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1](2020)在《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文中提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文件工程监督[2020]12号各有关单位:为适应中国石油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要求,促进工程监督人员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全面提高工程监督行业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于2020年8月开始组织第一届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
张锦宏[2](2019)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指出石油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的手段,是推进油气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实现复杂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和剩余油气的挖潜增效,满足勘探开发日益迫切的石油工程技术需求,中国石化近几年重点开展了优快钻井完井技术、复杂地层测井录井技术、特殊储层改造技术等技术攻关和相关装备的研制工作,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70多个盆地、500多个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和海外5大区域近40个国家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的开拓。综述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钻井完井、测井录井和储层改造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结合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新的技术需求提出了发展建议,即加快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适用于超深油气藏、页岩油气藏、致密油气藏、东部老油田等的集成配套技术,并重视非常规能源、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的研究,全力打造一体化服务能力。
张瑞佳[3](2018)在《面向石油录井的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改变录井技术人员长期驻井的传统工作方式,远程作业模式渐渐引入到录井技术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远程作业模式在录井技术中具体运用,使录井技术人员在基地后方就能了解钻井现场的情况,从而实现远程作业,成为录井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录井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研究并实现了面向石油录井的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包括远程传输和决策支持平台两个部分,远程传输采用本人所在的实习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采传仪,将井场数据统一采集并传送到基地后方,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决策支持平台采用基于.NET平台的三层架构,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实现井场数据监测、井眼轨迹监测和工程异常预警三个模块。井场数据监测提供对数据的监测服务。井眼轨迹监测将设计井眼轨迹与实际井眼轨迹对比,若出现偏差则及时调整实钻轨迹走向。工程异常预警是建立工程异常预警模型,预报可能发生的工程异常,本文以典型的井漏事故为例,采用libsvm工具箱进行SVM建模并训练录井数据得到井漏预警模型,实现钻井过程中的井漏预警。本文研发的系统可为钻井工程人员提供井场数据监测、井眼轨迹监测、工程异常预警等服务,可以减少驻井的工作人员数量和钻井现场的人力物力消耗,提高钻井经济效益。
院国胜[4](2018)在《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将主要开展对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以完善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误差。
翟羽佳[5](2018)在《录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探析》文中指出录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水平井地质导向工作质量,全面满足现场地质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资料分析与现场录井工作人员工作方法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水平井三维地质数据管理、地层流体性检测与判断等对录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明综合录井、地化录井技术的科学应用可有效提升地质导向工作质量与水平,满足实践工作需求。
万亚旗,陈会年,杨明清,张杰[6](2018)在《录井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的形势,为进一步明确国产录井装备的发展方向,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常规综合录井、单项高端录井和井下录井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录井装备的现状,指出国内综合录井仪、高端录井装备、非常规资源录井装备及井下录井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产综合录井仪、研发单项高端录井仪和特色录井装备及储备录井新技术的建议,并根据当前实际录井的技术需求,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国内录井装备的发展,提高国内录井装备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古越科[7](2017)在《油田综合录井新技术浅析》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油田综合录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综合录井新工艺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油田综合录井的效率,满足油田开发的技术要求。油田综合录井技术经历了岩屑录井技术、气测录井技术、综合录井技术几个阶段,岩心热解技术的应用以及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的实施,提高了油田综合录井的效果。
