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力打造饮水解决方案项目

德州大力打造饮水解决方案项目

一、德州市大力兴建饮水解困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尹柯然[1](2018)在《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消除贫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农村扶贫开发历经不同阶段,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较为粗放,存在贫困人口数量不准、情况不明,低质低效、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新时期的农村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新时代。精准扶贫内涵丰富,简单来说,即以“精”“准”二字贯穿贫困识别、施策帮扶、动态管理、成效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由于贫困内涵的多维性、贫困成因的多样性、贫困群体的分散性等,精准扶贫涉及面广,错综复杂,既是个热点问题,又是个难点问题。在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工作亮点、典型经验等,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改进。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重点研究地方政府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作用。德州市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一个欠发达地级市,自然地理条件较好,在精准扶贫中得到国家政策重点倾斜较少,外界援助较少,需更多地依靠自身发展来治理贫困。自从精准扶贫思想实施以来,德州市把上级工作部署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把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德州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本文根据德州市农村贫困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采取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认真总结基本做法及主要成效,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识别精准度不高、扶贫规划不够科学系统、基层政府精准帮扶效率不高、监督考核存在诸多问题、扶贫对象内生动力不足等,分别从地方政府、村级组织、贫困群众、帮扶干部等四个方面剖析原因,并在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破解要素制约、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培育多元化扶贫主体、提高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精准扶贫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农民的活力,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刘蒙,赵新,刘吉贵,李建章[2](2015)在《德州:兴水惠民敢担当 勇立潮头写华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被确定为全国节水示范城市。近五年,德州以年均0.4%的用水量增长支撑了年均14.8%的GDP增幅;在占山东全省总耕地面积8.2%的土地上以占全省3.8%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全省17%的粮食,成为全国第一个"亩产粮过吨、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德州市水利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等160多项荣誉称号,连年在全省水利综合考评中名列榜首,两次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李雯婷[3](2014)在《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发展稳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水文地质条件和落后的经济生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饮水形势严峻,缺水、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饮水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相继开展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需求,提高水质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而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则是重中之重,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效益的长久发挥。因此,探索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的问题,研究保障供水安全、促进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包括工程规模、覆盖范围、水处理工艺,消毒设施配备及使用在内的基本情况以及水质合格情况,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集中式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集中式供水普及率不高,工程规模偏小,管理和监督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提出加强政府投入力度、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等对策建议,为保障供水安全、促进供水工程的继续建设和长效运行提供建议和参考。

王利民,刘吉贵,马云峰[4](2014)在《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一、基本情况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南靠黄河,东临渤海,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 m3,仅为全省人均的61%、全国的10%。深层地下水氟高碘重,浅层地下水苦咸,83%的区域达不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群众饮水困难。地处德州市东北部的庆云县,临渤海,属典型的海侵区,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渍,水文地质条件极差,苦水区范围达24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8%,曾经是有名的

任金峰[5](2013)在《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分布特征及饮水安全措施》文中认为作为德州市农村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饮用高氟水的危害,结合当地做法对降氟改水措施做了探讨。

赵冬辉[6](2012)在《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显着提高。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社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供给匮乏、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并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速度。因此研究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融通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基础设施筹融资问题的研究首先在意义上,就深化了基础设施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资本流动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对农村基础设施筹融资问题的研究还可以为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加入新的研究因素,为诸如农村金融管理、农村规划等带来一定的学术启发。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当前发展规划的需要,更是政府改革攻坚的需要,还是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存状况、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结合点,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获得充足的资本存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投资利润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就进而转化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利润率大小问题。因此,本文首先是针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来验证研究提出的观点;其次是按照投资利润率的不同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来总结特征和分析内容,构建适应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融资模式、结构和机制;最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建议和对策。因此,本文在综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概念,深入剖析农村基础设施的特性、内容和类型。