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信仰论文-滕兰花

伏波信仰论文-滕兰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伏波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台湾,马援,伏波信仰

伏波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滕兰花[1](2018)在《北部湾地区的伏波信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援平定岭南,巩固边防,安邦定国,为促进岭南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岭南地区多有伏波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伏波信仰文化。伏波信仰的存续与特定人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广西地区的伏波信仰的存续离不开马援部将后裔"马留人"对马援的崇拜。伏波信仰还随着岭南地区信众的迁移而扩散到其它地方,如台湾苗栗的伏波庙也就是因为粤籍移民迁入而传入,在其存续当中,马姓人群将其视为祖先神加以崇祀,让它传承至今。(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杨胜池[2](2016)在《清代以来老司岩伏波信仰的功能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研究是民族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伏波信仰是流行于岭南地区与武陵地区以伏波将军路博德与马援为崇拜对象的一种民间信仰。而酉水系武陵地区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援征蛮的重要区域,因此,本文伏波信仰系指马援为主体的崇拜。古丈老司岩在明清时期是酉水流域的重要码头和商品集散地,伏波庙在酉水流域诸庙中较为典型。本文以老司岩为田野点,依据史料、碑文和调查资料,对清代以来的伏波信仰的功能转变进行探究。伏波信仰的流传是与酉水流域的文化生境息息相关的,为此,文章对酉水流域地理环境及老司岩的自然、社会环境进行论述,并且对酉水流域伏波信仰的由来进行了历史追溯。同时,还结合文献和田野资料对老司岩伏波庙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伏波信仰的活动等情况进行阐述。笔者通过对酉水流域的伏波庙进行研究,发现酉水流域过去存在广泛的伏波信仰,且在唐宋时期就已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马援从王朝国家的忠义神转变为了水神,而且水神功能一直延续到清代,作为酉水重要码头的老司岩也如此。通过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尤其是对目前老司岩村残留的咸丰年间的伏波庙碑文解读,证实了老司岩伏波信仰作为水神存在的事实,老司岩伏波神具有保护航运平安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存在与酉水水运发达,险滩林立,以及老司岩成为商品的聚散之地密切关联。然而,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秩序的失控,公路的修建,及其老司岩村商业地位的丧失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老司岩马援水神功能的式微,逐渐成为消灾祈福,主持公义等无所不能的神。文章主旨在于通过伏波信仰功能的转换研究,折射出湘西地方社会在清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历程。(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6-06-08)

滕兰花[3](2015)在《清代湘西地区伏波信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征湘西五溪蛮,病卒于壶头山,死后被当地百姓敬为神,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变迁,伏波神具备了忠义神、水神的主神职,最终成为无所不能的神。湘西地区一些族群还将马援奉为祖先神灵,借助伏波信仰的文化影响力来树立自己的文化权力地位。这与广西沿海地区伏波信仰的地方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滕兰花,陈小平,汪桂芳[4](2014)在《广西民间信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以横县伏波庙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百姓生活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位于广西横县郁江畔云表镇站圩村乌蛮滩上的伏波庙,它是祭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此庙是岭南地区伏波信仰的典型物化表现形式,每年均有隆重的祭礼及庙会。2007年,横县伏波庙会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横县的经验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18期)