张洋洋[8](2017)在《水平井地质导向综合解释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水平井地质导向是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建立钻前地质导向模型,根据地质导向模型进行钻进,但是由于地层复杂多变化,需要在钻进时综合利用随钻测井、随钻测量和录井资料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不断修正地质导向模型,对着陆点、靶点深度进行实时预测,及时调整井眼轨迹,提高储层钻遇率。因此本文综合利用随钻测井和录井对水平井地质导向整个过程的解释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首先是对钻前储层构造模型进行研究。根据邻井资料结合曲线拟合的数学方法建立二维储层边界预测模型,它是水平位移与储层边界垂深的二元函数。此模型适用与起伏范围较大的地层,并且也可以适用于水平井穿过断层的情况。利用储层界面预测模型可以用于判断储层上倾下倾、计算储层的视倾角并判断钻头与储层边界的相对位置。在钻达储层前根据实时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在水平井地质导向过程中造斜段的安全准确着陆是水平井钻井的关键一步,因此预测着陆点的位置是本部分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了钻前预测着陆点方法和钻中预测着陆点方法。其中钻中预测着陆点的关键是实时识别标志层与邻井进行对比,因此进行了基于CBR(案例推理)理论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标志层的研究,即通过分析当前井与邻井的标志层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大小来判断是否钻达标志层。同时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智能分析判断是否着陆。并且在着陆前对地质模型进行不断更新。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为了实时的判断钻头在储层中的位置,考虑了随钻测量工具到钻头存在一定的距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随钻预测模型,即利用实时的录井数据预测钻头处的随钻测井数据,并对预测的数据进行了校正,提高了准确性,保证最大程度的在储层中钻进。利用已钻井段的实时数据对储层地质模型进行更新,保证了后续的钻遇率。本文采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13编程平台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平台开发了水平井地质导向综合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智能的识别标志层、智能判断是否着陆以及进行随钻预测,并结合钻井现场收集的数据验证了其可行性。
姬扬[9](2016)在《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方法及应用》文中指出录井与测井作为识别井下油气水层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目前通过单一的录井或测井方法对地下油气水层识别的吻和率较低,因此有必要结合录井与测井方法对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录井与测井技术原理的分析,结合两种方法识别油气水层的优缺点,总结出综合利用录井与测井进行油气水层识别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吐哈盆地TYK地区。研究应用测井原理,以低电阻率、低密度值、低自然伽马值、高声波时差以及高中子曲线值来确定储集层,并结合石油电阻率高这一特性,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地下油气水层。相比于其他的物理测试方法而言,测井方法具有最明显的优势是获得信息量大和及时性,可以实时了解地下的情况,不受到钻时的影响,能够更精确的标定地下油气显示层位。并且通过录井的岩屑观察荧光级别和全烃曲线中高异常段,来确定地下油气层的显示层位。相对于测井方法而言,录井具有识别油水层直观准确度高的特点。为了提高识别油气水层的准确度,将录井与测井方法结合,应用视电阻率与地化亮点值图版法、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图版法和声波时差热解烃总量解释评价法来确定地下油气水层。其中声波时差热解烃总量解释评价发是依据声波时差曲线与岩石热解录井参数呈对应的反向变化为特征来判定油层的;两种图版方法则是依据建立图版时候的油气区域划分,根据后续测试井所在区域来确定油气水层。并将该方法用于吐哈盆地TYK地区,符合度相比单一解释方法具有明显提高,解释符合率达到90%以上。
王峭梅,杨永灵,张坤贞,刘海霞,高伟鹏[10](2015)在《中原油田录井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单项录井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了其在钻井过程及油气层评价中的优势与不足,优选录井项目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以往依据井别制定的录井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分预探井(参数井)、评价井与滚动评价井、开发井制定了3种录井系列,并针对特殊勘探对象制定了特殊录井系列,有效地提高了录井效率,规范了录井技术标准。
二、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3)面向石油录井的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实现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录井技术的基本理论 |
2.1.1 录井常用参数 |
2.1.2 WITS标准 |
2.2 井眼轨迹绘制理论 |
2.2.1 井眼轨迹参数 |
2.2.2 井眼轨迹绘制法 |
2.3 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
2.3.1 常用的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
2.3.2 支持向量机决策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录井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工作流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录井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2 录井决策支持平台结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4.3.1 远程传输功能设计 |
4.3.2 录井决策支持平台功能详细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录井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与验证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远程传输的实现 |
5.2.1 远传客户端 |
5.2.2 远传服务器端 |
5.3 井场数据监测的实现与验证 |
5.4 井眼轨迹监测的实现与验证 |
5.5 工程异常预警的实现与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 |
2 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关键技术 |
2.1 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 |
2.2 地质解释与导向技术 |
3 具体案例应用与评价 (大庆油田) |
3.1 钻前准备工作 |
3.2 处理低渗透层或泥岩透镜的措施 |
3.3 加强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异常预报 |
4 结论与认识 |
5 结束语 |
(5)录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实时管理 |
2 现场工程地层流体性质的有效检测与判断 |
3 水平井施工过程中岩石物理数据的准确分析 |
4 实例分析 |
5 结语 |
(6)录井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录井装备现状 |
1.1 国外录井装备现状 |
1.2 国内录井装备现状 |
2 国内录井装备存在的问题 |
2.1 综合录井仪技术细节不完善 |
2.2 单项高端录井装备不够成熟 |
2.3 非常规资源录井装备针对性不强 |
2.4 井下录井装备研究起步较晚 |
3 国内录井装备发展建议 |
3.1 完善国产综合录井仪软硬件功能 |
3.2 研发应用单项高端录井装备 |
3.3 研发应用非常规资源专用录井装备 |
3.4 研发储备录井新技术和新装备 |
4 结束语 |
(8)水平井地质导向综合解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1.4.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钻前储层构造建模方法研究 |