论文以投资利润率作为划分尺度来划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类型:连续利润流的营利性设施;间断利润流的营利性设施;非营利性设施。其次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对接比较我国的现状、问题和成因;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复杂性是由于投资主体的资金来源不同造成的,论文从投资主体行为的角度讨论三种类型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具体融资方式;而不同融资方式决定了融资结构的多样性,即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比重关系的复杂性,论文对三种融资模式的结构做出研究;为了可以促使多渠道、不同方式资金导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形成的资金融通系统内各构成要素及相关参与方的经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能够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论文还在前文对每一类型所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融资模式,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几种项目融资模式各自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目前项目融资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中运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具体模式的组合和各类型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并结合若干案例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融资模式的具体组合结构,进而对综合三种模式作用形成的融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将以项目客体来进行融资活动,其融资过程中必然存在融资风险,论文还对不同类型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最后论文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创新提出了决策支持建议和对策。

杨梅茹[7](2010)在《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饮水工程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省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意见》以来在狠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工程的规模、标准、质量和机制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如下问题:建设方面: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设施仍旧比较薄弱,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二是规模化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四是个别水利项目建设程序上不够规范;五是建设资金不足。在管理方面:一是“重建轻管”等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三是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不规范;四是工程建后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五是水价偏低、水费收支管理存在漏洞;六是社会监督管理还未普遍形成。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调研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的必要性加以阐述,并结合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理论,总结了本项目考核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原则,确定了运行管理考核的内容。将运行管理考核的内容进一步细分,建立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共30个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论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等理论建立了一个实用的,有良好操作性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模型系统,得出了每一个指标的权重。结合农村饮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考核的标准予以规定,细化得出了考核评分表,对农村饮水工程进一步落实考核提供了条件。最后,论文对对农村饮水工程监督与管理的部门进行了总结,对涉及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质量监督与管理、资金保障、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社会化监督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对以后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李娇燕[8](2010)在《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2005年以来,章丘市为加快人饮解困步伐、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章丘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使全市二十个乡镇(街道)先后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全市农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其投资之大、自动化程度之高,在章丘市农村供水历史上前所未有,但在建后管理方面尚欠成熟经验,很多自来水工程设施闲置,未能发挥正常作用。如何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为此开展了本研究工作。通过对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调查研究,更全面、深入摸清农村自来水工程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布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营的成功经验,寻找更好地实现农村自来水工程良性运行的措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地做好下一步的政策、决策,以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

郭乐[9](2009)在《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应用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村饮水困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性地方病等问题,尤其是高氟、高砷、苦咸水、污染水以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中,水质不达标问题是极为突出的,而其中特殊水质如苦咸水、高氟水极为普遍,因此解决农村特殊水质问题成为了保障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研究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针对山东省农村普遍存在的特殊水质问题—高氟水和苦咸水,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处理此类特殊水质的主要方法,并充分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设备简易,运行稳定为原则优选适合山东省农村特点的处理方法。最终,选择反渗透法淡化苦咸水,并针对典型事例设计反渗透系统,并利用陶氏公司的FILMTEC ROSA设计软件预测系统的出水水质,结果完全可以达到甚至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法除氟,由于该法技术比较成熟,应用广泛,本文只对它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说明。同时,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分析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模式和应注意问题。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丰富了农村饮水安全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山东省农村饮水特殊水质处理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冯蕾[10](2008)在《德州市抗旱预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旱预案研究推行的是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干旱灾害,是新时期实现主动抗旱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有针对性的提前准备的应急计划,要比等干旱灾害发生后再临时反应更周密、更主动、更有效,更有利于各种抗旱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旱灾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抗旱预案研究工作,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主要靠行政协调解决,有关部门各自为战,很少按照预案实施,人力、财力、物力往往无序流动,浪费很大。