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闫妮,张昊,李军,贺晓龙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闫妮,张昊,李军,贺晓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水氮调控,番茄品质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文献综述

闫妮,张昊,李军,贺晓龙[1](2018)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水氮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日渐短缺严峻形势下,保证农业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科学高效地运用高质量的灌溉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必须要面临的科学问题。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长远角度来看,如果找不出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甚至都可能变成不可忽视的问题所在。因此有必要克服种种苦难和技术难题,研究出更多更具有创新性的灌溉新模式。基于此,以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方法研究其对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首先阐述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方法及特点,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的水氮环境现状,并展开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具体研究过程(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0期)

李丽,田彦芳,王耀生,李贵桐,林启美[2](2017)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与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动态及设施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决定温室栽培中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与生物质炭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甜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地表覆膜条件下,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滴灌(D)、根系分区交替灌溉(PRD)、2%生物质炭+常规滴灌(BD)和2%生物质炭+根系分区交替灌溉(BPRD)。试验结果表明:(1)与不施炭处理(D与PRD)相比,施用2%生物质炭处理(BD与BPRD)能够显着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在甜椒初花期和盛花期能够显着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但对土壤碱解氮无显着影响;(2)与其他叁个处理相比较,BPRD处理能够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增加甜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减少甜椒果实可滴定酸浓度;(3)与普通灌溉相比,PRD处理能够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但BPRD处理节水效果并不显着。因此,在日光温室地表覆膜条件下,根系分区交替灌溉(PRD)技术可以实现节水并维持产量,而生物质炭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联合技术(BPRD)是否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徐云姬,钱希旸,李银银,王志琴,杨建昌[3](2016)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玉米籽粒灌浆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玉米强、弱势粒灌浆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高产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自抽雄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CI)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PAI)2种灌溉方式,观察植株穗位叶的光合特性、衰老特性、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运转、强势粒和弱势粒中乙烯和多胺含量、籽粒灌浆特征及淀粉积累特性等变化。结果表明,与CI相比,PAI显着增加了籽粒产量,提高了灌浆后期穗位叶的光合性能,延缓了叶片衰老,促进了玉米茎鞘NSC的运转,增加了弱势粒中亚精胺(free-Spd)和精胺(free-Spm)含量,降低了弱势粒中腐胺(free-Put)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PAI对强势粒多胺含量、乙烯释放速率以及灌浆速率和淀粉积累速率无显着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淀粉积累速率与内源free-Spd和free-Spm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乙烯释放速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表明灌浆期较强的叶片光合能力、较高的茎鞘NSC运转率、弱势粒中较高的free-Spd和free-Spm水平以及较低的乙烯释放速率是PAI促进弱势粒灌浆和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冲,杨盛,宋宇琴,李洁,李六林[4](2015)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是节水优质的灌溉新理论和新技术。从果树根土系统、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方面阐释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节水机理和品质调控机制;从果树应用潜力、应用效果和应用模式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并针对该技术目前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5年04期)

