的多重套式PCR(nested 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nm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盒,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LAMP检测方法。并应用nmPCR试剂盒对青海某羊场和重庆地区种猪场进行了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本文建立了衣原体科特异PCR检测方法以及流产嗜衣原体、猪衣原体和肺炎嗜衣原体的单管同步分型的多重套式PCR(nmPCR)检测方法。在nmPCR首轮扩增中,可以扩增出衣原体科特异性的1100bp核酸片段。在此基础上,第二轮nmPCR扩增获得种特异性扩增片段:流产嗜衣原体340bp,猪衣原体526bp和肺炎嗜衣原体267bp。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的特点,与改良DNA提取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对细胞培养物、猪、绵羊和山羊鼻咽拭子、粪拭子及组织样品中叁种衣原体同时进行检测。(2)本文研发了与猪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及肺炎嗜衣原体的单管同步分型的多重套式PCR检测方法相匹配的标准化检测试剂。通过稳定性试验和实验室间验证试验,证明了该检测试剂盒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重复性。(3)本研究建立了衣原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最低可以检测200拷贝/μL质粒DNA,可用于衣原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4)本文基于ompA基因,建立了衣原体科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实验条件要求较低的特点,可以在水浴锅中完成,在添加了钙黄绿素后,阳性的LAMP扩增反应呈现明显的黄绿色,使检测结果的非常直观,容易判读。本法适宜于临床上对衣原体病进行现场快速筛查,但阳性样品可用其他方法进行分型确证。(5)应用本文研发的猪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及肺炎嗜衣原体的单管同步分型的多重套式PCR检测试剂盒对青海羊场和重庆猪场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首次从猪检测到C.suis和Cpn,首次从我国绵羊和山羊检出C.suis和Cpn,并发现C.suis、Cpn和Ch.abortus对绵羊和山羊的混合感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4-01)

黄弦,江晓玲,贺小峰,胡贵方[6](2011)在《叁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试剂盒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叁种副溶血性弧菌商品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选用TIANDA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PCR检测试剂盒、TAITAIGEN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Real-timePCR检测试剂盒和HF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试剂盒,以10倍稀释梯度的标准菌液确定各种试剂盒检出限;以国标法为标准,评价每种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最后比较叁种试剂盒的耗时、成本和操作性。结果 PCR、Real-time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的检出限分别为1.18×103cfu/ml、11.8cfu/ml和11.8cfu/ml;在74份海产品检测中,叁种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56%、48%和50%;符合率分别为70%、65%和66%;叁种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耗时分别为120、80和80min;成本分别为:10、40和45元/次;操作性从难到易排列依次为PCR、Real-time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结论叁种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高,特异度较低,操作简便,可推荐作为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初筛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洪霓,王国平,王彩霞,张建坤,姜波[7](2009)在《柑橘衰退病毒检测试剂研制及其分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柑橘产区,其引起的衰退病是最具危害性的柑橘病害之一,该病毒主要通过蚜虫和带毒接穗传播。CTV存在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除少数株系在许多柑橘品种上不产生可见症状外,大部分株系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09年S1期)

刘在东[8](2008)在《马铃薯Y病毒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株系普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对马铃薯的危害最大,可导致马铃薯退化,降低马铃薯产量,严重时减产可达80%以上,甚至绝产。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脱毒种薯或种苗,而高效可靠的病毒检测手段是确保脱毒种薯或种苗无毒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建立快速、灵敏、规范化的病毒检测体系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试剂盒的出现极大推动了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由于具有稳定、快捷、易于操作等优点,很多试剂盒已成为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应用的分子检测试剂盒主要是进口产品。本研究旨在开发供脱毒种苗生产单位使用的一步RT-PCR检测试剂盒。根据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LIU-PVY1、LIU-PVY2,以带毒样品植物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检测技术扩增得到340bp的目的条带,而健康对照无此目的条带,从而建立了PVY的常规RT-PCR检测技术。以此为基础,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加入反转录和PCR反应所需试剂,反应程序中包括反转录和PCR反应所需条件,建立了PVY的一步RT-PCR检测技术。反应体系的优化:确立了M-MLV浓度、r-Tag酶浓度、dNTP的质量与浓度、Mg2+浓度及PCR反应的退火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等。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四对通用引物(引物NIE-PVY和PVYj来源于加拿大马铃薯中心,引物PVYSP是国内报道的引物,引物LIU-PVY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设计),得到引物LIU-PVY和PVYSP的通用性和特异性较强。另外,试验采用了SDS提取法、Trizol提取法和蛋白酶K法抽提植物总RNA,测得的OD260OD280值均大于1.70,大小顺序为:Trizol法>蛋白酶K法>SDS法。将叁种方法提取的RNA进行凝胶电泳和RT-PCR产物的电泳分析表明,Trizol法提取的RNA完整性较好,纯度较高。再加之Trizol法简捷易行,节省时间等优点,选择Trizol法提取植物总RNA,并将其作为试剂盒中植物总RNA的提取方法。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设计并组装了马铃薯Y病毒的一步RT-PCR检测试剂盒。针对通用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对试剂盒进行验证,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带毒植物组织下限的6.25μg,高于ELISA(0.1~10ng/mL)和NASH(15μg左右)的灵敏度,虽然和常规方法的灵敏度相同,但更为快速、简便、易于操作,适合脱毒种苗和种薯生产单位做大量样品的检测。黑龙江省PVYO系、PVYN系和PVYC系的发生情况调查表明:在总体上,PVYO的检出率为83.24℅;PVYN的检出率为73.41℅;PVYC为0℅。PVYO检出率高出PVYN 9.83个百分点,PVYN和PVYO的复合侵染率为56.65℅。利用引物SP3、SP4和SP5,以带毒样品植物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检测技术PVYN样品扩增得到544bp的目的条带,PVYO样品扩增得到672bp的目的条带,而健康对照无此目的条带,从而建立了PVY株系的RT-PCR检测技术。(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8-04-10)

