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中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当代女性,女性艺术,艺术创作
艺术中性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红丽[1](2011)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中性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性艺术成为新话题,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后现代"话题。艺术领域中的中性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女性艺术创作中,男性艺术创作中也出现了这种中性化倾向,本文只着重研(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11年03期)
孙红丽[2](2008)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女性艺术在经历了无性别意识,努力追求男性艺术评价标准,到现在逐渐开始寻找自我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特质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逐渐呈现出不同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新倾向——中性化的艺术倾向,即在她们的作品中既不像女性主义艺术那样刻意强调“性别意识”,也努力摆脱男性艺术评价标准的限制,更多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用艺术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中性化”倾向的凸显,相信是当代女性艺术家在探讨既区别于男性艺术风格,又能摆脱传统女性固有艺术形式的一个新的艺术命题,这带给当代女性艺术家相关的新的中性化的艺术风格样式的改变和艺术题材上的创新。本文着重研究这部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研究她们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从另一个“角度”看风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风格特征变化,希望以此开拓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给女性艺术家们一点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25)
黄欢[3](2003)在《中国佛教艺术中菩萨的中性化造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古典哲学为依托的传统佛教艺术 ,以“言”为表现形式 ,以“意”为表现内容 ,从一开始就脱离了照搬生活真实的轨道 ,其真实性表现为艺术上的真实。在中国传统佛教艺术造像中我们发现中性化了的菩萨造型 ,其特征为 :中和或弱化两性生理特征 ;仅以衣饰、发型、五官、体态方面部分地提示性别特征 ,更多地表现为性别的模糊化 ;艺术语言上结合了代表阳刚之气的“方”造型与代表阴柔之气的“圆”造型 ,中和阴柔与阳刚两种审美特征。本文论述的“中性化造型” ,区别于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中性”概念 ,是一个美学范畴 ,指在传统佛教艺术中菩萨形象的造型领域中 ,通过“中性”一词的提出 ,把对这一特殊造型样式的分析作为学习和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视角 ,从而拓展对传统艺术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美术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黄欢[4](2003)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中性化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树丫︸小卜一只仪招卜眨犷目录绪论#1Introduction#4(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3-06-01)
艺术中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女性艺术在经历了无性别意识,努力追求男性艺术评价标准,到现在逐渐开始寻找自我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特质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逐渐呈现出不同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新倾向——中性化的艺术倾向,即在她们的作品中既不像女性主义艺术那样刻意强调“性别意识”,也努力摆脱男性艺术评价标准的限制,更多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用艺术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中性化”倾向的凸显,相信是当代女性艺术家在探讨既区别于男性艺术风格,又能摆脱传统女性固有艺术形式的一个新的艺术命题,这带给当代女性艺术家相关的新的中性化的艺术风格样式的改变和艺术题材上的创新。本文着重研究这部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研究她们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从另一个“角度”看风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风格特征变化,希望以此开拓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给女性艺术家们一点启示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中性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红丽.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中性化倾向[J].中国美术馆.2011
[2].孙红丽.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中性化倾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黄欢.中国佛教艺术中菩萨的中性化造型[J].美术研究.2003
[4].黄欢.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中性化人物[D].中央美术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