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排泄论文-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马骏

氨氮排泄论文-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马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氮排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质,生长,氨氮排泄,肌肉氨基酸

氨氮排泄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马骏[1](2016)在《蛋白营养对工业养殖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重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种饲粮蛋白质水平(41%、46%、50%和55%,即Ⅰ、Ⅱ、Ⅲ和Ⅳ组)的单因素实验74 d,研究蛋白营养变化对工业养殖大菱鲆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增重率的提高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先快后慢,Ⅲ、Ⅳ组增重率极显着高于Ⅰ、Ⅱ组18.48%–65.95%(P<0.01),Ⅲ、Ⅳ组间无显着差异;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Ⅲ、Ⅳ组分别极显着低于Ⅰ组25.64%、28.21%(P<0.01),Ⅱ、Ⅲ、Ⅳ组间无显着差异;(2)实验鱼氨氮排泄率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即随饲粮蛋白水平提高,实验鱼氨氮排泄率呈先缓增后趋平稳趋势,饲粮蛋白含量超过50%时,排泄率急剧上升。氨氮排泄率呈明显昼夜节律性,即摄食后排泄率逐渐升高,6–8 h达排泄高峰,后逐渐降低,以此周期性循环。早投喂后6 h各组排泄率达高峰,Ⅳ组极显着高于其他3组17.95%–35.07%(P<0.01);晚投喂后8 h各组排泄率达1 d内第2次高峰,Ⅳ组极显着高于Ⅰ组31.27%(P<0.01),显着高于Ⅱ组14.25%(P<0.05);(3)17种常见氨基酸在各处理组鱼肌肉内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65 mg/100 mg,且随饲粮蛋白含量升高呈渐增趋势,其中,Ⅲ、Ⅳ组无论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还是鲜味氨基酸含量,均略高于Ⅰ、Ⅱ组,但4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饲粮蛋白含量变化对实验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无显着影响。总之,饲粮蛋白水平过高,不能显着改善生长性能,却会显着提高氨氮排泄;同时,既不能改变肌肉氨基酸比例,也难以显着增加肌肉氨基酸积累。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5%–50%。(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何强,常玉梅,苏宝锋,孙博,孙效文[2](2016)在《碳酸盐碱度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和排氨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以下简称CA,10、30、50、70、90、110 mmol/L)对体质量为(84.62±6.70)g的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血氨含量及排氨基因Rh家族(Rhag、Rhbg、Rhcg1和Rhcg2)在鳃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CA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CA0~50时,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110)最为显着(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研究(O∶N)发现,在CA0~70时,雅罗鱼无需消耗过多能源物质即可实现高碱度胁迫下的能量需求;而在碱度为90~110时,则主要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减少蛋白质耗能,以此降低毒氨的产生。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胁迫下的排氨策略及其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推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的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何强[3](2016)在《碳酸盐碱度对瓦氏雅罗鱼氨氮排泄及Rh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以下简称雅罗鱼)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us),俗称东北雅罗鱼、华子鱼、白鱼,是我国北方知名的土着鱼类,也是东北人民喜食的“叁花五罗”之一[1]。雅罗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流域、辽河及内蒙古一些内陆盐碱湖泊中,在黄河流域沿岸的周边省区(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和青海等)也有分布。瓦氏雅罗鱼具有极强的耐受碳酸盐碱度(Carbonate alkalinity,CA)特性,能够在内陆高盐碱湖泊达里湖(CA53.57,pH 9.6)中生存。这些天然优势使其成为开展鱼类盐碱适应性进化及耐盐碱分子生理机制研究理想的实验材料。1、本研究所用实验鱼为人工繁育获得的F3,通过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对6个碳酸盐碱度梯度(分别为CA10、30、50、70、90、110 mmol·L-1)和1个淡水对照组(CA0.44 mmol·L-1)的瓦氏雅罗鱼做碱耐受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且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CA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地,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CA0-50时,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110最为显着(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研究(O:N)发现,在CA0-70时,雅罗鱼无需消耗过多能源物质即可实现高碱度胁迫下的能量需求;而在碱度为CA90-110时,则主要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减少蛋白质耗能,以此降低毒氨的产生。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胁迫下的排氨策略及其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推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的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2、本实验选用15尾达里湖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F3,采用静水密闭的方法,旨在通过对雅罗鱼在高碱度(NaHCO3 50 mmol/L)和高氨(NH4CO3 1.5 mmol/L)胁迫下处理4个时间点(2 h、4 h、6 h和8 h)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的研究,初步了解达里湖雅罗鱼对不同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耗氧率实验结果表明:与淡水组相比,高碱度和高氨显着抑制了雅罗鱼的耗氧率(P<0.05);高碱度组与高氨组相比,雅罗鱼耗氧率除了在监测的第1个时间点内存在显着性差异外(P<0.05),其它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排氨率实验结果显示:与淡水组相比,高碱度和高氨均显着抑制了雅罗鱼的排氨率(P<0.05)。其中高氨组排氨率在所监测的4个时间点内全部下降,并与淡水组和高碱度组相比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本研究通过比较达里湖雅罗鱼在淡水、高碳酸盐碱度(模拟自然水体)和高氨胁迫下的耗氧率、排氨率的变化,初步了解达里湖雅罗鱼对不同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为该物种在内陆叁北地区的养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3、本实验以碱度为50mmol/L胁迫下瓦氏雅罗鱼作为处理组,淡水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Rhcg1蛋白在雅罗鱼鳃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碱度组雅罗鱼鳃组织鳃小片周围荧光强度高,这说明高碱度可能促使Rhcg1基因高表达。(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4-10)

