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发光层,间隔层,效率,亮度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1](2019)在《高效率双发光层结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极性材料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为主体,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和橙色磷光染料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N,C2')acetylacetonate(PO-01)为客体,制备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整发光层的位置及在两个发光层之间引入间隔层,研究了器件的光电特性.间隔层的引入调整了发光层中激子的分布,改善了器件的光电性能.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19.6cd/A和12.3lm/W.发光亮度从15cd/m2增加至10 310cd/m2的过程中,器件的色坐标从(0.438,0.476)变化至(0.316,0.389),始终处于白光区.(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董贺,丁硕,刘思驿,崔伟男,刘炫[2](2019)在《基于红色TADF的低效率滚降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色TADF染料4CzTPN-Ph与蓝色磷光染料Firpic作为发光染料,同时掺入高叁线态双极性主体26DCzPPy中,制备了低效率滚降、结构简单的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为12. 5 cd/A,最大发光亮度为10 00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5. 6%.当发光亮度达到1 000 cd/m2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滚降约10%.当发光亮度增至5 000 cd/m2时,外量子效率滚降仅约17%.低效率滚降主要源于发光层中量子阱结构的设计,将电子有效限制在发光层中,使激子复合区域进一步扩宽,降低了发光层中的激子浓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邵明莹[3](2019)在《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OLED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和照明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以其轻薄,光质优,面光源自发光等特点备受商家所喜爱。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者发现OLED在产业化的转型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全彩色OLED的实现方式是一个争议的热点,其次是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问题,最后是器件本身结构、工艺和成本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使用白光通过滤光膜得到其他单色光进而实现全彩,利用混合母体结构实现器件的结构简化、节约成本的目的。首先我们利用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与1,3,5-Tri(m-pyridin-3-ylphenyl)benzene(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层,为简化结构节省材料减少界面势垒,我们利用TCTA和Tmpypb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使用Iridium(III)[(4,6-difluoro2phenyl)-pyridinato-N,C]picolinate(FIrpic)和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0N,C2)acetylacetonate(PO-01)分别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使用双超薄层发光结构实现了电流效率35.14 cd/A,功率效率29.34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我们通过制备掺杂发光来优化混合母体白光器件的结构。我们利用4,4′-Bis(9-carbazolyl)-1,1′-biphenyl(CBP)和1,3,5-tris(2-N-pheylbenzimidazolyl)benzene(TPBi)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同时为减少界面势垒,我们使用CBP和TPBi掺杂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我们仍使用发光材料Firpic和PO-01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其中Firpic的掺杂比例为8%,PO-01的掺杂比例为5%,分别组成两个发光层。在优化实验中,我们先固定蓝光层的母体掺杂比例,对黄光层进行优化,之后再以相同的思路优化蓝光层的母体。通过对混合母体掺杂比例的优化,我们实现了电流效率52.047 cd/A,功率效率46.71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明[4](2018)在《基于超薄层结构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其色饱和度高、能耗低、无需背光源、柔性显示等优势逐渐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崭露头角。随着产业化规模的提高,我们已经可以在市面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以OLED作为显示面板的产品。然而对于OLED而言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磷光材料的叁线态激子寿命较长,导致器件发光效率会随着电压升高而产生滚降。由于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不平衡,导致器件的色稳定性不佳等。这都是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OLED的制造成本,简化器件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首先采用双母体结构,利用改变超薄层位置的方式探究了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发现双母体结构的激子主要复合区域位于靠近阴极的位置。而后我们在此结构中在双母体结构中掺入了蓝色磷光材料,实现了高效且色稳定较好的白光发射。器件实现了14990 cd/m~2的亮度和3.21 V的低开启电压。其效率达到25.2 cd/A和19.2 lm/W并拥有较好的色稳定性。高效的性能源于双母体结构的采用,使得在母体中空穴和电子都可以分别进行传输,减少了载流子的堆积,并且使得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比较平衡,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果,提升器件效率和色稳定性。而使用无掺杂的超薄层结构也起到了简化器件结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设计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光器件,并在两个发光层之间插入了一个蓝色磷光超薄层,通过改变超薄层的厚度探究磷光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超薄层的插入对载流子的传输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性能。而没插入超薄层的器件实现了51720 cd/m~2的亮度以及46.7 cd/A(37.9lm/W)的效率。这是由于在发光层中使用双母体结构使得注入的空穴不但能够进入蓝光层,同时也能顺利进入黄光层;而注入的电子同样不但能够进入黄光层,也能顺利进入蓝光层,使得两个发光层都能够顺利的发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9-01)

