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能系统论文-贾曼,陈喆思,李晓丹,郭太品

谷氨酸能系统论文-贾曼,陈喆思,李晓丹,郭太品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酸能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卒中后抑郁,机制研究

谷氨酸能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贾曼,陈喆思,李晓丹,郭太品[1](2019)在《基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针刺对抑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神经免疫系统、各种信号传导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元重塑、神经传导通路等均有所调节和改善,体现了中医针灸疗法中的整体观念。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慢性应激致动物抑郁模造模法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对卒中后抑郁造模尚未制定统一标准,期间应激方法的选择、顺序的安排及造模时辰等无统一规范,临床可重复性差;②针刺选穴主要集中于百会、印堂等脑部腧穴,与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证型没有很好地契合,降低了疗效的可信度;③有关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中针刺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较少,尚无运用针刺通过谷氨酸代谢的变化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实验研究。故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可考虑排除干扰因素,统一造模标准,完善实验设计,研究针刺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谷氨酸能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确切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静[2](2018)在《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及LW-AFC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起病隐袭,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兴奋性毒性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作为囊泡谷氨酸填充的决定因素,使得VGLUTs在AD的兴奋性毒性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AMP8小鼠是研究散发型AD发病机制的一个良好模型。已有研究表明,SAMP8小鼠脑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发生异常,包括氨基酸能和单胺能神经系统。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LW-AFC可减少遗传相关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的含量,减轻神经元的丢失,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并能够改善老化相关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其是否是通过调节AD模型小鼠脑中的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发挥作用却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LW-AFC能否引起SAMP8小鼠主管学习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中Glu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研究LW-AFC对SAM 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异常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LW-AFC对谷氨酸能系统中的突触后受体、突触间隙Glu的清除、Glu的再合成以及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的影响,来研究LW-AFC调节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以SAMP8小鼠为AD模型,SAMR1小鼠为对照,首先通过微透析联合HPLC-ECD方法,检测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随昼夜及增龄的动态变化,以观察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异常;其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以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最后,通过观察LW-AFC对SAMP8脑中Glu含量的影响,研究LW-AFC对其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各个环节,揭示LW-AFC调节AD动物模型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进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一、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观察研究1.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兴奋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微透析联合HPLC-电化学方法检测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含量,结果表明,SAMR1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含量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老年前期(3和9月龄)Glu的含量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期(12到18月龄)的昼夜节律则与老年前期相反。与SAMR1相比,SAMP8的Glu含量昼夜节律则发生紊乱,表现为3月龄Glu含量在晚上低,6、12、15月龄则在晚上高,9和18月龄小鼠无昼夜节律变化。Glu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lu含量均随增龄呈年龄依赖性降低,而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3和9月龄SAMP8小鼠Glu含量降低,而12月龄则升高。另外,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Ser、Gln和ASP含量的昼夜节律也发生紊乱,且与同月龄SAMR1相比,多个月龄SAMP8小鼠Ser和ASP含量出现降低,而Gln含量则在6、9、15月龄SAMP8小鼠中含量升高,18月龄时降低。这些结果表明,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出现异常。2.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海马组织间液中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的GABA含量在成年期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时白天低、晚上高,然而Gly含量仅在3月龄时表现为白天高、晚上低,此后则呈现GABA老年期的昼夜节律。SAMP8小鼠GABA和Gly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GABA和Gly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和Gly含量均随增龄而降低,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6、15月龄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含量降低,6、9、12月龄Gly含量均升高而15月龄则降低。3.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海马组织间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在老年前期晚上升高,在老年期晚上降低,而SAMP8小鼠中这些递质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多表现为晚上降低。对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总含量,SAMR1和SAMP8均在6月龄时达到最高后随增龄依赖性降低,与同月龄SAMR1相比,SAMP8的5-HIAA含量均升高,NE含量仅在3到9月龄升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兴奋性神经递质Gln、Ser、ASP的含量、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与Glu的含量、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均与Glu具有正相关关系,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脑中Glu的异常除了Glu能系统自身异常原因外,其他系统也对其具有协同作用。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研究为了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我们检测了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结果如下:VGLUT1和VGLUT2的蛋白表达在9和12月龄SAMR1小鼠海马增加,随后降低,而在SAMP8中随增龄表达下降,且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VGLUT1的表达均下调,而VGLUT2在12月龄后均显着下调。Calpain和Caspase3是降解VGLUTs的酶,检测结果表明,SAMP8小鼠海马中Calpain蛋白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Caspase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该结果说明,SAMP8脑中VGLUTs表达降低,而Caspase3的增加是其可能的原因。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NMDAR1、NMDAR2A、NMDAR2B、NMDAR2C、NMDAR2D蛋白的表达均降低,AMPA2蛋白的表达升高,AMPA1蛋白的表达无显着性变化,说明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突触后受体减少了。SAMP8小鼠海马中EAAT1和EAAT2蛋白表达降低,EAAT3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变化,该结果说明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了。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SN1、谷氨酰胺酶和GS蛋白表达降低,SAT1蛋白的表达升高,说明Glu的再合成减少了。以上结果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可能是由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的,而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Caspase3的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造成的。叁、LW-AFC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研究灌胃给予7月龄雄性SAMP8小鼠LW-AFC(1.6g/kg)198天,可使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Calpa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可使突触后受体NMDANR 1、NMDANR2A、NMDANR2B、NMDANR2C、NMDANR2D以及AMPA1、AMPA2的蛋白表达上调,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2蛋白表达升高,也可使谷氨酰胺酶、SN1和SAT1蛋白表达增多。该结果说明,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选择含有LW-AFC中主要入脑成分的活性部位LWD-b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灌胃给予SAMP8小鼠LWD-b(0.216g/kg)可增加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VGLUT2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下调EAAT1和EAAT2蛋白的表达,上调NMDANR1的蛋白表达。通过以上研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AD模型小鼠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Glu、Ser、Gln和ASP含量昼夜节律紊乱,Glu含量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异常对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可能与Glu具有协同作用。(2)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一方面在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另一方面在于Caspase3的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所造成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3)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可通过增加突触囊泡膜上VGLUT1、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突触后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以及使Glu再合成相关的分子表达增多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5-24)

