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王学末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学末流,无善无恶,论辩,顾宪成思想特点
王学末流论文文献综述
杨圣凯[1](2012)在《论顾宪成对王学末流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中后期程朱理学走向衰落,王阳明为纠正这一时弊,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士人思想的解放,阳明心学是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然而王阳明去世后,其门下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最终王学走向分化。其中大部分王门后学归入王畿、王艮门下,他们空谈心性“无善无恶”之说,主张“现成良知”、任性自然,最终把王学引入禅学,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王学末流。王学末流思想的流行,给晚明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最终引起了有志之士的不满,他们对王学末流展开批判,希望通过发扬“性善”的有用之学来挽救明末的社会危机。顾宪成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以天下为己任,发扬“性善”之说,重建东林书院进行讲学,冲击着晚明谈空说玄的社会风气。本文通过揭示王学末流给晚明社会带来的危害,对顾宪成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有更好的认识,进而对顾宪成批判王学末流时所倾注的社会关怀有更深的认同,以求客观的评价顾宪成在晚明思想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30)
宋春宏[2](2010)在《论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对王学末流的救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历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表现为朝代的兴亡更迭,而且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展开于经、文等各个层面。以剧烈的社会震荡为背景,思想家们展开了普遍的历史反思,并对宋明以来,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深入的考察。一些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着重从心学外部对心学,特别是心学末流作了多方面的批判;另一些思想家则是从心学出发又走出心学,对心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后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黄宗羲。在对心学的反思过程中,黄宗羲对心学进行了救正,不仅表现在对王学自身的修正上,还表现为对王门后学流弊的救治。在心体上,黄宗羲否认了王学及其后学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认为良知本体存在致知工夫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工夫才可以呈现,并不具有先天性。而且,良知本体也不是寂然不动的寂体,而是变动不测的。在工夫论上,由于王门后学良知本体派片面强调良知的见在现成,忽略了工夫的重要性,才使得心学流于玄虚和荡越。因此,黄宗羲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重要观点,黄宗羲认为,工夫是达到良知本体的根本途径,无工夫则无真本体,本体是依附于工夫的,强调了工夫的重要性。黄宗羲还结合社会现实,对工夫论进行了拓展,他认为致良知的工夫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必须与经世治国联系起来,强调了学术与事功不可分离的观点。西方科学思想的涌入,也促使黄宗羲对科学进行了思考,黄宗羲提倡绝学,重视自然科学,他认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工夫所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从而丰富了心学的工夫论。被黄宗羲修正和发展的心学,具有鲜明的清代经世倾向与实学特色,这一特色既是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出发点,又是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立意和独特之处,与当时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是一致的。本论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共分为叁章,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引论部分,在引论中,笔者对学术界有关黄宗羲修正对象的叁种观点作了综合评述,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论述了选题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论文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王学以及王学的分化,在这一章中,笔者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学分化的原因和分化后的思想派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通过分析后学与阳明学的思想差异和存在问题,为后文的修正与救治埋下伏笔。在第叁节又论述了东林学者和刘宗周对王学及其末流流弊的修正,这也是黄宗羲修正王学的思想渊源。第二章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这一章中,笔者对黄宗羲的心性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因为对王阳明心性问题的不同理解是造成王门后学产生流弊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黄宗羲心性思想的探究,论述了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在黄宗羲看来,、后学对王阳明的误解主要在四句教上,所以笔者把黄宗羲对四句教的理解作了论述,因为对四句教的错会是良知本体派的错误所在,是导致王学流于“玄虚”和“荡越”的根基,而对阳明四句教的解读,表明了黄宗羲力图恢复阳明本意的思想观点。第叁章是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其对王学末流的救治,这一章是论文的中心部分。笔者共分为叁节:第一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心体思想的修正,主要是黄宗羲把气引人心学,提出了心即气的命题,并且强调心体的变动不测。第二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工夫论的扩充,首先是黄宗羲对工夫的强调,他认为本体存在工夫的过程中,没有工夫就无所谓本体,强调本体对工夫的依存性。黄宗羲还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倡绝学,把心学专注于心性道德修养的工夫扩展到自然领域。