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辨,培养,高校,英语
翻译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高燕[1](2019)在《思辨倾向培养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思辨倾向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审视,做出科学决策。文章从批判新思维方向出发,分析思辨性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落实。对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而言,传统翻译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翻译思辨能力,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因此,提出在思辨倾向培养下开展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2期)
程波[2](2019)在《“法典翻译的日本倾向”——以贾文范《罗马法》译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由点校贾文范先生所着之《罗马法》重印本之契机,笔者从"输入的是英国的罗马法材料,结晶的成果却是贾文范的《罗马法》"这一问题入手,多角度地剖析当时中国法政教育的日本因素。在探究过程中又对写法相同、当日(时)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的日本法律用语,而今如何成为"中国惯用之词"进行深入挖掘。据此,重印贾文范译着的《罗马法》,一方面便于制定日语借词词表,将日语法律借词从汉语法律词汇中分离出来,同时考察这些来自日本的法律词汇在现代法律语言中的地位等;另一方面又可开启罗马法在中国传播史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外国法制史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李震[3](2019)在《碎片化:晚清诗歌翻译的一种持续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碎片化"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指本来完整统一的事物破碎成了许多片,使之成为待铸新体必需的材料和过程。该词恰恰描述了晚清诗歌翻译的一种持续倾向。文章从"片"面的译诗动机着眼,探讨"碎片"背后的积极求真、求美之势,并带来了译诗的文化、审美转向。通过对晚清诗歌翻译"碎片化"呈现形态类型的分析,如拼贴、单行本、合集,研究了译诗文本形式的转变,探究了译诗在与传统碰撞中,虽被撞成"碎片",却仍可保持"碎"而不乱、"裂"而不断的生命力,透露出打破传统、建构新诗的强烈欲望。(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洁[4](2019)在《朱生豪莎剧隐喻翻译的认知归化倾向——以四大悲剧“愤怒”隐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为莎剧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愤怒"隐喻多为常规隐喻,新奇隐喻数量较少,其源域映射的依然是常规隐喻的概念特征。尽管英汉"愤怒"隐喻具有较多的认知共性,但朱生豪对概念隐喻的翻译呈现出"文化-认知"双重归化倾向。译文指向易于读者理解的汉语概念系统及汉文化语境,语义及审美意趣与原文偏离较多,但有利于莎剧的推广与普及。隐喻翻译研究不应局限于概念隐喻的文化异同,还应考虑原文隐喻在目标语中的规约化程度,从认知等视角探索隐喻翻译的制约因素及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坤,段湘煜[5](2019)在《倾向近邻关联的神经机器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在对序列建模时,仅考虑目标端对应源端的关联性,未对源端关联性及目标端关联性建模。文中分别对源端以及目标端关联性建模,并设计合理的损失函数,使得源端隐藏层与其近邻K个单词隐藏层更相关,目标端隐藏层与其历史M个单词隐藏层更相关。在大规模中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神经机器翻译中仅考虑目标端对应源端的关联性,所提方法可以构建更好的近邻关联表示,提升机器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会琴[6](2019)在《张爱玲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与其自译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揭示出张爱玲通过翻译策略的选择彰显了其文化身份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我们必须警惕这些虚假的"刻板印象",通过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还原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8期)
裘禾敏[7](2019)在《典籍英译与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典籍英译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国海外文化形象的变迁与"东方情调化"翻译策略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有关。本文以英国汉学家翟林奈1910年《孙子兵法》学术型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学理性东方情调""心理性东方情调""阐释性东方情调"等叁方面探讨了典籍英译过程中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的译学价值。我们认为,采取东方情调化翻译策略既可改变世界多元文化的扁平化趋势,又能保持中国文化的固有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博宇[8](2019)在《基于思辨倾向培养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思辨倾向是个人进行判断,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信念、态度与习惯。本文以批判性思维为教学理念,探究从思辨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战化教学程序的设计和透明化教学评价的实施四方面来构建思辨倾向型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努力尝试为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开辟新方向,为中国学术走出去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2期)
徐毅恒,郑建伟,于溪婷,苏星[9](2019)在《“中国英语”翻译文体的实用倾向之来源与表现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末民初以来,文学翻译及其研究一直是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然而,自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显着提高,与他国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交往日益密切。翻译作为一门充当不同文化间交流沟通的学科,其侧重也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该文尝试通过对中国翻译研究发展趋势的概括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情势,对当代中国翻译的重心变化趋向进行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2期)
覃江华,许钧[10](2018)在《许渊冲翻译理论思维的特征与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许渊冲翻译理论具有一些典型思维特征与个性倾向,这一方面体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精神和一分为叁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文学翻译的艺术追求和理论建构的中国特质之上。基于许渊冲的相关论着,本文对其译论的运思特征、致思倾向及其哲学基础、时代背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既肯定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所在,也指出某些尚需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的地方,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其求真精神,提升学术话语创新的科学性、规范性,推动我国译学理论建设。(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翻译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由点校贾文范先生所着之《罗马法》重印本之契机,笔者从"输入的是英国的罗马法材料,结晶的成果却是贾文范的《罗马法》"这一问题入手,多角度地剖析当时中国法政教育的日本因素。在探究过程中又对写法相同、当日(时)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的日本法律用语,而今如何成为"中国惯用之词"进行深入挖掘。据此,重印贾文范译着的《罗马法》,一方面便于制定日语借词词表,将日语法律借词从汉语法律词汇中分离出来,同时考察这些来自日本的法律词汇在现代法律语言中的地位等;另一方面又可开启罗马法在中国传播史的新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高燕.思辨倾向培养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分析[J].高教学刊.2019
[2].程波.“法典翻译的日本倾向”——以贾文范《罗马法》译着为例[J].外国法制史研究.2019
[3].李震.碎片化:晚清诗歌翻译的一种持续倾向[J].宿州学院学报.2019
[4].陈洁.朱生豪莎剧隐喻翻译的认知归化倾向——以四大悲剧“愤怒”隐喻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
[5].王坤,段湘煜.倾向近邻关联的神经机器翻译[J].计算机科学.2019
[6].陈会琴.张爱玲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与其自译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9
[7].裘禾敏.典籍英译与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8].张博宇.基于思辨倾向培养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初探[J].理论观察.2019
[9].徐毅恒,郑建伟,于溪婷,苏星.“中国英语”翻译文体的实用倾向之来源与表现浅析[J].海外英语.2019
[10].覃江华,许钧.许渊冲翻译理论思维的特征与倾向[J].外语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