历次干旱灾害的惨痛教训及因之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告诉我们:无论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看,都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改善工作方法,加强干旱灾害的防抗工作,探索出自己的抗旱之路。因此,进行抗旱预案研究十分必要。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德州市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险情的发现报告、决策指挥、人员转移、抢险力量组织、物资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和规定。一是搜集了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历史旱灾等各种基本资料,对典型旱灾年的成因、损失进行详细的分析;二是统一了对不同旱情的判别评估标准。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旱情并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不同的旱情判别标准;三是确定了抗旱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针对不同旱情制定具体的、有操作性的抗旱措施。抗旱措施主要是开源和节流,其中开源措施明确了具体方案,节流明确了限水方案。同时注意了预案中抗旱措施的呼应和衔接,保证抗旱预案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四是建立了预防和预警机制,包括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干旱预警及发布,响应四级干旱预警机制,加强上下级沟通、协调、组织和指导等,分别从资金、物资、应急备用水源、应急队伍、技术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好保障;五是在旱灾结束后,评估旱灾损失及影响,做好灾民救助。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一步做好防旱抗旱工作。近几年抗旱预案的实践证明,完善的预案研究是抗旱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础,是抗旱工作新的里程碑。它可以使我们在大旱来临之前有充足的准备。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频率的干旱,预筹各种抗旱措施,及时开展抗旱救灾,减少抗旱工作的盲目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旱灾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德州市大力兴建饮水解困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州市大力兴建饮水解困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总体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贫困及扶贫的相关概念
        2.1.1 贫困的概念及分类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扶贫开发的概念
        2.1.4 精准扶贫的内涵
    2.2 主要理论
        2.2.1 大推动理论
        2.2.2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3 循环和累积因果关系理论
        2.2.4 多中心治理理论
    小结
第3章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分析
    3.1 德州市农村贫困基本情况
        3.1.1 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3.1.2 德州市农村贫困基本情况
    3.2 德州市农村扶贫机构及人员的基本情况
        3.2.1 德州市农村扶贫机构的设置情况
        3.2.2 德州市农村扶贫机构的人员情况
    3.3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
        3.3.1 严格识别和退出程序
        3.3.2 构建格局提供支撑
        3.3.3 以“四业”驱动进行精准帮扶
        3.3.4 构筑扶贫协作平台
        3.3.5 形成“1311”考核评估体系
    3.4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3.4.1 设立“扶贫专岗”
        3.4.2 探索“循环扶贫”模式
        3.4.3 唤醒沉睡资源助脱贫
        3.4.4 创新“扶贫车间”多种模式
    3.5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
        3.5.1 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3.5.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3.5.3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
    小结
第4章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主要问题
        4.1.1 贫困识别的精准度不高
        4.1.2 扶贫规划不够精准,产业扶贫效果有限
        4.1.3 基层政府精准帮扶效率不高
        4.1.4 监督考核存在诸多问题
        4.1.5 扶贫对象内生动力不足
    4.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地方政府方面的原因
        4.2.2 村级组织方面的原因
        4.2.3 贫困群众方面的原因
        4.2.4 帮扶干部方面的原因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和启示
    5.1 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典型经验介绍
        5.1.1 湖北省恩施州精准扶贫七项“到户到人”制度
        5.1.2 贵州省毕节市精准扶贫经验
        5.1.3 贵州省铜仁市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5.2 国内先进经验对德州农村精准扶贫的启示
        5.2.1 建立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
        5.2.2 抓住主要矛盾,健全相关机制
        5.2.3 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整体实效
    小结
第6章 优化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6.1 建立健全长效脱贫机制
        6.1.1 健全精准识别及信息动态管理机制
        6.1.2 健全精准扶贫联动协调机制
        6.1.3 健全精准扶贫监督考核机制
        6.1.4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6.2 推动政府部门破解要素制约
        6.2.1 提高精准扶贫年度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
        6.2.2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高产业项目质量
        6.2.3 提升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效果
        6.2.4 提升扶贫干部的素质能力
    6.3 增强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
        6.3.1 强化宣传引导
        6.3.2 统筹好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关系
        6.3.3 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6.4 积极培育多元化扶贫主体
        6.4.1 积极引导、培育企业和社会组织
        6.4.2 引导志愿者更好发挥作用
        6.4.3 深化开展系列活动,动员全员扶贫
    6.5 提高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水平
        6.5.1 抓好农村党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6.5.2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6.5.3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5.4 提升农村建设和治理水平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德州:兴水惠民敢担当 勇立潮头写华章(论文提纲范文)

大水网构筑安澜屏障
惠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促生态建设美丽家园
强管理护航水利发展

(3)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内涵
    2.1 公共产品理论
    2.2 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特性及分类
    2.3 集中式供水的内涵、性质及分类
3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现状
    3.1 广西地区基本情况
    3.2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3.3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情况
4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低,工程规模偏小
