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体污染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焦岗湖,风险评价,污染来源,相关性
水体污染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解志林,高良敏,宋廷林,谢士峰,张青亮[1](2018)在《焦岗湖水体污染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焦岗湖水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按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对水体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指标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平水期优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降雨量是影响水中TN、COD浓度的重要因素。综合指标风险值整体表现为重金属>常规指标>阴离子和盐类。Cr、Cd、TP叁者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叁者之间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很可能相同或者相近。中心沟一带的农田水是焦岗湖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风险值较大,应作为焦岗湖水体污染控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12期)
田宝辉[2](2018)在《固体废物处理场对地下水体污染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场对地下水污染评价的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指数法的,固体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体污染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体污染指标分级方法,然后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城市的固体废物处理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固体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体污染风险主要取决于自身防护系统功能是否完善、处理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主、客观因素,为固体废物处理场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09期)
聂云莹[3](2017)在《丽江古城水体污染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称为“高原姑苏”的丽江古城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其及周边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旅游景观优美独特。灵动的水体是丽江古城的核心灵魂所在,更为丽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丽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效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但也对自然环境、旅游景观、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如人口剧增、水体污染、水量减少、水质浑浊、水体观赏性品质下降等。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丽江古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丽江古城区域内水体受到污染,极大地限制了丽江古城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也不利于丽江古城亲水、乐水的水景观形象塑造。面对丽江古城严重的水体污染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问题,科学地探究丽江古城水体受到污染的原因,系统分析研究区的社会、经济、气候、降水、河流水系、地下水排泄、泉水断流等自然和社会发展情况,探求古城水体污染的类别和程度,确定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显得尤为重要。并在此基础上客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丽江水体污染的可行性措施,这对于丽江古城及其水体的长足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实地调研、采集水体水样等工作,获得了丽江古城水体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分析采集水样的检测数据,确定了古城水体的污染状况、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因子。在系统分析古城水体污染现状上,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做出了水体污染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最后在水体生态修复理论的视角下,结合生态学理论知识,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运用到水体污染的治理之中,如水生植物法、生态浮岛、生物修复技术等,具体阐述了丽江古城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案,以期为加快丽江古城旅游高品质建设,保护丽江古城水景观、人居环境建设和建设健康旅游城市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9-01)
赵迪[4](2017)在《茅洲河水质评价与水体污染防治综合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必要工作。茅洲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茅洲河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该流域污染负荷进行预测分析,有利于研究者掌握茅洲河水质状况和各污染源的贡献率情况,为茅洲河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搜集2011~2015年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燕川断面、洋涌大桥断面、李松蓈断面和楼村断面的水质基础数据,根据深圳市水体污染情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面的文献确定茅洲河评价指标。通过对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决定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茅洲河水质进行评价,建立六级隶属度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优化了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评价劣V类水,以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法确定各污染因子权重值,有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分析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11~2015年茅洲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长期处于V类、劣V类,从上游至下游污染逐渐严重,丰水期水质略好于枯水期,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得出茅洲河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氨氮和溶解氧。(2)通过对茅洲河水质污染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茅洲河干流水体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情况逐渐加重,所选五个断面中楼村断面水质好于其他四个断面,其中共和村和燕川断面非汛期水质好于汛期,洋涌大桥、李松蓈和楼村断面水质汛期好于非汛期。(3)利用基于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的PWQtrend2010软件对茅洲河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呈现显着下降趋势。(4)对茅洲河流域2013年工业、居民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径流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得出生活污染为主要来源,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活源﹥工业源﹥径流面源﹥畜禽养殖源。(5)通过对现有河流污染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针对茅洲河水体污染特征,提相应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05-30)
