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测试论文-班亚龙

跟踪测试论文-班亚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跟踪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NS辅助PLL,载波相位,高动态,性能测试

跟踪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班亚龙[1](2019)在《INS辅助PLL载波相位跟踪环路高动态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GNSS精密定位技术依赖于高精度的载波相位观测信息,而当载体高动态运动时,GNSS接收机的PLL跟踪环路由于承受较大的动态应力可能无法保持对导航卫星信号载波相位的稳定跟踪。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INS辅助的PLL跟踪环路结构,并且系统地设计基于典型高动态圆周运动的仿真(径向加速度50 g)与实测测试(径向加速度5.2 g)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INS辅助GNSS PLL跟踪环路结构,可以实现高动态条件下对卫星信号载波相位的稳定跟踪以及连续稳定的导航定位解算,且相比于普通环路,可以通过进一步压缩环路带宽和延长相干积分时间,获得更高精度的载波相位观测信息和多普勒估计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10期)

李洁,孙科峰[2](2019)在《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IRST系统具有大视场、高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的3项技术指标特点,设计了一种单元化结构的新型IRST仿真测试平台,解决了传统仿真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该3项技术指标要求的难题。仿真测试平台由仿真中心、激励器、仿真器和显控终端共4个单元构成,具有5种工作方式。激励器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面阵场景发生方法,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仿真场景分割成序列化小视场、标准分辨率的面阵场景;采用光纤网络将面阵场景的视频信号和时序信息同时发送到仿真器,仿真器根据工作方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测试平台能够仿真真实机载IRST系统的综合性能、工作方式和接口方式,现已经应用于航电任务软件的联试和航电系统的性能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兰,黄军荣,郑晓林,邹玉坚,赖清媚[3](2019)在《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50mg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6层CT小剂量团注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成像方法的CTP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操作上相对更简便,更适宜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小威[4](2019)在《碟式聚光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及相关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发电技术,碟式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因其聚光效率、热发电效率高、低成本而备受关注,并有望成为未来具有主导地位的聚光发电技术。虽然目前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发电效率已经突破了44.7%,但对于聚光光伏发电技术而言,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从碟式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一次聚光单元、二次匀光单元、跟踪控制单元叁个部分展开,针对碟式聚光发电过程中的跟踪控制、聚光特性、发电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且通过设计碟式聚光光伏发电实验台,对上述几个特性进行实验验证,有效解决了碟式聚光光伏发电过程中的跟踪控制精度、散热、光斑均匀性测试等关键问题,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思路。具体而言,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聚光单元及二次匀光单元设计:采用分段分块式设计思想,用八块子镜组成一整个碟面,同时利用zemax进行仿真,设计出聚光倍数为570倍的一次光学聚光单元,使得加工工艺简单。同时对二次匀光单元的收光特性进行了仿真,针对聚焦光斑不均匀性,利用TracePro软件对不同形状的二次匀光单元仿真比较其匀光效果,结果表明内嵌高反射镜面的四面侧壁与底面电池相垂直的结构,能保证聚光太阳能电池表面光斑均匀。跟踪系统设计:设计出基于PLC-1200为主控制器的高精度碟式聚光跟踪控制器,在硬件上利用回转减速电机、电动推杆组成的双轴结构,同时配合光电传感器实现双轴跟踪。在软件上实现时间控制、光电控制的混合控制程序,能够保证在有光照充足和不足两种情况下无缝切换,全天候自动运行。编写基于QT平台的上位机软件,实现远端监控、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发电功率检测、阈值报警等功能。跟踪精度测试及整体性能评价:通过对二次匀光单元外壁温度和辐照数据检测跟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对比理论发电功率和实测发电功率,结果显示跟踪精度优于1%,最终进行聚光光伏光热系统整体能效评价,并对测试过程例如发电功率稳定性、效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0%,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太阳能综合高效利用提供可选途径。同时为未来碟式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做指引。(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8)

王珊珊,余晓川,关鹏,冯海浪[5](2019)在《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基准值建立和有效数据获取的难题,根据在天线电轴跟踪零点附近角误差电压灵敏度正比于波束指向角误差灵敏度的特性,提出了采用角误差电压灵敏度作为基准值,天线稳定跟踪目标时的方位角误差电压和俯仰角误差电压作为测试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在轨自动跟踪误差,然后与差波束零点(天线电轴)与和波束接收信号最大值轴之差相加,得出在轨自动跟踪精度的测试方法。并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流程,在轨进行了实施。与地面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数据相近,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测试难度小,便于实施,测试结果不受天线安装误差、卫星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解决了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的难题。(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狄伟[6](2019)在《离岸北斗卫星连续运行跟踪系统建设与精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斗定位卫星系统,应用区域完全覆盖中国与亚太地区,但使用高精度定位工程应用,必须依靠各类地基或星基增强手段来实现。地面增强系统已经有GPS先导建设模式,但是离岸水域因建设难度大、用户相对偏少,国内鲜有先例。需要克服站基天线位置精确传导定位、系统建设、差分数据传输或广播、站点网络数据统一计算等技术瓶径。通过几年努力,东海海区长江口及杭州湾沿岸已经建设好离岸北斗地面连续运行跟踪系统网络,并正向浙江南部和福建沿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事》期刊2019年03期)

