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档案论文-王丽丽,张子剑,包亮

图像档案论文-王丽丽,张子剑,包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像档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数字化档案,深度学习,数据库表,焊缝缺陷检测

图像档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丽,张子剑,包亮[1](2019)在《基于图像缺陷自动检测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深度学习,利用计算机对无损探伤胶片底片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的技术已渐渐兴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胶片缺陷识别正确率,同时还可发现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品质提升的工艺误差,为工艺提升提供数据基础。但是该过程需要以大量原始样本和标注信息作为素材进行训练,并形成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这就面临着要对数以万计的胶片信息、以及深度学习训练工程和测试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数据库能对数据长期保存、且可共享,本文基于MYSQL技术,根据无损探伤档案存放的特点,设计了详细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成杰,叶文武,徐寅林[2](2019)在《回转库档案实时定位中基于鱼眼镜头图像的处理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鱼眼镜头图像处理识别的回转库档案盘点技术,采用鱼眼镜头宽视角拍摄回转库中排列成行的带有数字标签的多本档案;利用图像矫正、分割技术处理得到标签上的每一个数字图;由构造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出图像内容;以标签数字列在镜头中的位序实现档案定位.该技术实时性较好,识别准确且成本低.(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月娥,周晓林[3](2019)在《高校纸质档案数字图像存储与数据挂接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化成了现代档案工作的主题,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纸质档案、提高利用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实现数字图像的有效存储和挂接利用成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为例,详细探讨了数字图像存储和数据挂接模式,为高校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实例。(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4](2019)在《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系统研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5日在北京故宫建福宫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满文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发布了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与好评。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满文识别项目)是2016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之一,也是一史馆承担的新技术研发和引用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成果首次实现了国内少数民族文字图像手写体识别,填补了相关满文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软件空白,有利于提升满文档案数字化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19年02期)

[5](2019)在《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档案文化事业,其中便包括满文档案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字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工作。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扶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2015年,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同志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馆庆90周年会议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期刊2019年01期)

崔珍珍[6](2018)在《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崔珍珍) 11月5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在京举办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满文档案工作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胡旺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一史馆馆长孙森林作报告,一史馆巡视员吴红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8-11-08)

汤建容[7](2018)在《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保护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保护对策有摸清家底,按非遗项目分类建档、资金到位,提供保护的物质基础、配备人员,按标准对其进行管理、随时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中问题等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劳伦·克莱因,宋迎春[8](2018)在《缺席的图像:档案沉默、数据视觉化和詹姆斯·赫明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托马斯·杰斐逊文件数字版》为主要档案,以杰斐逊总统与其奴隶赫明斯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方法为工具,努力从关于奴隶制档案的研究材料的空白处辨识并发掘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声音,展示了如何利用计算语言学和数据视觉化领域的技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档案中的沉默和断裂,反思人文历史研究中的权力和伦理关系。数字人文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它唤起对批评者所选择的方法背后的伦理、情感和认识论意义的注意,提醒我们审视那些内嵌于人文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数据库结构和展示模式底层的预设和偏见。这是让文化批评重新回到数字人文研究的一种尝试。(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郭茜[9](2018)在《数字图像和视频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图像和视频档案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得到逐步重视。针对我国目前数字图像和视频档案保存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者应从建设良好的数字图像和视频档案保存的软硬件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规范用户行为等方面全面提升数字图像和视频档案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数字档案在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城建档案》期刊2018年07期)

赖雯[10](2018)在《档案数字化图像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数字化已成为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按照国家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要求,为了利用方便,档案图像扫描应保持较高的分辨率。此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理的图像压缩率,在图像质量和存储空间中寻得平衡点,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对档案部门而言,在进行数字化成果验收时,由于图像数量大,采用人工检验的方式效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因此,应按需开发一套自动化图像质量检测工具。利用imagemagic框架,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实现了图像信息的自动检测和存储。(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2期)

图像档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基于鱼眼镜头图像处理识别的回转库档案盘点技术,采用鱼眼镜头宽视角拍摄回转库中排列成行的带有数字标签的多本档案;利用图像矫正、分割技术处理得到标签上的每一个数字图;由构造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出图像内容;以标签数字列在镜头中的位序实现档案定位.该技术实时性较好,识别准确且成本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像档案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丽,张子剑,包亮.基于图像缺陷自动检测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2].成杰,叶文武,徐寅林.回转库档案实时定位中基于鱼眼镜头图像的处理识别技术[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3].李月娥,周晓林.高校纸质档案数字图像存储与数据挂接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9

[4]..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系统研发及应用[J].历史档案.2019

[5]..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项目[J].中国档案.2019

[6].崔珍珍.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发布[N].中国档案报.2018

[7].汤建容.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像档案保护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8].劳伦·克莱因,宋迎春.缺席的图像:档案沉默、数据视觉化和詹姆斯·赫明斯[J].山东社会科学.2018

[9].郭茜.数字图像和视频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策略[J].城建档案.2018

[10].赖雯.档案数字化图像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8

标签:;  ;  ;  ;  

图像档案论文-王丽丽,张子剑,包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