任才茂[5](2013)在《广西北部湾沿海伏波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特征——以钦州乌雷伏波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伏波信仰是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马援对广西海沿地区的卓越贡献、国家封赐立庙推行官祭、地方百姓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感恩,是形成伏波信仰的重要原因。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伏波神信仰与沿海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呈现出边疆性、海洋性、地域性、实用性、多元性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任才茂[6](2013)在《广西沿海渔民的伏波信仰及其社会功能——以钦州乌雷伏波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伏波信仰是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当地人们实用的心理需要及产物。钦州市乌雷村伏波神信仰与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当地村民通过自愿捐资、出力维修伏波庙,举办集体祭祀仪式和祭拜活动,强化信仰认同,规范渔民言行,维系渔村安定,促进村际的和谐交往。(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滕兰花[7](2012)在《清代以来越南境内的伏波信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河内白马庙是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在历代不断得以重修,所祀的神灵由伏波将军到龙肚之精的变化,隐晦地折射出中越两国关系由宗藩之国发展为平等的国家关系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伏波信仰逐渐被抹消,二征夫人逐渐成为越南民族英雄而广为崇奉,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杨洪林[8](2012)在《从国神到家神:武陵地区伏波信仰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伏波将军马援信仰是武陵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唐宋之际,伏波将军成为国家神系中的显赫神灵。元明清时期,伏波神职功能逐渐泛化,成为武陵地区各族群广泛信仰的地方神。在武陵地区土着族群的家族化过程中,受伏波文化记忆的影响,一些家族形成马援祖先认同,使得伏波神成为家神。伏波神与家神结合,使伏波信仰在武陵地区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滕兰花[9](2012)在《从蔡廷兰的《海南杂着》看中越共同的马援崇拜——岭南伏波信仰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1835年,中国澎湖籍的儒生蔡廷兰自厦门乘船返乡时遇险,被风吹到越南中部,他写成的《海南杂着》如实记录了他在越南的所见所闻。书中不仅记录了中越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还记录了中越两国共同的神灵崇拜如伏波将军马援崇拜,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清中后期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14期)

王雨,滕兰花[10](2011)在《中法战争后边疆安全与龙州伏波信仰的互动——广西伏波信仰研究系列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龙州县城东伏波庙为例,探析了在中法战争结束以后,广西边疆安全与伏波信仰的互动模式:即当广西出现边疆危机时,伏波信仰在中央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作用是以守边为主;而当边疆危机消失后,伏波信仰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表现形式则以敬神为主。(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伏波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间信仰研究是民族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伏波信仰是流行于岭南地区与武陵地区以伏波将军路博德与马援为崇拜对象的一种民间信仰。而酉水系武陵地区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援征蛮的重要区域,因此,本文伏波信仰系指马援为主体的崇拜。古丈老司岩在明清时期是酉水流域的重要码头和商品集散地,伏波庙在酉水流域诸庙中较为典型。本文以老司岩为田野点,依据史料、碑文和调查资料,对清代以来的伏波信仰的功能转变进行探究。伏波信仰的流传是与酉水流域的文化生境息息相关的,为此,文章对酉水流域地理环境及老司岩的自然、社会环境进行论述,并且对酉水流域伏波信仰的由来进行了历史追溯。同时,还结合文献和田野资料对老司岩伏波庙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伏波信仰的活动等情况进行阐述。笔者通过对酉水流域的伏波庙进行研究,发现酉水流域过去存在广泛的伏波信仰,且在唐宋时期就已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马援从王朝国家的忠义神转变为了水神,而且水神功能一直延续到清代,作为酉水重要码头的老司岩也如此。通过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尤其是对目前老司岩村残留的咸丰年间的伏波庙碑文解读,证实了老司岩伏波信仰作为水神存在的事实,老司岩伏波神具有保护航运平安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存在与酉水水运发达,险滩林立,以及老司岩成为商品的聚散之地密切关联。然而,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秩序的失控,公路的修建,及其老司岩村商业地位的丧失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老司岩马援水神功能的式微,逐渐成为消灾祈福,主持公义等无所不能的神。文章主旨在于通过伏波信仰功能的转换研究,折射出湘西地方社会在清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历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伏波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滕兰花.北部湾地区的伏波信仰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18

[2].杨胜池.清代以来老司岩伏波信仰的功能转换研究[D].吉首大学.2016

[3].滕兰花.清代湘西地区伏波信仰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4].滕兰花,陈小平,汪桂芳.广西民间信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以横县伏波庙为个案[J].才智.2014

[5].任才茂.广西北部湾沿海伏波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特征——以钦州乌雷伏波庙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

[6].任才茂.广西沿海渔民的伏波信仰及其社会功能——以钦州乌雷伏波庙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滕兰花.清代以来越南境内的伏波信仰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2

[8].杨洪林.从国神到家神:武陵地区伏波信仰变迁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

[9].滕兰花.从蔡廷兰的《海南杂着》看中越共同的马援崇拜——岭南伏波信仰研究之二[J].前沿.2012

[10].王雨,滕兰花.中法战争后边疆安全与龙州伏波信仰的互动——广西伏波信仰研究系列之二[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  

伏波信仰论文-滕兰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