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外传播,“碎片化”,一带一路,区域文化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论文文献综述
梁海鹏,詹秦川,张建华[1](2019)在《“一带一路”语境下纪录片的品牌建构与国际传播——以西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已成为连接中外的畅通枢纽,也是在全球化发展潮流中各国文化交融互通的重要桥梁。位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西部地区,其独有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生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表现场域及表现内涵,孕育了西部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视野。纪录片作为传播我国历史文化最生动和最不可或缺的(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9年06期)
李思璁[2](2019)在《“文化符号”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光泽——摄制《红色胶州·支前》的感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追根溯源,一切事物的生长与发展,无不与这样那样的文化符号相联系、相融合。电视纪录片的成功与否,都与文化符号的取舍应用息息相关。笔者是个比较年轻的电视人,既当编导又当摄像,常为做不好纪录片而惆怅、茫然。而对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摄制,就越发伤透脑筋,要么是历史资料堆砌,要么是学者访谈,要么是当事人回忆,就这样的"叁板斧",周而复始,弄来弄去,做出的东西自己都不愿看,更别说观众了。但是,历史纪录片不仅是在抢救历史,而且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02期)
彭国华,梁海鹏,李天胜[3](2018)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传播的困境与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为彰显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面临的困境,解构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8年14期)
张羽[4](2018)在《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与区域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试图还原陕西历史文化的风貌之中彰显了厚重陕西的历史与人文气韵,其通过官方主导宣传、塑造品牌形象等策略来使陕西文化得以传播,并以引领文化之旅的方式带动了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8年07期)
郭倩倩,廖华力[5](2018)在《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叙事符号系统的意象建构——以甘肃籍导演秦川系列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籍导演秦川的系列纪录片围绕着敦煌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旨,借多种意象讲述了"敦煌"这一特殊符号的多维形象。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即为"意",经其通过"选择、概括、提炼、组织"得以复制再现的"物质现实"即为"象",而"创造一种特殊的美学联系"的过程即为意象建构过程。通过从单个镜头、镜头组和整部影片的意象建构叁个层次讨论秦川系列影片构建的多维敦煌形象,有助于我们对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认识。(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8年05期)
白坤熹,宋南[6](2018)在《浅谈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在片中的表现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纪录片中,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最能够让人深受文化启发的一种纪录片。创作者利用常用的影像形态,通过对国家文化景观、文物器皿、历史遗迹的详细客观记录和表达,来引导和折射人们对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与反思,有着十分鲜明的文化意味。本文阐述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几种主要表现手法,以期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者参考。(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李政[7](2016)在《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近几年层出不穷,对于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本文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从题材选择、解说词设计、画面选取、适当"搬演"几个方面,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制作的一般模式,为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导演和编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6年07期)
房宁[8](2016)在《论主流纪录片传播中的社会性别立场——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大数据对近几年来,陕西的主题纪录片整合了很多陕西历史文化题材,并在纪录片中射入性别视域。本文将分析陕西一些典型的人文纪录片,在解读主流媒体传播行为的同时,归纳出以纪录片为载体的"性别观念"是如何被塑造,从而深入探讨影像中的性别立场,将主流纪录影像中的性别塑造的真相剖开。本文首先阐述主流纪录片中社会性别的传播语境,然后进行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建构,最后尝试探索主流纪录片中的社会性别立场与反思。(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09期)
蔡文捷[9](2015)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回家的百年老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品立足适应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通过一系列国际化策略的运用,成功实现了历史题材专题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效应。(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蔡文捷[10](2015)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反映人类历史,并真实再现人类在自然历史进程的影像方式,去实现人们对过去事件与事实的影像阅读"1,历史题材纪录片如何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效应,已经成为摆在创作人员面前的重要命题。对于正在加紧实施"走出去"国际传播策略的中国而言,纪录片跨文化传播是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这个问题的探索实践意义重大。《回家的百年老照》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于2014年9月制作的纪录片,影片主要讲述居住广州的美(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期刊2015年07期)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追根溯源,一切事物的生长与发展,无不与这样那样的文化符号相联系、相融合。电视纪录片的成功与否,都与文化符号的取舍应用息息相关。笔者是个比较年轻的电视人,既当编导又当摄像,常为做不好纪录片而惆怅、茫然。而对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摄制,就越发伤透脑筋,要么是历史资料堆砌,要么是学者访谈,要么是当事人回忆,就这样的"叁板斧",周而复始,弄来弄去,做出的东西自己都不愿看,更别说观众了。但是,历史纪录片不仅是在抢救历史,而且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
[1].梁海鹏,詹秦川,张建华.“一带一路”语境下纪录片的品牌建构与国际传播——以西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例[J].传媒.2019
[2].李思璁.“文化符号”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光泽——摄制《红色胶州·支前》的感悟[J].青年.2019
[3].彭国华,梁海鹏,李天胜.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传播的困境与拓展[J].出版广角.2018
[4].张羽.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与区域文化传播[J].新闻知识.2018
[5].郭倩倩,廖华力.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叙事符号系统的意象建构——以甘肃籍导演秦川系列作品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
[6].白坤熹,宋南.浅谈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在片中的表现手法[J].数码世界.2018
[7].李政.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J].视听.2016
[8].房宁.论主流纪录片传播中的社会性别立场——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为例[J].山西青年.2016
[9].蔡文捷.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回家的百年老照》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
[10].蔡文捷.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声屏世界.2015