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庞哲

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庞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敦煌舞,象征体系,符号,象征

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庞哲[1](2017)在《敦煌艺术再生:敦煌舞的象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舞以敦煌壁画为原型,融合了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舞以及东南亚的佛教舞蹈等元素,进而创编的中国古典舞的一个新流派,是敦煌艺术再生中的代表。敦煌舞独特的舞蹈语汇可以看做是一套符号系统,它通过"象征"来展示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本文尝试探索敦煌舞的表层、深层象征体系,分析敦煌舞所象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4期)

尹泓[2](2015)在《飞天与敦煌艺术的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飞天是佛教美术中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呈现的装饰性艺术形象。当代中国,飞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宗教艺术向世俗艺术的转化,生成为世俗的新经典。影响飞天再生的因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飞动"之美是飞天再生的前提,批评家生产着世俗经典的消费主体,艺术家从事作为消费对象的新经典的生产,主流意识形态利用经典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其话语权威来推进经典的传播。飞天再生实质上是以敦煌宗教艺术为基础的世俗经典的生产,在艺术批评、创作与接受层面分别实现了审美意蕴的经典化、宗教空间的世俗化、艺术形式的大众化。飞天是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对于敦煌艺术再生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徐晓军[3](2015)在《论全球化时代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转型——以敦煌艺术再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作为已然来临的事实,使得第叁世界国家的文化存续面临着被同质化的挑战。但后工业非物质社会又为第叁世界国家应对这样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路径。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实现非物质转型是未来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非物质转型物质文化遗产既能突破其固有的时空限制,为更多的公众所接受,还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民族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当中。(本文来源于《克拉玛依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刘洁[4](2014)在《论敦煌艺术“再生”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当代敦煌艺术流派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艺术的"再生"哲学命题是"敦煌哲学"(分支"敦煌艺术史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丝路花雨》的创演成功,实现了敦煌艺术从洞窟到舞台的转换,引发了古老敦煌艺术的"再生",并促动了敦煌舞派的产生。面对当代敦煌音乐和敦煌戏剧还缺乏内在系统特征,没有形成可资传承的流派的窘况,以及敦煌文化创意舞台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敦煌艺术哲学的研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王建疆[5](2014)在《敦煌艺术“再生”:窟外新敦煌学的精神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文化的神奇和敦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通过吸纳和同化而形成的将自己的本体文化不断健全、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超强能力,这种能力积淀为一种意志力,升华为一种精神。   敦煌莫高窟自西晋僧人乐尊开凿始,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1979年随着大型民族舞(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2-28)

朱斌[6](2013)在《敦煌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生现象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诸多艺术领域都有着转换再生的成功范例,然而,也有着诸多失败的范例。探讨敦煌艺术在当代语境中转换再生的成败得失,不但能够让传统的敦煌艺术精神在当代艺术领域重新焕发出真正生机和魅力,而且还可以为当代艺术借鉴其他艺术传统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蒋应红[7](2013)在《敦煌艺术的再生及当代启示——以《丝路花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敦煌艺术的再生,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寻敦煌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关照当代广大民众精神审美需求的转向以及在文化经济强国的世界浪潮中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提供理论的指导。作为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为我们如何在当代实现文化艺术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3年04期)

韩伟[8](2010)在《敦煌艺术及其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的不断发掘,静态的壁画也不断再生为新的艺术形式,其中,又以舞台艺术最为突出。这些洞窟壁画的再生,把古老艺术的灵动之思与现代艺术的观念结合,使它不断地超越。(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王建疆[9](2009)在《敦煌艺术:从原生到再生——兼议着名大型乐舞《丝路花雨》成功演出3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原生的敦煌莫高窟未曾成为宗教和艺术的圣地,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实用心理对洞窟中泥菩萨们法力的失望、像教艺术的自我解构、审美因素对崇拜心理的潜消和宗教艺术被文人艺术所忽视、所遮蔽等。而敦煌再生艺术却在转换佛教主题、创造敦煌舞派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从艺术史叙述的残缺达到完整,从洞窟走向了舞台,从甘肃走向了世界,并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时代,形成了一次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王金元[10](2009)在《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艺术从前秦建窟以来,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它所呈现给世人的宗教、文化、艺术价值举世瞩目,虽然世界各国的学者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敦煌艺术也将在文化趋同的浪潮中经受考验,同时也将受到其物理存在的时空有限性制约。因此,敦煌艺术必须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即实现敦煌艺术的再生,本论文研究的主题就是敦煌艺术再生,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背后的宗教意蕴。从敦煌艺术重新被世界关注至“敦煌艺术再生”命题的出现,其间约经历80年的时间。本文由叁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从敦煌艺术再生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敦煌艺术再生的脉络,明确研究背景和现状,同时对于宗教意蕴在敦煌艺术中的艺术和审美体现予以阐释,最后,介绍了最主要的敦煌艺术再生的种类。第二章主要阐述敦煌乐舞、绘画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由于敦煌艺术再生形式较多,本研究仅选取敦煌乐舞、绘画摹本作品这两种敦煌艺术再生的形式,以实例来分析对比原生的敦煌艺术与再生的敦煌艺术,以敦煌艺术中的观音菩萨、飞天两个代表性形象来阐述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从而得出在宗教意义消弭的背景下的哲学思考。在这里,宗教意蕴已不再完全显现宗教原义,而是敦煌艺术再生在现代语境下贯穿始终的慈悲和自由精神。第叁章在宗教意义消弭背景下进一步阐述现代语境下的敦煌艺术再生,以及对敦煌艺术再生的哲学思考。敦煌原生艺术的魅力源自其固有的宗教精神,而敦煌再生艺术的价值则与其宗教意蕴若即若离,如影随形。这种宗教意蕴通过具体的再生艺术表现形式集中于慈悲和自由之上,从而不仅使敦煌再生艺术中贯穿着佛菩萨慈悲的宗教精神,而且更是将中国人对“飞”的渴望艺术化、大众化,使敦煌艺术在新的时代下再生出新的宗教意蕴和寻求到真正的精神支柱。(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飞天是佛教美术中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呈现的装饰性艺术形象。当代中国,飞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由宗教艺术向世俗艺术的转化,生成为世俗的新经典。影响飞天再生的因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飞动"之美是飞天再生的前提,批评家生产着世俗经典的消费主体,艺术家从事作为消费对象的新经典的生产,主流意识形态利用经典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并以其话语权威来推进经典的传播。飞天再生实质上是以敦煌宗教艺术为基础的世俗经典的生产,在艺术批评、创作与接受层面分别实现了审美意蕴的经典化、宗教空间的世俗化、艺术形式的大众化。飞天是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对于敦煌艺术再生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庞哲.敦煌艺术再生:敦煌舞的象征研究[J].艺术品鉴.2017

[2].尹泓.飞天与敦煌艺术的再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徐晓军.论全球化时代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转型——以敦煌艺术再生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

[4].刘洁.论敦煌艺术“再生”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当代敦煌艺术流派的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4

[5].王建疆.敦煌艺术“再生”:窟外新敦煌学的精神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6].朱斌.敦煌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生现象反思[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蒋应红.敦煌艺术的再生及当代启示——以《丝路花雨》为例[J].丝绸之路.2013

[8].韩伟.敦煌艺术及其再生研究[J].文艺研究.2010

[9].王建疆.敦煌艺术:从原生到再生——兼议着名大型乐舞《丝路花雨》成功演出30周年[J].甘肃社会科学.2009

[10].王金元.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意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再生的敦煌艺术论文-庞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