熊健,张丰松,朱鹏霖[7](2019)在《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装船机行走轨道变形动态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装船机行走时轨道垂直高差的变化,会使台车行走轮及其上部的桥架金属结构产生疲劳循环载荷,容易在焊缝处产生裂纹,并与整机设备稳定性息息相关。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轨道变形动态测试技术,测试结果可以给出垂直高差超标的精确轨道位置以及轨道动态变形量,在某港口装船机轨道维修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测试技术进一步保障了大型装卸机械安全运行稳定性,也为同类型机械的轨道变形动态测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9年01期)

王兴念,吴六一,李立生,陈蕾,樊迪[8](2018)在《基于面向切面编程的跨区传输跟踪与测试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配电自动化主站跨区传输涉及环节多,为及时发现跟踪跨区传输性能瓶颈、可靠性薄弱环节,提出基于面向切面编程的非入侵式跨区数据传输跟踪技术,并集合配电网运行特性、配电自动化主站跨区业务协同与数据交互特性,提出跨区数据传输性能测试技术、研制数据跟踪与测试工具、设计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和测试配电自动化主站跨区数据传输性。实践结果表明跨区数据跟踪、技术方法可行,能指导配电自动化主站跨区传输调优。(本文来源于《第叁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12-30)

王俊伟,苏小会[9](2018)在《基于GPS数据的车辆在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跟踪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GPS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当前方法容易受到异常数据干扰影响,无法准确识别高寒环境下目标车辆的六种行驶状态,且跟踪误差较大,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寒环境下车辆适应性跟踪测试方法,根据给出的高寒环境下车辆行驶信息预处理流程初步处理多种装置采集获得的车辆GPS数据,同时采用权值平均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修复初步处理后的孤立车辆GPS数据和连续车辆GPS数据,实现高寒环境下的车辆异常行驶信息处理;计算车辆位置误差区域,将上述处理得到的车辆信息与电子地图中的相应信息做比对,依据D-S证据理论从多条候选道路中找出最有可能是目标车辆行驶所在的道路,计算出目标车辆在该条道路上最有可能的坐标;采用BP神经网络作为该条道路上目标车辆行为异常检测分类器,将连续若干次采集获得的车辆行驶速度和加速度信息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到检测分类器中,判断交通事故类型,实现车辆在高寒环境下的适应性跟踪测试。实际应用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高寒环境下的车辆六种行驶状态,跟踪误差较小,克服了当前方法存在的弊端。(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谢飞,周德召,胡磊力,杜保林[10](2019)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距离缩比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探测距离作为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的重要技术指标,如何便捷地对红外探测距离进行精确测试成为影响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研制的关键环节。分析了现有的红外探测距离测试的外场试飞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红外探测距离的缩比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缩比探测的原理,引入真实大气路径和真实场景,通过精确控制模拟辐射源的辐射能量来实现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红外探测距离测量,针对近地面大气透过率复杂多变的特点,引入了大气透过率校正因子对近地面大气透过率进行校正,经过A,B两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的试验验证,测得的红外探测距离与真实试飞数据最大误差为12%,且相对于外场试飞,极大地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跟踪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机载IRST系统具有大视场、高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的3项技术指标特点,设计了一种单元化结构的新型IRST仿真测试平台,解决了传统仿真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该3项技术指标要求的难题。仿真测试平台由仿真中心、激励器、仿真器和显控终端共4个单元构成,具有5种工作方式。激励器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面阵场景发生方法,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仿真场景分割成序列化小视场、标准分辨率的面阵场景;采用光纤网络将面阵场景的视频信号和时序信息同时发送到仿真器,仿真器根据工作方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测试平台能够仿真真实机载IRST系统的综合性能、工作方式和接口方式,现已经应用于航电任务软件的联试和航电系统的性能测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跟踪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班亚龙.INS辅助PLL载波相位跟踪环路高动态测试[J].中国测试.2019

[2].李洁,孙科峰.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9

[3].张玉兰,黄军荣,郑晓林,邹玉坚,赖清媚.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4].陈小威.碟式聚光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及相关测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5].王珊珊,余晓川,关鹏,冯海浪.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方法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9

[6].狄伟.离岸北斗卫星连续运行跟踪系统建设与精度测试[J].中国海事.2019

[7].熊健,张丰松,朱鹏霖.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装船机行走轨道变形动态测试技术[J].矿山机械.2019

[8].王兴念,吴六一,李立生,陈蕾,樊迪.基于面向切面编程的跨区传输跟踪与测试技术应用[C].第叁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2018

[9].王俊伟,苏小会.基于GPS数据的车辆在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跟踪测试[J].环境技术.2018

[10].谢飞,周德召,胡磊力,杜保林.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距离缩比测试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9

标签:;  ;  ;  ;  

跟踪测试论文-班亚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