王振,王培,陈爱,谢嘉凤,袁军[5](2018)在《插入层TmP_yPb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色纯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原色白光器件ITO/NPB/TCTA/Ir(MDQ)2(acac)∶TCTA/TCTA/FIrpic∶TmPyPb/Ir(ppy)3∶TmPyPb/TmPyPb/LiF/Al,通过在其绿色与蓝色发光层之间插入不同厚度的TmPyPb,研究了该插入层的厚度对器件色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插入层厚度的改变能够影响能量转移及调节激子的分布,当插入层厚度为4nm时,器件色坐标为(0.33,0.36),最大发光效率达11.58cd/A。(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4期)

王秋实[6](2017)在《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着质量轻,厚度薄,可弯曲,亮度高,效率高,可在很低的电压下工作,制作工艺简单,工作的温度范围广,视角宽,可用来制作的材料广泛,无需背光源等众多优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成为继液晶显示屏(LCD)之后的新生代的显示产品,并且在固态照明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接近叁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OLED从最初的研究阶段进入了大力开发产品实现产业化阶段。为了使得OLED适应在固态照明领域和平板显示方面的应用,对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必不可少。在最近几年,通过材料与结构上的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磷光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100%的内量子效率,所以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效率表现上要更加出色。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发广场结构获得高效率且低效率滚降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这个器件的第一个发光层(靠近阳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和绿色林光材料Ir(ppy)3组成,第二层发光层(靠近阴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蓝色磷光材料FIr Pic和黄色磷光材料PO-01组成,这两个发光层被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分开。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拥有双极性传输的特点,它使电子空穴在两侧的发光层中传输更加有效。由此在双发光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激子复合区。通过改变蓝光材料FIr Pic的浓度来再分布载流子以及阻止叁线态-叁线态湮灭而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性能。最终,拥有最佳蓝光浓度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31.0 cd/A(21.5lm/W),器件的效率滚降也十分的低。(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3-01)

