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汉语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裔,口语表达,语法习得,词汇习得
美国汉语学习者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华[1](2019)在《美国华裔、非华裔学习者汉语口语表达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学生是在汉语水平、汉语学能、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诸多问题上不同于普通的、没有汉语背景学习者的独特群体。本文利用自动化汉语口语考试(SCT)和跨机构语言圆桌口语能力考试(OPI)的数据,通过比较美国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对比研究了他们在口语能力各方面不同的分布、发展性等特征。本文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深入讨论。(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迟旭[2](2019)在《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的状语语序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笔者有幸经过汉办的选拔来到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发现孔院的汉语课有一部分生源是华裔汉语学习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家,很多在美华裔来到孔子学院、选修美国大学里开设的中文课或者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学习汉语。而华裔作为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承载者,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领域一个十分特殊的研究对象。汉语的状语由于类型多种多样,成分相对来说也有一些复杂,多项状语共现时语序又多变,是华裔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就以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研读了汉语状语本体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后,基于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一年以及对美国其他孔子学院的华裔汉语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的语料,对出现的状语语序偏误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偏误原因,给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陈述了选题背景与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笔者从汉语状语的本体研究现状、汉语状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海外华裔汉语教学研究现状叁部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到本论文的切入点。第叁部分为偏误分类。通过在美国任教一年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的语料,进行多次筛选得到状语语序方面偏误的语料,分别对单项、两项以及叁项的状语的句子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偏误产生原因。通过对问卷结果以及偏误类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产生状语语序偏误有以下几个原因:母语负迁移、方言的影响、习惯性的直译表达、汉语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汉语语言环境的缺失。第五部分针对华裔汉语学习者从“教师、教学、教材”叁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一切的理论研究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实践中,因此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回归点,一直以来,大多数的论文中提出的教学策略都是针对英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很少有把华裔汉语学习者单独拿出来做说明的,笔者将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对状语语序的学习、教学以及教材的选取和编写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指出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雨虹[3](2018)在《汉语学习者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以中级水平美国留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汉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仍然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上,对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相对薄弱,本文将以中级水平美国留学生的汉语作业为语料分析样本,对比中英文标点符号使用差异,分析其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研建议。(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8年12期)
刘小蝶,刘东青,刘婧,王青,冯丽霞[4](2019)在《美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统计分析与教学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735分钟美国3年级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自然语料,共辨识出2306个错误音节。用微软办公软件EXCEL2013从类型、数量、语言环境和位置4个维度对错误音节进行标注,进而分析得到每位学生的语音偏误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在对产生语音偏误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提出了4条对策,并探索出"纠正-收集-分析-反馈-录音-纠正"的语音纠错模式。(本文来源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琳林[5](2018)在《美国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汉语课堂遍布各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偏误分析的概念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引进我国后,也受到了各方学者的重视。所谓偏误分析研究,就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偏误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外语教学更为效、更为有针对性。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巴德学院初级班学生在中文课堂中的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的展示和分析,探讨拥有美国背景的学习者在初中级阶段的学习中会产生怎样的偏误,偏误的成因,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避免偏误的产生或是纠正学生已经产生的偏误。(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26)
张伯荣[6](2018)在《移动汉语学习软件Pleco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技术发展和“汉语热”升温,研发汉语学习软件蔚然成风。然而,如何选取最适合的移动汉语学习软件,将其与自己的汉语学习紧密联系以辅助汉语学习?如何有效利用移动技术确保汉语学习的情境化、个性化、可持续性,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些都需要认真调研才能明晰。本文选取在英语母语学习者中流行度较高的、基于智能设备的移动学习软件Pleco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大学生为例,结合特定汉语学习群体的用户体验,分析Pleco的核心功能和其他辅助学习功能,了解这款软件的使用情况,并总结Pleco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Pleco优化使用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展开研究。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Pleco的基本功能和其他辅助学习功能;第叁章,Pleco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启示。研究发现,Pleco词典功能具有以下特点:界面设计简洁,使用便捷。収词方面,内置多部词典,词汇量丰富。提供拼音检索、英文检索、部首检索、整字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采用英文释义,例句丰富。Pleco的Flashcards和Clipboard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从美国大学生Pleco使用情况来看,课外时间较多使用Pleco辅助学习,对现有功能基本满意,词典核心功能为其常使用的功能且评价较高,认为Pleco打破了汉语学习的空间限制,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本文指出,Pleco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全屏手写,查询简单快捷,缩短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时间,有效促进语言知识内化;真实情景下活学活用,安装方便,可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空间限制;包含丰富的词条和例句,用英文释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要;“Flashcards”功能提供针对性练习,体现了个体差异化;有其他引进资源,用户可根据需要使应用程序更个性化。Pleco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扩展功能需额外付费,限制了使用;没有中文简体字解释;使用过程中因例句和语法解释的不足可能出现偏误;近义词、易混淆词区分度较弱。个别例句存在释义不符、词性和例句中目标词不匹配、例句不够实用、语境信息不太明确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 Pleco的使用启示与建议,即:增加师生互动以及分享机制,增强软件趣味性,完善真人发音功能以及适当增加语法内容和文化内容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穆润[7](2018)在《基于眼动实验的美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形回指是汉语中一个普遍而特殊的语言现象,指一种没有语音形式,无形有意的照应手段,在连接语篇语义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借助眼动追踪技术考察美国汉语学习者对不同类型汉语零形回指句的认知加工情况,包括不同类型零形回指的加工难易程度及先行语位置是否并如何影响读者对回指对象的正确判定等问题。