刘英超[5](2014)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系统的设计及其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灌溉配套的设备存在配水均匀性差、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室内、田间试验,设计交替灌溉田间应用系统、实现交替灌溉的分配阀、为保证灌水均匀性的可调开度灌溉阀。为便于研究,将交替灌溉配水问题转化为多孔管出流问题。(1)交替灌溉多孔出流管输水能力的比较分析,设计不同孔口开度、水源水头、铺设坡度、管道长度,试验比较输水能力:得出输水管的自由出流条件下管道出流量Qz总是大于多孔出流管总出流量Q0。铺设长度L、压力水头H、管道铺设坡度i及孔间距S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会对单孔出流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多孔管的总出流量Q0。随着管道铺设长度L的增大总出流量增大,单孔平均出流量减小;随着压力水头H的增大,总出流量和平均单孔出流量均增大;随着铺设坡度i的增大总出流量和平均单孔出流量均增大;随着孔间距S的增大,总出流量减少,平均单孔出流量增加。分析多孔管流量折减系数ψ与无量纲数开孔比η长径比E、坡度i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式拟合。(2)建立了变孔径、变管径多孔管的数学模型,分别设计了变孔径和变管径多孔管。运用FLUENT软件研究不同入口速度,不同末孔直径对配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证明,变孔径、变管径多孔管相对于等孔径、等管径多孔管,可以提高配水均匀度。对于变孔径多孔管,入口速度越大,配水均匀度越高;对于DN25的PVC管道,末孔直径为10mm时配水均匀度最高;对于变管径多孔管,入口速度越小,配水均匀度越高。(3)研究设计了可调开度灌溉阀和交替灌溉分配阀。通过计算推导可调开度灌溉阀旋转转数与过水截面积的关系,并用以指导灌溉,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可调式出水口在不同开度,不同水头下的流量特性。应用可调式出水口和交替灌溉分配阀,搭建了单管和双管两种隔沟交替灌溉系统,用于田间试验,结果证明能够保证灌溉均匀度。(4)搭建兼做温室爬蔓绳的有芯微管微灌系统,并进行规划设计。以种植黄瓜为例,根据黄瓜不同生长期灌水定额,发芽期0.13L/株、幼苗期0.227L/株、初花期1.53L/株、结果期2.56L/株。对系统各级管道进行水力特征分析,经试验和计算比对选择系统主管为φ32塑料硬管、支管选择φ16塑料硬管,有芯微管芯材选择渗透系数K=0.249的丙纶丝绳。通过温室试验区与常规沟灌和滴灌比对,得出该系统灌水均匀度达93.3%,有芯微管灌水有效率96.6%,比常规有效灌水率80.5%提高近20%。单位面积投资为280元/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3-01)

陈思,周振江,牛晓丽,代顺冬,胡田田[6](2013)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不随施氮量而变化。灌水量与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阻碍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积累。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适当提高灌水量和施磷量,或者减少施钾量能有效地降低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3年06期)

陈思,牛晓丽,周振江,代顺冬,胡田田[7](2013)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渤海区淡水资源匮乏,咸水资源丰富,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微咸水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了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基质栽培对番茄、青椒和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基质为腐熟秸秆、珍珠岩和炉渣按质量比1B1B1混合,深30cm,整个生育期灌溉3g#L-1微咸水。结果表明: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和茄子的生长发育受到显着抑制,相对于土壤栽培,株高分别下降44.1%和25.1%,生物量分别下降80.4%和48.9%,产量下降49.2%和27.6%;青椒的株高和生物量下降15.2%和27.0%,但是产量没有显着变化。通过测定基质和土壤的盐分,发现在基质栽培条件下蔬菜受到盐分胁迫,植株耐盐性能降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导致番茄、青椒和茄子的光合速率分别下降18.5%、15.3%和14.1%。可见这种基质栽培条件适宜于浅根系作物,不适宜深根系作物,并且基质材料应该选择不含有盐碱土的炉渣。(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张彦[8](2013)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水氮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蔬菜种植中,多采用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不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损害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根据蔬菜的需水需肥规律,合理进行水分调控,优化水肥管理,实现最佳水肥耦合模式成为蔬菜优质稳产的关键。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利用作物遗传和生态生理特性以及干旱胁迫信号ABA的响应机制,达到节水高效和优质高产的目的,由传统的丰水高产型灌溉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有关交替灌溉下蔬菜的水肥高效利用机理以及最优水肥供给模式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番茄为例,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以常规灌溉为对照(CI,控水范围为(70%~85%)θf),采用分根区交替灌水方式,设置2个控水时期:营养生长阶段(前期)和生殖生长阶段(后期);2个灌水水平:高水(WH,灌水定额为常规CI灌水的80%);低水(WL,灌水定额为常规CI灌水的60%);3个氮肥水平:高氮(NH)0.45g/kg干土、中氮(NM)0.30g/kg干土、低氮(NL)0.15g/kg干土。试验于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温室中进行。主要研究了在交替灌溉条件下控水时期、灌水水平和施氮水平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水氮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结论:(1)交替灌溉方式下,中氮处理的番茄耗水量最大,株高较大,根长、根体积最大,干物质累积总量较大;持续高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值分别是持续低水和常规充分灌水的1.05和1.12倍。交替灌溉高水中氮处理的番茄干物质累积及水分利用效率较大。(2)交替灌溉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施氮量正相关。灌水相同时,中氮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施氮相同时,前期低水而后期高水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3)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施氮量N_J正相关,和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和常规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对氮素累积产生抑制作用。交替灌溉条件下,中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分别比高氮和低氮处理增加11.72%和10.98%。(4)交替灌溉条件下,中氮处理的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机酸含量保持较低水平。番茄中硝酸盐含量和施氮量呈正相关。前期低水后期高水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大,而前期高水后期低水水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最大。综合考虑干物质累积、水氮利用及品质的因素,交替灌溉条件下番茄最优的水氮供给模式为:营养生长阶段低水(灌水定额为常规CI灌水的60%)、生殖生长阶段高水(灌水定额为常规CI灌水的80%)和中氮(0.30g/kg干土)。本试验结果可为蔬菜的水氮高效利用提供实践参考,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本研究是在盆栽模拟条件下进行,其结果还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代顺冬,胡田田,陈思,周振江,牛晓丽[9](2013)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Vc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番茄果实Vc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V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施钾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各水肥用量对番茄果实V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灌水量(X1)>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氮量(X2)。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间的负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Vc含量影响显着。中等灌水量配施中量磷肥,适量减少氮肥或钾肥,有利于番茄果实Vc含量的增加。相关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3年02期)