    4.2 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水质安全缺乏工程性保障
    4.3 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不善,管理运行难度大
    4.4 供水工程监管缺乏法律依据,监管缺乏力度
5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5.1 有的放矢,加大政府资金政策投入力度
    5.2 加大技术投入,确保水质安全
    5.3 合理规划,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5.4 强化相关主体意识,明确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5.5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建设经验
    1.坚持政府主导,顶层推动
    2.兴建平原水库,解决水源问题
    3.统筹规划,整建制推进
    4.多渠道筹资,破解资金难题
    5.多措并举,确保建设进度
三、管理方法
四、体会
    1.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是关键
    3.坚强的水利干部队伍是保障

(6)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界定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自然垄断理论
        2.1.2 政府管制失灵理论
        2.1.3 竞争理论
        2.1.4 证券融资理论
        2.1.5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 主要概念界定
        2.2.1 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融资的定义
        2.2.2 农村基础设施的特性
        2.2.3 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
        2.2.4 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
    2.3 本章小结
3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借鉴
    3.1 美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3.1.1 融资制度
        3.1.2 融资支持
        3.1.3 融资渠道
    3.2 日本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3.2.1 融资制度
        3.2.2 融资支持
        3.2.3 融资渠道
    3.3 韩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
        3.3.1 融资制度
        3.3.2 融资支持
        3.3.3 融资渠道
    3.4 启示
        3.4.1 使农村投入政策法制化
        3.4.2 政府财政必须发挥主导功能
        3.4.3 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和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现状、问题和成因
    4.1 农村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4.1.1 变量选择和数据采集
        4.1.2 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4.1.3 实证分析的结论
    4.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4.2.1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仍旧薄弱
        4.2.2 农民基本生活设施发展仍然落后
        4.2.3 农村经济服务设施建设亟需健全
        4.2.4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亟需改善
        4.2.5 乡镇、村两级财政运转不畅
        4.2.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不足
        4.2.7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起点低
    4.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4.3.1 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4.3.2 农村信贷资金缺乏
        4.3.3 “一事一议”制度存在问题
    4.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供给分析
        4.4.1 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4.4.2 金融体系的贷款投入
        4.4.3 农村村集体投资
        4.4.4 农民自身投资
    4.5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4.5.2 影响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其它原因
    4.6 小结
5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5.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
    5.2 非营利性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
        5.2.1 政府财政对农村非营利性基础设施的干预
        5.2.2 创新财政供给的方式
        5.2.3 选择的财政融资方式
    5.3 营利性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
        5.3.1 营利性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性融资
        5.3.2 营利性农村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融资
    5.4 小结
6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结构分析
    6.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结构的基本情形
        6.1.1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特征
        6.1.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与构成
    6.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构成分类
        6.2.1 财政资金
        6.2.2 信贷资金
        6.2.3 国债资金
        6.2.4 村集体投入与受益农户
        6.2.5 社会资金
        6.2.6 国际开发资金
    6.3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结构模型分析
        6.3.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结构的资金需求
        6.3.2 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分析
        6.3.3 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探讨
        6.3.4 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博弈探讨
        6.3.5 融资结构模型的求解步骤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模式分析
    7.1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
        7.1.1 BOT融资模式
        7.1.2 PFI融资模式
        7.1.3 PPP融资模式
        7.1.4 ABS融资模式
    7.2 农村几种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对比
        7.2.1 几种项目融资的相同特征
        7.2.2 几种项目融资模式的优势
    7.3 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筛选
        7.3.1 对项目融资模式筛选的基本原则
        7.3.2 不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挑选
    7.4 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运行
        7.4.1 BOT模式的运行流程
        7.4.2 PFI模式的运作流程
        7.4.3 PPP模式的运作流程
        7.4.4 ABS模式的运作流程
    7.5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
        7.5.1 湖南:大力推行“一化三基”工作
        7.5.2 山东:重点项目落实农村基础设施
        7.5.3 天津:推进北辰区农村基础设施改革
        7.5.4 新疆:完善农机大院建设新农村
        7.5.5 德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
        7.5.6 沈阳:秸杆气化站PPP融资模式
    7.6 本章小结
8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分析
    8.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的界定
    8.2 农村基础设施内生融资机制研究
