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鸡血藤论文-尹旻臻,彭华胜,程铭恩

凤庆鸡血藤论文-尹旻臻,彭华胜,程铭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庆鸡血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庆鸡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本草考证

凤庆鸡血藤论文文献综述

尹旻臻,彭华胜,程铭恩[1](2017)在《凤庆鸡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鸡血藤为常用中药,但是同名异物现象很复杂。本文对凤庆鸡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等品种的本草源流进行考证。凤庆鸡血藤膏首创于清代,凤庆鸡血藤为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 interior A.C.Smith及南五味子属的其他植物的干燥藤茎;昆明鸡血藤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于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 lettiadielsianaHarms ex Diels的干燥藤茎;《广西本草选编》最先将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lobussuberectusDunn做为鸡血藤的原植物,直到1977年《中国药典》将密花豆S.suberectus Dunn收载为鸡血藤的正品来源。目前各地地方标准中收载鸡血藤基原也非常复杂,涉及到豆科3个属3个种的植物。本文表明五味子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interiorA.C.Smith及南五味子属的其他植物作为凤庆鸡血藤的原植物历史最为悠久,但现今将豆科植物密花豆S.suberectusDunn作为鸡血藤最为广泛。古今鸡血藤品种较为复杂,还需对鸡血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3)

周叁云,李蓉涛,李洪梅[2](2008)在《凤庆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LH-20,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凤庆鸡血藤(Kadsura interior)茎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amyrin(1),germanicol C(2),α-amyrin(3),ursolic acid(4),lupenol(5),lu-penone(6),isoliquiritigenin(7),isoflavonoids genisten(8),formononetin(9),7-hydroxy-4′,8-dimethoxyisoflavone(10),4′,7-dihydroxyflavone(11),schisantherin A(12),7-oxositosterol(13)和β-sitosterol(14).其中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8年05期)

周叁云[3](2008)在《凤庆鸡血藤和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对凤庆鸡血藤茎藤和碎米花杜鹃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手段,如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色谱,MCI-gelCPH-20P柱,大孔树脂(D 101型),Sephadex LH-20凝胶柱,MPLC(中压柱色谱)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从凤庆鸡血藤和碎米花杜鹃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1H、~(13)C-NMR和2D-NMR)和质谱等多种波谱解析方法,鉴定出19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的倍半萜。已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涉及倍半萜、叁萜、木脂素、甾体、黄酮及其苷等。凤庆鸡血藤(Kadsura interior)为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植物,主要产于云南西南部(保山、凤庆、临沧、耿马等地),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为常绿木质藤本,其根、茎可供药用。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补血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等症。本论文对凤庆鸡血藤的茎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70%丙酮/水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鉴定了1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interiodin A(1),为一新的二降金合欢烷型的倍半萜。其他均为已知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β-amyrin(2),germanicol C(3),α-amyrin(4),ursolic acid(5),lupenol(6),lupenone(7),7-oxositoster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β-sitosterol(10),isoliquiritigenin(11),isoflavonoids genisten(12),formononetin(13),7-hydroxy-4',8-dimethoxy isoflavone(14),4',7-dihydroxyflavone(15)和schisantherin A(16)。除β-sitosterol(10)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未鉴定完成的两个化合物通过~1H、~(13)C-NMR谱图可初步判断其为木脂素类成分。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小灌木,主要产于贵州西部、云南中部至东南部。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园。鉴于有关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首次对产自云南昆明地区的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75%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鉴定出3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ursolic acid(1),arilatin(2)和naringenin(3),未鉴定完成的化合物4通过~1H、~(13)C-NMR谱图可初步判断其为叁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通过~1H-NMR谱图可初步判断其为芳香小分子。(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03-01)

凤庆鸡血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LH-20,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凤庆鸡血藤(Kadsura interior)茎藤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amyrin(1),germanicol C(2),α-amyrin(3),ursolic acid(4),lupenol(5),lu-penone(6),isoliquiritigenin(7),isoflavonoids genisten(8),formononetin(9),7-hydroxy-4′,8-dimethoxyisoflavone(10),4′,7-dihydroxyflavone(11),schisantherin A(12),7-oxositosterol(13)和β-sitosterol(14).其中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庆鸡血藤论文参考文献

[1].尹旻臻,彭华胜,程铭恩.凤庆鸡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考[C].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7

[2].周叁云,李蓉涛,李洪梅.凤庆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

[3].周叁云.凤庆鸡血藤和碎米花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凤庆鸡血藤论文-尹旻臻,彭华胜,程铭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