周振江,牛晓丽,李瑞,胡田田[10](2013)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有机肥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受钾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施磷量与有机肥用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相互作用会促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灌水量与施钾量和有机肥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耦合效应表现为,除不施有机肥时随灌水量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着增加外,对于其它任何有机肥及钾肥施用水平,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灌水量高于中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钾肥与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施磷量与施钾量如何变化,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施氮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降低氮肥用量同时提高磷肥用量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而提高施钾量仅在施氮量高于中水平时能显着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小有机肥用量能显着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决定温室栽培中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与生物质炭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甜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地表覆膜条件下,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滴灌(D)、根系分区交替灌溉(PRD)、2%生物质炭+常规滴灌(BD)和2%生物质炭+根系分区交替灌溉(BPRD)。试验结果表明:(1)与不施炭处理(D与PRD)相比,施用2%生物质炭处理(BD与BPRD)能够显着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在甜椒初花期和盛花期能够显着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但对土壤碱解氮无显着影响;(2)与其他叁个处理相比较,BPRD处理能够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增加甜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减少甜椒果实可滴定酸浓度;(3)与普通灌溉相比,PRD处理能够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但BPRD处理节水效果并不显着。因此,在日光温室地表覆膜条件下,根系分区交替灌溉(PRD)技术可以实现节水并维持产量,而生物质炭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联合技术(BPRD)是否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参考文献

[1].闫妮,张昊,李军,贺晓龙.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水氮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8

[2].李丽,田彦芳,王耀生,李贵桐,林启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与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动态及设施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7

[3].徐云姬,钱希旸,李银银,王志琴,杨建昌.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玉米籽粒灌浆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

[4].陈冲,杨盛,宋宇琴,李洁,李六林.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2015

[5].刘英超.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系统的设计及其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6].陈思,周振江,牛晓丽,代顺冬,胡田田.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

[7].陈思,牛晓丽,周振江,代顺冬,胡田田.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

[8].张彦.根系分区交替灌溉下水氮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3

[9].代顺冬,胡田田,陈思,周振江,牛晓丽.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Vc含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

[10].周振江,牛晓丽,李瑞,胡田田.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

标签:;  ;  ;  ;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论文-闫妮,张昊,李军,贺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