张兵,李扬[3](2014)在《针对谷氨酸能系统的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目前关于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单胺能神经系统。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谷氨酸能系统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文将围绕谷氨酸能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将讨论未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高琪,张志珺[4](2013)在《谷氨酸能系统障碍与卒中后抑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可能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外周血小板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再生及重塑障碍两方面阐述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在P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1期)

陈俊[5](2012)在《重性精神障碍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及功能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MDD)是两种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大量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识别重性精神障碍的易感基因是当前该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在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存在多个微效基因及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目前重性精神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普遍存在结果的重复性较差的问题。内表型概念的引入,降低了表型多样性困扰,促进其易感基因的发现。研究表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发现的脑影像学改变是重性精神障碍可靠的内表型。目的:寻找精神分裂症及MDD特异的脑影像学改变;验证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及MDD疾病易感性及其脑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叁方面的内容:1、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14个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基因的43个SNPs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及MDD的相关性。首先在96例对照及96例精神分裂症样本中对所选SNPs位点进行初筛,然后分别在480例对照、4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88例MDD患者中对初筛得到的阳性易感基因进行验证。2、精神分裂症及MDD的fMRI研究。分别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MDD患者及对照被试共叁组被试静息及任务态fMRI扫描数据。对静息态数据,研究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及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差异;在任务态fMRI的研究中,采用n-back范式研究叁组被试工作记忆行为学及脑影像学改变的差异。3、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基因在精神分裂症及MDD患者脑影像学改变中的作用。在前两部分工作上的基础上,以关联分析中得到的阳性位点为分组标准,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叁组被试分为不同的亚组,在不同的亚组之间研究其脑影像学的差异,探索阳性易感基因对患者脑影像学改变的作用及其作用模式。结果:1、关联分析表明D-型氨基酸氧化酶激活剂(D-Amino acid Oxidase Activator, DAOA)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及MDD相关。其中rs2391191(M15)、rs3918341(M16)、rs778294(M19)叁点及M15的基因型分布在MDD患者及对照中出现明显的差异。多个两点及叁位点组成的单倍型与精神分裂症及MDD的疾病易感性显着相关。2、(1)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右侧额上回ReHo升高,左侧颞上回ReHo降低,额上回存在着ReHo值左侧小于右侧的现象;(2)在DMN分析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双侧枕中回活动增强,而MDD患者组在左侧额下回、岛叶及右侧额中回活动减弱;(3)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对照组n-back实验的行为学表现存在显着差异,但未发现两组存在活动显着差异的脑区;(4)静息状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楔叶、海马、枕下回和颞中回的中间度(Betweenness)出现显着差异;而在2-back任务状态下,患者功能连接的数目减少,楔叶、枕中回及顶上回的中间度异常。3、根据SNP rs2391191(M15)位点将被试分为AA基因型组及G+基因型组。结果显示在MDD患者的右侧小脑蚓部山顶及额中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侧豆状核存在M15位点的基因型主效应,而在MDD患者左侧小脑蚓垂区及左侧颞中回、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楔叶存在基因型与疾病状态的交互作用。结论:谷氨酸能系统可能在精神分裂症及MDD的发病及其特异的脑影像学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同易感基因(DAOA基因)通过不同位点或位点的组合与精神分裂症及MDD的疾病易感性相关,并导致不同精神障碍患者脑影像学出现特异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2-05-01)

