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261061
摘要:伴随大跨度桥梁应用的增加,又因其受地震响应比较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等诸多因素,所以造成对大跨度桥梁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分析与评估比较困难。随着抗震理论的不断发展更新,我国大跨度桥梁的抗震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由于大度桥梁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对大跨度桥梁的抗震分析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将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对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
大跨度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认真对待,它的设计体现在各个阶段,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性能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更新发展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技术,大跨度桥梁才能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地震对大跨度桥梁带来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若想有效提高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性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掌握和了解地震时桥梁易产生破坏的位置及损害原因,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将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高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水平。根据以往地震的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大跨度桥梁地震还是存在着一定规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大跨度桥梁上部分结构的损害。一般来说,大跨度桥梁上部分结构遭到损害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为移位损害、自身损害及碰撞损害等。
1.2桥梁支座损害。由于在以往传统的桥梁设计中,对桥梁支座并没有加入抗震元素,再加上地震发生时存在一些材料和结构上的问题,都会致使桥梁支座发生变形或是其他影响,从而对桥梁自身结构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1.3地基损害。地基往往作为大跨度桥梁的基础支撑性环节,其一旦遭到地震液化,就会逐渐失去其支撑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落梁情况出现。如果地基较为软弱,也会受到液化影响逐渐失去其应有效果,致使地基上方物体发生下沉或是倾斜情况,这对桥梁的整个结构非常不利。
1.4大跨度桥梁下部分结构的损害。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大跨度桥梁的下部分结构都较为软弱,一旦地震级别过大,下部分结构根本无法抵抗,在其发生损害的基础上影响到整个桥梁结构。
1.5桥梁自身结构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导致桥梁连接处的接缝存在空隙,这样一来地震发生时空隙就会成为地震的重要突破,从而对整个桥梁结构带来危害。
2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严格选择桥梁建设地点,综合评估建设地安全指数
一般桥梁建设第一步就是要选择桥梁建设的地点,桥址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参照地震区划图,依据地震发生概率和震级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析,选择一些不易发生地震或者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不易受到影响的相对比较安全的区域;第二,要结合区域地形地势,选择便于施工,并有利于人员以及财产在发生地震灾害时疏散和转移的区域;第三,要充分考虑区域地质情况,尽量选择持力层较好的区域,避免地震时土质松软导致抗震失效。
2.2注重桥梁整体性设计,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一个良好的整体性桥梁设计可以增强桥梁的刚度,在地震发生时减少零碎的掉落。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不管是平面设计还是立面设计都要尽量遵守基本的科学规律,使用科学的几何尺寸,桥梁的刚度和材料的使用都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来避免突然发生一些严重的物理性或者化学性变化。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桥梁的上部结构尽可能地采用连续结构。
3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分析
3.1概念设计
大跨度桥梁工程中,涉及到锚固、索结构等多项技术,先要规划出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再安排抗震加固措施。概念设计在大跨度抗震中,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的水平,决定了桥梁抗震的水平。概念设计与抗震计算,同属于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中的措施,而概念设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可根据大跨度桥梁各部分的关系,设计出抗震的措施,促使桥梁抗震具有可实施的特性,而且概念设计还能评估大跨度桥梁对地震的评估能力,致力于设计出优质的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概念设计,灵活的更改抗震设计的方式,促使抗震设计更加符合大跨度桥梁的实际情况。
3.2延性设计
延性设计有助于降低地震对大跨度桥梁的破坏力度,防止桥梁结构发生坍塌。延性设计是桥梁抗震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方法,其可在地震发生时,维持大跨度桥梁的原始状态,利用桥梁的延性特征,抵抗地震作用力,保护大跨度桥梁的结构。地震对大跨度桥梁的破坏,属于一种动态的因素,运动破坏多于力学破坏,因此,延性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配筋设计,促使桥梁在预期的时间内,能够有效的保持稳固性,抗震设计人员还要准确的计算延性设计中的数据,验证桥梁的抗震能力,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而最大化的保护大跨度桥梁结构。
3.3多阶段设计方法
随着对地震产生机理、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各类结构动力特性、破坏机理、构件能力研究认识的加深以及对结构在不同发生概率地震作用下预期性能目标的不同,促使结构设计在设计原则、设防水准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改进。由原来的单一设防水准一阶段设计逐渐改进为双水准或三水准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以及多水准设防、多性能目标准则的基于结构性能的设计等。
3.4桥梁减、隔震设计
减、隔震技术是简便、经济、先进的工程抗震手段。减、隔震装置是通过增大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使其落在地震能量较少的范围内或增大结构的能量耗散能力来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根据结构特点和场地地震波的频率特性,通过选用合适的减隔震装置、相应参数以及设置方案,合理分配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一方面,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吸收能量能力从而增大阻尼和分散地震力上,不可过分追求加长周期。另一方面,应选用作用机构简单的减、隔震体系,并在其力学性能明确的范围内使用。减、隔震设计的效果,需要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来验证。
大量研究表明,最适宜进行减、隔震设计的情况主要有:桥梁墩柱较刚性,即自振周期较小;桥梁很不规则,如墩柱的高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导致受力不均匀;预测的场地地震运动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分量,而低频分量的能量较少(浅震、近震、岩石地基)。因此,要根据结构特点和场地地震动特点决定是否要进行减、隔震设计,以及采取什么减、隔震装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在桥梁结构中设置粘滞阻尼器来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已在多座桥梁中得以应用。有研究表明:将隔震支座与粘滞阻尼器组合使用既能减小结构地震力,又能有效地控制梁体位移及墩、梁相对位移。
结束语:
大跨度桥梁对抗震、加固有一定的需求,属于桥梁实践中的必须方式,根据大跨度桥梁的要求,设计抗震及加固技术,规避大跨度桥梁中的风险,预防安全风险,做好桥梁加固及抗震的工作。按照大跨度桥梁的发展,深化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满足大跨度桥梁的需求,进而体现加固及抗震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晓明.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8)
[2]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措施探讨[J].吴楠.绿色环保建材.2016(12)
[3]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措施探讨[J].刘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
[4]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J].杨福欣.建材与装饰.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