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态磷论文-肖宇梅,陈杨锋,苏玉萍,张立香,佘晨兴

不同形态磷论文-肖宇梅,陈杨锋,苏玉萍,张立香,佘晨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形态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铜绿微囊藻,5’-单磷酸腺苷(5’-AMP),群落结构

不同形态磷论文文献综述

肖宇梅,陈杨锋,苏玉萍,张立香,佘晨兴[1](2019)在《多甲藻和微囊藻竞争利用不同形态磷增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藻竞争利用不同形态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分别以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Peridinium umbonatum var.inaequale)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PM4A板多磷源单培养实验,并向原位水样添加其两藻种进行5’-单磷酸腺苷(5’-AMP)和磷酸氢二钾(K_2HPO_4)增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藻种对不同形态磷的竞争利用具有选择性,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和铜绿微囊藻分别能够利用溶解性有机磷(DOP)35种和25种,两种藻能够较好的利用氨基酸和核苷酸.当以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调控起始生物量占比(绿藻:甲藻:硅藻:蓝藻为38%:26%:20%:7%),无论以有机磷还是无机磷为磷源,甲藻的竞争优势明显,生物量占比达37.11%~50.19%;当以铜绿微囊藻调控起始生物量占比(绿藻:蓝藻:硅藻:甲藻为38%:29%:20%:4%),蓝藻竞争优势明显,生物量占比达52.25%~53.44%.在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磷源形态和藻类起始生物量结构共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振宇[2](2019)在《金属氧化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有机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重要营养元素,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给环境也带来了潜在威胁。磷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如正磷、焦磷、有机磷等,其中主要以正磷为主,不同形态的磷通过一系列物化作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给环境带来影响。天然有机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与磷以及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对水污染处理过程产生影响。近年来,有机质对水污染处理过程的影响被广泛研究。本文研究了pH、时间、温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金属氧化物吸附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考虑了有机质的影响,并借助SEM、XRD、FTIR、XPS、叁维荧光等手段,以期探究金属氧化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机理,以及有机质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H对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影表现为随pH的增大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为10 mgP/L,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时在pH为7.11处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吸附量为19.70 mg/g。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等温线。加入富里酸后吸附达到平衡时间延长了22 h,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大,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富里酸的浓度在逐渐减小,说明富里酸与磷酸盐发生了竞争,磷在纳米氧化镁上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这在SEM和XRD上得到证明,SEM表明纳米氧化镁吸附磷后形貌变化明显,XRD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与磷作用过程中生成了Mg_3(PO_4)_2·22H_2O,加入富里酸抑制了纳米氧化镁形貌变化以及Mg_3(PO_4)_2·22H_2O晶型的形成。FTIR和XPS表明纳米氧化镁成功的吸附了磷,XPS和叁维荧光光谱证明富里酸在与纳米氧化镁和磷相互作用体系中浓度减小,与磷发生了竞争吸附。Fe-Al-La吸附有机磷受pH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逐渐降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植酸钠浓度为10 mgP/L,吸附剂添加量为0.02 g时,在pH为3.16处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吸附量为21.13 mg/g。Cl~-、NO_3~-、CO_3~(2-)、SO_4~(2-)四种共存离子均会对吸附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CO_3~(2-)因为带负电荷量较大且会与活性金属形成双齿配位键而影响最大。Fe-Al-La吸附植酸钠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Fe-Al-La吸附植酸钠的等温线。体系中加入腐殖酸后,植酸钠的吸附量减小明显,腐殖酸的浓度随着吸附的进行也相应变小,说明Fe-Al-La对腐殖酸也有吸附。Fe-Al-La吸附植酸钠的FTIR和XPS谱图证明了Fe-Al-La成功的吸附了有机磷。负载水合氧化铁(HFO)后,D418树脂吸附磷能力显着增强,复合吸附剂HFO-D418受pH的影响表现为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在初始磷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添加量为0.05 g时,pH为7.0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达到了36.12 mg/g。共存离子中CO_3~(2-)对吸附的影响程度最大,使得磷酸盐吸附量减小了35.99%。负载HFO后HFO-D418吸附磷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HFO-D418吸附磷的等温线。FTIR证明复合吸附剂成功的吸附了磷以及HFO-D418与磷生成了络合物。(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9-04-01)

