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并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项目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而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机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员的需求,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而这两者是相互发展的,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社会最缺乏的就是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机械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机械制造专业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是因为其综合性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不仅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机械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就连最根本的课堂教学质量都难以确保。可见,改革与创新机械制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机械制造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改革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2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
2.1加强校企联合
机械制造作为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主要考察与培养的是学生职业能力,而这些是理论知识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就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将学生输送到各大企业与车间进行到岗见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校企合作是极其有限的,学生不能随时随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而实践教学最佳的时机是理论知识刚结束时,所以,校企合作不是长久之计,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立。这样才能满足机械制造技能实训需要,让学生随时随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在具体操作中,及时解惑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2.2建设双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本教材有一个客观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还要具备过硬的理论教学技巧,同时还得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生产经验。所以,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想要有效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由于大部分机械制造专业教师都只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到各大车间工厂进行观摩实践,让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当定期对其培训,转变其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让其明白其自身的不足,让其知道单纯地理论知识教学或者实践技能操作对学生是毫无用处的,只会妨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2.3创新培养方式
机械制造技术课要更重视对于实际操作与训练的环节,让学生到工厂中进行实际操作与练习,亲自动手接触和操作各类机械,以免闭门造车。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了解机械的各种性能与优缺点,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指导老师的引导与提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来逐步演练并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课堂知识的要点,并且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探索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4优化教学内容
学校教师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以机械设计及制造教学“机械轴”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轴的不同类型。其次,让学生了解轴的使用场合,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轴上零件的拆装过程,增强轴上零件的定位意识,实现理实结合的教学目标。
3机械设计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3.1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任务的确定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对与机械材料和国内先进经验设计制造的基础上,邀请具有丰富的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经验,对机械加工企业,有利于训练模式的实现和工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写进普通中级车工、铣工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操作的要求,是专为加工工艺和职业岗位或岗位组设计的,可以选择一些典型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
3.2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产品的开发
教学产品的概念贯穿于课程的设计、教学、培训等各个方面。根据教学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在工厂内组织教学和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兼职教师与学校师生完成业务合作,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在培训中心的设计室、实验室的室内技术员和操作人员和调度员、巡视员轮流工作,这样做。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根据工作过程的概念设计教学情境,安排培训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船用平肩接头、螺纹接头、法兰等常用部件已发展成为教学产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生产兴趣,在选择教学产品时可以考虑到生活中常见或常用的产品,在本文中,我们以“哑铃”为例,如图1所示。
图1“哑铃”示意图
哑铃是历史悠久的教学用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零配件:图示1、2的是它的配重部位,它的加工程序主要是“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它的关键部位是其中心的圆柱孔,要求其直径、同心距等数据不能超出偏差。而图示3点的配重块,其侧重点在于其中心的内圆锥孔。螺母的加工包含了六边形表面铣削加工、内螺纹车削加工,轴的加工包含了台阶、退刀槽、外圆锥面、滚花、外螺纹面等车削加工。上图1中,该“教学产品”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实行,这些加工内容完全符合我国普通中级车工、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操作要求。该产品是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学生对于它有着熟悉而亲切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用它作为教学产品时广受学生欢迎,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把大量的知识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的文件可以是文本、微视频或是图片,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学习指南。教学指南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程度,所以授课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指南的设计上下大功夫。一个好的教学指南应该让学生清楚看到下节课或下一个单元要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这些技能点的内涵和外延,涉及操作的内容应该按照技能点来录制微视频以便学生在课前就对该项操作有了充分的了解。
以机械专业“车铣加工”一体化课程为例,在单元一学习指南设计中,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绘制成思维导图,学生很喜欢课前朋友圈中收到的这个小图,并按照此图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期间,学生们会收到教师传来的操作技能点微视频,这些微视频一般以3-5分钟为单位,对核心技能点的操作进行示范讲解。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阅读资源,教师只要将链接制作成二维码供学生扫描就行了。
综上所述,专业课教师应想方设法改革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并将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赵鹏.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43.
[2]季炼平.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141.
[3]郭谆钦,王承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应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