徐长春[5](2016)在《水足迹评价中的水体污染核算方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污染的定量核算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水足迹理论方法为水体污染量化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目前,利用水足迹核算水体污染较为主流的是灰水足迹方法。灰水足迹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将水体中的污染物稀释至该标准允许下最大浓度的需水量。近年来,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水污染足迹方法提供了在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下的方法体系。该方法将水体污染物量化与其对应的环境影响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当前灰水足迹采用临界稀释法所产生的结果粗放、可比性不强等问题。未来,水足迹评价在水体污染核算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6-10-14)
米艳杰[6](2015)在《伊通河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及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主要水系的水质多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要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要想实现此目标,除需对污染源进行强化控制减少排放之外,对污染河流水体开展生态修复也是实现治污控污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以第二松花江二级支流伊通河的重污染河段—长春市区河段为研究区,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子课题“重污染支流伊通河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的资助下,以“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为生态修复理念,以“增活力、提能力、减污染、降风险”即“增强系统活力、提高自净能力、减轻污染负荷、降低风险危害”为阶段目标,以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集成为手段,通过工程设计、施工与效果监测,初步构建了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水体污染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体系,评估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效益。构建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包括叁部分内容:一是针对城区上游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河岸土壤侵蚀治理的乡村段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二是针对城区迅速发展的生活社区点源的梯级生物治理技术;叁是针对城区河段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污染严重、亲水性低的景观水体的河岸生物-生态工程治理技术,以上叁部分的结合,构成了伊通河城市段水体污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该项研究可为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具体内容和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城区段上游实施的乡村河段面源污染防治和河岸侵蚀治理的生态修复工程(2009-2012年)包括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多功能鱼塘修建和河道微地形改造3部分工程。其中,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面积为2.30 hm2,主要功能为过滤、截留两岸农田面源污染物、维持河岸稳定、防止河岸侵蚀;多功能生态鱼塘系统,面积约1.2hm2,主要用于协调资源利用、缓解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微地形调整系统的面积为0.7 hm2,主要功能是净化上游来水,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境。通过对工程实施前后研究区入口和出口处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生态修复工程可显着提高河流水体中NH3-N、COD和BOD5的去除率,其去除率分别由工程实施前(2009年)的-14.29%、1.81%和-0.5%,提高到实施后(2011年)的66.29%、10.81%和7.25%;浮游生物中代表清洁物种的生物种数由恢复前的1种增加到8种;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工程实施两年后的河岸植被群落结构完整,植被带宽度和物种种数增加,草本植物带的平均宽度增加36.33 m、物种种数增加1-6种;其中灌木带的平均宽度增加9.12m、物种种数增加4种,乔木带的平均宽度增加16.52m、物种种数增加1-2种;多功能生态鱼塘的构建,非但没有增加河流污染负荷,反而有所降低,其中对cod的去除率达9.36%,bod5削减约43%,池塘中的do保持在8mg/l以上(有必要的人工增氧措施);同时经营者的经济收入由原来每年的4万元左右增加到18万元左右,改善了鱼塘的景观。实施的结果表明,该生态工程技术系统能显着减少城市上游河流面源污染负荷,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这种修复方式是适用于北方中小型河流乡村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2)针对城区河段居民小区点源未能及时有效处理而直接排入伊通河内的现状,研发了“4段梯级式”生态治理技术以降低河流污染负荷。该工程于2011年完成,占地面积约1.2hm2,日处理污水量360-650m3(平均值为465m3),主要包括沉淀截留(面积24m2)、人工湿地(面积1000m2)、生物填料段(面积11233m2)和植物修复段(面积30m2)四部分,工程运行后对生活污水中的nh3-n、tn、tp、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3.77%、19.17%、30.18%、30.96%、26.38%。各段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率不同。其中,人工湿地段对去除tp、bod5贡献的相对较高,分别为34.71%、35.06%;生物填料段对nh3-n、tn去除贡献相对较高,分别是45.87%、37.81%;而植物修复段对cod的去除、do的恢复贡献相对较高,cod的去除率为44.32%,do升高53.8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工程在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上都低于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投资。(3)针对城区河段主河道水流缓慢、自净能力丧失,河岸硬质化、亲水性低等问题,构建了水面面积为4.3hm2的河岸辅助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利用河岸原有泡塘,采取微地形改造、多孔性玄武岩基质铺垫、植物格栅与生态岛、生态跌水、硬质化护岸改造、生物修复、近自然溪流的重建等技术集成净化河流水质。工程运行后日均处理水量9000m3左右,占河流日均流量的3%,枯水季节可达20%,对水中bod5、ss、nh3-n、tn、tp的去除率均超过20%。同时,该工程注重景观多样化和亲水性的设计受到市民好评。(4)针对城市河流上游的面源污染,构建了包括截留农业面源的河岸植被带系统、改善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多功能鱼塘系统、减少河流上游来水污染的微地形调整系统在内的保护水环境质量的耦合技术体系;针对社区点源污染,构建了包括沉淀、湿地、生物修复技术在内梯级生态治理技术体系;针对主河道景观水体污染,构建了包括沉淀、过滤、生物修复、硬质化护岸修复、溪流再造技术在内的岸上辅助净化技术体系;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形成了可适用于北方城市河流水体污染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削减了cod、氨氮和总氮的入河量,其削减量分别为330.88×10-3t/d、17.49×10-3t/d、30.54×10-3t/d,这对河流系统自净能力的提高,系统完整性的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些技术未来在河流水体生态修复工程运用过程中还需是河流自身特点而不断完善,包括工程的规模、运行维护和后期管理等影响技术效果发挥的环节。(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12-01)
杨莹,李想,王亚玲,任思迎,于静[7](2015)在《食用菌与重金属关联度模型对水体污染度的技术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水体污染程度,本文以香菇为指示菌株,通过研究香菇菌丝对重金属Pb和Cd的毒性反应,以重金属浓度与香菇菌丝菌落生长直径为参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与重金属污染关联度评价模型,并以模型为评价体系,研究了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和梵玲河水质污染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香菇的菌落生长直径与重金属浓度呈负相关,供试的2个水样,蒲河水样属于Pb标准0度污染,采用Cd标准评价属于1度污染,属优良水质;而梵玲河水质属于Pb标准1度污染,Cd标准2度污染,属于一般性水质。(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5年15期)
