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成因论文-蓝勇,陈姝

格局成因论文-蓝勇,陈姝

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局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饮食地理,甜食,甜度分区,空间格局

格局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蓝勇,陈姝[1](2019)在《历史时期中国甜食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甜食不但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宋代以前,甜食在地域上形成了"北人嗜甘"的格局,其后逐渐演变成甜度"东高西低"。到了清代,北京、山东、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过比较突出的食甜表现。近代中国实际上形成了叁个层次的甜食区域,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重度甜食区、北方中度甜食区、长江中上游轻度甜食区,大致呈现出甜度"东高西低"或"东甜北咸"的分布趋势。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影响因素来看,食甜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糖类作物种类分布、区域气候湿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而近两千年来的食甜格局转变,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有相当大的关系,食甜重心往往与经济文化重心相重合。(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令狐梓燃[2](2019)在《仡佬族龙潭村空间格局及成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环境丰富多彩,其中仡佬族村落有其独特的营建智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文章以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方法为基础,对仡佬族龙潭村的空间分布形态及构成模式进行分析,对其空间格局成因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仡佬族龙潭村是在高原喀斯特山地环境、农业种植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以及独特的仡佬族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仡佬族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是山地人居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20期)

杨解朴[3](2019)在《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的表现、成因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政党格局经历了从两党占优势到多元化再到碎片化的转型。在碎片化政党格局下,两大主流政党的实力进一步减弱。绿党强势崛起,其支持率超过了社民党,还有成为人民党的趋势。德国选择党在东部联邦州获得重要地位,并在德国政党体制内站稳了脚跟。本文借用尼德迈尔的理论,从政党的"供求因素"和选民的"需求因素"的角度探讨了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的形成原因,并从民主参与、德国政治的稳定性以及未来德国外交政策的侧重点等角度分析了碎片化政党格局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德国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杜嘉星,宜树华,秦彧,于红妍,马建海[4](2019)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高原鼠兔洞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源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黄河源区广泛分布,认识高原鼠兔时空分布特征对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人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航拍系统,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7年12月、2018年5月多次在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进行野外航拍工作,共布设了29个工作点(每个工作点单独设置航线,包含12~16个固定拍摄点),共计拍摄500余张定点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35 m×26 m范围。同时,对工作点进行了相关地面调查。河南县高原鼠兔洞口分布异质性较大,分布极不均衡。鼠洞密度在2016—2017年间有增加趋势,由平均14.7个·亩-1增加到20.1个·亩-1。影响鼠洞分布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气候、植被、放牧、土壤、招鹰架的布设及灭鼠等。就放牧强度与离水源地距离两点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放牧强度下和与水源地有一定距离(50~200 m)的环境下鼠洞密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才志,朱云路[5](2019)在《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从海洋创新过程的角度入手,在汇总不同时代海洋创新共性的前提下,提出海洋创新定义,构建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从省级层面测度中国沿海11省市2001—2016年海洋创新水平,探讨我国沿海区域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创新水平呈波动递增趋势,沿海11省市海洋创新水平基本形成"叁点带叁面"的多中心非均衡格局,从海洋经济圈尺度分析,海洋创新水平从高到低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2)中国海洋创新水平总体区域差距呈波动下降趋势,海洋创新资源总体基尼系数高于海洋创新体制及创新绩效,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包括四个方面:创新资源禀赋差距大、创新资源市场扭曲、创新体制自由化程度低、海洋创新理念践行度不足。据此,提出改善中国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张哲晰,穆月英[6](2019)在《产地关系网络格局、效应及成因:基于连片蔬菜生产县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区域溢出关系视角出发,依据蔬菜大省辽宁省的县域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QAP回归方法对蔬菜产地关系网络格局及效应、关系网络格局的形成原因两部分展开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产地关系网络整体溢出程度较低,"大县"溢出能力不足,主产县"抱团"现象明显、"马太效应"严重,难以实现区域蔬菜产业的共同发展,产地间关系格局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政府支持是影响蔬菜产地关系网络格局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1期)

刘汉初,樊杰,周道静,张海朋[7](2019)在《2000年以来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对新时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文章探讨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及其成因。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发现高耗能产业省区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广东等少数省份。动态格局方面,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集疏过程经历"集聚—扩散—集聚"的阶段性变化。区域间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产业份额总体不变,但区域内部格局变化显着,表现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向山东和江苏发生大规模转移。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高耗能产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基础是影响高耗能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但影响强度正在逐步弱化;资源禀赋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影响企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获取途径作用于高耗能产业的空间布局,但前者作用强度正逐渐减弱,而后者的影响则日益突出;环境规制和政府干预正逐渐成为促使高耗能产业空间扩散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郑玉晶[8](2019)在《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闽东北山区的北村围堡式聚落形态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乡土人文社会发展的结果。以氏族为基础营建和以血缘关系为延续的北村围堡式建筑群,是地域建筑营造文化和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的物化见证。(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0期)

朱建华,修春亮[9](2019)在《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1949~1955年,省级政区大调整阶段;1955~1969年,省级政区稳定,地级、县级政区频繁分合阶段;1969~1979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划归东北叁省阶段;1979~1996年,地级、县级政区调整频繁阶段;1997年至今,行政区划调整较少、以县市改区为主,政区相对比较稳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政策标准等因素对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格局与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东北地区行政区划不同层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诺,张进,吴迪,赵伟杰[10](2019)在《世界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格局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场理论研究世界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成因,揭示近30年来世界煤炭资源的流动状态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2016年世界煤炭的输出总量达12.25亿t,比1990年增加了10.13亿t,年均增长6.98%,其中澳大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等是主要的煤炭输出国,印度、日本、中国和韩国是主要的煤炭输入国;(2)以场理论的位势、流场分布、流动迹线角度分析,世界煤炭资源的流动以北美洲、中南美洲和非洲为源流场,以欧洲及欧亚大陆、中东和亚太为汇流场,在澳大利亚—东亚、印尼—东亚/印度之间形成主要运输航线;(3)资源空间分布、供需匹配程度、空间距离、市场因素和国家政策等是煤炭资源流动的主要动因。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但是煤炭消费数量庞大,仅可维持72年,必须重视煤炭的进口和储备工作。该研究对于中国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格局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环境丰富多彩,其中仡佬族村落有其独特的营建智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文章以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方法为基础,对仡佬族龙潭村的空间分布形态及构成模式进行分析,对其空间格局成因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仡佬族龙潭村是在高原喀斯特山地环境、农业种植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以及独特的仡佬族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仡佬族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是山地人居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局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蓝勇,陈姝.历史时期中国甜食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令狐梓燃.仡佬族龙潭村空间格局及成因浅析[J].西部皮革.2019

[3].杨解朴.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的表现、成因及影响[J].德国研究.2019

[4].杜嘉星,宜树华,秦彧,于红妍,马建海.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高原鼠兔洞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孙才志,朱云路.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中国区域海洋创新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探讨[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6].张哲晰,穆月英.产地关系网络格局、效应及成因:基于连片蔬菜生产县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

[7].刘汉初,樊杰,周道静,张海朋.2000年以来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成因[J].经济地理.2019

[8].郑玉晶.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9].朱建华,修春亮.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9

[10].王诺,张进,吴迪,赵伟杰.世界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格局及成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

标签:;  ;  ;  ;  

格局成因论文-蓝勇,陈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