杨相昆[9](2007)在《葡萄栓皮病分子检测研究及试剂盒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栓皮病是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病毒病害,树体一旦被病毒侵染,将终生带毒,轻者树体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重者果实畸形不堪食用,失去商品价值,更甚者衰退枯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测。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可以防治,目前较为可行的控制措施是实行检疫,控制其扩散。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快速、准确、实用的葡萄病毒B的检测试剂盒,以期解决种苗检疫、抗病性早期鉴定等基本问题,为葡萄无毒化栽培提供基本保障,因而葡萄病毒B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机选取石河子多年生葡萄植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影响总RNA提取的因素,提取出高质量的总RNA;建立葡萄病毒B两步RT-PCR体系,将扩增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所提交的登陆号为X75448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利用克隆质粒合成cDNA探针,对随机采取的19个样品进行斑点杂交试验;在建立两步RT-PCR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并优化了一步RT-PCR和斑点杂交优化体系,最后合成一步RT-PCR与斑点杂交检测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试验以葡萄韧皮部为试材,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总RNA,提取的总RNA具有带型完整、浓度高、存放时间长的优点。2.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反应,获得长度约为460bp的特异性片段。对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经蓝白斑筛选后,活化细菌,提取质粒,送上海生工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特异片段的同源性可达到81%。3.利用克隆质粒,用Biotin-11-dUTP标记cDNA探针,用本试验建立起的斑点杂交体系对19个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两步RT-PCR检测体系是一致的。4.建立适合GVB的优化的一步RT-PCR检测体系及斑点杂交检测体系,并组装成试剂盒。5.通过对19个样品的检测,确定了试剂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7-06-01)

邓虎平,庄然,金伯泉[10](2006)在《检测可溶型CD155分子夹心ELISA试剂盒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D226是NK细胞表面主要的活化型受体之一,其配体为CD155(poliovirus receptor,PVR)和 CD112(Nectin-2),CD155往往高表达于多种肿瘤,而可溶型CD155分子(sCD155)与肿瘤的关系鲜有报道。本实验建立检测可溶型CD155分子的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正常人及肿瘤病人血清中sCD155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06-11-01)

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1-7],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作为一种新的的智能超分子材料,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生物监测,显示器,物理材料,化学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通过利用非共价相互作用,动态可逆性如强范德华力,氢键和π-π堆积,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可检测,处理以及在没有外界协助的情况下对某一刺激做出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属离子配位的超分子凝胶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优良的氧化性能已成为超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鉴于此,我们试图通过超分子胶凝,金属离子和客体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将会在智能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以大量自组装驱动力,荧光信号基团和可调控性的结合位点为平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超分子金属凝胶性能的影响。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基于铅离子的有机超分子金属凝胶对碘离子的专一性识别性能,研究了有机超分子铅凝胶在离子检测、保密材料方面的先进功能。结果显示:通过有机超分子胶凝,金属铅离子和客体碘离子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通过调控组装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能够达到对碘离子的专一性的识别,也对温度具有一定的刺激响应。这些研究表明,利用研究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方法和体系上的革新,将有可能在经典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夯实经典,具有一定的科学与实践意义鉴于此,作为我们的在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兴趣的一部分,我们试图通过超分子胶凝剂,金属离子和客体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协调来控制超分子凝胶的刺激响应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参考文献

[1].黄子逸.肿瘤微环境免疫分子(B7-H1、B7-H3、B7-H4和CD8)检测试剂的研制及PD-1人源抗体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7

[2].郑峰,陈晓斌,魏太保,张有明,林奇.一种离子响应型的超分子凝胶充当碘离子检测试剂和双通道的安全擦写显示材料[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2016

[3].董晓静,胡丽娜,常青,李力,罗丹.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试剂盒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

[4].袁焰平.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抗性基因标记的筛选及其分子标记检测试剂盒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5].李应国.动物衣原体分子检测方法研究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2

[6].黄弦,江晓玲,贺小峰,胡贵方.叁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检测试剂盒的评价[J].热带医学杂志.2011

[7].洪霓,王国平,王彩霞,张建坤,姜波.柑橘衰退病毒检测试剂研制及其分子特性研究[J].湖北植保.2009

[8].刘在东.马铃薯Y病毒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株系普查[D].东北农业大学.2008

[9].杨相昆.葡萄栓皮病分子检测研究及试剂盒开发[D].石河子大学.2007

[10].邓虎平,庄然,金伯泉.检测可溶型CD155分子夹心ELISA试剂盒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C].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06

标签:;  ;  ;  ;  

分子检测试剂盒论文-黄子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