赵娟[7](2015)在《高性能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具有体轻质薄、驱动电压低、视角宽、高亮度、高效率、耐高低温等优点,特别的是OLED技术可以实现柔性和透明显示。其中,白光OLED在显示、照明和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极大重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白光OLED器件结构中,有机发光材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分。然而,有机发光材料容易聚集,导致发光猝灭,从而降低发光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将发光染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组成主客体结构。因为主客体的比例难以控制,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工艺变得复杂,器件重复性低,良品率低,不利于OLED大面积生产。本论文,采用单层、双层、多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的黄色磷光染料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iridium(acetylacetonate),即(tbt)2Ir(acac)发光层,制备一系列白色OLED器件,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工艺。从器件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和理论分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高性能白光OLED器件。采用溶液方法制备OLED器件,研究蓝色磷光染料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inate)iridium(III)(FIrpic)光谱波峰变化的影响因素。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采用单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也被称为Delta发光层)的(tbt)2Ir(acac)黄光层,从多方面开展器件优化工作,研究影响WOLED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一,改变蓝光层掺杂浓度和黄光层厚度。结果表明,当FIrpic掺杂浓度为8%,(tbt)2Ir(acac)厚度为1 nm时,器件性能最好。其二,改变蓝光层主体材料,比较非掺杂黄光层和掺杂黄光层结构,制备了四种白光OLED器件,即N,N’-dicarbazolyl-3,5-benzene(mCP):FIrpic/(tbt)2Ir(acac)和mCP:FIrpic/mCP:(tbt)2Ir(acac),以及(tbt)2Ir(acac)/p-bis(triphenylsilyly)benzene(UGH2):FIrpic和UGH2:(tbt)2Ir(acac)/UGH2:FIrpic。与掺杂结构的器件相比,基于非掺杂黄光层结构的mCP:FIrpic/(tbt)2Ir(acac)和(tbt)2Ir(acac)/UGH2:FIrpic器件,获得了最好的电学性能:最大亮度分别为41790 cd/m2和24700 cd/m2,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58.8 cd/A和65.3cd/A,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8.77%和19.04%,以及稳定的白光发光。其叁,改变蓝光层和黄光层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结构为(tbt)2Ir(acac)/mCP:FIrpic和UGH2:FIrpic/(tbt)2Ir(acac)的白光OLED器件,主要为蓝色发光。从而说明,由于蓝光层主体材料的载流子传输特性不同,黄光和蓝光发光层的相对位置对器件发光颜色起到重要作用。2.研究了基于双层非掺杂超薄层结构的(tbt)2ir(acac)发光层,结构为4,4’-cyclohexylidenebis[n,n-bis(4-methylphenyl)benzenamine](tapc)/(tbt)2ir(acac)/mcp:firpic/(tbt)2ir(acac)/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的白光oled器件。分析表明,靠近阳极的黄色发光层主要是捕获载流子作用,靠近阴极的黄色发光层贡献黄色发光。通过在阳极加入5nm薄层金作为修饰层,获得了色稳定好的白光器件。其次,采用多个非掺杂超薄层的黄光和蓝光发光层,制备了量子阱结构的白光oled,优化势垒层的材料选择及其厚度来提高器件性能。结果表明,选用6nm的mcp和2,2’,2’’-(1,3,5-benze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tpbi)作为势垒层,能够获得较为平衡的黄光和蓝光发光强度,实现白光oled器件。基于叁层非掺杂超薄层的红绿蓝结构的白光器件表明,非掺杂超薄层对器件内部载流子传输和调控起到重要作用。3.采用载流子传输特性不同的tapc和tpbi作为黄光(tbt)2ir(acac)发光层和蓝光firpic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制备双层掺杂结构的白光oled器件。在双发光层之间选择加入不同的间隔层对器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间隔层材料的不同特性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当tapc为主体时,与tpbi、tris(2,4,6-trimethyl-3-(pyridin3-yl)phenyl)borane(3tpymb)相比,bphen是最优的间隔层。采用bphen间隔层的器件,获得最大电流效率11.3cd/a和cie坐标(0.394,0.435)的稳定白光。当tpbi为主体时,与间隔层tapc、mcp、tris(4-carbazoyl-9-ylphenyl)amine(tcta)相比,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间隔层的器件获得了最大电流效率18.1cd/a,以及cie坐标为(0.284,0.333)的相对稳定白光。分析表明,间隔层的载流子迁移率、叁线态能级、能带宽度是对器件性能起到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采用bphen和cbp间隔层,能够促进载流子平衡,扩展激子复合区域,同时还可以改进发光层之间的能量传递作用,从而获得性能优化的白光oled器件。进一步,通过磷光染料敏化方法,研究表明发光层中主体叁线态激子在无势垒情况下,会向邻近有机层扩散。通过引入引入激子阻挡层,将激子限制在发光层,能够显着地提高器件效率。4.溶液方法制备了蓝光和白光oled器件,观察到firpic电致发光光谱波峰的变化,并探究原因。溶液加工型蓝光器件中,改变firpic掺杂浓度和发光层溶剂,发现当firpic掺杂浓度高于20%和采用极性较高的溶剂时,firpic光谱中在长波长处的肩峰强度逐渐增强并高于在短波长处的主峰强度。理论分析可知,firpic分子和极性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溶剂化效应,影响了firpic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差,从而导致firpic光谱中主峰和肩峰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制备了firpic和(tbt)2ir(acac)的溶液加工型白光oled器件,分析电致发光光谱可知,firpic光谱波峰变化与发光层厚度无关,进一步证实了溶剂化效应对FIrpic光谱波峰的作用。同时,溶液方法也获得了光电特性较好的白色发光OLED器件。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非掺杂的单层、双层、多层超薄发光层结构,实现了高性能白光OLED器件。同时,对溶液加工型OLED器件中FIrpic光谱波峰变化的分析,对开发新型高效发光染料及其在溶液加工型OLED中的应用打下了结构和工艺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0-13)

