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严惠明

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严惠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严惠明[1](2019)在《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适宜性指数评价法、短板效应评价法两种方法,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进行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指数评价法,容易弱化单要素因子对土地资源建设开发的限制性程度,加上人为主观因素干扰,所以部分区域适宜性划分结果不够合理。短板效应评价法,在单要素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确定评价单元的综合适宜性等级,可以使研究者能够快速找到各评价单元建设开发的约束性因子,进而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更为详实的研究数据,这种方法对各参评因子的数据精度要求更高,参评因子数据比例尺越大,评价结果也越接近现实。(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严惠明[2](2018)在《市域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选取耕地资源、生态红线、地形坡度、地壳稳定性等土地资源建设开发影响因素进行强制性和较强制性因子的筛选、分级,综合运用短板效应原理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福州市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10%,主要分布于闽江、敖江、龙江等主要流域周边盆地区域和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滨海平原区域;有条件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77%,零散分布于内陆低丘缓坡及沿海台地区域;不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29.78%,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势险陡、地质灾害多发的丘陵山地区域;禁止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37.35%,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西北部生态保育区以及沿海基干林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水域等区域。(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导刊》期刊2018年04期)

薛杰[3](2018)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省信丰县低丘缓坡可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信丰县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面积为4928.31公顷,适宜为9946.85公顷,临界适宜19259.08公顷,不适宜有18445.56公顷。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7期)

陈绪钰,王东辉,李明辉,徐如阁,田凯[4](2016)在《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陵山区城市由于平地较少,城市快速扩张对建设用地需求日渐增大,人地矛盾尤为突出,为科学、安全地利用丘陵山区城市储备丰富的低丘缓坡土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应对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以成渝城市群南部丘陵区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定义。并在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两方面的5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的多层次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评价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在arcgis10.0平台上,对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低丘缓坡土地共2106.38km~2,占全区面积的68.77%;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整体较好,其中适宜性较好区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的42.21%,适宜性好区占18.73%,适宜性较差区占29.72%,适宜性差区占9.34%,适宜性好-较好的土地分布面积广,且成片分布规律好,开发潜力大,为城市建设区域的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研究成果在完善低丘缓坡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基础上可为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3)

尹一帆,程燕芳,沈俊林[5](2016)在《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2,不适宜区有14 754.07 hm~2。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王海峰[6](2015)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浅析——以漾濞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为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漾濞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低丘缓坡土地数据,选取地形坡度、地质灾害、交通、水土流失强度、主要城镇影响力、土地利用类型等一般因子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地震断裂带、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等特殊因子,采用多因素加权法、专家评分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2-01)

王维[7](2015)在《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当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土地复垦为例,通过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宜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确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评价等级,为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徐家涛,李向新[8](2014)在《云南省元谋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元谋县为例,应用元谋县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GIS软件生成海拔、坡度等数据的空间分布,结合2011年完成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出元谋县低丘缓坡区域土地资源总量,并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层次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给各个评价因子赋予权重的方法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体系,对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统计出元谋县内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49 133.15 hm2,占总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41.16%。(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4年06期)

赵天琪,刘光远,喻鑫,李小平[9](2014)在《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克拉苏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复垦是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所以新的技术理论研究较少。为了提高土地复垦决策的科学性,我们在有关土地复垦项目方案编制中,引入物元模型对土地复垦适宜性程度进行评价。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在土地适宜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不当影响,而且有助于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真实性、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4年07期)

朱雷成,陈雅云,叶盛杰[10](2014)在《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土地资源为研究实例,选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域、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5个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的限制性因子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技术,在单因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确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建设的空间范围和规模,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的系统化、定量化和信息化。(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4年18期)

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选取耕地资源、生态红线、地形坡度、地壳稳定性等土地资源建设开发影响因素进行强制性和较强制性因子的筛选、分级,综合运用短板效应原理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福州市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10%,主要分布于闽江、敖江、龙江等主要流域周边盆地区域和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滨海平原区域;有条件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16.77%,零散分布于内陆低丘缓坡及沿海台地区域;不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29.78%,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及中部地势险陡、地质灾害多发的丘陵山地区域;禁止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37.35%,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西北部生态保育区以及沿海基干林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流水域等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严惠明.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9

[2].严惠明.市域土地资源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18

[3].薛杰.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J].农家参谋.2018

[4].陈绪钰,王东辉,李明辉,徐如阁,田凯.丘陵山区城市低丘缓坡土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宜宾市城市规划区为例[C].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尹一帆,程燕芳,沈俊林.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王海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浅析——以漾濞县为例[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7].王维.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为例[J].农学学报.2015

[8].徐家涛,李向新.云南省元谋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14

[9].赵天琪,刘光远,喻鑫,李小平.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克拉苏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

[10].朱雷成,陈雅云,叶盛杰.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J].南方农业.2014

标签:;  ;  ;  ;  

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论文-严惠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