实验记录了美国里德学院(Reed College)22名汉语学习者进行四类汉语零形回指句阅读加工时的行为表现和眼动表现,通过总阅读时长、眼跳距离,兴趣区内的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回视次数、回视时间等六项眼动指标对加工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类型零形回指句认知加工的难度具有层级性,最难被加工的是兼语句,其次是宾语句和主语句,最后是主题句。其中,主题句的认知加工难度要远远低于其他句型。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层级的汉语学习者来说,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其阅读零形回指句的速度逐渐变快,与此同时,干扰项所造成的干扰会越来越小。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拓宽了 Keenan&Cormrie(1977)构建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体系,发现了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第五个因素“语义搭配原则”,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为读者在阅读零形回指时如何运用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五大因素做出了阐释。(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健[8](2018)在《美国领养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同感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放开领养政策,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领养孤儿,其中有很多美国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来到中国收养孤儿。生活在美国白人家庭中的华裔孤儿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被领养到美国生活的中国孤儿已经成人,他们当中一些人怀着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好奇开始学习汉语。本文通过对在美国生活的领养华裔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对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民族认同感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中美人文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温宝莹,张子媛[9](2017)在《美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语调的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广义的语调出发,运用语调格局的研究思路,对美国学习者汉语无疑问词疑问句语调的音高、音长和音强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韵律匹配的研究方法将这叁方面的特征进行整合。结果发现,美国学习者的起伏度、停延率和音量比之间并没有像汉语母语者一样组成稳定的有机整体,在这叁项参数中,习得最好的是音长,其次是音强,最差的是音高。(本文来源于《南开语言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肖雍玉[10](2017)在《美国第二代华裔青少年汉语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作为双重文化携带者,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对美国昆斯奥查德高中(Quince Orchard High school)的第二代华裔青少年汉语学习者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美国高中第二代华裔汉语学习者具有以下六个特点:华裔是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主体;特殊的身份背景使其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对汉文化有浓厚的兴趣;高中汉语课程与周末中文学校是其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重视听、说等技能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课堂提升读、写等能力;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依赖较大。而美国高中第二代华裔汉语学习者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叁点:对汉文化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受力不均,导致其听说能力较好,而读写能力较差;汉语学习动机的持续性较差,且有畏难情绪。另外,本文发现美国高中汉语教学及中文考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汉语课程设置有听、说、读、写、文化等五门;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自备的PPT以及随堂教学资料替代;汉语教师均为中国人,其中当地华侨居多;美国中文考试涉及文化内容;美国高中范围内几乎没有学生参考HSK汉语等级考试。本文将美国高中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归纳为以下两点:汉文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增强海外华裔对汉文化的兴趣,因此汉文化教学仍是海外汉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使用统一、正规的汉语教材。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虽然美国的周末中文学校几乎都使用统一、正规的汉语教材,但大多都是以使用国侨办委托暨南大学编写的《中文》系列教材以及海外汉语教师的自编教材为主,国内其他的相关汉语教材使用率相对偏低。因此本文提出四个针对性建议:汉文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海外汉语教材应具有“本土化”特点;针对考试需求,调整教学对策。(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6-30)
美国汉语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笔者有幸经过汉办的选拔来到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发现孔院的汉语课有一部分生源是华裔汉语学习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家,很多在美华裔来到孔子学院、选修美国大学里开设的中文课或者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学习汉语。而华裔作为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承载者,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领域一个十分特殊的研究对象。汉语的状语由于类型多种多样,成分相对来说也有一些复杂,多项状语共现时语序又多变,是华裔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就以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研读了汉语状语本体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后,基于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一年以及对美国其他孔子学院的华裔汉语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的语料,对出现的状语语序偏误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偏误原因,给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陈述了选题背景与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笔者从汉语状语的本体研究现状、汉语状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现状、海外华裔汉语教学研究现状叁部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到本论文的切入点。第叁部分为偏误分类。通过在美国任教一年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的语料,进行多次筛选得到状语语序方面偏误的语料,分别对单项、两项以及叁项的状语的句子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偏误产生原因。通过对问卷结果以及偏误类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产生状语语序偏误有以下几个原因:母语负迁移、方言的影响、习惯性的直译表达、汉语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汉语语言环境的缺失。第五部分针对华裔汉语学习者从“教师、教学、教材”叁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一切的理论研究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实践中,因此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回归点,一直以来,大多数的论文中提出的教学策略都是针对英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很少有把华裔汉语学习者单独拿出来做说明的,笔者将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对状语语序的学习、教学以及教材的选取和编写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指出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汉语学习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靖华.美国华裔、非华裔学习者汉语口语表达对比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
[2].迟旭.美国华裔汉语学习者的状语语序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9
[3].周雨虹.汉语学习者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以中级水平美国留学生为例[J].风景名胜.2018
[4].刘小蝶,刘东青,刘婧,王青,冯丽霞.美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统计分析与教学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5].张琳林.美国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案例研究[D].青岛大学.2018
[6].张伯荣.移动汉语学习软件Pleco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7].穆润.基于眼动实验的美国汉语学习者零形回指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吴健.美国领养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同感相关性研究[J].中美人文学刊.2018
[9].温宝莹,张子媛.美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语调的实验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17
[10].肖雍玉.美国第二代华裔青少年汉语学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