杨柳,何志群,董飞,刘姝,刘淑洁[8](2015)在《混合型间隔层对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的器件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m(TPBI)∶m(UGH3)=1∶1时,可有效地控制发光区域,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并获得发光亮度高达14 700 cd/m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可达11.60 cd/A,且器件具有较高的色稳定性。采用混合间隔层的器件比单用TPBI或UGH3作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提高了200%~300%。(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杨柳[9](2015)在《基于新型蓝色荧光材料MQAB与红色磷光材料构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OLEDs)具备驱动电压低、效率高、功耗低、可柔性等优点,在固态照明及作为液晶背光源领域已取得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被认为是下一代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首先探讨了所制备的单层蓝色荧光材料的单色器件的掺杂浓度影响,发现所获得的光谱在550nm-600nm波段的光强随浓度增强而增强,而该波段的发光并不来自于蓝色发光材料,经验证该波段发光产生于MQAB与NPB之间的激基复合物,然后利用该激基复合物光谱很好地展宽了MQAB的光谱,制备出了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的荧磷混合式白光器件,色坐标稳定且更接近(0.33,0.33),亮度和发光效率都大大提升,该研究解决了利用两种发光材料仍可获得优于叁基色的宽光谱的白光器件,同时所制备器件的结构简易,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的问题。2)此外,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由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对该类型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TPBI:UGH3=1:1时,可有效地控制发光区域,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并获得发光亮度高达14700cd/m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可达11.60cd/A,且器件具有较高的色稳定性。采用混合间隔层的器件比单用TPBI或UGH3作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提高了200-300%。3)最后,制备了多个基于全磷光双波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各器件产生不同光色的发光机理,通过控制各材料之间的掺杂浓度来控制能量转移,利用不完全能量转移,从而控制了器件的发光光色,设计出了多组分共混的单发光层结构,获得了色坐标稳定的纯白光。本研究巧妙利用多种材料之问的能量传递关系来调控激子控制发光光色,获得了稳定纯白光,同时解决了当前磷光器件普遍存在的激子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周顺良[10](2015)在《荧光激基复合物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由于发光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可柔性化等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白光OLED可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可用于日常照明,所以它目前是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主流的方法是使用多发光染料迭加而实现白光发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白色OLED器件会使用多个发光层,会使得器件的制备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利用基于激基复合物的白光器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选用了两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荧光材料FluONI和BimPhONI,对其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然后通过优化制备了基于激基复合物的白光器件。最后我们讨论了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激基复合物对器件光谱和发光颜色调控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带有1,8-萘酰亚胺结构单元的材料FluONI和BimPhONI的材料特性,并且使用它们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NPB分子和FluONI、BimPhONI分子在有机异质结界面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现象,证实了器件中460 nm处的发光峰来自于FluONI和BimPhONI的本征发光,而位于580 nm左右的新的发光峰来自于NPB和FluONI或BimPhONI界面的激基复合物发光而非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2)采用不同的空穴传输层NPB、TAPC、m-MTDATA和FluONI制备OLED器件,利用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对器件的发光光谱和颜色进行调控。在使用m-MTDATA时,器件中只有发射峰位于680 nm处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亮度和效率都非常低;在使用TAPC时,既有FluONI本征发光也有激基复合物发光;发现在使用NPB作为空穴传输层时,器件的CIE坐标最接近标准白光的坐标,在5 V的驱动电压下达到(0.37,0.37),并且器件亮度和效率也相对较高。(3)在使用NPB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基础上,对发光层FluONI的厚度进行调整,制备了基于激基复合物的理想白光器件,CIE坐标达到(0.33,0.33)。然后,系统性地研究了白光器件中的激基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能量辐射公式验证激基复合物的存在。最后,对白光OLED器件的电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14)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红色TADF染料4CzTPN-Ph与蓝色磷光染料Firpic作为发光染料,同时掺入高叁线态双极性主体26DCzPPy中,制备了低效率滚降、结构简单的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为12. 5 cd/A,最大发光亮度为10 00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5. 6%.当发光亮度达到1 000 cd/m2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滚降约10%.当发光亮度增至5 000 cd/m2时,外量子效率滚降仅约17%.低效率滚降主要源于发光层中量子阱结构的设计,将电子有效限制在发光层中,使激子复合区域进一步扩宽,降低了发光层中的激子浓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高效率双发光层结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光子学报.2019

[2].董贺,丁硕,刘思驿,崔伟男,刘炫.基于红色TADF的低效率滚降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邵明莹.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9

[4].赵明.基于超薄层结构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8

[5].王振,王培,陈爱,谢嘉凤,袁军.插入层TmP_yPb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色纯度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8

[6].王秋实.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赵娟.高性能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8].杨柳,何志群,董飞,刘姝,刘淑洁.混合型间隔层对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5

[9].杨柳.基于新型蓝色荧光材料MQAB与红色磷光材料构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0].周顺良.荧光激基复合物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论文-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