        8.2.1 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主体划分
        8.2.2 农村基础设施内生融资机制分析
        8.2.3 农村基础设施内生融资机制自我协调发展
    8.3 农村基础设施外部融资平台分析
        8.3.1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现状
        8.3.2 农村金融体系对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
    8.4 本章小结
9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风险和管理
    9.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的鉴定与分配
        9.1.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的阶段性
        9.1.2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的技术鉴定
        9.1.3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分配的模型分析
    9.2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汇率风险和管理
        9.2.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汇率风险成因分析
        9.2.2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9.3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利率风险和管理
        9.3.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利率波动原因分析
        9.3.2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9.4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9.4.1 中国农村能源类基础设施融资风险因素调查与评定体系
        9.4.2 中国农村能源类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9.5 本章小结
10 优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的对策建议
    10.1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主体责任的明确
        10.1.1 农村营利性基础设施融资主体责任的明确
        10.1.2 农村非营利性基础设施融资主体责任的明确
    10.2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效率
        10.2.1 提升财政的融资效率
        10.2.2 提升社会民间资本的融资效率
    10.3 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10.4 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激励机制
        10.4.1 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制度
        10.4.2 政府实施补贴制度
        10.4.3 创新市场分类准入制度
        10.4.4 合理制定价格机制
        10.4.5 建立公共的收费制度
    10.5 创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
        10.5.1 论证实施项目的可行性与编制
        10.5.2 设立特定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局
        10.5.3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管理
        10.5.4 构建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机制
        10.5.5 强化对项目后评价
        10.5.6 注重项目的交接以及管理的后续工作
    10.6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外部环境
        10.6.1 建立城乡协调的公共财政体制
        10.6.2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的速度与力度
        10.6.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法律约束
    10.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创新之处
    1.5 本文技术路线
2 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现状
    2.1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现状
    2.2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
    2.3 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2.3.1 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3.2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的指标体系
    3.1 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的必要性
    3.2 考核指标体系的特点
    3.3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3.4 运行管理考核的内容
    3.5 考核的指标体系
        3.5.1 指标选择的一般要求
        3.5.2 考核指标设置的依据
        3.5.3 构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步骤
    3.6 指标释义
        3.6.1 管理机构
        3.6.2 工程管理
        3.6.3 用水管理
        3.6.4 供水安全
        3.6.5 财务管理考核
    3.7 本章小结
4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方法
    4.1 考核模型选择
        4.1.1 考核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概述
        4.1.2 选择数学模型
    4.2 模型构造
        4.2.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4.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3 模型建立
    4.3 考核指标的处理
        4.3.1 指标的量化处理
        4.3.2 指标的规范化与同趋势化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考核的方法与标准
        4.5.1 定量指标考核标准
        4.5.2 定性指标考核标准
        4.5.3 总分计算及考核标准
    4.6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的组织实施
    4.7 本章小结
5 农村饮水工程的监督与管理
    5.1 农村饮水工程监督与管理的部门
    5.2 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5.2.1 农村饮水管理站的职责:
        5.2.2 其它各部门职责
    5.3 农村饮水工程监督与管理的内容
        5.3.1 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5.3.2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5.3.3 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5.3.4 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
        5.3.5 社会化监督与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8)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1.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运行
        1.1.3 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
        1.1.4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工程管理发展状况
        1.2.1 国外工程管理发展状况
        1.2.2 国内工程管理模式
        1.2.3 山东省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1.2.4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章丘市农村饮水工程发展基础研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水文气象
        2.1.2 地形地貌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产业结构特点
    2.4 水资源状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调研与分析
    3.1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3.1.1 北部五乡镇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情况
        3.1.2 中部十乡镇(街道)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情况
        3.1.3 南部五乡镇(街道)农村自来水完善提高工程建设情况
