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红
(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放射科浙江建德311600)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来明确肿块性质,观察其可行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不能活检的26例肺内肿块,经过CT扫描确定其病灶的最大层面,避开大血管、叶间裂、肺大泡。并确定进针深度,消毒后进针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周围型病灶:右肺16例,左肺10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7例,低分化癌2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肺炎2例,良性腺瘤1例,并发气胸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简便易行准确率高和安全性高的有效诊断方法。
【关键词】肺内肿块CT引导活检术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42-02
X线摄片、断层摄片和CT检查是诊断肺内病灶的主要方法,但部分图像不典型者难以确定。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6例影像学有发现但诊断不明的肺内肿块进行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例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30—76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个月,平均7.5个月。临床表现:咳嗽、咳痰18例,发热9例,胸痛气短6例,痰血5例,盗汗3例,关节痛2例。经X线或CT扫描病灶最大7cm,最小1.2cm。穿刺禁忌证:
(1)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不全者;
(2)严重肺气肿、肺大泡、肺纤维化;
(3)肺内病变可能为血管性病变;
(4)剧烈咳嗽不能控制或不合作的患者。
1.2穿刺方法
穿刺前检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原时间,肌肉注射5mg安定,CT扫描,观察病灶情况,通过CT扫描出病灶的最大层面,避开肋骨、大血管、叶间裂、肺大泡,选择安全、捷径的穿刺点进针,并确定进针的深度。在进针部位用细金属标记后,再次CT扫描验证是否是最佳穿刺点。确定穿刺点后行消毒、铺巾、局麻,采用意大利FEMVO生产弹簧式自动活检针(型号18GT),将活检针拉开针芯,使针芯在套管内,根据CT测知的深度,在CT引导下,当穿刺针到达肿块边缘时,将针芯向前推入肿瘤实质,嘱患者屏气,然后按动针柄末端的弹簧柄外套即射入。拔针后拉开针柄弹簧,将针芯向前推进扁平槽,即可将槽内的组织标本放入95%酒精固定后送病理检查。如果组织少可在一病灶不同部位取2—3次。
2结果
26例均获足够的组织标本,23例1次成功,2例穿刺2次,1例穿刺3次,病理细胞学结果右肺16例,左肺10例;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7例,低分化癌2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肺炎2例,良性腺瘤1例。本组2例出现气胸,给予吸氧、卧床休息后未见其他并发症。
3讨论
经皮肺活检术是1863年由Cyaen首先介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发展和影像增强技术以及细胞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肺活检术得到明显的进展,日前在CT引导下对于一些较小病灶、透视不能发现或显示不清的及临近血管的病灶等,通过增强扫描可以为这些病灶的穿刺活检创造条件[1]。
正规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穿刺部位应选在CT扫描的病灶层面避开大血管、肺大泡、叶间裂及病灶坏死区,尽量缩短在肺内行程,这样可以避免肺的损伤。文献报道肺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其次是出血,国内报道气胸的发生率为7%,本组2例,发生率7.7%,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一项先进的影像学与病理细胞学相结合的技术,对肺内难以定性的病灶,尤其是怀疑肿瘤者,是一项简便易行准确率和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定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3,(06):1079-1081.
[2]熊丽纹,滕家俊,李榕等.CT引导下经皮胸部病灶穿刺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癌症杂志,2013,(02):144-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