程段莹,梁美娜,王敦球,张立浩,陈旭[3](2018)在《睦洞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睦洞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于2017年7月25日和9月23日,在睦洞湖9个采样点,采集0~5 cm和5~20 cm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进行分级提取,分析沉积物样品中全磷含量和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月25日采集的睦洞湖沉积物的全磷质量比为217.15~1 511.84 mg/kg,9月23日采集的沉积物的全磷质量比为353.64~1 650.26 mg/kg。在不同的磷赋存形态中,自生钙结合态磷占全磷含量的质量分数最高,有机磷和铁结合态磷次之,其分别为25.95%、17.71%和11.46%;9月23日采集的沉积物的全磷含量和活性磷含量(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和铁结合态磷)偏大,7月25日采集的沉积物的惰性磷含量(闭蓄态磷、自生钙结合态磷、碎屑态磷和有机磷)偏大,说明沉积物惰性磷有向活性磷转化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0~5 cm深度沉积物中的全磷含量及可交换态磷、铁结合态磷和碎屑态磷占全磷的质量分数高于5~20 cm深度的沉积物;沉积物中的全磷含量与铁结合态磷质量分数显着相关,说明睦洞湖沉积物中全磷含量的增大主要来自于铁结合态磷。(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秋月,杨兴,何丽芝,陆扣萍,车磊[4](2018)在《酸化猪炭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质量分数及相互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培养试验,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形态分级方法,以不添加任何肥料处理为空白对照,以施加未经处理的猪炭、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处理为对比,研究酸化猪炭对土壤中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及其相互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猪炭和酸化猪炭可使土壤电导率分别提高24%和14%,而对土壤pH值无显着影响。在施加量相同的情况下,酸化猪炭提高土壤活性磷和中稳活性磷占全磷百分比的效果优于猪炭处理;且与施磷量相同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处理无显着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酸化猪炭、猪炭和2种磷肥均可以显着(P<0.05)提高活性磷的质量分数,且各处理之间对于活性磷质量分数的提高无显着差异;中稳活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提高36.2%~77.2%,其提高程度为:酸化猪炭>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猪炭;非活性磷占总磷的百分比显着(P<0.05)下降,与活性磷和中稳活性磷所占比例均呈极显着(P<0.01)负相关。施用酸化猪炭可以提高土壤中各形态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把土壤中非活性磷的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施用酸化猪炭对土壤中各形态磷质量分数及转化影响的效果与2种化学磷肥无显着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经酸化处理的猪炭来替代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图7表2参45(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艺慧[5](2018)在《不同形态磷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养分、磷分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油菜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 4种不同磷肥(磷酸氢钙、过磷酸钙、磷酸氩二铵、鸡粪)对土壤养分和磷分级及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磷肥处理提高了 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机质较对照增幅为1.08%-11.1%,鸡粪效果最明显,磷酸氢钙效果一般;土壤全氮的增幅不显着,磷酸氢二铵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增幅12.2%),鸡粪处理的含量较低。土壤全磷增加了9.0%-21.2%,速效磷增加了 12.2%-43.0%,磷酸氩钙处理的全磷含量最高,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过磷酸钙处理提高速效磷效果最显着,磷酸二铵效果次之。土壤全钾提高了 5.45%-9.33%,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着。速效钾提高了 2.3%-12.3%,过磷酸钙处理的含量最高且与其余处理差异显着。鸡粪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要低于无机肥处理。(2)不同磷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提高了 8.5%-22.2%,脲酶提高了 9.7%-12.2%,过磷酸钙处理的效果最显着;磷酸酶活性提高了 5.5%-21.8%,磷酸氩二铵和过磷酸钙效果作用显着。(3)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各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较对照增加了 14.2%-40.6%,16.7%-33.3%和6.67%-15.56%。鸡粪处理的增幅最明显,且与其余处理差异显着。土壤的无机磷细菌和有机磷细菌分别提高了 13.3%-36.6%,6.1%-27.3%,鸡粪和磷酸氢二铵处理的有机磷细菌较高。(4)不同磷肥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影响效果不同。土壤Ca2-P、Ca8-P提高了10.2-24.4%、8.0-17.5%,磷酸氢二铵效果显着。Al-P提高了 4.3-14.4%%,过磷酸钙处理效果显着。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处理提高Fe-P效果明显。磷酸氢钙的Ca10-P、O-P累计量最大,但与其余处理差异不显着。(5)不同磷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效果不同。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较对照提高了 3.5-32.8%、9.1-15.2%,有机肥、过磷酸钙、磷酸氢二铵处理效果都比较明显,磷酸氩钙处理效果较差。中稳性有机磷提高了 4.4-7.1%,磷酸氢钙处理高于其余处理。高稳性有机磷提高了 14.2-18.6%,施肥处理差异不显着。(6)各施肥处理的油菜鲜重、株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8.08%-31.1%、12.4%-38.2%,其中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处理的株高、鲜重较高。植物全磷增幅为4.5-13.6%,过磷酸钙、磷酸氢二铵、鸡粪处理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形成显着差异,磷酸氢钙效果不显着。