        3.1.4 中央拉动内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情况
    3.2 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3.3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3.4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状况
        3.4.1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现有管理模式
        3.4.2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5 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4.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典型案例分析
        4.1.1 邹平县台子镇供水工程
        4.1.2 云南玉溪市扬武镇农村供水工程
    4.2 章丘市运行比较成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4.3 适合章丘特点的管理模式
        4.3.1 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采取的主要管理形式
        4.3.2 科学合理的制定水价
        4.3.3 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
        4.3.4 出台了章丘市公共供水管理办法
        4.3.5 建立了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4.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应用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概况
    2.1 饮水安全概述
        2.1.1 饮水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2.1.2 山东省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
    2.2 自然社会概况
    2.3 农村饮水安全概况
    2.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2.4.1 集中式供水情况
        2.4.2 分散式供水情况
    2.5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2.5.2 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问题
        2.5.3 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2.6 农村饮水安全亟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2.6.1 农村供水工程水源选择与保护问题
        2.6.2 特殊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问题
        2.6.3 适宜的工程规模和标准问题
        2.6.4 适宜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具体运行方式问题
    2.7 小结
第三章 饮用水特殊水质处理技术
    3.1 苦咸水概述
        3.1.1 苦咸水定义
        3.1.2 苦咸水的成因及分布
        3.1.3 苦咸水的危害及饮水中限值的确定
    3.2 苦咸水淡化主要方法
        3.2.1 蒸馏法
        3.2.2 电渗析法(ED)
        3.2.3 反渗透法(RO)
    3.3 高氟水概述
        3.3.1 氟对人体的作用
        3.3.2 地方性氟病对人体的危害
        3.3.3 人体摄入氟的途径
        3.3.4 高氟水的成因
        3.3.5 高氟水的分布
        3.3.6 饮水中限值的确定
    3.4 除氟主要方法
        3.4.1 吸附过滤法
        3.4.2 铝盐混凝沉淀法
        3.4.3 离子交换法
        3.4.4 电凝聚法
        3.4.5 电渗析法
        3.4.6 反渗透法
第四章 特殊水质处理方法优选和应用
    4.1 苦咸水淡化方法优选
        4.1.1 苦咸水淡化主要方法特点汇总
        4.1.2 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方案比较
    4.2 反渗透淡化系统设计思路和流程
        4.2.1 反渗透预处理
        4.2.2 反渗透装置本体
        4.2.3 反渗透后处理
    4.3 苦咸水淡化典型实例设计
        4.3.1 典型地区原水水质状况
        4.3.2 反渗透系统设计方案一
        4.3.3 反渗透系统设计方案二
    4.4 除氟方法优选
        4.4.1 除氟主要方法特点汇总
        4.4.2 吸附过滤法的除氟吸附剂
    4.5 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法除氟工艺及设备说明
        4.5.1 工艺说明
        4.5.2 设备说明
第五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
    5.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5.2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形式
    5.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总体思路
    5.5 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5.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模式
        5.6.1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
        5.6.2 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
        5.6.3 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
        5.6.4 分散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和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德州市抗旱预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德州市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河流湖泊
    第三节 水文气象
    第四节 社会经济
    第五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第六节 旱灾概况
    第七节 工程建设
第三章 干旱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 干旱评估分区
    第二节 农业旱情评估
    第三节 旱情评估步骤
    第四节 旱情评估方法与分级
    第五节 区域综合旱情评估及旱情等级划分
    第六节 旱灾评估
    第七节 综合评价
第四章 抗旱预案研究及其应用
    第一节 抗旱预案研究简介
    第二节 抗旱预案研究在德州市干旱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 抗旱对策与措施
    第一节 经常性抗旱措施
    第二节 应急性抗旱措施
    第三节 分级抗旱措施
第六章 后期处置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后期处置
    第二节 保障措施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德州市大力兴建饮水解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州市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尹柯然.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2]德州:兴水惠民敢担当 勇立潮头写华章[J]. 刘蒙,赵新,刘吉贵,李建章. 中国水利, 2015(24)
  • [3]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雯婷.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1)
  • [4]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实践[J]. 王利民,刘吉贵,马云峰. 中国水利, 2014(09)
  • [5]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分布特征及饮水安全措施[J]. 任金峰. 地下水, 2013(03)
  • [6]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 赵冬辉. 东北林业大学, 2012(11)
  • [7]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考核研究[D]. 杨梅茹.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8]章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 李娇燕. 山东大学, 2010(08)
  • [9]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特殊水质处理技术应用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研究[D]. 郭乐. 山东大学, 2009(05)
  • [10]德州市抗旱预案研究[D]. 冯蕾. 山东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德州大力打造饮水解决方案项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