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里亚克,弗朗索瓦,波尔多,《爱的荒漠》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论文文献综述
[1](2017)在《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法国小说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出生于法国波尔,1905年毕业于波尔多大学文学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握手》、小说《爱的荒漠》等。(本文来源于《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期刊2017年12期)
[2](2017)在《诺贝尔文学奖巡礼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法国小说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在法国波尔多出生,1905年在波尔多大学文学系毕业,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握手》、小说《爱的荒漠》等。莫里亚克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一百多卷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有小说26部,诗集5本,剧作4部。他深受帕斯卡尔、拉辛、波德莱尔、兰波的影响,作品中表现了古典主义的文学传统与(本文来源于《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3](2016)在《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法国小说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出生于法国波尔,1905年毕业于波尔多大学文学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握手》、小说《爱的荒漠》等。莫里亚克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一百多卷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有小说26部,诗集5(本文来源于《高中生学习(学法指导)》期刊2016年12期)
孔晓理[4](2013)在《爱的缺失与救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的男性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生活在一个文学界交替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现代派文学大放异彩,而现实主义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作品坚持深入研究存在于资产阶级家庭中的现实问题,而与此同时也受到了现代派写作手法的影响,因此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通过他的作品,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不遗余力地向我们揭露了存在于资产阶级家庭中丑恶现象,撕下了家庭成员脸上伪善的面具。作为一家之主,男性自然在其作品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男人们往往给人以强者的印象。他们是如此地精力充沛,肩负着家庭的重担,社会的责任。然而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却着眼于男性的软弱与痛苦。身处一个并不和睦的家庭之中,男人们渴求那份从未体会过的爱与关怀。或许也曾幻想过逃离,然而家庭和社会的桎梏却将他们牢牢地控制其中。本文以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及其悲剧性的命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人物角色的分类研究、对悲剧根源的追溯,得出这种悲剧性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而文章最后赋予人物以救赎方式更是体现出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关怀。(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6-30)
王伟[5](2012)在《文学中的疾病与疗救》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为20世纪法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不仅摘取了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且在全世界享有心理小说大师的美誉。莫里亚克幼年丧父,从小身体虚弱、性格孤僻;一生多次遭遇疾病的困扰,几度濒临死亡边缘。如此人生经历加之西方非理性思潮的影响,使得莫里亚克从对自身疾病的体悟上升至文化病理学的层面。他以写作的方式挖掘人类文化的痼疾,同时对抗着来自疾病的折磨,这造成了其文学创作中特有的“疾病情结”。因此,莫里亚克创作具有病理学与文学治疗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疾病与治疗的角度,考察其小说创作中的疾病情结症状及其成因,通过莫里亚克的个案研究以期回答疾病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全文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莫里亚克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说明本文在莫里亚克小说研究方面的创新点;其次界定了莫里亚克创作中的“疾病情结”,并对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文学治疗”与“文学病理学”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探讨了文学与疾病之关系。选取疾病之于文学观,疾病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文学的治疗功能叁个维度阐明文学与疾病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疗救功能。第叁部分、分析了莫里亚克“疾病情结”的文本症状;从小说的意象、人物、主题叁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疾病情结的表征。第四部分、考察了莫里亚克创作中“疾病情结”的成因。分别从作家“疾病美学”观、苦难人生经历以及病态社会文化因素叁个方面阐明小说文本“疾病情结”的形成原因。小结:文学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与疾病、治疗相伴而生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莫里亚克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与文学艺术的紧密关系。在后现代语境的契机下,文学与疾病的对话,再次开启了对于文学所具有的“人学”价值地思考和重估。这篇论文正是这一思考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龚亚琼[6](2011)在《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人性的异化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的着名作家,他的小说都以法国南部的波尔多市为背景,以犀利的笔触揭露资产阶级家庭中人性的异化: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都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温馨的亲情、没有同情和谅解,有的只是贪婪、奸诈、占有欲跟报复狂以及各自利益的冲突和消长,人情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952年,莫里亚克由于“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艺术激情”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里亚克也是一位天主教徒,他从基督教的原罪观出发,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罪”与“恶”。然而,他并不像一般的宗教作家那样,把作品当做是宣泄某种宗教狂热或者宣传教义的工具,而是把作品当做一种拯救人类的武器。因此,他竭力地描绘这些人性异化了的“毒蛇”与“魔鬼”,揭露他们的罪恶,其目的正是让这些异化的灵魂在上帝的感召下意识到自己的罪恶,通过忏悔与上帝之爱的降临获得拯救。