陈怡,王国林[6](2009)在《谷氨酸能系统在阿片耐受脊髓可塑性改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片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临床疼痛治疗。但其长时间应用可矛盾性地引起痛觉过敏,发生耐受现象(opioid tolerance),增加剂量以克服疼痛和耐受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耐受和更严重的痛觉过敏,从而(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周璇,王雪琦[7](2003)在《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系统与情感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 (GABA)系统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如抗抑郁药可直接或间接降低谷氨酸NMDA受体的功能 ;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抗抑郁作用 ;降低谷氨酸能活性或抑制谷氨酸受体相关信号转导的药物具有抗躁狂作用。磁共振波谱的研究提示单相抑郁与皮质GABA浓度的减少有关 ;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可提高皮质的GABA浓度 ,并改善情感障碍病人GABA缺乏的状况。因此研制作用于特异的谷氨酸受体和GABA受体的药物可能是未来抗抑郁药研究的热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张瑞玲,郝伟,谌红献[8](2002)在《中枢谷氨酸能系统与吗啡依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谷氨酸、谷氨酸受体及其拮抗剂对吗啡位置偏爱、戒断综合征、吗啡依赖部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期刊2002年04期)

陈京萍,周乐全,张晓东,罗荣敬[9](2001)在《补肾益智方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谷氨酸能系统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观察补肾益智方对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系统的影响 ,旨在探讨该方治疗 AD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补肾益智方治疗老年痴呆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区谷氨酸受体数目 ,提高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能力 ,从而对海马区脑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另外 ,中药补肾益智方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与给药剂量有关 ,高剂量中药治疗效果较优(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谷氨酸能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起病隐袭,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兴奋性毒性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作为囊泡谷氨酸填充的决定因素,使得VGLUTs在AD的兴奋性毒性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AMP8小鼠是研究散发型AD发病机制的一个良好模型。已有研究表明,SAMP8小鼠脑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发生异常,包括氨基酸能和单胺能神经系统。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LW-AFC可减少遗传相关AD动物模型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的含量,减轻神经元的丢失,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并能够改善老化相关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其是否是通过调节AD模型小鼠脑中的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发挥作用却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LW-AFC能否引起SAMP8小鼠主管学习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中Glu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研究LW-AFC对SAM 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的异常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LW-AFC对谷氨酸能系统中的突触后受体、突触间隙Glu的清除、Glu的再合成以及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的影响,来研究LW-AFC调节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以SAMP8小鼠为AD模型,SAMR1小鼠为对照,首先通过微透析联合HPLC-ECD方法,检测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的含量及其随昼夜及增龄的动态变化,以观察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异常;其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以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最后,通过观察LW-AFC对SAMP8脑中Glu含量的影响,研究LW-AFC对其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观察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各个环节,揭示LW-AFC调节AD动物模型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进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一、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观察研究1.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兴奋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微透析联合HPLC-电化学方法检测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神经递质含量,结果表明,SAMR1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含量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老年前期(3和9月龄)Glu的含量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期(12到18月龄)的昼夜节律则与老年前期相反。与SAMR1相比,SAMP8的Glu含量昼夜节律则发生紊乱,表现为3月龄Glu含量在晚上低,6、12、15月龄则在晚上高,9和18月龄小鼠无昼夜节律变化。Glu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lu含量均随增龄呈年龄依赖性降低,而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3和9月龄SAMP8小鼠Glu含量降低,而12月龄则升高。另外,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Ser、Gln和ASP含量的昼夜节律也发生紊乱,且与同月龄SAMR1相比,多个月龄SAMP8小鼠Ser和ASP含量出现降低,而Gln含量则在6、9、15月龄SAMP8小鼠中含量升高,18月龄时降低。这些结果表明,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出现异常。2.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和Gly在海马组织间液中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的GABA含量在成年期白天高、晚上低,老年时白天低、晚上高,然而Gly含量仅在3月龄时表现为白天高、晚上低,此后则呈现GABA老年期的昼夜节律。