裴洋[8](2014)在《典型村镇水体污染特征甄别与安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村镇地区对周围水体的监测能力不足,也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甄别水体的污染特征,现在采取一系列科学手段对村镇水体的污染特征进行甄别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选取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养殖水体和纳污水体作为研究水体,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叁个方面的重要结论:(1)本次研究确定了以11个常规水质指标(温度、pH值、SS、电导率、总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DO、COD、总磷)组成的水质特征指标体系,对乔口镇养殖水体和纳污水体的11个指标进行一定时间的水质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发现了DO与pH之间满足pH14lg (10ΔCDO10/10)的数学模型,并且建立了DO与COD以及TN与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总磷之间相应的线性模型。研究最终确定DO和总氮为能够代表其他指标的特征指标。(2)根据乔口镇的实际监测和管理水平,并结合数据分析所找到的纳污水体和养殖水体溶解氧最低点。将纳污水体DO监测点设置在d=120m处;在养殖水体两侧即取样点1和取样点5,水面以下80cm处设置2处DO监测点。养殖水体TN的监测点位置还需进一步研究;纳污水体TN监测点设置在d=120m处。通过DO和总氮的变化来判断其它pH值、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COD、总磷的变化规律。(3)通过对养殖水体和纳污水体可能发生的意外污染情况做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可知:DO和总氮的监测不仅能够反映正常情况下特征指标体系中其它指标的变化,而且对于乔口镇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性水质污染情况也有一定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6-01)
吕晓磊,马放,王立,崔嵩[9](2012)在《模糊物元模型在湿地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元分析是用来处理在某些条件下用通常的方法无法解释的不相容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文章以扎龙湿地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评估为例,针对8个监测断面的5种重金属指标(锰、锌、铜、铬、砷)污染现状,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物元模型,用以实现水质的等级评价和监测样点排序,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监测位点污染程度从重到轻递减顺序如下:东升水库>林甸排污口>核心区仙鹤湖>翁海排干>克钦湖>龙湖>特勒桥>龙安桥。湿地水源入口和核心区污染重金属污染严重,湿地的功能分区未能起到实质效果,湿地核心区未得到合理的保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杨庆明[10](2011)在《金属矿山重金属水体污染评价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人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开发速度和规模日趋增大,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金属矿山开发所致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和酸性废水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工具对金属矿山重金属水体污染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预测,本文以某铜矿为例,在收集矿山环境监测数据和实地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和统计学知识,利用盲数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对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文章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严重危害,综述了国内外水体污染评价和预测的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并选择了合适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方式。分析研究了地表水和河流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的特点,确定水环境系统问题属于未确知性问题。探讨了未确知数在解决未确知问题领域的独特优势,并最终确定盲数理论为本文水体污染评价的最佳数学工具。结合盲数理论,建立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评价的盲数模型。根据该铜矿的周边环境和纳污河流的功能,研究选取了恰当的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等级划分标准,并构造了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盲数表达式。根据综合指数评价盲数模型和污染物浓度盲数表达式,进行了盲数运算,得出了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并进行了污染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河流水中铜、铅、锌、镉、铁、镍的污染等级分别为极差、较差、较差、极差、极差、极差,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污染严重程度顺序为:铁(Fe)>镉(Cd)>铜(Cu)>镍(Ni)>锌(Zn)>铅(Pb)。各采样点中除“饮用水1”和“对照1”监测点为良好外,“回水”监测点为较差,污染较轻,其余各监测点水质均为极差。综合来看,矿区河流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必须加强防治。以该铜矿区河流的历史重金属污染浓度为基础,建立了自回归移动平均综合模型(ARIMA)。根据Akaike信息准则,结合平稳后的序列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图,得出模型ARIMA(2,1,1),然后对监测点“外排2”的铜元素2008年1月至6月的浓度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经与实测值对比发现,预测误差值均在5%以内。因此,应用该模型对本课题进行研究预测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1)
水体污染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场对地下水污染评价的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指数法的,固体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体污染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体污染指标分级方法,然后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城市的固体废物处理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固体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体污染风险主要取决于自身防护系统功能是否完善、处理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主、客观因素,为固体废物处理场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体污染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解志林,高良敏,宋廷林,谢士峰,张青亮.焦岗湖水体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人民珠江.2018
[2].田宝辉.固体废物处理场对地下水体污染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8
[3].聂云莹.丽江古城水体污染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4].赵迪.茅洲河水质评价与水体污染防治综合措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5].徐长春.水足迹评价中的水体污染核算方法概述[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6
[6].米艳杰.伊通河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及效益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5
[7].杨莹,李想,王亚玲,任思迎,于静.食用菌与重金属关联度模型对水体污染度的技术评价[J].食品安全导刊.2015
[8].裴洋.典型村镇水体污染特征甄别与安全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4
[9].吕晓磊,马放,王立,崔嵩.模糊物元模型在湿地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10].杨庆明.金属矿山重金属水体污染评价与预测[D].江西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