各施肥处理植物全氮、全钾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吕豪朋,李崇巍,马振兴,申丽娜[6](2018)在《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SMT法对于桥水库上游流域33个样点的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进行连续分级提取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于桥水库上游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为425.94~3412.96 mg/kg,TP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顺序为:钙磷(Ca-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OP和Fe/Al-P在各样点间的含量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1.92%和100.48%.(2)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5种形态的磷中,只有OP和Fe/Al-P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模式,其对应的Moran′I指数分别为0.27和0.19;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P和Fe/Al-P热点区域均位于流域中下游村镇,冷点区域在流域上游山区.(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P、无机磷和Ca-P主要存在于粗颗粒沉积物中,含量与砂的质量分数均呈显着正相关;Fe/Al-P和OP含量均与村镇分布和不透水面指数呈显着正相关,与林地和高程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楠,马淼,石金辉,高会旺,姚小红[7](2018)在《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来源及沉降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6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讨论了夏季气溶胶中总磷(TP)、溶解态磷(D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估算了大气P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TP的浓度为(49.3±30.6)ng·m~(-3),其中DP浓度为(15.5±10.4)ng·m~(-3),对TP的贡献为30.9%±11.0%.DP中以DIP占主导,其贡献平均约为60%.气溶胶中不同形态P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夏季青岛气溶胶中P的来源复杂,受地壳源、人为源、生物质燃烧、农业施肥等多种源的共同影响.其中TP的38%来自土壤源的贡献,农业活动源和工业源的贡献分别为20%左右;DP中DIP主要受到农业活动源及燃烧源的影响,其贡献分别为51%和24%;DOP主要来源于土壤源及农业活动源,其贡献分别为41%和27%.观测期间,大气TP的干沉降通量为(51.7±31.7)μg·(m~2·d)~(-1),其中DP对TP干沉降通量的贡献为23.2%±8.2%.DP中DOP有重要贡献,约为DP干沉降通量的40%.DP的干沉降通量可支持黄海(0.5±0.3)mg·(m~2·d)~(-1)浮游植物碳的生产,对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1%.(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覃仙玲,陈波,赖俊翔,陆家昌,牙韩争[8](2018)在《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利用及碱性磷酸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北部湾株BBW PG-01对不同磷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特性,揭示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在该藻赤潮发生时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KH_2PO_4(PO_4~(3-))、核糖核酸(RNA)、葡萄糖-6-磷酸钠盐(G-6-P)、叁磷酸腺苷二钠(ATP)和卵磷脂(LEC)作为磷源,对比研究BBW PG-01在这5种不同磷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并结合磷饥饿条件下的无机磷吸收动力学及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分析其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竞争机制。【结果】5种形态磷源均可被BBW PG-01利用,RNA为其最优生长磷源,而以大分子有机磷LEC为磷源时生长最差,两者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4.40×10~8 cells/L和2.39×10~8 cells/L,水解大分子DOP可能需要更高的酶活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缺乏的条件下,BBW PG-01具有通过高亲和力来竞争磷源以维持生长的能力。【结论】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在AP的作用下,能够利用多种DOP进行生长,且在低磷条件下对无机磷(DIP)和DOP均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海洋中DOP可能是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和维持的重要磷源。(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李廷轩,叶代桦,张锡洲,郭静怡[9](2017)在《植物对不同形态磷响应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土壤中磷素具有多种形态,且不同形态磷的植物有效性差异较大;植物在不同形态磷环境下,体内会形成相应的适应性机制。植物吸收积累磷通常与根形态、根系分泌物、体内磷转运等因素有关,受到特异基因表达的调控。了解植物对磷的吸收积累特性是筛选磷高效植物或磷富集植物的前提,也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资源、修复磷过剩环境的关键。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从磷素吸收积累、根系形态特征、磷酸酶与植酸酶的变化以及磷营养高效的分子机制,综述了植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响应特征,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杨安平,耿红,吴来燕[10](2017)在《武汉小南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城市富营养化湖泊小南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磷的水平空间变化和垂直方向分布。研究表明小南湖沉积物属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区表层(0~20 cm)沉积物总磷(TP)的平均含量高达3.29 g/kg,其中位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3#点ω(TP)高达6.42 g/kg,且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采用SMT法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其中无机磷(IP)是主要组成形式,含量为0.15~2.85 g/kg,约占ω(TP)的70%。