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士人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聊斋志异》,17世纪,写实小说,清贫士人家庭
士人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屈小玲[1](2012)在《《聊斋志异》写实作品刍论——以17世纪清贫士人家庭妇女的经济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虽然以狐鬼故事着称,但有不少作品反映的是他所生活的康熙时代与他所属的清贫士人阶层的生活。《聊斋志异》这类写实性作品具有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提供了关于17世纪明末清初京杭大运河北方地区乡村社会与都市社会的清贫士人家庭妇女这一社会群体的真实生活处境,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社会群体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在清贫士人家庭经济活动中,妇女承担主要的家庭经济生活重任,具有独立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来桂佩[2](2011)在《试析宋代士人阶层妇女的生存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士人阶层一直都是古代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士人也不例外。作为他们家眷的士人阶层妇女,也是古代社会重要的一份子,不能忽视她们的存在。从士人阶层妇女的生存状况角度对她们当时的生活情况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戚良艳[3](2006)在《宋代士人妇女在家庭经济运营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人武断地认为,宋代士人妇女在家庭经济中没有发言权、更谈不上控制权。然而,笔者根据宋代文集、笔记小说、石碑石刻等史料得出不同的结论。首先,宋代士大夫虽不希望妇女过多地参与家庭经济的决策,但又需要妇女的协助,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家庭经济中给妇女留下一定的发挥空间。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宋代士人妇女拥有相当数量的私财,在法律上,这部分私财虽被记于夫家名下,但在社会习惯中,妇女实际拥有私财的支配权,决定私财的消费与投资方向。通过支配私财,宋代士人妇女在家庭经济活动中也就相应地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其中一部分妇女甚至得以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第叁,大部分宋代士人妇女事实上管理着家庭的产业,甚至成为同居共财大家庭经济得以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动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李静[4](2004)在《妇女之节与士人之节》一文中研究指出$T写作者究竟应把“普通读者”视作与自己在心智和经验上平等交流的对象,还是把他们看作根本不可能理解和感应自己的庸众与“刍狗”?舒芜先生心仪曹雪芹(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商报》期刊2004-10-08)
李桂娥,高建新[5](2003)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魏晋士人不仅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我、自然和社会,也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对妇女的存在及其价值予以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叁个方面:以阮籍为代表的"唯美"观;以阮咸、荀粲为代表的"唯情"观;对待寡妇问题上的同情和宽容态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士人在妇女问题上的进步观念,不仅强化了魏晋时代的"解放"气息,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妇女觉醒的历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士人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士人阶层一直都是古代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士人也不例外。作为他们家眷的士人阶层妇女,也是古代社会重要的一份子,不能忽视她们的存在。从士人阶层妇女的生存状况角度对她们当时的生活情况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人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屈小玲.《聊斋志异》写实作品刍论——以17世纪清贫士人家庭妇女的经济活动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来桂佩.试析宋代士人阶层妇女的生存状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戚良艳.宋代士人妇女在家庭经济运营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李静.妇女之节与士人之节[N].中国图书商报.2004
[5].李桂娥,高建新.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进步的妇女观[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