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冯进蓉

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冯进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河潭景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形态学

土壤暗色丝孢论文文献综述

冯进蓉[1](2018)在《天河潭景区土壤暗色丝孢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暗色丝孢菌(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是指一类以土壤为活动场所完成全部或部分生活史的一类真菌。暗色丝孢菌的主要特征是菌丝、分生孢子梗和(或)分生孢子暗色到黑色。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复杂,积累了丰富多变的适于真菌生长的土壤基质,因此蕴涵着种类繁多的暗色丝孢菌真菌。贵阳市天河潭景区植被类型丰富,具有农田、森林和河谷等多种生境,土壤类型多样。本论文对该景区土壤暗色丝孢真菌进行调查,以期进一步发掘我国的暗色丝孢菌真菌资源,丰富该类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为该类群真菌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通过采集天河潭景区内各个景点及其周边农田等土壤,总共采集到土样210份,均通过平板稀释法分离得到312个菌株,其中包含51个暗色丝孢菌,鉴定为个19属,24个种。其中属于束梗孢目(Stilbellales)有2个属,2个种;属于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2个属,3个种;属于丝孢目(Hyphomycetales)15个属,19个种。其中鉴定出1个新种,为Paramyrothecium hydei(已发表);2个中国新纪录种,分别是Albifimbria terrestris和A.verrucaria(已发表);变种1个,未定名种2个。对分离到的15个丝孢目(Hyphomycetales)的属做了分类检索表。并对所有的种进行DNA的提取和ITS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利用cmdA、ITS、rpb2、和tub2共4个基因,对分离到的1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种分别通过最大似然法(ML)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多基因进化树,结合基因对新种的区分度与可信度(支持率)作系统学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杨亚曦[2](2016)在《云南西部和贵州韭菜坪土壤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真菌系指以土壤为活动场所完成全部或部分生活史的真菌。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半知菌种类最多,而暗色丝孢菌占半知菌中的大部分。暗色丝孢真菌(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是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孢子暗色到黑色的丝孢纲真菌。中国气候、地形、植被及其土壤类型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土壤真菌资源,本研究选取云南省西部地区与贵州韭菜坪进行土壤暗色丝孢菌调查,以期进一步发掘我国的真菌资源,丰富该类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作为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从云南昆明、保山、腾冲、龙陵、四个市县及贵州大、小韭菜坪采集土壤标本,采集地生境囊括火山、热海、森林、农田、菜地、池塘以及沼泽地,共采集混合土样211份,分离获得205个菌株,其中暗色丝孢菌37个菌株,鉴定为15属,19种。其中新种1个,为枇杷链格孢Alternaria eriobotryae(已发表),中国新纪录种2个,为马来西亚节菱孢Arthrinium malaysianum和假丝黑团孢Periconia pseudobyssoides,未定名种1个。所分离标本全部保存于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对鉴定出的暗色丝孢菌15个属做了分属检索表,并对各个属、种的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属级、种级特征分别进行了简要讨论。对19个种作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ITS基因数据,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对它们进行分类地位鉴定。(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耿月华,张猛,周海峰,李跃,马庆周[3](2015)在《河南土壤中的3种暗色丝孢真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河南省18地市的不同生态类型采集30份土样,从中分离鉴定出3种暗色丝孢菌菌株,分别是露湿漆斑霉、稻黑孢和螺旋毛束霉,笔者对这叁个物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照相,相关的玻片标本与活菌种,均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菌物学标本室.(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4](2014)在《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南省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48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6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中的35种。其中,多变粘鞭霉Gliomastix variabilis和枝梗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 ramosa为新种;螺旋丝头束霉Cephalotrichum heliciforme为一新名称;疹梗孢属Ardhachandra和脊孢疹梗孢A.cristaspora及淡褐节球孢Nodulisporium hinnuleum为中国新记录。模式和所有研究过的其他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5](2014)在《广西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53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78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20属,33种。其中,弯孢耳孢霉Codinaea curvispora、广西腐质霉Humicola guangxiensis为新种。模式及其他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耿月华,张天宇[6](2014)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土壤暗色丝孢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采自雅鲁藏布江谷地的29份土样中,分离获得59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别属于18属中的27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浅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llescens和光滑腐质霉Humicola levis。对新种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对其他25个中国已报道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7](2014)在《湖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湖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45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94个暗色丝孢菌菌株,经鉴定分属19属,31种。其中,湖南卷旋孢Cirrenalia hunanensis和椭圆弯孢Curvularia elliptica为新种。主模式及其他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黄谷,郭林,刘娜[8](2014)在《刺果藤炭角菌新种湖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采自云南的刺果藤炭角菌新种Xylaria byttneriae,该种主要特点是生在掉落的粗毛刺果藤Byttneria pilosa和全缘刺果藤Byttneria integrifolia(梧桐科Sterculiaceae)果实上。子座圆柱形,顶端有不育尖,表面可见子囊壳外观突起,柄部光滑。(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9](2013)在《重庆市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重庆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56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75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32种。其中,重庆粘鞭霉Gliomastix chongqingensis为新种;脊节孢属Arthrocristula和脊节孢A.hyphenata,分别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新种的主模式标本、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伟,刘保友,吴悦明,张天宇[10](2012)在《辽宁省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初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辽宁省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28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从中分离出45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18属,26种。其中,海芋平脐蠕孢Bipolaris alocasiae、长梗腐质霉Humicola longistipes为新种;其他24种为国内已知种。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真菌系指以土壤为活动场所完成全部或部分生活史的真菌。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半知菌种类最多,而暗色丝孢菌占半知菌中的大部分。暗色丝孢真菌(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是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孢子暗色到黑色的丝孢纲真菌。中国气候、地形、植被及其土壤类型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土壤真菌资源,本研究选取云南省西部地区与贵州韭菜坪进行土壤暗色丝孢菌调查,以期进一步发掘我国的真菌资源,丰富该类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作为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从云南昆明、保山、腾冲、龙陵、四个市县及贵州大、小韭菜坪采集土壤标本,采集地生境囊括火山、热海、森林、农田、菜地、池塘以及沼泽地,共采集混合土样211份,分离获得205个菌株,其中暗色丝孢菌37个菌株,鉴定为15属,19种。其中新种1个,为枇杷链格孢Alternaria eriobotryae(已发表),中国新纪录种2个,为马来西亚节菱孢Arthrinium malaysianum和假丝黑团孢Periconia pseudobyssoides,未定名种1个。所分离标本全部保存于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对鉴定出的暗色丝孢菌15个属做了分属检索表,并对各个属、种的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属级、种级特征分别进行了简要讨论。对19个种作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ITS基因数据,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对它们进行分类地位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参考文献

[1].冯进蓉.天河潭景区土壤暗色丝孢真菌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8

[2].杨亚曦.云南西部和贵州韭菜坪土壤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

[3].耿月华,张猛,周海峰,李跃,马庆周.河南土壤中的3种暗色丝孢真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菌物学报.2014

[5].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广西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菌物学报.2014

[6].耿月华,张天宇.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土壤暗色丝孢菌[J].菌物学报.2014

[7].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湖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菌物学报.2014

[8].黄谷,郭林,刘娜.刺果藤炭角菌新种湖南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菌物学报.2014

[9].张悦丽,吴悦明,张天宇.重庆市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英文)[J].菌物学报.2013

[10].张伟,刘保友,吴悦明,张天宇.辽宁省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初查[J].菌物学报.2012

标签:;  ;  ;  ;  

土壤暗色丝孢论文-冯进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