2.1 钻前储层边界建模方法 |
2.2 曲线拟合方法 |
2.3 储层界面预测方程在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
2.3.1 判断地层上、下倾及倾角大小 |
2.3.2 实时判断井眼轨迹与储层边界相对位置 |
2.3.3 实例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着陆点位置确定方法研究 |
3.1 着陆点位置确定方法 |
3.1.1 钻前预测着陆点位置 |
3.1.2 钻中标志层对比预测着陆点位置 |
3.2 基于CBR理论智能识别标志层方法 |
3.2.1 基于CBR理论识别标志层原理 |
3.2.2 基于CBR理论智能识别标志层特征参数选择 |
3.2.3 基于CBR理论智能识别标志层计算分析 |
3.3 基于CBR理论智能判断是否着陆 |
3.3.1 基于CBR理论判断是否着陆特征参数选择 |
3.3.2 基于CBR理论判断是否着陆计算分析 |
3.4 造斜段更新储层地质模型方法 |
3.4.1 更新地层垂深 |
3.4.2 更新地层视倾角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平段随钻预测及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法研究 |
4.1 基于BP神经网络储层段随钻预测方法 |
4.1.1 BP神经网络结构与模型 |
4.1.2 基于神经网络随钻预测参数选取 |
4.1.3 基于BP神经网络实时预测随钻伽马计算分析 |
4.2 水平段地质模型更新方法 |
4.2.1 实时计算储层视倾角 |
4.3 实时判断钻头在储层中的位置 |
4.3.1 判断钻头上行、下行方向 |
4.3.2 确定钻头在储层中的位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平井地质导向综合分析软件 |
5.1 软件的总体设计 |
5.1.1 软件需求分析及编写思路 |
5.1.2 软件构架 |
5.2 软件开发及软件各模块内容 |
5.2.1 软件开发方式 |
5.2.2 软件各模块内容 |
5.3 软件计算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及参研项目 |
(9)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课题来源及意义 |
2、研究进展及现状 |
3、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录井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及应用中的问题 |
二、测井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及应用中的问题 |
三、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原理 |
四、录井与测井结合应用实例 |
五、应用效果分析与结论 |
第一章 录井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及应用中的问题 |
1.1 石油综合地质录井内容 |
1.2 综合地质录井方法及技术原理 |
1.3 录井识别油气水层方法 |
1.3.1 油、气、水层定性判别 |
1.3.2 油、气、水层的定量判别 |
1.4 录井作业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
1.4.1 综合录井不能准确的进行剖面归位 |
1.4.2 钻井液中混入油影响油、气、水层的判断 |
1.4.3 迟到时间难以校正 |
第二章 测井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及应用中的问题 |
2.1 测井方法及其技术原理 |
2.1.1 电阻率测井技术 |
2.1.2 声波测井技术 |
2.1.3 核磁测井技术 |
2.1.4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 |
2.1.5 随钻测井技术 |
2.1.6 过套管测井技术 |
2.1.7 井下永久传感测井技术 |
2.2 测井技术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 |
2.3 随钻测井在剖面归位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的方法原理 |
(1)识别地层岩性变化,进行剖面归位 |
(2)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 |
(3)迟到时间的校正 |
第四章 实例应用及效果分析 |
4.1 区域地质概况 |
4.2 油藏特征描述 |
4.3 录井和测井结合识别稠油层方法 |
4.3.1 测井解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4.3.2 录井解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4.4 测井技术与地化录井技术综合评价稠油层 |
4.4.1 AC-Pg曲线图解释评价法 |
4.4.2 φ_ Pg图板法 |
4.4.3 Rwa-M解释图版法 |
4.5 录井与测井解释的互补性 |
4.6 应用效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原油田录井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录井技术现状 |
2 录井项目应用 |
2.1 常规地质录井 |
2.2 气测录井(常规气测录井、快速色谱录 井和红外全烃录井) |
2.2.1 气测录井 |
2.2.2 快速色谱录井 |
2.2.3 红外全烃录井 |
2.3 物化录井 |
2.3.1 岩屑显微荧光图像录井 |
2.3.2 地化录井 |
2.3.3 热解色谱录井 |
2.3.4 轻烃录井 |
2.3.5 核磁共振录井 |
2.4 岩屑鉴定录井 |
2.4.1 薄片鉴定录井 |
2.4.2 自然伽玛录井 |
2.5 工程参数录井 |
3 录井系列制定 |
3.1 录井系列Ⅰ型(适用于参 数井、预探井 ) |
3.1.1 显微荧光图像录井 |
3.1.2 轻烃录井 |
3.1.3 热解色谱录井 |
3.1.4 核磁共振录井 |
3.2 录井系列Ⅱ型(适用于评 价井、滚动评 价井) |
3.3 录井系列Ⅲ型(适用于开发井) |
3.3.1 红外全烃录井 |
3.3.2 热解色谱录井 |
4 应用效果分析 |
4.1 PS16 井 |
4.2 V77-7 井 |
5 结论 |
四、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发布第一届中国石油工程监督行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J].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11)
- [2]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 张锦宏. 石油钻探技术, 2019(03)
- [3]面向石油录井的远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瑞佳. 西安石油大学, 2018(08)
- [4]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与应用[J]. 院国胜. 石化技术, 2018(03)
- [5]录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探析[J]. 翟羽佳. 化工管理, 2018(09)
- [6]录井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万亚旗,陈会年,杨明清,张杰. 石油钻探技术, 2018(02)
- [7]油田综合录井新技术浅析[J]. 古越科.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11)
- [8]水平井地质导向综合解释方法研究[D]. 张洋洋.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9]录井与测井结合识别油气水层方法及应用[D]. 姬扬.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10]中原油田录井技术系列研究与应用[J]. 王峭梅,杨永灵,张坤贞,刘海霞,高伟鹏.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