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地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国家,海洋边界,边界建构,边界认同
海洋地图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兵[1](2019)在《地图与话语:海洋边界建构的国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边界建构是一个包含边界划分与边界认同等多重内容的建构与实践的动态过程。从模糊不清的海疆到界限清晰的海界的转变,本身是一场现代地理学知识替代传统本土观念的变革。在这场新知识替代旧观念的变革中,地图的绘制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地理空间政治化和海洋边界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国家建构海洋边界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海洋边界认同的国家建构本质上是一个话语生产与认同的过程,后者经由媒介的传播扩散,促进渔民乃至全体国民塑造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在话语制造过程中,"家国"叙事是国家惯常使用的一种操作手法,"家国"叙事的目的是为营造一种积极的国家形象,让渔民将海洋家园的生产实践和历史记忆自觉转变为一种维护国家海洋边界和领土主权的义务,最终建立一种边界认同和国家认同。(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江南鸾[2](2019)在《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 江南鸾)10月15日下午,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海丝研究院、广东海洋协会、香港船东会、澳门海洋学会等共同主办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粤港澳海洋(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10-16)
朱彧,孙莉[3](2019)在《研建标准助推海洋信息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自然资源部东海信息中心承担起草的《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系列国家标准获批发布,并将于7月1日起实施。《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系列国家标准是我国海洋信息化领域首个国家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填补了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中关于符号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04-25)
戴伟思[4](2018)在《19世纪中叶对海洋空间不同的认知:耶鲁地图与西方水文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6世纪西方水文学便对中国沿海水域有所认识。当时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与制图的传统上差异并不大。可是,到了1840年代,基于两地对海洋空间认知的不同,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上的习俗开始出现很大的分歧。本文集合了中国与西方对1841年一艘帆船所采取的传统南北贸易路线(亦称为《耶鲁地图》)的沿海景观的记录,包括19世纪西方有关中国海域的资料如Capt. James Horsburgh的《印度名录》与Capt. Daniel Ross,FRS,IN和Lt. Richard Collinson RN的调查。通过对比中国的数据与西方的图表与领航员的数据,我们能揭示两地在航海技术与对海洋空间的认知上隐含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国家航海》期刊2018年02期)
杨生乐[5](2018)在《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理知识的庞大复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记忆水平、区域认知的能力及知识体系的优化,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心理地图的构建策略方面来进行探讨,并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为例,从以"图"为"基"、以"图"建"图"、以"图"互"文"叁个阶段来完成心理地图的构建,希望能够为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31期)
任昳霏[6](2018)在《禁锢与开放的博弈——浅析古代海洋地图的分类及海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先秦秦汉时期开始,历史上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海洋观念。一种是开放的航海观,一种是禁锢的海防观。古代海洋地图根据用途和反映海洋观念的不同可以分为航海图、海防图、海疆图以及其他专题海图四个类别。航海图和海防图在明清时期盛衰交替。二者在禁锢与开放两种海洋观念的博弈下,最终在雍正之后出现合流。而促成两种矛盾的海洋观合流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大一统观念的登峰造极。两种观念合流的表现就是出现了描绘全域海疆范围的海疆图。(本文来源于《文津学志》期刊2018年00期)
刘艳梅,艾波,高松,辛文鹏[7](2018)在《基于地图载负量的海洋流场欧拉法多尺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拉法是海洋流场常用的制图方法,在电子地图中需要对欧拉法箭头符号进行动态抽稀或加密以满足用户的多尺度表达需求,确定抽稀或加密的关键比例尺是欧拉法多尺度表达的核心问题。文中将地图载负量作为欧拉法多尺度表达的评价指标,首先提出了一种欧拉法地图载负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流场制图中较适宜的载负量区间;并由适宜载负量区间限定载负量的值,进而拟合抽稀区间内地图载负量与比例尺关系曲线,得到欧拉法多尺度表达的关键比例尺。最后,利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海洋流场多尺度制图成果进行了可用性评价。(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侯杰[8](2018)在《美国19世纪的文学地图对美国海洋空间建构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文学地图来解析美国19世纪内战前的海洋文学作品,试图揭示19世纪内战前美国海洋小说中的文学地图是如何再现并参与美国海上空间建构的。通过书写"个人叙事"、"国家叙事"、"后国家叙事"等叙事作品,作家们撕裂了英国殖民地图,建构了美国国家海图,重绘了美国国家海图边界线,并且在描绘一幅世界海图的同时预言了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成昆凤,庞小平,刘海燕[9](2018)在《基于地图视角的北极海洋权益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各国北极海洋权益现状是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基础。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及图集资料,基于地图视角,对环北极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划界、外大陆架申请、海洋保护区建立等方面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分析,以此反映北冰洋海洋权益基本情况。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等相关法律政策,预测北极海洋权益未来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对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影响,为我国未来北极策略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沿岸国家对北冰洋活动的限制程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经向上,呈现出显着的纬度地带性,即限制程度随着纬度增高而逐渐减弱;在深度方向,对大陆架的控制范围大于对其上覆水域的控制范围。(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路涛[10](2017)在《大海之“痛”不在海》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4日,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了《海洋地图集2017》中文版。该书用数据和事实阐述了渔业、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塑料废物、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十多个方面对海洋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海洋保护。海因里(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7-12-19)
海洋地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圳商报讯】( 江南鸾)10月15日下午,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海丝研究院、广东海洋协会、香港船东会、澳门海洋学会等共同主办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粤港澳海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地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利兵.地图与话语:海洋边界建构的国家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江南鸾.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N].深圳商报.2019
[3].朱彧,孙莉.研建标准助推海洋信息化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9
[4].戴伟思.19世纪中叶对海洋空间不同的认知:耶鲁地图与西方水文学(英文)[J].国家航海.2018
[5].杨生乐.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为例[J].中华少年.2018
[6].任昳霏.禁锢与开放的博弈——浅析古代海洋地图的分类及海洋观[J].文津学志.2018
[7].刘艳梅,艾波,高松,辛文鹏.基于地图载负量的海洋流场欧拉法多尺度表达[J].海洋技术学报.2018
[8].侯杰.美国19世纪的文学地图对美国海洋空间建构的作用[J].国外文学.2018
[9].成昆凤,庞小平,刘海燕.基于地图视角的北极海洋权益现状研究[J].极地研究.2018
[10].路涛.大海之“痛”不在海[N].中国海洋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