第叁节是黄宗羲对王学末流流弊的救治,他针对王学末流的种种弊端,指出良知必须通过工夫才能呈现,否认了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良知虽然有善恶是非的判断功能,但是这个良知标准必须符合天理,应该是合理的、正当的,所以黄宗羲还以六经和绝学为良知本体作了理论和客观的限制。黄宗羲还强调了学术经世的思想,指出如果学术与社会现实脱离了,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学道与事功不可判为两途。在结语部分,笔者论述了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对其学术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学术中的体现,但两者最终都归结在了经世致用上,这既与当时的实学思潮相一致,也是黄宗羲思想的特色所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王学末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之际,历史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表现为朝代的兴亡更迭,而且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展开于经、文等各个层面。以剧烈的社会震荡为背景,思想家们展开了普遍的历史反思,并对宋明以来,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深入的考察。一些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着重从心学外部对心学,特别是心学末流作了多方面的批判;另一些思想家则是从心学出发又走出心学,对心学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后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黄宗羲。在对心学的反思过程中,黄宗羲对心学进行了救正,不仅表现在对王学自身的修正上,还表现为对王门后学流弊的救治。在心体上,黄宗羲否认了王学及其后学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认为良知本体存在致知工夫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工夫才可以呈现,并不具有先天性。而且,良知本体也不是寂然不动的寂体,而是变动不测的。在工夫论上,由于王门后学良知本体派片面强调良知的见在现成,忽略了工夫的重要性,才使得心学流于玄虚和荡越。因此,黄宗羲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重要观点,黄宗羲认为,工夫是达到良知本体的根本途径,无工夫则无真本体,本体是依附于工夫的,强调了工夫的重要性。黄宗羲还结合社会现实,对工夫论进行了拓展,他认为致良知的工夫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必须与经世治国联系起来,强调了学术与事功不可分离的观点。西方科学思想的涌入,也促使黄宗羲对科学进行了思考,黄宗羲提倡绝学,重视自然科学,他认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工夫所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从而丰富了心学的工夫论。被黄宗羲修正和发展的心学,具有鲜明的清代经世倾向与实学特色,这一特色既是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出发点,又是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立意和独特之处,与当时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是一致的。本论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共分为叁章,由五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引论部分,在引论中,笔者对学术界有关黄宗羲修正对象的叁种观点作了综合评述,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论述了选题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论文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王学以及王学的分化,在这一章中,笔者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学分化的原因和分化后的思想派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通过分析后学与阳明学的思想差异和存在问题,为后文的修正与救治埋下伏笔。在第叁节又论述了东林学者和刘宗周对王学及其末流流弊的修正,这也是黄宗羲修正王学的思想渊源。第二章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这一章中,笔者对黄宗羲的心性思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因为对王阳明心性问题的不同理解是造成王门后学产生流弊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黄宗羲心性思想的探究,论述了黄宗羲修正心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在黄宗羲看来,、后学对王阳明的误解主要在四句教上,所以笔者把黄宗羲对四句教的理解作了论述,因为对四句教的错会是良知本体派的错误所在,是导致王学流于“玄虚”和“荡越”的根基,而对阳明四句教的解读,表明了黄宗羲力图恢复阳明本意的思想观点。第叁章是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其对王学末流的救治,这一章是论文的中心部分。笔者共分为叁节:第一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心体思想的修正,主要是黄宗羲把气引人心学,提出了心即气的命题,并且强调心体的变动不测。第二节是黄宗羲对王学工夫论的扩充,首先是黄宗羲对工夫的强调,他认为本体存在工夫的过程中,没有工夫就无所谓本体,强调本体对工夫的依存性。黄宗羲还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倡绝学,把心学专注于心性道德修养的工夫扩展到自然领域。第叁节是黄宗羲对王学末流流弊的救治,他针对王学末流的种种弊端,指出良知必须通过工夫才能呈现,否认了良知本体的先天性。良知虽然有善恶是非的判断功能,但是这个良知标准必须符合天理,应该是合理的、正当的,所以黄宗羲还以六经和绝学为良知本体作了理论和客观的限制。黄宗羲还强调了学术经世的思想,指出如果学术与社会现实脱离了,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学道与事功不可判为两途。在结语部分,笔者论述了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对其学术的影响,主要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哲学思想在学术中的体现,但两者最终都归结在了经世致用上,这既与当时的实学思潮相一致,也是黄宗羲思想的特色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学末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杨圣凯.论顾宪成对王学末流的批判[D].浙江大学.2012
[2].宋春宏.论黄宗羲对王学的修正及对王学末流的救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