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牯牛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线莲,牯牛降,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论文文献综述
倪味咏,洪欣[1](2019)在《牯牛降发现植物新种——牯牛铁线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一篇名为"Clematis guniuensis (Ranuncu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Eastern China"(华东植物一新种——牯牛铁线莲)正式发表在国际着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2017年5月,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家、高级工程师倪味咏在桶坑首次发现该物种并作为第一命名人命名该物种。经过2年多的标本采集,信息收集、整理,由安师大周守标教授和汪荣斌博士研究鉴(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倪味咏[2](2018)在《牯牛降发现安徽地理新分布种——堇叶紫金牛》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28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倪味咏高级工程师在赤岭头通往了望台的路边发现几株以前没见过的植物,植物呈居群簇状,约七八株,分布于海拔480 m的由马尾松、短柄枹、绵槠、映山红等组成的混交林林下。经专家鉴定为堇叶紫金牛,为安徽地理新分布种。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T. Suzuki)W. Z. Fang et K. Yao],拉丁学名来自《浙江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文名为锦花九管血[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 var. violacea(Suzuki)Walker],将其作为九管血的变种。它(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金一[3](2018)在《牯牛降之游》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门的牯牛降是皖南秀丽山水中的一颗明珠。它居于西黄山的半山腰中,山脉护林,水波映山。此刻正值晚春,山中竹林旺盛,新冒芽的竹笋一个比一个高。清晨,微雨。淡淡的云雾环绕在半山腰和湖面上。一座浮桥架于水面之上,不远处是美丽的瀑布,隔着竹林,也能听到欢快的哗哗流水声。沿着湖边拾阶而上,放眼望去,只见竹林一望无际,竹叶在风中沙沙地摇晃。过山洞,踏吊桥,景色豁然开朗,一片清溪悄然而现。这水真的清澈,浅的地方是(本文来源于《家教世界》期刊2018年34期)
马标[4](2018)在《牯牛降凝眸》一文中研究指出说实话,在没去牯牛降之前,我是无法想象这个取名堪称奇葩的地方,竟能吸引如此多的观光客,而且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对牯牛降的认知,首先是从名字开始的。这是一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古时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被《山海经》描述为"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的叫雀的怪鸟,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人也是闻雀丧胆。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经授道,辞官归隐,云游四方。一日,他骑着青牛,(本文来源于《农业发展与金融》期刊2018年10期)
倪味咏[5](2018)在《牯牛降发现2种植物安徽新分布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黄山市林科所和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联合开展了牯牛降木本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在野外考察中,发现茜树、大苞景天两种植物,经查询《安徽植物志》等资料,并咨询有关专家,确认为安徽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徐靖[6](2018)在《来牯牛降做个深呼吸》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酷暑来临,气温频频走高。有人说,最好的降温解暑,莫过于觅一处群瀑滴翠,享阵阵袭袖凉风。中华大地,清凉秘境自然不少。本期我们走进有“西黄山”之誉的牯牛降,与山水绿植来一场亲密约会。绿意浓浓山林间天光云影共徘徊(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07-14)
,刘玉琴[7](2018)在《牯牛降景区5A创建步入“快车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宁静古朴的村落、清脆苍郁的古树、嵯峨光怪的险峰、飞泻如练的瀑布、时缓时急的溪流、温润缠绕的藤蔓、远山缭绕的云雾、泛着新绿的茶园,五月的石台牯牛降景区,流泉潺潺、田园恬静、满眼绿意,让游客流连忘返,乐此不疲。作为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石台牯牛降(本文来源于《池州日报》期刊2018-05-03)
王育鹏,洪欣,刘坤,李建辉,周守标[8](2018)在《安徽牯牛降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强生,蔡茶花,刘玉林,侍瑞[9](2018)在《牯牛降景区栈道雷电防护实践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景区栈道的防直击雷措施实施起来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狭长的形状显得异常困难,本文以池州市牯牛降风景区栈道为例,分析景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雷电活动特点,结合实际施工难度,从可行性的角度探讨栈道直击雷防护措施,为旅游景区栈道直击雷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柴新义,盛硕,于士军,张微微,殷培峰[10](2018)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组成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共有153种,隶属于39科70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33种,21.57%)、小皮伞科(Marasmiaceae,13种,8.50%)。根据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8种(31.37%),木生菌105种(68.63%)。依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53种(34.64%),药用菌58种(37.91%),毒菌9种(5.88%),经济价值不明40种(26.14%)。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发生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发生于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种类最多,共106种,占69.28%,其次为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68种,占44.44%,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31种,占20.26%,竹林中的大型真菌23种,占15.03%,发生在灌丛或草丛中的大型真菌36种,占23.53%。随着海拔垂直高度的变化,大型真菌的种类及数量亦存在明显差异,低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96种,占62.75%,中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54种,占35.29%,高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14种,占9.15%。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使该林区大型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牯牛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11月28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倪味咏高级工程师在赤岭头通往了望台的路边发现几株以前没见过的植物,植物呈居群簇状,约七八株,分布于海拔480 m的由马尾松、短柄枹、绵槠、映山红等组成的混交林林下。经专家鉴定为堇叶紫金牛,为安徽地理新分布种。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T. Suzuki)W. Z. Fang et K. Yao],拉丁学名来自《浙江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文名为锦花九管血[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 var. violacea(Suzuki)Walker],将其作为九管血的变种。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牯牛降论文参考文献
[1].倪味咏,洪欣.牯牛降发现植物新种——牯牛铁线莲[J].安徽林业科技.2019
[2].倪味咏.牯牛降发现安徽地理新分布种——堇叶紫金牛[J].安徽林业科技.2018
[3].金一.牯牛降之游[J].家教世界.2018
[4].马标.牯牛降凝眸[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
[5].倪味咏.牯牛降发现2种植物安徽新分布记录[J].安徽林业科技.2018
[6].徐靖.来牯牛降做个深呼吸[N].人民日报.2018
[7].,刘玉琴.牯牛降景区5A创建步入“快车道”[N].池州日报.2018
[8].王育鹏,洪欣,刘坤,李建辉,周守标.安徽牯牛降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J].林业科学.2018
[9].王强生,蔡茶花,刘玉林,侍瑞.牯牛降景区栈道雷电防护实践与研究[J].安徽科技.2018
[10].柴新义,盛硕,于士军,张微微,殷培峰.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组成及分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标签:铁线莲; 牯牛降;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