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ω(IP)/ω(TP)的比例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减少。金属结合态磷以铁铝结合态(Fe/Al-P)为主,其含量在0.21~3.47 g/kg,而钙磷含量为0.09~1.42 g/kg,铁铝结合态磷的含量占总磷比例的60%以上。沉积物中的磷是主要的内源磷负荷,而无机磷是沉积物中可直接利用的磷形态,Fe/Al-P也是生物利用性较高的磷形态。小南湖沉积物属于释放风险较大的内源磷负荷,在将来的湖泊治理过程中应考虑合适的方法处理。(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不同形态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是植物重要营养元素,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给环境也带来了潜在威胁。磷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如正磷、焦磷、有机磷等,其中主要以正磷为主,不同形态的磷通过一系列物化作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给环境带来影响。天然有机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与磷以及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对水污染处理过程产生影响。近年来,有机质对水污染处理过程的影响被广泛研究。本文研究了pH、时间、温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金属氧化物吸附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考虑了有机质的影响,并借助SEM、XRD、FTIR、XPS、叁维荧光等手段,以期探究金属氧化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机理,以及有机质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H对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影表现为随pH的增大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为10 mgP/L,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时在pH为7.11处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吸附量为19.70 mg/g。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纳米氧化镁吸附磷的等温线。加入富里酸后吸附达到平衡时间延长了22 h,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大,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富里酸的浓度在逐渐减小,说明富里酸与磷酸盐发生了竞争,磷在纳米氧化镁上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这在SEM和XRD上得到证明,SEM表明纳米氧化镁吸附磷后形貌变化明显,XRD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与磷作用过程中生成了Mg_3(PO_4)_2·22H_2O,加入富里酸抑制了纳米氧化镁形貌变化以及Mg_3(PO_4)_2·22H_2O晶型的形成。FTIR和XPS表明纳米氧化镁成功的吸附了磷,XPS和叁维荧光光谱证明富里酸在与纳米氧化镁和磷相互作用体系中浓度减小,与磷发生了竞争吸附。Fe-Al-La吸附有机磷受pH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逐渐降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植酸钠浓度为10 mgP/L,吸附剂添加量为0.02 g时,在pH为3.16处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吸附量为21.13 mg/g。Cl~-、NO_3~-、CO_3~(2-)、SO_4~(2-)四种共存离子均会对吸附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CO_3~(2-)因为带负电荷量较大且会与活性金属形成双齿配位键而影响最大。Fe-Al-La吸附植酸钠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Fe-Al-La吸附植酸钠的等温线。体系中加入腐殖酸后,植酸钠的吸附量减小明显,腐殖酸的浓度随着吸附的进行也相应变小,说明Fe-Al-La对腐殖酸也有吸附。Fe-Al-La吸附植酸钠的FTIR和XPS谱图证明了Fe-Al-La成功的吸附了有机磷。负载水合氧化铁(HFO)后,D418树脂吸附磷能力显着增强,复合吸附剂HFO-D418受pH的影响表现为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在初始磷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添加量为0.05 g时,pH为7.0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达到了36.12 mg/g。共存离子中CO_3~(2-)对吸附的影响程度最大,使得磷酸盐吸附量减小了35.99%。负载HFO后HFO-D418吸附磷的动力学更适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HFO-D418吸附磷的等温线。FTIR证明复合吸附剂成功的吸附了磷以及HFO-D418与磷生成了络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形态磷论文参考文献

[1].肖宇梅,陈杨锋,苏玉萍,张立香,佘晨兴.多甲藻和微囊藻竞争利用不同形态磷增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李振宇.金属氧化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有机质的影响[D].安徽建筑大学.2019

[3].程段莹,梁美娜,王敦球,张立浩,陈旭.睦洞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J].湿地科学.2018

[4].王秋月,杨兴,何丽芝,陆扣萍,车磊.酸化猪炭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质量分数及相互转化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5].李艺慧.不同形态磷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养分、磷分级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

[6].吕豪朋,李崇巍,马振兴,申丽娜.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河流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空间分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楠,马淼,石金辉,高会旺,姚小红.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来源及沉降通量[J].环境科学.2018

[8].覃仙玲,陈波,赖俊翔,陆家昌,牙韩争.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利用及碱性磷酸酶特性研究[J].广西科学.2018

[9].李廷轩,叶代桦,张锡洲,郭静怡.植物对不同形态磷响应特征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

[10].杨安平,耿红,吴来燕.武汉小南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不同形态磷论文-肖宇梅,陈杨锋,苏玉萍,张立香,佘晨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