何强,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4](2015)在《碳酸盐碱度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以下简称CA,10、30、50、70、90、110 mmol/L)对体重(84.62±6.70)g的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血氨含量及排氨基因Rh家族(Rhag、Rhbg、Rhcg1和Rhcg2)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且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CA 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 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地,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 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碱度为0-50 mmol/L之间,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 110最为显着(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可能的排氨机制,为推动耐盐碱鱼类的分子机制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王振华,宋红桥,吴凡,吴锦婷[5](2015)在《低温应激下吉富罗非鱼生化指标与氨氮排泄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低温应激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化指标与氨氮排泄水平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232±10)g的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降温速度1℃/h,设定(24.5±0.2)℃对照组和低温(14.3±0.8)℃冷应激试验组,每组设定3个平行组,于试验第0、4.5和24 h时统计试验鱼成活率,测定试验鱼生化指标及水体p H、氨氮含量。结果表明,水温降至应激温度的第0 h,试验组罗非鱼血糖、肌糖原、乳酸水平均有上升,其中肌糖原上升显着。水中氨氮水平也有所增加,但不显着。该应激影响在24 h后通过罗非鱼自身调整消除,各生化指标最终趋于稳定。因此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该降温速度和暂养温度下短时间内暂养200 g左右的罗非鱼是安全的,对鱼体健康并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26期)

李格,谢航,何定聪,罗毅平[6](2015)在《温度对斑马鱼静止代谢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18,23,28,33℃等温度下斑马鱼(Danio rerio)的静止代谢率(RMR)和氨氮排泄率(AN)。结果表明,RMR值与温度(T)显着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YRMR=21.28e0.090 3T(r2=0.562,n=55,p<0.01);雄鱼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雌鱼;随着温度上升,AN显着增加(p<0.05);各温度下,氨熵(AQ)值分别为0.34,0.14,0.10和0.16。研究认为,13和38℃可能是斑马鱼可长期耐受的温度下限和上限,该种鱼RMR水平较高且对温度变化较敏感;蛋白供能比过高可能是斑马鱼不适宜低温生存的原因,低温是否促进斑马鱼的无氧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晓晨,孙国祥,李勇,周邦维,赵宁宁[7](2014)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温对大菱鲆氨氮排泄、转氨酶及免疫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密度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4.2±0.48 kg/m2),选取大菱鲆(371.68±43.15 g)360尾,随机均分4组,设置4个水温梯度14℃、16℃、18℃和21℃,旨在探寻水温对大菱鲆氨氮排泄、转氨酶及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养殖水体总氨氮浓度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18℃时总氨氮浓度极显着高于14℃、21℃时;大菱鲆氨氮排泄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且二者呈指数关系。(2)大菱鲆肝脏GPT、GOT活力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而血清两种指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均在21℃达最大值。(3)血清LZM、SOD活力及皮质醇含量均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血氨含量则逐渐下降,14℃时极显着高于18℃、21℃时;鳃丝Na+-K+-ATPase活力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着。综上,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适宜水温为16~18℃。(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14年06期)

安晓萍,齐景伟,罗旭光,乌兰,王乃凤[8](2014)在《不同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和组织中氨氮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率来适应高盐碱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李明昊,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9](2014)在《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10](2014)在《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着;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着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着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着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着;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着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4年01期)

氨氮排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盐碱度(以下简称CA,10、30、50、70、90、110 mmol/L)对体质量为(84.62±6.70)g的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血氨含量及排氨基因Rh家族(Rhag、Rhbg、Rhcg1和Rhcg2)在鳃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都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CA9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低值,表明CA90可能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所能承受的最大碱度胁迫。相反,随着碱度的升高,瓦氏雅罗鱼的血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A90时达到峰值。然而在CA0~50时,瓦氏雅罗鱼血氨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进化出特殊的排氨机制,使其体内能够保持较低的氨氮含量以此规避氨中毒。定量PCR显示,参与氨转运的4种Rh基因在不同碱度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Rhcg1和Rhcg2在高碱度(CA110)最为显着(P<0.05),表明Rhcg1和Rhcg2可能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高碱胁迫下的排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量代谢研究(O∶N)发现,在CA0~70时,雅罗鱼无需消耗过多能源物质即可实现高碱度胁迫下的能量需求;而在碱度为90~110时,则主要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减少蛋白质耗能,以此降低毒氨的产生。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高碱胁迫下的排氨策略及其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推动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在不同类型盐碱水域的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氮排泄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马骏.蛋白营养对工业养殖大菱鲆(ScophthatmusmaximusL.)幼鱼生长、氨氮排泄及肌肉氨基酸的效应[J].渔业科学进展.2016

[2].何强,常玉梅,苏宝锋,孙博,孙效文.碳酸盐碱度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氨氮排泄和排氨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

[3].何强.碳酸盐碱度对瓦氏雅罗鱼氨氮排泄及Rh基因表达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

[4].何强,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碳酸盐碱度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的影响[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5].王振华,宋红桥,吴凡,吴锦婷.低温应激下吉富罗非鱼生化指标与氨氮排泄水平的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5

[6].李格,谢航,何定聪,罗毅平.温度对斑马鱼静止代谢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王晓晨,孙国祥,李勇,周邦维,赵宁宁.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温对大菱鲆氨氮排泄、转氨酶及免疫因子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4

[8].安晓萍,齐景伟,罗旭光,乌兰,王乃凤.不同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和组织中氨氮含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

[9].李明昊,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

[10].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4

标签:;  ;  ;  ;  

氨氮排泄论文-张静,高婷婷,李勇,赵宁宁,马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