在莫里亚克看来,对上帝的信仰使人保持了人性的美好,也给人以希望与力量,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能得到拯救。他的小说给这些异化的灵魂营造了一个“上帝即是爱”的救助小屋。莫里亚克的这种以展示人性恶的方法来促使人们走上反省的道路,被他自己称为“用火把去照亮我们的深渊”的创作方法,使作品中的人物最终都能通过皈依上帝以找回失去了的人性。莫里亚克因为对人性的刻画,对现实的批判而常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确实处处都带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印记。然而莫里亚克对人性的刻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作出了某种创新:即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兼收并蓄。他通过幻觉、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心理,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敞开在读者面前,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激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使得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1-04-15)
史军[7](2010)在《罪恶与拯救——远藤周作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宗教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天主教作家远藤周作深受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影响,坚持从人性的阴暗面入手探索通向上帝的道路。两位作家均认为个体的无意识之中隐藏着罪恶,但是远藤周作同时认为莫里亚克混淆了"罪"与"恶"的概念。远藤周作的批判起因于他对莫里亚克作品的误读,这种误读又源于他本人的信仰,他更加倾向于救赎的被动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龚亚琼[8](2010)在《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对人性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无情地撕开了资产阶级家庭的面纱,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成员由于财富欲望而导致的人性异化与扭曲。他阐释了人性扭曲的原因、状态并给出了回归人性的方式。作者认为自己的这种方式是用"火把去照亮我们的深渊",他认为许多扭曲的人,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刘娟,孙周年[9](2008)在《宗教视野下的罪与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莫里亚克以"原罪说"和"救赎说"为基点,深入挖掘作品中犯罪之人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让他们在灵与肉的痛苦挣扎中因上帝之爱的介入而获得拯救,这既是作者对人性缺陷的深深忧虑,也是作者在宗教意义上获得的救助和解脱。(本文来源于《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期刊2008年04期)
庄金秋[10](2008)在《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法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更是揭露资产阶级剥削、伪善、愚蠢、奸诈、阴险的腐朽本质和金钱至上思想的有力工具,论文通过对于莫里亚克作品中一个个具体女性角色的剖析,结合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分析这些女性形象造成悲剧和制造罪恶的原因。首先,论文在作品选择的角度更全面,不仅囊括了作者创作成熟期的大部分代表作,也将作者创作生涯的收关之作作为内容的一部分。结合莫里亚克的这些作品,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分类剖析,总体上分为有罪的女性人物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女性人物;其次,从题材选择的角度更加有针对性,即追溯女性悲剧和罪恶的根源,作者莫里亚克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历练,所受拉辛、巴尔扎克、波德莱尔的影响,使得他形成个人特色的悲剧意识,因此他笔下的女性人物陷在悲剧和罪恶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另外,资本主义的金钱观也是左右女性角色命运的无形推手,作者通过描写她们的命运描绘了腐朽没落的法国资产阶级,尤其是波尔多农村土地资产者家庭内部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隐藏下的丑恶,并且以家庭为中心题材,深入展露并无情批判以金钱为婚姻基础的资产阶级家庭的丑恶内幕;最后,归纳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主要为莫里亚克式的独特心理描写,深入的景物刻画,比喻、隐喻的巧妙运用,以及巴尔扎克式的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这一切都为更深刻的塑造女性形象,凸显她们命运的悲剧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莫里亚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展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深刻剖析了现代社会物质对人性的异化,家庭中无法沟通的精神危机,金钱和门第观念对女性命运的主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现代女性的择偶观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法国小说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在法国波尔多出生,1905年在波尔多大学文学系毕业,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握手》、小说《爱的荒漠》等。莫里亚克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一百多卷各种体裁的作品,其中有小说26部,诗集5本,剧作4部。他深受帕斯卡尔、拉辛、波德莱尔、兰波的影响,作品中表现了古典主义的文学传统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论文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莫里亚克[J].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2017
[2]..诺贝尔文学奖巡礼弗朗索瓦·莫里亚克[J].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2017
[3]..弗朗索瓦·莫里亚克[J].高中生学习(学法指导).2016
[4].孔晓理.爱的缺失与救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的男性人物[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
[5].王伟.文学中的疾病与疗救[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6].龚亚琼.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笔下人性的异化与回归[D].湘潭大学.2011
[7].史军.罪恶与拯救——远藤周作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宗教观之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8].龚亚琼.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对人性的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刘娟,孙周年.宗教视野下的罪与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探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
[10].庄金秋.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