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京师第一监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国初期,京师第二监狱,监狱管理,囚犯教诲
京师第一监狱论文文献综述
袁文科[1](2018)在《民国初期的京师第二监狱(1913-1918)》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国初年的监狱改良中,为适应近代监狱规模化的趋势,京师第二监狱对原有的设施进行扩建。并在监狱内部组织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使监狱管理层的设置更具层次性。同时,该监狱开办了多种罪犯作业,使之成为其重要的经费来源。在囚犯管理方面,监狱具备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法,其中以监狱防范方面最为完善。此外,京师第二监狱在对囚犯进行劳役改造的同时,辅之宗教教诲等多种教诲方式,促使囚人改过自新。而监狱对囚人卫生医疗的重视,则更多地体现了该时期中国监狱近代化过程中的人道情怀。(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袁文科[2](2018)在《民初京师第二监狱研究(1913—1918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师第二监狱来源于清末的顺天府习艺所和民初的宛平监狱。在民国初年的监狱改良中,该监狱对原有设施进行了扩建,体现了近代中国监狱规模化的趋势。在监狱内部组织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使监狱管理层的设置更具层次性。同时,监狱致力于罪犯作业的开办,使该项收入成为其最重要的经费来源。在囚犯管理方面,监狱具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法,其中尤以监狱防范方面最为完善。此外,京师第二监狱还开设各种作业,对囚犯进行劳役改造的同时,辅之以宗教教诲等多种教诲方式,促使囚犯改过自新。而这一时期该监狱对囚犯卫生医疗方面的重视,则更多地体现出民初中国监狱近代化历程中的人道情怀。(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东平[3](2013)在《民国时期的监狱图书馆及出版物——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方教育刑的影响,近代中国监狱充斥着感化精神:既有教诲之设,又有教育之举。而罪犯教诲与教育有必要借助于书籍的感召力,因而一些监狱设有图书馆或图书室,成为固定的教育设施。书籍作为监狱推行教化策略的载体,指引罪犯通向感化之路,因而图书馆之设对近代监狱的行刑感化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京师第一监狱还率先创办了监狱出版物,其对出版物登载内容的采撷与筛选,印证着监狱行刑模式的教育宗旨。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考察图书馆及出版物对民国时期监狱教育的辅助功用,对于发挥现代监狱图书馆的特定功能而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赖生亮[4](2008)在《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以京师第一监狱作为考察的基本对象和中心,因为它是当时民国时期监狱改良运动的一个模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在论文中对现代化的概念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了相关的解释说明并提出了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定义,同时也对晚清时期的监狱改良作了相关的介绍,并指出其对民国时期监狱改良运动的影响。在对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运动进行了相关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中,首先是对民国时期监狱的制度的变化进行了相应的考察分析,主要是从监狱的建设及管理制度的完善、监狱管理人员的权责、监犯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等几个方面考察民国时期监狱管理结构在文本、制度以及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型,使我们能够对民国时期的监狱制度和架构有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了解。其次是考察了民国时期在监狱改良运动中对监犯的改造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对监犯的改造方式方法上的变化考察,也即对监犯作业制度与教诲教育制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对监狱改造从方式方法到观念上的变化,探讨民国时期在监狱实施作业制度的原因,作业的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状况,并剖析了作业制度下的监犯改造观念。另外有关监狱的教育教诲制度问题,则先考察了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状况,并着重从监狱教诲教育的具体内容上分析了在民国时期监狱在教诲教育中的观念及其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监狱教诲教育实施的特点,指出了其所包含的现代化因素。通过对民国时期监狱改良运动的整体考察和分析,并结合国际与国内形势、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多角度分析说明了民国政府积极开展监狱改良运动的原因,从中也看出了民国时期在融入国际社会与现代化方面的努力。另外通过对民国时期监狱改良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观念,如从重刑主义到感化教育等观念的变化中,分析了外来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也注意到了西方的文明观念在中国社会的植入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所发生的冲突以及其调和的过程,认识到了在不同文明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所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种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探索。最后,在对民国时期监狱改良运动从制度到观念、文化等一系列由外在到内在的变迁过程的考察中,也对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从民国监狱改良运动这一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在文明和文化问题上的冲突和融合,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文化以及异质文化的融合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姜中光[5](1998)在《中国第一座新式监狱建筑──京师模范监狱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清政府为国内政治形势所迫,不得不实施一些“新政”措施,其中包括与修订法律有关的狱政改良。在北京建造了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国第一座吸取国外经验的新式监狱。本文介绍了建于1911年的京师模范监狱的建造缘由、过程、布局及建筑情况。指出作为阶级专政工具的监狱建筑有其特定的功能。该建筑的建成是中国监狱建筑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近代公共建筑中一个性质特殊的建筑遗物。(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京师第一监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京师第二监狱来源于清末的顺天府习艺所和民初的宛平监狱。在民国初年的监狱改良中,该监狱对原有设施进行了扩建,体现了近代中国监狱规模化的趋势。在监狱内部组织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使监狱管理层的设置更具层次性。同时,监狱致力于罪犯作业的开办,使该项收入成为其最重要的经费来源。在囚犯管理方面,监狱具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法,其中尤以监狱防范方面最为完善。此外,京师第二监狱还开设各种作业,对囚犯进行劳役改造的同时,辅之以宗教教诲等多种教诲方式,促使囚犯改过自新。而这一时期该监狱对囚犯卫生医疗方面的重视,则更多地体现出民初中国监狱近代化历程中的人道情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京师第一监狱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文科.民国初期的京师第二监狱(1913-1918)[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2].袁文科.民初京师第二监狱研究(1913—1918年)[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3].张东平.民国时期的监狱图书馆及出版物——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赖生亮.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8
[5].姜中光.中国第一座新式监狱建筑──京师模范监狱评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