SAMP8小鼠GABA和Gly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GABA和Gly含量昼夜节律的AUC表明,SAMR1和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和Gly含量均随增龄而降低,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6、15月龄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GABA含量降低,6、9、12月龄Gly含量均升高而15月龄则降低。3.SAM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昼夜节律和增龄性变化对于海马组织间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AMR1小鼠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在老年前期晚上升高,在老年期晚上降低,而SAMP8小鼠中这些递质含量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多表现为晚上降低。对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总含量,SAMR1和SAMP8均在6月龄时达到最高后随增龄依赖性降低,与同月龄SAMR1相比,SAMP8的5-HIAA含量均升高,NE含量仅在3到9月龄升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兴奋性神经递质Gln、Ser、ASP的含量、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与Glu的含量、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均与Glu具有正相关关系,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脑中Glu的异常除了Glu能系统自身异常原因外,其他系统也对其具有协同作用。二、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研究为了研究SAMP8脑中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异常的机制,我们检测了海马中突触前囊泡Glu转运蛋白VGLUTs及降解其的酶、突触后NMDA和AMPA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s、再合成Glu的GS和Glutaminase以及转运Gln的SN1和SAT1的表达,结果如下:VGLUT1和VGLUT2的蛋白表达在9和12月龄SAMR1小鼠海马增加,随后降低,而在SAMP8中随增龄表达下降,且与同月龄SAMR1小鼠相比,VGLUT1的表达均下调,而VGLUT2在12月龄后均显着下调。Calpain和Caspase3是降解VGLUTs的酶,检测结果表明,SAMP8小鼠海马中Calpain蛋白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Caspase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该结果说明,SAMP8脑中VGLUTs表达降低,而Caspase3的增加是其可能的原因。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NMDAR1、NMDAR2A、NMDAR2B、NMDAR2C、NMDAR2D蛋白的表达均降低,AMPA2蛋白的表达升高,AMPA1蛋白的表达无显着性变化,说明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突触后受体减少了。SAMP8小鼠海马中EAAT1和EAAT2蛋白表达降低,EAAT3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变化,该结果说明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了。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海马中SN1、谷氨酰胺酶和GS蛋白表达降低,SAT1蛋白的表达升高,说明Glu的再合成减少了。以上结果提示,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可能是由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的,而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Caspase3的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造成的。叁、LW-AFC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调节作用研究灌胃给予7月龄雄性SAMP8小鼠LW-AFC(1.6g/kg)198天,可使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Calpa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可使突触后受体NMDANR 1、NMDANR2A、NMDANR2B、NMDANR2C、NMDANR2D以及AMPA1、AMPA2的蛋白表达上调,清除突触间隙Glu的EAAT2蛋白表达升高,也可使谷氨酰胺酶、SN1和SAT1蛋白表达增多。该结果说明,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选择含有LW-AFC中主要入脑成分的活性部位LWD-b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灌胃给予SAMP8小鼠LWD-b(0.216g/kg)可增加SAMP8小鼠海马中VGLUT1和VGLUT2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下调EAAT1和EAAT2蛋白的表达,上调NMDANR1的蛋白表达。通过以上研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AD模型小鼠SAMP8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间液中兴奋性氨基酸Glu、Ser、Gln和ASP含量昼夜节律紊乱,Glu含量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Gly、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异常对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可能与Glu具有协同作用。(2)AD动物模型SAMP8小鼠谷氨酸能系统异常的机制一方面在于突触后受体和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减少引起海马组织间液中Glu含量上升,另一方面在于Caspase3的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引起的反馈所造成突触前囊泡膜上VGLUTs减少。(3)LW-AFC对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的异常具有调节作用,可通过增加突触囊泡膜上VGLUT1、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突触后受体、清除突触间隙Glu的转运体以及使Glu再合成相关的分子表达增多来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酸能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贾曼,陈喆思,李晓丹,郭太品.基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J].中医学报.2019

[2].王静.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及LW-AFC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

[3].张兵,李扬.针对谷氨酸能系统的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

[4].高琪,张志珺.谷氨酸能系统障碍与卒中后抑郁[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

[5].陈俊.重性精神障碍谷氨酸能系统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及功能影像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6].陈怡,王国林.谷氨酸能系统在阿片耐受脊髓可塑性改变中的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

[7].周璇,王雪琦.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系统与情感障碍[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

[8].张瑞玲,郝伟,谌红献.中枢谷氨酸能系统与吗啡依赖[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

[9].陈京萍,周乐全,张晓东,罗荣敬.补肾益智方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谷氨酸能系统的保护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标签:;  ;  ;  ;  

谷氨酸能系统论文-贾曼,陈喆思,李晓丹,郭太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